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水仙》作者:吴昌硕 1919年 中国美术馆藏按明代文人程羽文《花历》所述“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其“负冰”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水仙幽楚窈眇、凝姿约素,在冰雪之气压迫下吐出春意之态。清中期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水仙:清供佳赏伴新春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中这样写道“水仙、腊梅、天柱山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冬日阳光从虚掩着的门斜射进客堂,案上水仙花簇丛丛,闲洁雅静,暗香袅袅,这就是凝固在大多数人记忆中的腊月景象。

文/邢贺扬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中国古代,历来以正月初一为“岁朝”。是日,以鲜花、蔬果、文玩供于案前,以求新年好运、春意盎然,被称为“岁朝清供”。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1)

清嘉庆 缂丝岁朝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其中,水仙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因其清香幽雅、清新脱俗,常与腊梅作为清供之首。“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冬日阳光里娇羞着垂下花盏、散发出清浅幽香的水仙,令人心中迷醉。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2)

清中期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

水仙:清供佳赏伴新春

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中这样写道“水仙、腊梅、天柱山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冬日阳光从虚掩着的门斜射进客堂,案上水仙花簇丛丛,闲洁雅静,暗香袅袅,这就是凝固在大多数人记忆中的腊月景象。

按明代文人程羽文《花历》所述“腊梅坼,茗花发,水仙负冰,梅香绽,山茶灼,雪花六出”。其“负冰”一词,形象地表现出水仙幽楚窈眇、凝姿约素,在冰雪之气压迫下吐出春意之态。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3)

《水仙》作者:吴昌硕 19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是弟、梅是兄。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北宋诗人黄庭坚在《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所写水仙,即别名为凌波仙子、俪兰、女星、雪中花等,深得人们喜爱。而自黄诗一出,“凌波仙子”这一水仙雅号美称,便一直流传至今。

到元明清时期,水仙更得文人墨客喜爱,并成为诗人笔下的下凡天仙,又如洛神湘妃、汉滨仙女、姑射仙、素娥青女等。如元代姚文奂即有诗云:“离思如云赋洛神,花容婀娜玉生春。凌波袜冷香魂远,环佩珊珊月色新。”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4)

宋 水仙图页 故宫博物院藏

而清代诗人吴懋谦则在《水仙花》诗中赞赏道:“姑射群真出水新,婷婷玉婉自凌尘。冰肌更有如仙骨,不学春风掩袖人。”

当代诗人艾青亦对水仙青睐有加,深情咏道:“不与百花争艳,独领淡泊幽香”。可见,中国古今文人对于水仙的喜爱程度。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5)

清 染牙水仙湖石盆景 故宫博物院藏

水仙盆景:冰肌更有如仙骨

在中国,水仙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即有栽培,其野生分布东南沿海地区,尤以上海崇明和福建漳州水仙最为有名。福建漳州作为水仙的著名产地之一,已经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6)

2021年1月1日,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百花村一家水仙花批发店的店主在为水仙花装点节日吊饰。新华社发(张旭 摄)

在植物学方面,水仙常被分为单瓣与复瓣两大品系,朱熹的“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诗句,写的就是单瓣花。其花朵白色,中央花芯黄艳,形似六棱白玉盘托起一盏金黄酒杯,故别名“金盏银台”。

而复瓣不生副冠,通体洁白如玉,故别名“玉玲珑”。明代诗人陈淳对它很赞赏,写道:“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麦波。”水仙具有的朴素高洁品格,赢得无数名人的赞美。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7)

《水仙(晓风)》 作者:陈半丁 1959年 北京画院藏

水仙喜静,好阳光与清冷空气,常配以文石,因临茎时有黏液渗出,需时时清净。养水仙,最难是不使翠叶疯长,叶盛则无花。所以,适宜的水仙雕刻,对于水仙雅赏来说,非常重要。

罗丹曾说雕刻是一门“把多余的部分去掉”的造型艺术,而明代文学家吴从先更以“溪上清流梳石发”形容水仙雕刻这门水养工夫。

一缕暖阳透纱窗七绝(岁朝清供话水仙)(8)

《水仙》扇面 作者:陈半丁、齐白石 1923年 北京画院藏

水仙的雕刻目的在于通过刀刻或其他手段使水仙的叶和花矮化、弯曲、定向、成型,根部垂直或水平生长,球茎或侧球茎按造型要求养护、固定,使花、叶形成理想的艺术造型。

“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随着水仙雕刻艺术的日渐成熟,诸多文人墨客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词汇塑造出众多凌波仙子形象。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