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1. 鲍勃·迪伦在录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时,没有进行任何彩排,只尝试了一两次就宣告完成1962年4月16日,鲍勃·迪伦在纽约的“热尔德民谣城市”音乐俱乐部(Gerde's Folk City)里首次演唱了那首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 in the Wind)。这首歌在后来由查德·米切尔三重唱组(Chad Mitchell Trio)录进唱片时,也由朗霍恩进行伴奏。下面就是根据“铃鼓先生”的回忆,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不为大众所知的5个小故事。布鲁斯·朗霍恩在接受《河粉屯邮报》的采访时说,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是源于儿时的一场火箭事故。爆炸导致他失去了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而他还在向忧心忡忡的母亲开着玩笑:“至少,我不用再拉那个愚蠢的小提琴了。”Getty Images当马丁·路德·金发表他那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时,朗霍恩也正同歌手奥达塔(Odetta)一起演奏,随后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1)

本文授权转载自The Huffington Post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河粉屯邮报”(HuffPostCN)

作者:托德·范·卢林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2)

Keystone/Getty Images

从《地下乡愁蓝调》(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到《像一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布鲁斯·朗霍恩(Bruce Langhorne)一直伴随在鲍勃·迪伦左右。作为早期和琼·贝兹(Joan Baez)、卡罗琳·赫斯特(Carolyn Hester),当然还有鲍勃·迪伦一同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小俱乐部中演出的一员,布鲁斯·朗霍恩以他专业的吉他演奏和喜欢使用一个铃鼓一样的大鼓而闻名。正是因为这支鼓,迪伦才给朗霍恩起了一个“铃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的昵称,也就有了后来那首经典的《铃鼓先生》。

布鲁斯·朗霍恩在接受《河粉屯邮报》的采访时说,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是源于儿时的一场火箭事故。爆炸导致他失去了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而他还在向忧心忡忡的母亲开着玩笑:“至少,我不用再拉那个愚蠢的小提琴了。”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3)

Getty Images

马丁·路德·金发表他那篇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时,朗霍恩也正同歌手奥达塔(Odetta)一起演奏,随后他们和马丁·路德·金一起走上了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当时,朗霍恩认为“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事后来看,那一天就和朗霍恩一生中的大多数时候一样,他正在演奏历史。

1962年4月16日,鲍勃·迪伦在纽约的“热尔德民谣城市”音乐俱乐部(Gerde's Folk City)里首次演唱了那首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 in the Wind)。这首歌在后来由查德·米切尔三重唱组(Chad Mitchell Trio)录进唱片时,也由朗霍恩进行伴奏。下面就是根据“铃鼓先生”的回忆,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不为大众所知的5个小故事。

1. 鲍勃·迪伦在录制他的一些代表作品时,没有进行任何彩排,只尝试了一两次就宣告完成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4)

Getty Images

在接受英国版《智族》杂志(GQ)的采访时,朗霍恩谈到了《席卷而来》(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这张专辑,其中包括了《地下乡愁蓝调》和《铃鼓先生》这些歌曲。朗霍恩说:“这些作品中有一些几乎都没有经过排练,有一些则经过一两次尝试就完成录制。”

在乐评人大卫·哈伊杜(David Hajdu)写的书《绝对第四大街》(Positively 4th Street)里,他也提到了这张专辑。哈伊杜分享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讲述了这张专辑是怎样在几乎一天之内就录制完成的。这本书里引用了朗霍恩的话:“我们完全没有彩排,没有简要总谱,所有人都是自然地开始演奏。我甚至都不记得鲍勃是否有把歌曲过过一遍。”

早在1962年,朗霍恩就和迪伦一起录制了《自由自在的鲍勃·迪伦》(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这张专辑包括了热门歌曲《别再想了,没事的》(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和《科琳娜,科琳娜》(Corrina Corrina)。在接受《河粉屯邮报》的采访时,朗霍恩同样提到了鲍勃·迪伦随性的演奏风格。他说:“和鲍比一起演奏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从来不进行任何彩排。”当被问到是不是通常只需要一到两次就能录好整首歌曲时,朗霍恩开玩笑地说:“或者0次。”

正如朗霍恩所说的那样,迪伦会自然而然地开始演奏,然后他“也一同开始演奏”,然后他们就得到了一张白金唱片。也是在朗霍恩和英国版《智族》杂志的对话之中,他说:“我和鲍比的联系是心灵感应,我是认真的。在我们俩之间,这种层次的沟通总是非常强大。”

2. 当录制《铃鼓先生》这首歌时,真正的“铃鼓先生”并不知道这首歌是关于他的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5)

Getty Images

在1985年推出的精选集《传记》(Biograph)盒装版的内页上,迪伦写下他创作出《铃鼓先生》的灵感其实一直以来就是朗霍恩:

“《铃鼓先生》,我想,是布鲁斯·朗霍恩给了我灵感。布鲁斯在我很早期的几张专辑就开始和我一起演奏吉他。在制作其中一张专辑时,制作人汤姆·威尔逊(Tom Wilson)要求他演奏铃鼓。然后,他就拿着那个巨大的铃鼓。它真的很大,就跟一个车轮一样。他很认真地在那边演奏,但他演奏铃鼓的形象则开始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他就是那些我在歌里描述的形象之一,他就是那样的人。我不知道我是否亲自告诉过他这一点。”

媒体人求恩·斯金纳·索耶斯(June Skinner Sawyers)在她的书《鲍勃·迪伦:纽约》(Bob Dylan: New York)中写道,那个乐器其实是一个17英寸的土耳其框鼓,朗霍恩是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意兹·杨民俗中心(Izzy Young’s Folklore Center)买到它的。

2004年,迪伦给朗霍恩写了封信,告诉他关于《铃鼓先生》的故事。朗霍恩向《河粉屯邮报》证实道:“他确实是后来才意识到要告诉我的。”

3. 迪伦曾试图戏弄一个早期的采访者,想要采访者把当时所穿的靴子给他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6)

Getty Images

朗霍恩曾经谈到过一次他和迪伦共同经历的有趣时刻。那是在1965年,他们俩一同参加《莱斯·克莱恩秀》(The Les Crane Show)时发生的故事。

简单来讲,当时的节目主持人莱斯·克莱恩开始变得越来越沮丧,因为迪伦没有完整回答他的问题。然后,迪伦开始和克莱恩打趣:“你的领带很漂亮啊。”克莱恩对迪伦喜欢自己的领带感到非常惊讶,指出迪伦之前从来没有戴过领带。迪伦表示同意,然后说道:“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戴过,我戴着领带看电视。”根据朗霍恩的说法,后来克莱恩开玩笑地把那条领带送给了迪伦以缓解气氛,后来迪伦开始得寸进尺,表示他也很喜欢克莱恩的靴子。

朗霍恩对《河粉屯邮报》说:“那次真的很搞笑。”

克莱恩后来试图反击:“鲍勃,我觉得你的口琴也很不错啊。”不过显然,他最终没能如愿。

4. 甚至连朗霍恩一开始都认为迪伦是一个不会唱歌的人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7)

Getty Images

朗霍恩对《河粉屯邮报》说:“迪伦以前看起来的确不像是一个好歌手。”他在大卫·哈伊杜的书中也分享过相同的感受:

“我以前觉得他是一个特别糟糕的歌手,一个假的歌手,而且我觉得他并不怎么会演奏口琴。直到他开始自己创作作品之前,我都没有真正把他当作一个特别的人来欣赏。”

5. 但是,当朗霍恩开始把迪伦看作是一个诗人之后,他才真正地重新欣赏鲍勃·迪伦起来:“这实在是太XX让人难以置信了。”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8)

对于朗霍恩来说,他对迪伦看法的转变是从他开始关注迪伦写的歌词开始。正是这些歌词告诉了他,迪伦这个长期合作的音乐人确实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朗霍恩对《河粉屯邮报》说:“我开始意识到,他可能不是一个伟大的歌手,但是他是一个奇妙的诗人。”他补充道:“迪伦的诗真的太XX让人难以置信了。”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在他2005年的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鲍勃·迪伦》(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中就引用了朗霍恩的话:“我记得他是与众不同的。有一些人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的,当他们决定做某件事,他们真的是在做那些事的时候,你就知道你必须开始重视他们。”

翻译:高翔宇 | 编辑:周宗珉

鲍勃迪伦最新状况(迪伦你可能不知道的五件事)(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