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分析战略预测(何万斌论战略决策)
战略分析战略预测(何万斌论战略决策)真正的战略家,能够保证战略决策逻辑可靠正确,无法保证战略决策本身可靠正确。战略决策不是赌博,但必然带有赌性;战略家不是赌徒,但必须赌性坚强。战略决策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是持续的过程、无限的循环,需要持续审视、适时调整。战略直觉往往源于先天的、凭空的、经验的感觉,战略预判只能基于不充分、不完备、不确定的信息,战略探索只能基于局部的、短期的、有限的实践,它们很有价值,是战略判断必须的依靠,但又都不太可靠,结果必然导致战略判断也不太可靠,进而导致战略决策也不太可靠。企业家要有君子人格、良好修养,既是组织建设专家,又是战略决策专家。企业家创建伟大企业,要立足战略决策专家,迈向战略决策大家。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家要有大格局,胸怀社会大局、企业全局、未来终局。战略家要有大视野,站在社会看产业,站在产业看行业,站在行业看企业。战略家要有大智慧,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
何万斌论战略决策,主要面向百亿以上实力、万亿以上格局的企业家,从三方面论述企业战略决策,分别是:战略决策纲要,战略决策制定,战略决策升级。
一、战略决策纲要
战略决策是企业的头等大事。一般决策影响一时一事,战略决策影响一生一世。企业的成功,战略决策正确是前提,战略执行到位是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战略决策正确,不仅事半功倍、如有神助,还能直上青云、一飞冲天。战略决策错误,轻则损失惨重、血本无归,重则一败涂地、万劫不复。
战略决策工作是企业家的头等工作,战略决策能力是企业家的头等能力,战略决策素养是企业家的头等素养。企业家要头等重视战略决策工作,持续提高战略决策能力,持续提升战略决策素养,始终确保战略决策整体正确。
企业家要有君子人格、良好修养,既是组织建设专家,又是战略决策专家。企业家创建伟大企业,要立足战略决策专家,迈向战略决策大家。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战略家要有大格局,胸怀社会大局、企业全局、未来终局。战略家要有大视野,站在社会看产业,站在产业看行业,站在行业看企业。战略家要有大智慧,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知人所未知。战略家要有大魄力,在稳健中求发展,在谨慎中去冒险,在保命中敢拼命。
战略决策,是科学,也是玄学,是技术,也是艺术。战略决策基于战略判断、执行能力、偏好偏执。偏好偏执指的是企业的偏好和企业家的偏执。执行能力取决于战略势能、现有能力、潜在能力。战略判断基于战略直觉、战略预判、战略探索。
战略直觉往往源于先天的、凭空的、经验的感觉,战略预判只能基于不充分、不完备、不确定的信息,战略探索只能基于局部的、短期的、有限的实践,它们很有价值,是战略判断必须的依靠,但又都不太可靠,结果必然导致战略判断也不太可靠,进而导致战略决策也不太可靠。
真正的战略家,能够保证战略决策逻辑可靠正确,无法保证战略决策本身可靠正确。战略决策不是赌博,但必然带有赌性;战略家不是赌徒,但必须赌性坚强。战略决策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是持续的过程、无限的循环,需要持续审视、适时调整。
二、战略决策制定
要区分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日常决策、一般决策。按场景划分,战略决策对应战术决策;按流程划分,战略决策对应日常决策;按重要性划分,战略决策对应一般决策。战术决策、日常决策通常是一般决策,但有些则是战略决策,要敏锐感知、正确区分。不要把一般决策当成战略决策,更不要把战略决策当成一般决策。
企业家要作出三大战略决策,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做什么是首要战略决策,怎么做是重要战略决策,谁来做是关键战略决策,三者是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协调作好三大战略决策,看起来似乎简单明了、一目了然,作起来往往错综复杂、扑朔迷离,需要深厚功底、长期积累、艰辛权衡作为基础,需要巨大的体力、精力、脑力投入,需要超强的能力、定力、魄力支撑。
(一) 做什么
做什么指实做,而非虚做。实做至关重要,虚做也很重要。虚做即战略探索,是基于战略预判的试探性做,可进可退,实践出真知;实做即战略执行,是基于战略判断的大投入做,可进难退,落子者无悔。虚做是动而后谋定,但也要慎重;实做是谋定而后动,要慎之又慎。
做什么,既要看现在,又要看过去,还要看未来;做什么,既要看身旁,又要看远方,还要看天边;做什么,既要看全局整体,又要看关键细节,还要看变化发展。
做什么,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向外看,主要看需求、竞争、供给,市场需求、竞争格局、行业供给等,决定了可不可做、好不好做、值不值得做。向内看,主要看能力、潜力、愿力,现有能力、后续潜力、意愿力度等,决定了能不能做对、做好、做到领先。内和外,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平衡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做什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民主,更要集中,要在民主基础上坚决集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伟大的真理往往掌握在个别人手里。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与核心,做什么,不能按少数服从多数,而要靠企业家决断。做什么,企业家的格局、胸怀、智慧、偏好等,是最后的决定因素。
做什么,以发展芯片为例。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中国芯片发展史上,没有罪人。联想当年坚决不做芯片,为什么?因为倪光南不是企业家,柳传志也不是任正非。如果倪光南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联想也许可以一分为二,倪光南去做芯片,柳传志去做电脑。如果柳传志是任正非,联想也许会以恰当方式坚决投入芯片研发。但历史没有如果,当年没有人比柳传志更适合掌舵联想,柳传志也只能基于自己是柳传志来作决策。艺高才能胆大,柳传志只是世界一流企业家,他不想做、不敢做也做不成芯片,所以他选择不做芯片,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做什么,以电子商务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两位英语老师出身的创业者,分别去了趟美国,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回国后都为之做了改变。一位做了面向内部的电子邮件系统,以改善自身和外部的联通,这很稳健但没啥想象力;一位做了面向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以改善中国和世界的联通,这很有想象力但很冒险。前者是新东方俞敏洪,后者是阿里巴巴马云,他俩都是正确的。俞敏洪是中国一流企业家,马云是世界顶级企业家,俞敏洪不会像马云那样作决策,马云也不会像俞敏洪那样作决策。
做什么,以直播带货为例。深知和马云差距巨大的俞敏洪,非常清醒,二十多年后再次面临选择时,他仍然作出了和当年类似的决策,选择做直播带货。靠直播带货东山再起后的罗永浩,非常勇猛,当时只有俞敏洪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实力的他,毅然选择做比直播带货想象力大十倍甚至百倍的领域。俞敏洪仍然是正确的,因为知道自己成不了谁;罗永浩也是正确的,因为知道自己想成为谁。
(二)怎么做
决定做什么时,要兼顾怎么做、谁来做;决定做什么后,要聚焦怎么做,并兼顾谁来做。做什么,要顺应外部环境的中长期趋势;怎么做,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中短期形势。做什么,主要是选定大方向;怎么做,主要是选定时机、路线、节奏、模式、策略。
怎么做,一选时机。做的太早了,可能客户、人才、资本、伙伴等各方资源难以汇聚,也可能试错成本太高导致元气大伤、难以为继。做的太晚了,可能后发劣势太大追不上先行者,也可能先发优势不足被后来者追上。做的既不太早也不太晚并取得成功,深究起来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灵活性、感知力、观察力、判断力、机动性、整合力、执行力以及灵感、直觉、机缘、巧合、运气。
做的时机,以手机通讯软件为例。腾讯微信如果当年再晚推出来六个月,可能今天人们用的就是小米米聊了。小米米聊如果提早一两年做研发等的储备,可能就不会被腾讯微信后来居上了。阿里来往推出的时间太晚了,结果撼动不了腾讯微信分毫。
怎么做,二选路线。有的路能走通,有的路走不通;有的路看似能走通其实走不通,有的路看似走不通其实能走通;有的路宽广,有的路狭窄;有的路越走越宽广,有的路越走越狭窄;宽广的路走的人多了相对也就变狭窄了,狭窄的路走的人少了相对也就变宽广了;再宽广的路,最后的胜出者常常也屈指可数。一开始往往需要尝试不止一条路,才能认准什么路真的能走通,之后再选定最适合的路。
做的路线,以太阳能发电和新能源汽车为例。太阳能发电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晶硅太阳能,一条是薄膜太阳能,前者早已走通,后者仍未走通。新能源汽车也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电动车路线,一条是氢能车路线,如今看来电动车路线是绝对的主流。电动车路线之下,还有纯电路线和增程路线,目前而言两条路线各有优劣。同样是做晶硅太阳能或者电动汽车,有外包合作为主的路线,也有自研整合为主的路线。同样是做电动汽车,有顶端、高端、中端、低端路线,也有全球化、全国化、大众化、小众化路线,等等。
怎么做,三定模式。模式重在创新,要基于需求洞察、价值创造来守正创新、突破创新,不能搞误入歧途、旁门左道的伪创新、恶创新。模式重在闭环,形不成闭环就要倒闭,形成闭环才能胜利,形成良性大循环才能取得大胜利。模式重在增长,互联网模式是指数增长,工业化模式是线性增长。模式重在差异,要么明显更好,要么显著不同。
做的模式,以电商平台为例。淘宝以支付宝作为买卖双方信任桥梁的模式,京东以品质为导向的产品自营和物流自建的模式,拼多多依托微信生态的社群裂变、社交砍价的模式,对各自的成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苏宁、万达、国美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线上没有突破性创新、线下的巨大成本无法消化,则是拖累公司的重要因素。
做的模式,以房产公司为例。万科长期在城郊结合部做中产阶层住宅的模式,万达围绕用户体验做商业广场的模式,碧桂园在城市偏远郊区做大盘的模式,建业专注在大河南区域深耕细作的模式,对各自的成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万通做立体城市的构想和探索,虽然未能成功落地,但也是有意义的尝试。
怎么做,四定节奏。节奏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节奏就是该踩油门时踩油门,该踩刹车时踩刹车。节奏就是该稳中求进时稳中求进,该进中求稳时进中求稳。节奏就是该保命狂奔时保命狂奔,该舍命狂奔时舍命狂奔。什么是正确节奏,没有一定之规,要因事因时因人而异。如何把握好节奏,没有标准答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做的节奏,大企业从整体上来看,应更注重踩刹车而不是踩油门,应更注重稳中求进而不是进中求稳,应更注重保命狂奔而不是舍命狂奔。以恒大、融创为例,如果提早一年将踩油门改为踩刹车,很可能就不会遭此劫难。
怎么做,五定策略。策略分为一般策略和关键策略,前者按“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处理;后者要由董事长、总裁亲自主导制定、直接参与执行。两者的区别未必显而易见,要能够敏锐区分。
关键策略是决定战略成败、左右全局胜负的重要环节。华为与电信局建立合资公司的市场策略,三一大力采用融资租赁的销售策略,比亚迪采用人海战术和自造工具代替昂贵进口设备的生产策略,淘宝采用免费开店等降低商家门槛的做大策略,美团在外卖大战中率先自建配送队伍的服务策略,饿了么出让公司多数股权进行融资的资金策略,等等,都对各自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谁来做
谁来做和做什么、怎么做三足鼎立、缺一不可,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谁来做,一靠领袖,二靠英雄。领袖领航掌舵,英雄劈波斩浪。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一定是先有时代的领袖,而后才有领袖的时代。时来天地皆同力,势去英雄不自由。一定是先有时势造英雄,而后才有英雄造时势。
领袖包括一号领袖和其他领袖,英雄包括一号英雄和其他英雄。一号领袖通常是董事长,一号英雄通常是总裁。总裁既可以由董事长兼任,也可以由专人担任。其他领袖通常指企业中其他企业家(若有),其他英雄通常指企业中关键的经营管理、研发技术人员。
领袖团队是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主要决策者,英雄群体是战略决策的主要执行者。一号领袖决定了领袖团队,领袖团队决定了英雄群体,领袖团队和英雄群体决定了企业未来。谁来做,对一号领袖而言,首要的就是组建领袖团队和英雄群体。这就需要搞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袖和英雄,如何吸引并找到他们,进而成功合作并合作成功。
办企业就是办人,做企业就是做人,企业的一切最终取决于人,最终人就是企业的一切。最终是企业家,具体说是企业家的格局、胸怀、智慧、修养,决定了企业的根本。
以GE为例。韦尔奇时代的辉煌,固然有前人基础、时势助力等因素,但韦尔奇才是最大的因素。伊梅尔特时代的落寞,或许有基础不牢、时势不在的因素,但伊梅尔特恐怕才是更大的因素。
以联想为例。联想在柳传志、杨元庆两代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巨大增值,成为了世界级的全球化企业,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为什么没能做到更好?归根结底,恐怕还是因为柳传志能领导好杨元庆、郭为,但领导不好孙宏斌、倪光南。
三、战略决策升级
一旦选定一个产业,就要有战略定力、执行魄力,坚决顶住压力、抵住诱惑,专注聚焦、久久为功,竭力做到领先甚至顶尖。如果实在做不到,那就坚决退出,投身于自己真正能做好的产业。如果确实做到了,那就坚决稳住,拓展企业新的发展空间。
企业发展,多元化是正常选择,甚至是必然选择,也完全可以是正确选择。多元化对应的不是专业化,而是一元化、二元化。一元化也可能做的不专业,多元化也可以做的很专业,关键在于为何做、谁来做、怎么做。
产业发展,短期难免波动起伏,长期必有生死兴衰。真的能把一个产业做好了,就有必要坚决布局新的产业。如何布局?战略探索可以多元化,战略格局最好二元化。二元化稳了之后,再实施多元化。原有产业没做到领先,尽量避免二元化;没有做到顶尖的产业,尽量避免多元化。
多元化产业之间,强相关还是弱相关,强协同还是弱协同,很重要但不是本质。本质是产业本身状况以及企业是否真能做好。多元化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作为支撑。没有企业家专门领导的产业,很难真正做到领先;实在做不到领先的产业,原则上要坚决退出。
多元化和生态化,看起来都是做多个产业,实际上有本质区别。生态化更以用户为中心,更多从用户诉求出发,是化学反应,比如淘宝做支付、京东做物流、美团做外卖、万达做影院。多元化更以能力为中心,更多从企业追求出发,是物理反应,比如华为做手机、三一做风电、小米做汽车、格力做冰箱。
企业是有边界的。任何企业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一般意义上的多元化,是对企业能力有限性的巨大挑战,所以企业的边界不能推的太远。战略执行要勇者无惧、更有英雄气概,战略决策要懂得敬畏、更能沉心静气。即便是组织能力最为强大的华为,对多元化也极其慎重,但面临的竞争局面和业务挑战,依然极其严峻。
基于互联网的生态化,因为互联网的零距离、无边界特性,会把企业边界推向很远,这是能诞生互联网巨头的关键原因。以ChatGPT为代表的GAI(生成式人工智能),会把企业边界推向更远,大概率会重塑互联网巨头格局,所以GAI大战势必异常激烈甚至非常惨烈。
做企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没有一劳永逸,要不断向前、向上、向善。作企业战略决策,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实现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以终为始的顶层设计、以始为终的实践探索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协调、动态平衡。
水无常形常有形,兵无常势常有势,有无之间就是施展空间。让你我携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书写企业史上的壮美华章。
(本文为第N 1版,定稿于2023年3月1日)
何万斌老师是独立企业家顾问,终身致力于创建伟大公司,长期服务三一、红豆、远东等头部企业的企业家,专注服务百亿以上实力、万亿以上格局的企业家,公益服务90后以及家乡、母校等四有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