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武家坡内容简介(京剧武家坡及其他)
京剧武家坡内容简介(京剧武家坡及其他)戏剧表演艺术,当然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离开了既定的环境,再好的东西也会变味! 薛平贵严格而言是一个赳赳武夫,而且具有陕西二杆子的精神神韵,不可能像诸葛亮一样文绉绉的迈方步。他在鸿沟岸上降服红鬃烈马,就绝不是诸葛亮这样的“千古一相”能做得出来的。后来从军出征,灭了西凉国,受封为王,回到家乡寻访爱妻。在武家坡上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精彩绝伦的诙谐剧。用秦腔的表演方式那是恰到好处,用京剧来表现就显得戏份不足。尤其老陕看了极不过瘾! 记得《三国志》里记载了关于钟会的一个小事,小时候的钟会,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对大人的问话对答如流,机敏过人。结果有一个人就说,“小时聪明大未必佳”!钟会立刻就顶了上去,“那您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啦!”让这个说话的人面红耳赤,相当尴尬!可见聪明的孩子如钟会,小时候真可以称为神童,而长大以后也的确干出了一番业绩,可惜,不幸让人家言中了。钟会后来拜将入蜀,受了姜维的骗,利欲熏心,想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故事,千百年来盛传不息。在我们秦腔里叫《五典坡》,移植到京剧里则叫《武家坡》,说的是一回事。但味道则不同。秦腔的诙谐幽默,唱念做打充满了喜剧色彩,而京剧则稍嫌古板,略觉苍凉。而且太文,感觉不是那么精彩。
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就演出过这出经典剧目,他演的薛平贵过于文绉绉的,听起来不像那么一回事,演王宝钏的王玉蓉过于苍老,表演也嫌太文。这就见出秦腔和京剧的不同之处。我极为认真的听过一回京剧《武家坡 》,别有新意的是演薛平贵的是马连良先生的儿子,而演王宝钏的则是王玉蓉的女儿小王玉蓉。原音是马连良和王玉蓉的,配戏则是下一代。看起来颇有意思。一出戏看完,略觉失望,哪里有秦腔的奔放热烈与诙谐有趣。
作为陕西人,尤其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喜欢秦腔是天经地义的,从小培养出的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小的时候我就喜爱秦腔,稍稍懂事以后,不仅喜欢听,而且喜欢唱。跟着广播里学,久而久之还像模像样,后来也不晓得怎么了,音乐细胞越来越少,直至跟不上调,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破锣嗓子真不是唱戏的那块料。后来学说评书,七八岁的时候就誉满一乡,《三国》、《水浒》、《杨家将》、《岳飞传》等等,张嘴就来,村东说到村西,挺受欢迎。那会年纪小,挺爱出风头,经不起大人的撺掇,谁让说就说,尤其农村过事的时候,兴致很高,效果不错,记性很好,表演精彩,常常博得一片叫好声,居然被称为“神童 ”,乡里的大叔大婶还赠了我一个雅号,叫“双脑子”,意思比别的孩子多一个脑子!很多乡党津津乐道了很多年!
过去了若干年,事实证明,我不但不是“双脑子”,反而是地地道道的缺心眼。这在我的经历中比比皆是,包括我的爱情婚姻事业等等,一塌糊涂,不是缺心眼又是什么!现在有个更恰切的说法,叫作“脑残”,进入中年的自己,似乎对这个说法相当的接受!
记得《三国志》里记载了关于钟会的一个小事,小时候的钟会,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对大人的问话对答如流,机敏过人。结果有一个人就说,“小时聪明大未必佳”!钟会立刻就顶了上去,“那您小时候一定非常聪明啦!”让这个说话的人面红耳赤,相当尴尬!可见聪明的孩子如钟会,小时候真可以称为神童,而长大以后也的确干出了一番业绩,可惜,不幸让人家言中了。钟会后来拜将入蜀,受了姜维的骗,利欲熏心,想自立为王,结果被杀,也让姜维的一番图谋化为了泡影。真是小时聪明大未必佳!
关中农村有一句俗话,叫三岁看老,我是不赞成的。人,的确是善变的动物,随时随地都可能变得面目全非,甚至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怎么能三岁看老呢!尤其当今这个时代,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简直不能言说!所以,还有一句话,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世事真是如此!就拿老同学老朋友来说,三五年不见,就可能大大的发迹了,昔日的鼻涕虫,如今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或者当年的有为青年,一转眼吸毒成瘾赌博成风,早早就身陷囹圄或死于非命。而且,少年时代公认的聪明人,以后的人生路走得糊涂异常,让人扼腕叹息!
笔下一滑,似乎扯远了!回到京剧上来,说到马连良,最受大众欢迎的是他的《失空斩》,演诸葛亮是没得说,简直就是活诸葛,就连毛主席都喜欢他的戏,在三大战役最紧张的时候,毛主席就是听着他的《空城计》思考战略问题的,一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非常对景,非常符合当时主席的处境。但,具体到《武家坡》,就让人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
薛平贵严格而言是一个赳赳武夫,而且具有陕西二杆子的精神神韵,不可能像诸葛亮一样文绉绉的迈方步。他在鸿沟岸上降服红鬃烈马,就绝不是诸葛亮这样的“千古一相”能做得出来的。后来从军出征,灭了西凉国,受封为王,回到家乡寻访爱妻。在武家坡上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精彩绝伦的诙谐剧。用秦腔的表演方式那是恰到好处,用京剧来表现就显得戏份不足。尤其老陕看了极不过瘾!
戏剧表演艺术,当然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离开了既定的环境,再好的东西也会变味!
任何艺术类别都是遗憾的艺术,这绝对不错。戏剧不同于影视,影视又不同于歌剧话剧等等,都有各自额缺陷与不足。比如国画,太过于写意,即使工笔,也是一种写意,谁也不能像照片一样反应实际的东西。诗歌固然空灵,但让人不能直观的看到诗人所想表达的真实的情境,总而言之,难以尽善尽美!
再说句题外话,王宝钏苦等了十八年,换了一个夫贵妻荣,昭阳正院,实在是过于理想化了!现实中你拿显微镜也找不着。何况薛平贵西征西凉,若不是西凉国的代战公主看上他,也不会功成名就,好比现代的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之时也就是和发妻离婚之日,另起炉灶的比比皆是。正因为此,善良的人们才臆造出薛平贵这样一个好丈夫,不忘糟糠之妻,十八年后回到家乡,给苦守寒窑十八载的贤妻一个名分,也是善良的人们一番苦心!现实中你很难找到这样大团圆的美事!更何况,归来的丈夫也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还有一个英姿飒爽的女代战公主!
人生的变幻真是莫测玄机。反过来说,世间真会有王宝钏这样的痴情女子吗?我看也不会有!别说等十八年,丈夫走后三年两载就守不住的大有人在,甚而丈夫尸骨未寒就另有新欢的也比比皆是。说到底,戏剧不过是人们的一点美好愿望而已,。现实中百觅不可得而在形形色色的戏曲中得到一点可怜的安慰而已!人心真有恶的一面,有时相当的歹毒与残忍,这样的现实,你不愿意面对就只能活在幻想之中!可发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