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天若有情天亦老韩愈满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不忍心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受如此大的打击,他更怕这个年轻人从此一蹶不振。他希望他能挺过去,如果他能挺过这一关,他相信在大唐的历史上将会再出一个王勃那样的绝世才子。韩愈相信眼前这个人的才华,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被李贺的才华深深地震撼过。这一句反问可以说是十分犀利,十分有道理了,但依然于事无补,无法改变现有的结局,因为避名讳一事,古来有之。李贺不出意外地被取消了考试资格。韩愈听闻后大怒,当即提笔写了一篇名曰《讳辩》的文章抱不平,大意是:“当爹的名叫‘晋肃’,儿子不能考进士;那么当爹的名叫‘仁’,儿子是不是就不能做人?”
公元810年初冬,21岁的李贺在河南府试中凭借一首《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顺利夺得府试头筹。
此刻的李贺踌躇满志,此情此景之下提笔挥下:“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在李贺前往帝都准备参加下一轮帝都长安的进士应试时,他不知道因为他的优秀,一些被他才华所遮盖的学子们正在酝酿一场阴谋,如果成功足可以中断他的仕途,果然他们成功了。
当李贺到达帝都之时,整个长安都在盛传“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 和‘进士’谐音。李贺跑来考进士 就是对父亲的极大侮辱 是严重的不孝!”,
李贺不出意外地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韩愈听闻后大怒,当即提笔写了一篇名曰《讳辩》的文章抱不平,大意是:
“当爹的名叫‘晋肃’,儿子不能考进士;那么当爹的名叫‘仁’,儿子是不是就不能做人?”
这一句反问可以说是十分犀利,十分有道理了,但依然于事无补,无法改变现有的结局,因为避名讳一事,古来有之。
韩愈满默默地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不忍心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受如此大的打击,他更怕这个年轻人从此一蹶不振。他希望他能挺过去,如果他能挺过这一关,他相信在大唐的历史上将会再出一个王勃那样的绝世才子。韩愈相信眼前这个人的才华,因为他曾经不止一次被李贺的才华深深地震撼过。
公元796年,韩愈在一次学术交流中听说在洛阳有个叫李贺的年轻人十分有才华,幼年时就能吟诗作对,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了得。韩愈听后十分好奇,想要结识一番,便和皇甫湜相约一同去往李府拜访。
当他们到达李府后看到李贺仅是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不禁摇头苦笑,想来都是以讹传讹,自己二人算是进行而来败兴而归。不过既然来了,也不好调头就走,只准备寒暄下就告辞离去。
韩愈可是名动天下的大文豪,他的到来让李贺欣喜不已,趁此机会便主动向韩愈请教了些学问中的问题,一番交流后韩愈对这个孩子也有了一番了解。
为了查看李贺是否如同传闻中的那样有才华便委婉提出让李贺当场即景赋诗一首。李贺当即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让韩愈二人敬佩不已,二人毫不怜惜对他的夸赞:“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
真正让李贺名动天下的是二人12年后的那次拜会。
公元808年韩愈赴洛阳任职太学博士。
李贺听闻后带着自己的著作前往拜访。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口气读完,韩愈被深深震撼了。读完此诗只感觉自己仿佛已飞身塞外——
眼前是军旗与鲜血齐飞,远处是夜暮共城墙一色,号角凄厉,鼓声低沉,将士们手持宝剑,奋勇杀敌,为国血战到死……
能把边塞诗写得如此激情悲壮,又如此凄艳斑驳,有唐一代,前所未见!
韩愈被李贺的才华折服了,他知道此人是注定要名垂青史的天才。
也就是这一首诗,让当朝文豪乃至后世都认可了李贺的盖世才情。
李贺因为这首诗而名声大噪,也让一些小人深深地忌惮,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制造舆论最终让无法参加科考。
失去科考资格的李贺心中只有压抑与屈辱,但他没有屈服,他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在困守长安期间,他写了一首《致酒行》。
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在诗中,他先说自己是多么零落栖迟,家人盼他回家是多么的望眼欲穿,而后,“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一下子意境开阔。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在一个只论文凭,不问才华的年代,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屈服。他把悲愤寄托给由汉武帝所制、魏明帝所迁的金铜仙人,写下了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谢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首诗中,李贺借见证了汉代兴衰的金铜仙人,几乎看穿了九十多年后唐代的灭亡。
不久李贺便怀着悲哀绝望的心情,黯然伤神地离开那曾经使他热切向往的京城。临行前把自己最为真实的感触用诗歌写了出来。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离开长安后,李贺一路向西,做过3年的军队幕僚,投笔从戎的他在《南园》中也曾满怀希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虽然后来又重返长安,荫官奉礼郎,从九品,从此“牢落长安”长达3年之久。
在为官三年期间,李贺结交了一批挚友,但也看到了很多社会的黑暗。他做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的作品。由于迁调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再加上自己心爱的妻子病死,李贺忧郁病笃,终选择辞职隐退。
而《金铜仙人辞汉歌》则是他因病辞官,由长安赴洛阳时的作品。
在这首诗中,李贺有两句诗特别有名,那就是“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尤其是第二句,借老天的情感来抒发自己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因为此句十分经典,后世之人就把这句诗单独拎出来,作为上联想要对出下一句,很多人尝试对出下联 虽有“心如无尘心自明”“海如无量还自枯”等,但实在牵强。
可是直到唐朝灭亡,也没人能够对出合适的下联。
在两百多年后,北宋有个嗜酒才子石延年,此人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在与诗友们的聚会上,被人要求对出下联。
已喝高了的石延年却脱口而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语一出,惊艳四座,被评为两百年来最佳下联。
他虽然只活了27年,却留给世界一千年。
当我再次感悟李长吉时,除了赞叹唏嘘,也就只能说天道循环,损有余补不足,既承载了盛世才华,便也只能天不假年。
再看“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多么完美的诗句,富有意境而又有深意。
“天”对“月”,“情”对“恨”,“有”对“无”,对仗工整,都是引用自然作对,可为经典。
现在还能看到这种名诗佳句,实在是非常难得。
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继续进行创作,能力也是非常高。
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古文化的影响力。
如果不注重,就会想前段时间,日本援助中国,附上的几句话亮了。比如: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日本人引用中国的诗词(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是日本人所写,但也是受汉文化的影响),大家都很惭愧,因为我们现在好多人只会老铁666,只会武汉加油,我们今天都是武汉人。
再看诗词,感觉还是挺难对上的。想我泱泱大国,难道就没有人能对上日本人的诗句吗?
后来还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彭敏亦以古典诗词的形式,酬答日本友人的盛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彭敏回应为:“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写给前辈张籍的《上张水部》。
彭敏还说,他不相信只凭这几句诗,就证明日本人的诗词水平比我们高,这也是对的。毕竟诗词是我们的精华文化,怎么也比日本传播的广远呀。
虽然彭敏说没有必要让人人都喜欢诗词,一定的诗词积累还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那日本人的几句诗让国人不淡定了?因为那是文化的表现呀。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加强古诗文的原因。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从小读诗词的确重要 。从小读诗词的好处真心多了:
首先,得古诗文的孩子,得语文。这是近几年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在最新的"部编本"教材中,小学古诗文比重达到87%,初中更是占据全部课文一半以上;
除了篇幅增多,难度也在升级:近年来每一次中高考试卷,满满花式古文考题,不仅考背诵,更考理解和领悟。可以说,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就赢在古诗词上。
其次,得古诗文的孩子,一开口就赢了
普通孩子来到江南小镇只会说,好美;
像武亦姝这样通晓诗文的孩子,张口就是: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普通孩子看见大海,只会说哇,好大;
像雷海为这样熟读诗书,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普通孩子欣赏漫天烟火,只会说好好看;
像陈更这样书不离手的学霸孩子才能随口吟诵,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样的孩子,作文还发愁吗?
哪怕只是每天花上5分钟念一念,背一背,孩子长大以后也能拥有非凡气质;面对挑战淡定从容,面对逆境心怀希望。
今天就隆重给大家推荐超级合适中国孩子的古诗文学习书——《中国诗词大会题库》
这套书包括《唐诗三百首品读》、《宋词三百首品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读》三本。
由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和《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老师和方智范教授联合创作;
收录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经典中的经典;
它是由方智范教授根据教学经验,从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出发;方笑一教授联系学习经验,从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机考虑;
两者相结合,独创了更适合中国孩子的古诗文“黄金学习法”,就是诵读理解回顾。
每篇诗、词、散文都包含「正文」、「注释」、「译文」和「品读」四个部分。
运用方氏父子的“黄金学习法”,搭配相应的注释、直译和品读内容,孩子就能像吃饭、玩游戏、爬山一样轻松学习古诗文,从逐字逐句地翻译,到体会整篇诗词描述的意境,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可以说,这套书汇聚唐宋两朝经典诗文,高中以前的孩子学古词文,入手这一套就足够了。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重拾中国传统美学。
点下面的横条购买,精装收藏本,原价218元全套,现在限时团购价仅需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