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小莲从某些方面,对二亮还是佩服的,例如,他比自己敢说,比自己想问题深。关键时刻把所谓的‘面子、人情’抛的老远。其实有时候这样的人活的更滋润,因为他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太自我。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人长期以往下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太精,往后慢慢就会没有人缘。男人喜欢别人拿自己当回事,尤其是在自己女人面前,他们想法设法要拔高自己,把自己装扮成一座山,挺拔、厚重,赖以生存,终生依靠,好像越这样,越有成就感。谁知道二亮一副不屑的样子,他说红群没有错放的屁!言下之意,她今晚‘贤淑’的表现是装出来的!那这就很神奇啦!所以,小莲特别想跟二亮打听,到底是什么原因。谁知道二亮这个瘪犊子越看小莲着急,他越卖关子,目的就是要让小莲仰视他,对他俯首称臣。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60后打工者,闲暇之余,用我平凡的文字,给您讲述同龄人小莲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感谢您的阅读和评论!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1)

小莲观察红群今晚的表现,简直跟之前那个专横跋扈、蛮不讲理的泼妇判若两人,连大光的话也没反驳。小莲特别好奇老婶下午给她下了啥‘安定药’了!简直不可思议啊!

于是,小莲就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告诉二亮,一是自己好奇、感叹,二是跟二亮探讨一下,是不是红群通过上次‘摇篮事件’,幡然顿悟,痛改前非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整个家庭来说,也是可喜可贺的事啊!

谁知道二亮一副不屑的样子,他说红群没有错放的屁!言下之意,她今晚‘贤淑’的表现是装出来的!那这就很神奇啦!

所以,小莲特别想跟二亮打听,到底是什么原因。

谁知道二亮这个瘪犊子越看小莲着急,他越卖关子,目的就是要让小莲仰视他,对他俯首称臣。

男人喜欢别人拿自己当回事,尤其是在自己女人面前,他们想法设法要拔高自己,把自己装扮成一座山,挺拔、厚重,赖以生存,终生依靠,好像越这样,越有成就感。

小莲从某些方面,对二亮还是佩服的,例如,他比自己敢说,比自己想问题深。关键时刻把所谓的‘面子、人情’抛的老远。其实有时候这样的人活的更滋润,因为他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太自我。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人长期以往下去,给人的印象就是太精,往后慢慢就会没有人缘。

小莲迫切想知道答案,所以顺从的依偎在二亮怀里,娇声道:‘快告诉人家嘛!要不今晚我会睡不好觉,你不知道我这人好奇心重啊?’

二亮搂着小莲依然纤细如少女般的腰肢,笑着说道:‘那我告诉你吧,她除了想老婶的小恩小惠,还有一个更大的企图就是:她想通过老婶介绍,准备出去打工,做城里人!’

小莲一听,脑子‘欻’的像被打通了根根脉络,连刚刚迷离的眼神都瞬间放光了!真是万万没想到啊,红群居然有这么大的远见卓识!

小莲一兴奋,她推开二亮亲吻自己脖颈的脑袋,双手捧住二亮脸颊,怔怔问道:‘你咋知道的呀?啥时候听说的?为啥不早告诉我?’

二亮兴致未尽,耍赖道:‘哎呀,等会儿再说嘛!’

‘不行!现在必须告诉我,我特别想知道。’

小莲娇嗔的跟二亮发号施令。

二亮这才不情不愿的停止他的‘前奏曲’,仰躺到一旁,慢悠悠的跟小莲讲述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早在老婶大女儿飞云结婚时起,红群就特别愿意接近她,每年飞云回娘家拜年,红群再忙,都会抽空过去帮老婶做饭,陪飞云玩麻将。比对家里任何亲戚都上心。

其实任何人都有那么一点小虚荣心,谁都想被人崇拜,所以飞云也不例外。再说红群的确对她尽心尽力,人心换人心嘛。于是,只要她回老家来,飞云时不时给红群捎些日用品啦,孩子衣服啥的,因为她婆家就是搞这一类批发兼零售的。一来二去,红群就试着对飞云提出:能不能给大光在城里找个活干干?因为本身大光腿就有残疾,往后年龄越来越大,做地里活会更吃力,怎么生存呢?

那时候只有彤彤一个,飞云知道,二胎指标早晚都会下来,红群他们肯定还会生一个的。因此,她对红群承诺说,等两年再说,那样正好自己在婆家也算立稳脚跟,想找个活做不难,并且说自己肯定把这事放在心里。

这就给红群吃了一颗‘定心丸’,她怀揣着美好的憧憬,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现在飞云把老叔老婶这么大岁数的人都往她那带,可见的她在婆家的地位,那么,大光的工作事情岂不是指日可待?所以,要想盯着飞云落实,那老叔老婶就是‘桥梁’,这一点,红群还是能拎的清的。

小莲对这个堂小姑子印象也挺好,人很热情,嘴皮子也了得,长的又好看,每次回来都会到大伯大妈家看看,小莲也和她说的来。但二亮对她总是带睬不理的,小莲从二亮话里话外语气里能听出来,他对飞云嫁个二婚且其貌不扬的男人有成见。

其实他这个成见有些多余,小莲认为,婚姻只要两个人合适,年龄、婚史、相貌都不是问题,只要不是给人当小三就行。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2)

听完二亮的叙述,小莲觉得红群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一个人。不禁对二亮说道:‘呀,红群有这个思维是正确的!还是得出去打工,比在家种地强。’

二亮斜乜一眼小莲,道:‘哼,穷乡僻壤出来的人,逮到一个城里亲戚舍不得撒手了!估计她也就攀上飞云这样的半成品城里人!’

小莲听着二亮酸溜溜的论调,觉得他话说的有些刻薄,于是,她望着二亮,正色道:‘说话别这样,各人有各人的思想,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太正常不过了!我也觉得还是在城里打个工好,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风里不来,雨里不去的,哪像种地,泥一脚、汗一把的,晒的黑不溜秋!’

二亮一听,横了一眼小莲,不屑的撇撇嘴,道:‘你才在城里待几天啊?就把城里生活描述的跟天堂似的!我看我家没人外出打工,不照样住小楼?看飞云每次回来那得瑟样,有啥好显摆的,好好的女孩嫁个二婚,还感觉了不起!也只有红群把她当盘菜,在我这,啥也不是!’

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小莲觉得她和二亮的对话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于是,她用手把二亮伸展过来、放在自己后脖子下的胳膊狠狠的抽出来,往旁边一推,气呼呼的说道:‘你呀,真是鼠目寸光!小民意识!’

说完,翻转身背对二亮,气鼓鼓准备睡觉。或许是两人对话声音大,吵到一旁的儿子了,只见小家伙‘啊啊’嘴里吭叽着,小莲只好撩起上衣,边喂奶,边拍打着,哄孩子继续睡觉。

夜色沉静幽暗,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是斑斓的。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3)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红群今年没用邀请,上午就主动过来帮忙准备年夜饭。这是在执行老婶那天晚上的‘指令’。

为了方便照顾才一个多月的小孙女婷婷,公公让大光把摇篮从家里搬过来,这样,堂屋里两个摇篮里,一边一个孙子和孙女,公公不做家务活,只管照看孩子,两边摇晃着,时不时的逗着摇篮里的孩子,大孙女彤彤窜里跑外,整个氛围一派祥和。

小莲还是正月初三回娘家拜年,而且今年是一家三口,儿子辰辰第一趟走外婆家。

早在腊月,小莲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外孙子的‘回门礼’。

别看是农村,有些风俗比城里人更注重。像小莲的孩子这趟回外婆家,等回来时,外婆是不能让外孙子空着手回去的,必须要有‘欢头’和水果糖之类的。这些‘欢头’和糖,待小莲回村后,再挨家挨户散发,这就是外孙子头一趟的‘回门礼’。

‘欢头’是地方叫法,其实就是米花糖,只不过取的名字讨个吉利,形状是圆球型的。这对小莲母亲来说一点不难,可以说真是‘家产’的,因为儿子小刚就是开塘坊的。

先将大米用传统蹦爆米花的工具加工出来,再用熬好的糖丝搅拌均匀,最后上模具压成球型。为了增添喜庆的外表,还会在每个‘欢头’上用专用的梅花章,点上红绿图案。

因为孩子小,虽然离的不远,但小莲母亲还是害怕水土不服,所以吃完午饭,就让小刚叫了一辆三轮车,将小莲一家三口连同两箩筐的‘欢头’送回家。

小莲他们回来的时候,飞云正好带着孩子在楼房这边玩,她的女儿已经两周多了。

小莲是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女人,心思细腻,情商高,办事不抠抠缩缩。看到飞云的女儿在院子里骑着彤彤的小车玩,小莲悄悄来到厨房,将母亲给儿子的10块压岁钱从口兜拿出来,又往红纸包里添了10块,然后,笑盈盈的追着满院子跑的外甥女说:‘朵朵,舅妈给你发压岁钱。’

飞云赶忙客气的谦让道:‘大奶奶已经给过了!’

小莲笑道:‘大奶奶是大奶奶的,舅妈是舅妈的,一点心意!钱少百岁多!’

小莲也学着母亲给压岁钱的口头语,说着吉利话。

小莲的举动把飞云乐的眉开眼笑,她倒不是想要小莲的压岁钱,她高兴的是自己的孩子得到娘家嫂子的重视。

事实证明飞云也是一个敞亮人,晚上小莲公婆请他们一家三口吃晚饭,她硬是塞了一个红包给小莲儿子,说是给大侄子的压岁钱。后来晚上回到楼上,小莲打开红包一看,飞云竟然给了40块钱!让小莲有些犯难,这该如何是好呢?

二亮却漫不经心的笑道:‘无所谓,这点钱对她来说不算啥!’

小莲嗔怪道:‘那不是这样说的,钱再多还要别人舍得呢,这样吧,赶明儿我给朵朵织一件毛衣吧。’

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4)

二亮两口子和父母在一起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正月十六,老两口正式拎锅起灶。

其实去年年冬那边所有的设施都预备好了,所谓的分家就是从这边做好一锅热腾腾的饭,放在稻箩里摆上,在清脆的爆竹声中,走一个仪式感。

从此,这个家庭的‘新三国’时代开始。也预示着小莲和二亮,到底是骡子是马,正式拉出去溜了!

分家过后正赶上还没开春农忙,二亮虽然猪圈盖好了,但并没有猪可喂。婆婆留给他们大大小小十只鸡,说是下蛋给孙子吃。给大光的3000块车钱,分家时就兑现了,红群美滋滋的收下了,当然这钱是公婆卖粮食拿出来的。剩余的4000块钱债务,公婆偷偷对二亮两口子说,由他们老两口自己还,但对外称是他们和儿子各摊一半。另外,还给了二亮800块钱的安家费,用于春耕生产。

可以说,二亮和小莲的小日子过的很滋润。这与同龄人相比,住着楼房,手有‘余粮’,他们是当年妥妥的‘富二代’。

不和公婆在一块住,有利有弊,一天三顿饭就要自己亲力亲为了,但二亮人很勤快,做饭、炒菜,甚至洗衣服,样样精通,小莲没有觉得哪块不一样,有时甚至会觉得更自由潇洒,无拘无束。

天气渐渐暖和后,小莲又有点想家了。这晚两人一番温存后,小莲跟二亮提出,让二亮送自己和儿子回娘家住几天。

虽然二亮有几许不乐意,可想想等春耕生产后,的确就更没有时间了,他还想逮两个猪仔回来喂养呢。到时候家里家外,还有孩子,也够两人忙乎的,因此,二亮最后还是答应了小莲的请求。

小莲带着儿子辰辰在母亲那住了一个礼拜,这是自打结婚后第一次的长住,这期间姐姐小兰也回来一趟,给小莲娘俩送来活蹦乱跳的鲫鱼和河虾,让小莲再次享受到被人宠的滋味。

二亮是在一个星期后的上午,骑车过来接小莲和孩子回去的,因为现在是女儿自己过小日子,小莲母亲便没有挽留。

回到家后,小莲上下、里外‘巡视’一番,感觉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尤其是楼上房间,家具也被二亮换了位置,变的更合理了,原来放在卧室中间的床铺,也被移到靠墙一侧。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翻身打滚不老实,二亮这是怕孩子半夜从床上掉下来。

清水河里那朵莲151集(清水河里那朵莲)(5)

随着温度的渐渐回升,小莲想把冬天的厚衣服收起来。这天趁孩子在楼下熟睡,她赶忙跑到楼上,想把柜子里的衣服整理整理。

当她从柜子里抱出来一堆衣服时,‘哗啦’一声,从手里窜出来一包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从家里带过来的几本日记本。小莲记得当时从家里拿过来的时候,是用一张旧挂历紧紧包裹着的,而且上面系了一根呈十字架型的黄丝带。可此时看看,黄丝带没有了,就是那张挂历纸胡乱的将几本日记包裹着。

小莲当时心下一惊,想着二亮是不是闲着没事,发现日记后翻看了?不过从他跟自己说话神态来看,应该没有看,只是当平常书本看到了,何况,除了那本荷花封面的日记本有些秘密外,其他几本都是自己上学时抄的歌词。

小莲将日记本拿在手里思忖着,她想着将如何处理这几个本子。当稻草引火在锅灶下烧了?不行,有点可惜,怎么着那是记录着自己的青葱岁月。再说了,这根本不算什么秘密,所有事的发生,都在她认识二亮之前,而且,自己跟王川之间也是清清白白,即使知道了,谁一辈子还没段故事呢?

想到这,小莲将挂历纸重新铺开,把几本日记按大小顺序放好,又重新包裹严实,最后用一段红毛线系了两道。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想着最好不让二亮发现日记为妙,小莲将日记本放在床头柜里的最下层,因为床头柜不放衣服,连双袜子都没有,平时柜门都没人开,算是闲置着。为了稳妥起见,小莲把一袋子绕好的毛线团放在日记本的外面,这样的话,二亮更没兴趣去翻。

有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未完 待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