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打制的波斯萨珊银币,背面为萨珊王朝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也称祆教、拜火教)祭坛,上有祆神阿胡拉·马兹达半身像,两旁为祭司。由于丝绸之路的缘故,这种钱在西域广泛流通作为贸易通道,西方国家的金银币也在西域地区多有发现,如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等等。汉末到隋末唐初,目前发现的西域钱币包括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文五铢钱和没有文字的龟兹小铜钱,为中原风格的铸造方孔圆钱,说明此时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影响很深。龟兹五铢钱,上面的字为龟兹文“五铢”龟兹无字小铜钱,比龟兹五铢更小更轻

西域钱,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西域钱币的一个特点就是既有中亚传统风格的打制钱币,又有中原地区铸造方孔圆钱的形式。由于西域地区为丝绸之路的交通干道,所以这类钱币也被称为“丝路钱”。

目前在新疆发现最早的货币是贝币,是1906年斯坦因在楼兰第一次发现的,但年代未知。楼兰于公元前176年建国。

目前发现较早的西域本地钱币,是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制造的汉佉(qu一声)二体钱,为打制。由于正面图案多为马或骆驼,又称“和田马钱”。马或骆驼图形周围是一圈佉卢文字母,大意是“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某某”,这点与中亚贵霜王朝的钱币一样。反面则是汉字篆体“重廿四铢铜钱”、“六铢钱”等等。主流观点认为这种钱是东汉时期于阗国制造的,但也有学者根据篆字等特点认为是秦至西汉时期所造。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

图案是小编所没没看到的,从网络上找张图供泉友参考

汉末到隋末唐初,目前发现的西域钱币包括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文五铢钱和没有文字的龟兹小铜钱,为中原风格的铸造方孔圆钱,说明此时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影响很深。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2)

龟兹五铢钱,上面的字为龟兹文“五铢”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3)

龟兹无字小铜钱,比龟兹五铢更小更轻

作为贸易通道,西方国家的金银币也在西域地区多有发现,如拜占庭帝国的金币,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等等。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4)

打制的波斯萨珊银币,背面为萨珊王朝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也称祆教、拜火教)祭坛,上有祆神阿胡拉·马兹达半身像,两旁为祭司。由于丝绸之路的缘故,这种钱在西域广泛流通

南北朝北魏时期,汉族移民的后代麴嘉成为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区)国王,统治延续到唐代贞观年间,称为麴氏高昌。这枚汉字“高昌吉利”方孔圆钱也反映出麴氏高昌国浓厚的中原色彩。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5)

高昌吉利钱,可能并非流通货币,而是纪念币性质。麴氏是王莽新政时期西迁高昌的汉民,很可能是个大族,因为王莽时期对地方豪族的打压非常严重

唐代崛起的突骑施汗国,一度与唐朝关系密切,多次接受唐朝封号。因此突骑施钱币采用中原地区的铸造方孔圆钱,正面为粟特文,意为“天可汗突骑施钱”,天可汗就是指唐朝皇帝。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6)

突骑施钱,这个部族属于西突厥的一支

唐朝末年回鹘西迁时,其中一支向西奔楚河地区葛逻禄部,后征服了葛逻禄及其它突厥部族,建立了统一王朝,史称喀喇汗王朝。这一王朝延续了约300多年,全盛时期国土极为广阔。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7)

可能是北宋时期(公元1023年)喀喇汗国苏来曼·本·玉素甫可汗时期的钱币,背面铭文有“苏来曼卡得尔桃花石可汗”,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喀喇汗国在约公元915年宣布伊斯兰教成为国教,之后又以圣战的名义攻占了主要信奉佛教的和田和库车地区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8)

喀喇汗国默罕默德阿尔斯兰汗钱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9)

喀喇汗国马斯乌德金币。这几种钱币都为中亚传统的印模手工打制,文字为阿拉伯文,正面铭文多为“除了安拉别无真神,默罕默德为安拉的使者”

喀喇汗国灭亡后统治新疆地区的西辽曾一度威名远扬,但不到一百年就被崛起的蒙古帝国所灭,成为察合台汗国封地。公元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察合台汗国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在约公元1354年正式宣布信仰伊斯兰教并令臣民改宗。此后东察合台汗国先后征服了当时仍信奉佛教的吐鲁番、哈密地区,确立了伊斯兰教在新疆的统治地位。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0)

察合台汗国钱币也沿用了打制工艺,先将金属捶打成薄片,然后将薄片夹在钱模之间捶打而成。故同一种钱币的厚薄、大小、轻重都不甚相同,字笔画深浅不等,边缘粗糙不规整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1)

察合台汗国银币

东察合台汗国1514年亡于叶尔羌汗国,后者又在1680年被准噶尔部噶尔丹所灭。清朝乾隆皇帝在1758年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后,开始在新疆本地铸钱,由于当地采用纯度较高的铜作为材料,钱色发红,被称为“红钱”。正面字为“乾隆通宝”,背文左为满文,右为维文的钱局名。

此后每遇新帝登基,新疆在铸造新年号红钱的同时,还要铸造一定数量的“乾隆通宝”钱,并投入市场流通使用。光绪末年,新疆钱局也开始发行机制铜元,这种“乾隆通宝”红钱才渐渐退出了市场。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2)

清代新疆红钱中的当百大钱。左为满文,右为维文的钱局(铸币厂)名

这里要加个小插曲,乾隆皇帝号称“十全武功”,除了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还有受廓尔喀降,就是旅行君在北京警察博物馆文中介绍清军两次与入侵西藏的廓尔喀军交战一事。

当时西藏主要流通货币是廓尔喀银币,是西藏用等重的白银与廓尔喀交易得来,实际有学者考证这些银币中含有15%的贱金属,相当于被收了15%的铸币税。于是清军入藏后,乾隆很快下令西藏地方自行打造银币,正面铸汉字“乾隆宝藏”四字,背面铸藏文“唐古忒乾隆宝藏”。这种钱式一直延续到宣统年间。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3)

乾隆宝藏银币也采用印模手工打制而成,但技术提高了不少,因此大小和花纹都比较规整。厚度约1毫米,俗称“薄片”。由于白银价值较高,这类银币多为重一钱五分、一钱、五分的小额,便于使用

说完西域钱再来说厌胜钱,这是汉族习俗中为避邪祈福而制造的一种钱币,并不用于流通。厌胜钱最早起源于汉代,一直延续到明清,因为时间很长,民间也可以自行铸造,所以名目极为繁多,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到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还有拜佛的“礼佛钱”。今天给孩子的压岁钱,就是厌胜钱演变而来的,取压祟驱邪之意。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4)

西汉金五铢,可能属于皇家赏赐品,准确用途不明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5)

北宋初年宋太宗巡幸五台山敬佛时所铸“淳化元宝”佛像金钱,属于礼佛钱。1988年在五台山中台顶佛塔旧址的塔基中发现,最为特殊的地方就是背面铸有童子拜观音像,可谓孤例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6)

“淳化元宝”佛像金钱背面的童子拜观音像,右侧有背光者为观音菩萨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7)

清代金质咸丰通宝当十大钱,这类参照官方制钱形式的金质钱多为皇家所造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8)

民间造银质“万病不侵”钱

有类似漏斗图案的古钱币(一片孤城万仞山)(19)

民间造玉质“三元及第”钱

由于厌胜钱图案极为丰富,又被称为“花钱”,明清时期民间所制极多,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只收藏了一小部分精品或代表。

----------------------------

收资讯,涨知识,提供更多美文美图,打造最合适藏友收藏圈!

微信搜索 “ 钱币 ” 关注我们,查阅更多精彩美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