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规矩详细讲解(国庆出游如何进对寺庙拜对佛)
寺庙规矩详细讲解(国庆出游如何进对寺庙拜对佛)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中国的旅游景点,大部分都有佛教寺庙的存在。十一小长假期间,大部分人都会出去旅游,现在大部分人都信仰佛教,到一个庙宇参观拜菩萨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很多人对寺庙仅仅是参观好奇而已,并不了解寺庙的布局常识以及拜佛的一些规矩。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资料,让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寺庙。
中国汉传佛寺布局效果图
【寺庙朝向】
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
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
②西藏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寺庙布局】
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pí)卢殿或藏(zàng)经楼(阁)、方丈院等。
山 门
寺庙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也称“三门殿”,分别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殿内有两尊金刚像,他们手持金刚杵,是警卫佛的夜叉神,唤作“执金刚”。右边的金刚横目张口,左边的金刚怒颜闭唇。据说佛祖常有500名执金刚侍卫。后来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这两尊像被称为“哼哈二将”,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
钟楼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天王殿
较大的寺庙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弥勒菩萨经常被塑成: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像,常被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韦驮菩萨,它一般身披铠甲,手持降魔杵。
韦驮菩萨
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神将韦驮。韦驮又叫韦琨、韦驮天、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是佛教护法神。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该像为立像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杵的位置则很有讲究: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四大天王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注:不是四大金刚)佛教里的四大天王和《封神榜》里的不一样,佛教的四大天王不叫魔礼青,魔礼海,魔礼红,魔礼寿。他们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名提多罗吒,手拿宝珠,有的说拿大刀,有的说拿琵琶。统率毗舍阇(d)(癫狂鬼)。
西方增长天王:身紫色,有的说青色,名毗流驮迦,手拿金刚杵,有的说拿剑,统率鸠盘荼(tú)和饿鬼。
南方广目天王:身肉色,名毗流博叉,手持龙(好像也有持蛇的),统率臭饿鬼。
北方多闻天王:身青黑色,名毗沙门,一手持伞,一手持银鼠(神鼠)。也有手托宝塔的。统率夜叉,罗刹等。在佛教里托塔天王和多闻天王是一个人,是哪吒父亲,在《西游记》和《封神榜》被改成两人了。
大雄宝殿
在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在有的寺庙中,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塑有比丘立像,都是他的弟子,年老的是迦叶尊者,中年的是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涅槃后,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先后继任,分别称作初祖和二祖。与文殊、普贤不同的是,迦叶和阿难是真实历史中出现过的。
规模较大的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qié)蓝殿。西为祖师殿。
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象征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1、一尊佛: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
第一种坐佛。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直伸下垂,名为“成道像”。或者: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这是“说法相”。
第二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zhn)檀(tán)佛像”。
第三种是卧像。释迦牟尼涅像。释迦牟尼入寂钱向众弟子最后一次说法像。卧像四周大多塑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像。
2、三尊佛:
有“三身佛”、“横三世”与“竖三世”之分。
“三身佛”: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
中尊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卢舍那佛
右尊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竖三世”: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
中间为释迦牟尼,为现世佛
左边(东)为释迦牟尼的老师“燃灯佛”,亦称“过去佛”
右边(西)为“弥勒佛”,释迦牟尼弟子,亦是法嗣,也称“未来佛”
“横三世”:是按空间、地域划分势力范围;
中间为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教阿弥陀佛
3、五方佛:
供五尊佛的通称东西南北中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佛身颜色:白色。代表意义:自性清净;所转烦恼:无明烦恼;所成佛智: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为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
东方不动(身)佛;佛身颜色:蓝色。代表意义:法性不变;所转烦恼:嗔心;所成佛智:大圆镜智。
南方宝生佛;佛身颜色:金黄色。代表意义:增益行愿;所转烦恼:我慢;所成佛智:平等性智。
西方阿弥陀佛:佛身颜色:红色。代表意义:平和安适;所转烦恼:贪欲;所成佛智:妙观察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佛身颜色:绿色。代表意义:一切成就;所转烦恼:嫉妒;所成佛智:成所作智。
4、七尊佛:
供七尊佛的是包括释迦牟尼之前的六佛。
过去七佛,又称原始七佛,佛经记载娑婆世界过去曾有七佛,而释迦牟尼(Sakyamuni)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从左往右,即从东向西):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舍尼佛、释迦牟尼。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殿内两侧多塑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此外,寺中常供奉的还有菩萨。菩萨中,属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最为著名。中国的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则分别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菩萨的道场,这也是中国特色!
殿堂内的陈设也业已中国化,如殿外的照壁、牌坊、石狮、经幢、香炉、宝鼎、云板、台座、石灯、祭台、幡杆(藏传有风马旗等);殿内的欢门、经幡、长明灯、供养台、供具、钟鼓、木鱼、磬、烛檠、蒲团等。
5、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十二圆觉)
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
6、三大士(或者大型海岛观音)
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龙。
海岛观音像:有些寺院于大殿面前修海岛,面北而设不观音像,立海岛上,观音右手据杨柳,左手托净瓶。
文殊菩萨:左手持智慧剑,右手持的莲花上放置般若,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
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庄重,坐骑为六牙白象。应化道场为峨眉山。
7、东西配殿
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
伽蓝殿,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蓝殿。以伽蓝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
祖师殿,在大殿西侧,以禅宗寺院最常见。供奉各宗派自己的初代祖师,或历代于本宗有发扬之功的先德。
一、四堂
指法堂、照堂、经堂与讲堂。一些大型寺庙都会有法堂和照堂,置于大雄宝殿之后。
1、法堂:
法堂为禅门演说佛法的地方,法堂中央为法座,供高僧讲经说法。此处也是众僧坐禅之所。
法堂的中央设一座台,安放案桌(讲台)和法座,台下设香案,两侧是听法席。法座背后有一个大的屏风,常常有狮子吼图。因为佛教常以佛说法比喻为狮子吼。
2、照堂:
在法堂之后,两堂实际上为一座建筑物的前后两个部分,前者为法堂,后者为照堂。寺庙的“主持”如果事情多,就由级别次一等的首座主持说法,因此不在僧堂(法堂)而在照堂进行,因此设法座。此地在僧堂之后,光线不太好,因此取名“照堂”,希望阳光(佛光)普照之意。这里也是寺庙管理人员如首座向僧人发布消息、处理事务之所。
3、讲堂:
亦位于大雄宝殿之后。讲堂也是讲说佛经的地方。中小型寺院没有法堂,就以讲堂代替法堂。如果有法堂,那么讲堂就置于法堂两侧的厢房内,或者安排在佛殿和法堂之间两跨院之中。寺院是演说佛经、念经、皈依力戒之所。
4、经堂:
为藏经之堂和僧众念经之所。它与藏经楼不同。藏经楼是寺院图书馆,用以储藏寺院内一切图书。藏经楼则专门储藏佛教经典,《华严经》曰:“自归于法,愿与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汉式“经堂”与藏式的“大经堂”也有所不同。喇嘛庙里大经堂类似汉式的“法堂”,是高僧说法之所。置于寺内主要位置,开间九到十间,高敞,宏大,可容纳2000多人听讲。
二、四台
指乐台、拜台、高台、戒台四大台,皆为高台。四台名称不同,功能亦有重合。一般寺院只会建其中一种,而兼其它几种功能。
1、戒台:
一般称戒坛,古印度叫“曼陀罗”,中文译为“坛”。坛建在寺院内地势较高处,台子也较高,为僧众受戒之所。汉式寺院的坛场则建在寺院内空旷之处。凡是禅宗律宗寺院,皆在戒台前立一石碑,上书“禁荤酒入山门”,称“戒坛石”。
2、乐台与拜台:
乐台俗称“月台”,有的送佛教派又称“拜台”,是寺中在佛前举行宗教仪式时,用来演奏佛教音乐的地方。一般建在大雄宝殿之前,其高度与大雄宝殿的须弥座相平。开间一般是三到五间,形状为方形。正面设一台阶。古刹的东西两侧还有两部台阶。
3、高台:
在寺院独立处建台,该一般在丈二。台上建合院房舍或一组殿宇,是寺内极其尊贵处。主要用来供奉寺内主要佛像,如银川海宝寺,洛阳白马寺。唐玄奘曾在白马寺高台内翻译由印度带来的佛经。
三、罗汉堂
罗汉是释迦摩尼的弟子,男性僧人。又名阿罗汉,意译为“杀贼”、“不生”等,为明智应礼之人。佛教有的寺院设有罗汉堂,有的还单独建有罗汉院。
寺院供奉的罗汉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十八罗汉、十六罗汉和五百罗汉。唯有大型寺院方建,也往往是该寺最有华彩之处,如苏州的西园寺,北京西山的碧云寺,四川成都的宝光寺,上海的龙华寺,武汉的归元寺,昆明的筇竹寺等。
四、禅房
又称禅屋、禅居、禅堂。禅宗寺院以“禅那”为宗旨。“禅那”意谓“思维”或“静思”,也就是需要安静地思考问题,这就需要静居之处,这就产生了禅房。禅房一般在寺院的后部或方丈室附近,修禅人居住之所。
五、监院、方丈院
监院是寺院的总管,地位仅次于方丈。早期的寺院两者的区别在于:方丈是德高望重学问高深的僧人,该寺院的精神领袖;监院是该寺院的最高行政长官,寺院的实际管理者。唐代以后,对监院的选拔往往既强调有学问、懂佛法,又能认真办事的僧人来充当,监院与方丈的职责开始混同。
六、大斋堂
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僧人不管地位高低都集体就餐,决不能分散就食,所以众僧人就食处称之为“大斋堂”。
七、藏经楼
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在藏经阁的两侧,设有配楼或配阁。这种做法后来传到日本。
八、碑楼、碑亭、亭台
碑楼是寺院用来安放大型石碑所建筑的楼阁,作用是防止石碑因日晒雨淋而风化破损。造型多为方形,四面开门,中间端放大碑。碑楼顶部为重檐歇山式,与钟鼓楼楼顶样式相似。碑楼一般建在大雄宝殿前面院子的两侧,数量有一对、两对、三对。有的寺院为了不妨碍大雄宝殿的庄严气象,不在前面建碑楼而在前面两侧建碑廊。作用与碑楼相同。
【其他布局】
一、廊院与群房
廊院:是用回廊组成组成的院落,最早用于民宅和宫殿,后来以用于寺院建筑之中。群房:寺院内,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物皆建在中轴线上,僧人生活、工作用房则建在院子四周,或单座,或成排,这类房屋称之为群房。群房主要用途是作客房,用来接待来访者。此外也做办公之用,充当会议厅之类。
二、供养塔
佛殿的佛像前设有供桌,桌上放着香花、时令瓜果、布施箱、佛灯等供物。据《法华经》佛前有十种供养:花、香、璎珞、秣香、涂香、烧香、幢幡、袈裟、技乐、合掌。
供养塔就是放在供桌上的小塔,主要由石材雕琢而成,也有用金银铜铁锡制成,高约0.3米——0.6米不等,内置放小型佛像如浙江天童寺、阿育王寺、国清寺皆有供养塔。五台山南禅寺内为唐代供养塔。
三、放生池
建在寺院山门前,池的大小视寺的规模而定。如福州涌泉寺山门前的放生池,大到要在周围筑上矮墙,防止游人掉入水中。放生池是天台宗智者大师所创立,由香客将购来的鱼在放入水中,以示佛家好生之德。唐代宗乾元二年(759),诏令天下寺院皆设放生池。放生池还能起到贮水作用,可用来救火。设计放生池时就要考虑与泉眼或河流相通,否则将是死水一潭。福建仙游的三会寺,其放生池为全国最大。
四、经幢
寺院建筑中一种石质立式小品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下面为基座,基座上面为幢身,最上部为出檐。檐子顶端为幢尖(幢刹)。如果幢身为二层、三层,则在每一层加上平座、幢身和幢檐,像三级宝塔一样。幢身上刻有经文,所以叫经幢。经幢皆用石料雕琢而成,没有用木料或其他金属材料的。多为六角形,六面雕刻经文。也有八面的。也有的经幢上不刻经文,甚至连佛像、图案也没有,这种经幢叫“无字幢”,只起奉献供养品作用,并没有宣经作用。
五、佛塔
中国寺庙初期受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或另建塔院。
佛塔后来虽失去了寺院中的主体地位,但仍然是佛教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布局,不少名刹亦是以塔著名,如西安慈恩寺的慈恩塔,杭州西湖净慈寺前的雷峰塔,山西应县佛宫寺的木塔,镇江甘露寺的宋代铁塔,北京北海妙应寺白塔,普陀山普济寺的“多宝塔” ,云南大理三塔等。
进寺庙要注意哪些忌讳呢?
一 、不要踩门槛
无论进寺庙道观还是他人居所都不要踩门槛!在中国古代踩门槛是被视为冒犯主人的行为,这好比是今天在别人家里不要随地吐痰一样是基本礼节。
二、 礼节
和僧人打招呼以合十为礼,和道士打招呼以抱拳为礼,再懂行点可以做子午印,抱拳的实际切记左善右恶,要用左手包住右手。
三、称呼
和道长交谈无论男女皆称道长或某爷,道教无道姑这一称呼,切记切记!
四、敬香
无论佛道烧香皆喜以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讳以口吹香这一不礼貌的行为。
五、穿着禁忌
宗教场所,庄严之地,何况还要附身礼拜,不论男女皆不宜穿着过于暴露。
(香三根即可,插香时切记过寸神不信,三根香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勿要抛香。)
六、言语禁忌
请把出家人当人尊重,普通人不会问的尴尬事,也不要问和尚道士,会冒犯普通人的言语,也会冒犯出家人,毕竟出家人也是人。别外在任何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七、过斋
如留在佛寺道观吃饭,切记一定不要浪费!不是说所有的佛寺道观都很穷,而是佛寺道观的饮食由十方信众供给,浪费不得!
(道教还有三不问之说,不问年龄,不问出家原因,不问俗家籍贯家长)
八、未经允许不要去道士丹房或僧人寮房
道士的房间叫丹方,僧人的房间一般叫寮房,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随便进你房间,你开心吗?
九、勿要在神佛面前诅咒他人
大家拜神佛的时候多会许愿,如果要许愿一定要许正能量的愿望,不要许诅咒他人的愿望。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要做的,就是活在当下。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