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当然,康熙的书法,因有其政治考量,所以字体沉稳,厚重,大气,端庄。如“福”字者,并非常例。“光严禅院”才是其应有的姿态。光严禅院中佛足在崇州的街子古寺,就留有康熙皇帝的御笔:光严禅院。街子古寺,始建于隋朝,原名常乐寺,隋文帝曾钦赐“光大严明”匾额。明时,朱元璋赐名“光严禅院”。因年代久远,民间俗称古寺。明朝末年,四川在经历了张献忠、清军、明军、吴三桂军的持续清剿后,可谓十室九空,古寺也荡然无存。康熙年间,崇州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后,在原址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寺院。康熙皇帝推动儒佛治国,所以对崇州人重建古寺的盛举大为赞赏,特御笔亲题“光严禅院”的匾额赐与古寺。康熙皇帝一生雅好书法,造诣颇深,书法家傅达礼赞其“书法端楷,尽善尽美”,虽不免有奉迎之嫌,但也证明康熙的书法为名家所认同。为研习书法,康熙皇帝曾命翰林将“所作诗赋辞章及真行草书”时时呈上,以便揣摩。同时,还将擅长书法的沈荃经常召到懋勤殿切

崇州书话一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1)

街子光严禅院

虽然太多的皇帝都在“春宵苦短”中恣意妄为,但也有个别的君王会在笔墨纸砚中找寻人生的乐趣。唐太宗钟情于“兰亭”,宋徽宗醉心于“瘦金”,宋高宗飞动“洛神”,康熙帝情倾瘦“福”,于是在书法的青史榜上,不仅留下了他们的大名,也留下了他们的墨宝。

当然,留下他们墨宝的不仅有青史榜,还有名山古刹。

在崇州的街子古寺,就留有康熙皇帝的御笔:光严禅院。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2)

街子古寺,始建于隋朝,原名常乐寺,隋文帝曾钦赐“光大严明”匾额。明时,朱元璋赐名“光严禅院”。因年代久远,民间俗称古寺。明朝末年,四川在经历了张献忠、清军、明军、吴三桂军的持续清剿后,可谓十室九空,古寺也荡然无存。康熙年间,崇州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努力后,在原址又建起了一座新的寺院。康熙皇帝推动儒佛治国,所以对崇州人重建古寺的盛举大为赞赏,特御笔亲题“光严禅院”的匾额赐与古寺。

康熙皇帝一生雅好书法,造诣颇深,书法家傅达礼赞其“书法端楷,尽善尽美”,虽不免有奉迎之嫌,但也证明康熙的书法为名家所认同。为研习书法,康熙皇帝曾命翰林将“所作诗赋辞章及真行草书”时时呈上,以便揣摩。同时,还将擅长书法的沈荃经常召到懋勤殿切磋书法,并令其写大字、小字、草书《千字文》和《百家姓》进呈,以便摹写。后还选定书法大家张英、高士奇两人入值南书房,陪侍左右,研习书法。康熙皇帝因其用功很深,所以书法技艺也高人一筹。北京恭王府藏有一块“福”字碑,其“福”为康熙御笔,被誉为天下第一“福”。据说,康熙十二年(1673年),孝庄太后才至六十,便染沉疴。太医院聚天下名医,皆束手无策。情急之下,康熙帝采用上古传说中帝王“请福续寿”之说,沐浴斋戒三日后,挥毫而大写一“福”字。其“福”避民间惯常的方正饱满之态,而呈狭长清瘦之势。欲以“瘦”谐“寿”,为祖母乞福。“福”字写成后,康熙还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孝庄得此“福”字,竟百病全消,尔后又活了十五年。民间谓此字为长瘦福,意味长寿福。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3)

光严禅院中佛足

当然,康熙的书法,因有其政治考量,所以字体沉稳,厚重,大气,端庄。如“福”字者,并非常例。“光严禅院”才是其应有的姿态。

今天我们造访古寺,还能看到康熙所题的“光严禅院”匾额高悬古寺大门。不过,假如我们仔细一些,就会发现,其最末一个字“院”与前三个字风格有异,这到底为何?说起来,这道匾额也见证了世事的兴衰。

原来,康熙所题“光严禅院”匾额在古寺悬挂了近300年后,竟在中国“破四旧”的风雨中沦落到民间,成了街子场一农户家中的猪草板。因农户家的墙上有漏风的洞,于是便将匾额锯下书有“院”字的一块,嵌在墙上作了挡风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灯宽和尚上庙重建古寺,终于才让这道匾额重见天日。只是匾额虽在,但书有“院”字的挡风板早已不见了踪影,不得已,只得请人补写。据崇州方志学家张伯龄先生说,补写者为当时街子政府办公室主任张相伦。补写后,经工匠一番打理,重新悬挂在了古寺的大门上。“光严禅”是皇帝的御笔,端庄沉稳;“院”是基层工作者的手笔,朴实简洁,两者气势不同,自然难以融为一体。不过,这个匾额有此经历,便更具文物价值。所以,当我们今天再去欣赏“光严禅院”这道匾额时,领略到的便不只是艺术,还有历史的沧桑。

书法里不仅蕴含着艺术的美,也负载着历史的沉重。

康熙去过明孝陵(康熙与光严禅院)(4)

光严禅院之佛字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