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花腔小戏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也有一些讽刺喜剧和闹剧,如《卖线纱》、《放鹦哥》、《上竹山》、《借妻》、《骂鸡》等。此外还有部分反映清末人民斗争生活临时编演的剧目,如揭露鸦片鬼丑态的《打烟灯》,反映农民投奔太平军的《下广东》等。庐剧的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年3月,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将“倒七戏”改名为“庐剧”。

庐剧,旧称“倒七戏”,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庐剧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清末以来,主要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庐剧发源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1)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个流派。

上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 ,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

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

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

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年3月,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将“倒七戏”改名为“庐剧”。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2)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

花腔小戏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也有一些讽刺喜剧和闹剧,如《卖线纱》、《放鹦哥》、《上竹山》、《借妻》、《骂鸡》等。此外还有部分反映清末人民斗争生活临时编演的剧目,如揭露鸦片鬼丑态的《打烟灯》,反映农民投奔太平军的《下广东》等。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3)

折戏多为本戏中抽出的“戏胆”(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张四姐闹东京》中的《捣松》、《梁祝》中的《闯帘》、《蓝衫记》中的《张太和休妻》、《三元记》中的《教子》等。有些虽然来自徽戏、京剧或其他剧种,但通过庐剧艺人长期在农村演出,剧中人的性格、感情、语言,都从主要观众──农民的角度出发,加以重新塑造、丰富、深化,因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立体声庐剧(来源于生活的艺术)(4)

本戏以家庭悲欢离合、爱情、公案为主要内容,除本剧种独有的《柴斧记》、《手巾记》、《干旱记》、《河神》等外,大都移植改编明清传奇、鼓词和其他剧种的剧目,如《彩楼配》、《琵琶记》、《药茶记》、《孟姜女》、《天宝图》等。

文章来源:印象安徽IMPAH

#安徽消费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