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上编:击乐与语气动作。基础击乐、程式专用击乐、纯击乐、谱例223个。戏曲是综合性艺术,一个戏的成功,凝聚着剧作家、导演、舞美、音乐、灯光各部门的心血。鼓师、琴师能帮助演员美化、修饰他们的声腔,就连演员各自的唱腔特色,也有一半是和乐队共同研究创作的70 年代后期贾炳正编著了一本《晋剧打击乐》,很受读者欢迎 很快被一抢而光。1976年 晋中艺校恢复后 贾炳正担任副校长。76 届学生毕业组建晋中青年团 贾炳正出任团长兼书记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没有放弃对打击乐的研究,在他 75 岁的时候,编著了《晋剧传统锣鼓通谱》 于 2005 年 11 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后来贾师傅的父亲贾子节 在新民戏院入了股 成为梨园界的合伙人。这样贾炳正看戏的机会比同龄伙伴多得多。台上演戏 他在台下用糖葫芦棒棒跟着戏的节奏打击,从学校逃出来,就钻进了戏园子。晋剧击乐对他的吸引力超过了枯燥的书

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介绍晋剧一级鼓师贾炳正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1)

爱好晋剧的戏迷朋友 都熟悉晋剧舞台上的名家高手 但很少有观众关心和熟悉舞台上的乐队师傅。演员还没出场 以鼓师、琴师为主的文武场面早已正襟危坐 打头通、杀二通 预示就要开戏了。演员下场了 乐队还得吹奏闭幕曲,才能将一场演出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所以民间早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2)

好的伴奏 使演员演唱节奏感强 能扣人心弦 人物情绪能恰到好处;好的演唱家 能紧紧抓住乐队 调动鼓师、琴师以及整个乐队的情绪 使整个伴奏明亮舒展 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没有演员演唱的鼓乐、吹腔也有 但舞台上乐队首先是为演员演故事服务的。在传统戏曲中,乐队中最大的“官”是司鼓,即鼓板师傅,他就是戏曲的总指挥。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3)

乐队和演员之间有“约定俗成”的默契 各有其程式。比如演员左手掌横过 右手一个指头顶着,就是要鼓师起倒板;演员伸一个指头是要求起介板;二个指头是起二性;三个指头是吹牌三眼腔;四个指头是起四股头;五个指头是打五锤子,比划六是起流水;七是打七锤子;演员一拍脑袋是要乐队起帽子头;轻轻摇脑袋是起捶头子......有一次演出 演员出场 头上有一只苍蝇捣乱 演员不介意 轻轻摇了摇头 打鼓师傅 心领神会 打起了“捶头子”。还是演员有舞台经验 在这紧急情况下 顺着剧情扭转了这难堪的局面。当然,这个笑话并不是发生在贾炳正先生的身上。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4)

国家一级鼓师贾炳正先生 是晋剧舞台上著名的鼓师。贾炳正乳名明明 1932年出生在太原。他的太爷、爷爷都是晋剧爱好者。当年家境不错,一些老艺人穷愁潦倒 揭不开锅了 或有灾难时 太爷、爷爷就帮助他们渡饥荒。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5)

后来贾师傅的父亲贾子节 在新民戏院入了股 成为梨园界的合伙人。这样贾炳正看戏的机会比同龄伙伴多得多。台上演戏 他在台下用糖葫芦棒棒跟着戏的节奏打击,从学校逃出来,就钻进了戏园子。晋剧击乐对他的吸引力超过了枯燥的书本知识。开始 大人们还是希望他多念几年书 后来看他心思不在念书上 也就同意他入科学打板了。于是贾炳正 15 岁就在复兴舞台入科 学习司鼓了。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6)

司鼓是乐队的当家人。没有过硬的艺术基础 就当不好指挥,别的乐师也不会服你。当时的申天福、冯万福、白晋山等都是贾炳正的先辈 但影响最深的还是王德胜、赵廷杰。王德胜小名宝儿师傅 他会打的戏很多 晋剧界很有威信。但是先生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自己必须肯吃苦 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 知难而进 兼收并蓄 才能跟上日益前进的时代步伐。在乐队中站到总指挥的位置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

司鼓在乐队的地位(司鼓是戏曲乐队的指挥)(7)

当时贾炳正年龄不大 但他却为丁果仙、郭兰英、郑雅楼、花艳君等名家伴奏过。他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平遥群众剧团 即后来的晋中专署晋剧团。为程玉英、王树仁、胡逢恩、田秀英、程玲仙、闫翠凤、马月琴等伴奏 都是当年的艺术骨干。后来贾炳正和青年须生董玉琴结为夫妻 更把剧团当成家一样 深深爱着这个集体 和演员一起上山、下乡、赴东北,演员的节目获得荣誉 得到观众赞赏 都有贾师傅的一份贡献。1957年全省戏剧会演,程玉英主演的《火焰驹》获奖 贾炳正首次获省级鼓板奖。1959 年晋中晋剧团演出的《朝阳烈火》获奖 同时也获音乐、唱腔设计奖。

戏曲是综合性艺术,一个戏的成功,凝聚着剧作家、导演、舞美、音乐、灯光各部门的心血。鼓师、琴师能帮助演员美化、修饰他们的声腔,就连演员各自的唱腔特色,也有一半是和乐队共同研究创作的70 年代后期贾炳正编著了一本《晋剧打击乐》,很受读者欢迎 很快被一抢而光。1976年 晋中艺校恢复后 贾炳正担任副校长。76 届学生毕业组建晋中青年团 贾炳正出任团长兼书记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没有放弃对打击乐的研究,在他 75 岁的时候,编著了《晋剧传统锣鼓通谱》 于 2005 年 11 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上编:击乐与语气动作。基础击乐、程式专用击乐、纯击乐、谱例223个。

中编:击乐与唱腔弦乐 谱例 915个。

下编:击乐与吹牌、吹腔,谱例 120多个。

尤其是频于失传的吹腔、曲牌及唱腔击乐 90 余首 也收集到书里。

该书还被定为戏剧演奏员、尤其是晋剧击乐工作者不可缺的常备工具书;称该书填补了晋剧打击乐谱例的空白,并定为国家重点图书。这当然也是山西戏剧界一件大事。这本书是贾师傅集几十年的实际经验总结和他潜心收集的晋剧资料汇编,今后此书将会更显示出它灿烂的价值。

贾炳正先生著的《晋剧传统锣鼓通谱》书稿由我省人民艺术家寒声审阅,寒老为书写了序;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玉英为书写了“跋”。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为书写了书名;戏剧家赵寻为书题词。有位晋剧爱好者王致长先生,不仅爱好,而且识谱,字也漂亮,他花 38 个多月的时间.为贾师傅精心抄写 80余万字,正如寒声同志讲的:“一个好汉三个帮”。

贾炳正先生的敬业精神 深得妻子董玉琴的理解和支持。她是平遥人.专工须生,她在《杀庙》中扮演韩琪,《算粮》中扮演薛平贵 很有丁派韵味。她退休后,有两次机会住 130平米的大房子 但为了丈夫的书 他们放弃了。她说:“房子再大 也是躺下2米 坐起来3尺 等咱见了马克思也是留给子女的财产 而'书’是留给社会的财富 是为晋剧事业添砖加瓦 为晋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一份贡献 无怨无悔。”

贾炳正先生早在 1961 年收了 6 名徒弟。1995 年又收了 10 名徒弟。2005 年 10 月 26 日,是贾炳正先生与所收 20 位徒弟的 10 年聚会。贾师傅的徒弟都是目前晋剧舞台上的击乐骨干 贾炳正先生给他们提写的“艺须德辅 功自苦追”八个字 希望他们有道德 有追求 肯吃苦 艺术才能成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