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整整18年,20多万癌症患者的家属从这里把家的味道送到亲人的病床边。守护着炉火一直不灭的,是年近7旬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家属3:我给我妈妈做饭,今天炖的猪脚,还有胡萝卜炒肉,还有包菜。现在也不能依她的口味来了,要忌口,那些辛辣的东西都不能吃。偶尔会炖点鱼汤、排骨汤,炖汤给她喝。 △2021年改造后的爱心厨房家属1:我今天炒了个青菜,炒了个鳝鱼,哈哈哈。家属2:给我父亲做一个鱼,两个蔬菜,一般都是一个荤菜两个蔬菜。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生活中有些东西一直在变化,比如时间,比如空间,比如身边的事物;也有些东西一直没变,比如热爱,比如理想,比如勇气。在纷繁的岁月中,在时代的洪流中,总有人在选择坚守,选择乐观,选择一往无前。每周日11点半,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记录节目《听见》,用声音记录我们的时代,记录人生旅程中的种种悲欢冷暖。

江西省肿瘤医院位于南昌市学院路,和医院一墙之隔的一条无名的巷子里,有一个用大红字醒目地标着“爱心厨房”的地方,每天都会有两、三百人陆续来到这里,拿着自己刚刚买来的新鲜食材,排队给住院的亲人做可口的饭菜。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

△2021年改造后的爱心厨房

家属1:我今天炒了个青菜,炒了个鳝鱼,哈哈哈。

家属2:给我父亲做一个鱼,两个蔬菜,一般都是一个荤菜两个蔬菜。

家属3:我给我妈妈做饭,今天炖的猪脚,还有胡萝卜炒肉,还有包菜。现在也不能依她的口味来了,要忌口,那些辛辣的东西都不能吃。偶尔会炖点鱼汤、排骨汤,炖汤给她喝。

整整18年,20多万癌症患者的家属从这里把家的味道送到亲人的病床边。守护着炉火一直不灭的,是年近7旬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把26个炉子的煤球点好火,灌满29个开水瓶,煮好5锅大米粥,厨房里外打扫一遍,这是万佐成每天早上4点就开始忙活的事情,一刻不能停。

6点半,就有人来买粥了。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2)

△万佐成的早晨从4点开始

万佐成:有人要干的,有人要稀的,我这个稀饭煮得很浓。这个米好,如果米不好,那就跟水一样的。

家属:好了,好了。

万佐成:打满一点哈。

女家属:今天我要浓一点的稀饭。

万佐成:够了吗?

女家属:够了够了。钱付了哈。

万佐成、熊庚香夫妻俩原本是做早餐生意的。2003年的一个清晨,一家三口来到他们的小摊前,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万佐成:那个孩子就十来岁,坐在轮椅上已经截肢了,夫妻俩都很年轻,看着很可怜的样子。为了他的小孩治病,小孩要吃妈妈做的菜,他母亲就跟我讲这个事情,讲得掉眼泪,我看着都好痛心的。小孩截肢了,骨癌的。我说可以,可以跟家里一样的,你们用我们的炉火炒菜吧,你要吃什么就买什么就到这儿炒。当时我就让他们炒,不要钱的,我们都是剩了火,做完早点后。

孩子香喷喷地吃着,爸爸妈妈含着泪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一家三口的样子,万佐成、熊庚香在心里记了18年,每次想起,都是心疼。

万佐成:开始的时候做西红柿炒蛋,还有红烧肉,还烧红烧肉给他吃,还搞了一个鱼,变着花样给他吃。

记者:这对夫妻就经常来?

万佐成:天天来,还带些人过来了。他们一个病房的,就说我找到一个地方可以炒菜,人家做早点的好心人。在我们家炒菜也不收钱的一开始。刚开始只有四五十个人,五六十个人,我们当时6个炉子还可以应付。后来将近上百人,怎么办呢?这些人我看挺可怜的,都是守着这个炉子,本来是十二点钟吃饭,人一多他到一点钟都没吃。我说不行不行,一口气买了十来个锅灶。他们就天天来,就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们过意不去,你这样搞不行。你买了这么多东西,还要开支,是不是可以收点费?我们安安心心在这儿弄,如果不收费的话,不好意思。我说可以,我说我们收五毛钱,收五毛钱。

记者:做一个菜5毛钱?

万佐成:对,5毛钱。

5毛钱,不是生意,是一份情意。从此,夫妻俩每天早上都要2点起,晚上11点睡。直到2020年,老两口决定不再做早点,专心照料这二十几个炉子,让患者家属随时来做饭。万佐成的一天这才变成从4点开始。

家属1:给夫人做鱼,做豆腐,苦瓜炒蛋。我不会做,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做什么,我都不知道。我不会做饭,就慢慢学,慢慢做起来,哈哈。

家属2:我给我爱人做,一个排骨,一个青菜。打了化疗药水下去就没有胃口吃饭,所以老公打药水的时候我就尽量做好吃点。

英子:我妈说要换口味,早上我不是给我妈煮的面条吗?中午要吃米线。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3)

△为癌症患者做饭的每一个人都期待亲人能够战胜病魔

今天来做饭的英子心情很好,妈妈又一次化疗结束,医生说再过两天就可以带妈妈回家住一段时间。妈妈难得高兴,想吃三鲜米线。

英子:一年都会在这,21天就来一次。

男:到这里来的都是苦命人。

英子:哎呀,如果是好的话,苦了也值了,是吧大叔?

男:和命运抗争,就这样子。

英子:就看是谁能战胜。

男:能战胜自然好,不能战胜也坦坦荡荡的吧。

英子:想得开是好。

2020年,英子的爸爸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了近一年,最终因肺癌去世。英子至今遗憾,总以为爸爸能够治好,自己一直忙着工作,都没能给爸爸多做几顿饭。

英子:2020年10月1日的时候,医生就跟我说,你们可以回去了,爸爸就跟我们说,他说我不会走的,他求生欲很强。但是到了11月份的时候,他就跟我、跟我弟弟说,他说我有可能吃不到今年的年夜饭了。我爸去世的前一个晚上,我就问我爸,你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他就不说。我说那你最担心什么呢?他说我最担心你们吃不好,因为我爸他是那种善良了一辈子,苦了一辈子的人,是那种只要你们过得好就好了。

英子的爸爸是厨师,做得一手好菜。英子跟着爸爸学会了很多道菜,只是,爸爸走后,她再也没法随时打电话问爸爸做菜的秘诀了。

记者:你这个刀工真的很好。

英子:因为我爸是厨师,我们切菜切得不好,他就会告诉我们做什么菜,你应该怎么来切。我记得我做梅菜扣肉会给我爸打5个电话,第一个切肉要切多少,然后我要怎么来做,但是现在做到梅菜扣肉就是我的一个伤。而且做到哪一个菜我不会的时候,我就会想他。我爸没走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是个孩子,我就觉得我有靠山,当我太累的时候就可以给我爸打电话说我想回来,就有借口说我想回去看一下我爸。当我爸走了之后,真的发现山是空了,你再也没有一个人说能够给你分担了。以前我要做什么事情跟我爸说,他会把他的私房钱给我转。父母爱自己的小孩是无条件的,不要回报的。当我爸一走,我就觉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像一个父亲这样子毫无保留地去爱你了,去疼你了,唉……

失去父亲的痛苦还未消散,仅仅只隔了83天,英子的母亲又查出乳腺癌晚期。她在梦里梦到父亲问:不知道你妈妈有人给她做东西吃吗?远嫁到宁波的英子开车9个小时回到妈妈身边,这一次,她要好好地陪着妈妈,让妈妈吃好每一顿饭,是她的心愿,是爸爸对她的交托。

英子:你看到她难过的时候,我会煮很多东西给她吃,炖汤什么,她说吃不下,你心里面就心如刀割那种疼。我说只要你告诉我做什么我都可以,我都会做,哪怕是我不会做,我都可以去网上查。只要你觉得你开心,我就开心了。

英子今年33岁,爸爸走了,同病房的人过一段时间也会再也见不到了,她心里藏着太多的恐惧和担心。在熊庚香阿姨家的厨房里,她每一顿饭都做得格外精心,她在心里默默地盼望,妈妈吃好了每一顿饭,就能等来奇迹。

英子:当我每天晚上睡不着失眠,就会想到,现在最起码还有妈妈在,等以后妈妈也不在了,自己可能再回娘家,就不再是现在这种感觉了,就仅仅只是去做客,不再是我家了。父母还在的话,跟我老公结婚十年了,我还在说你家我家,但是父母一走,你就会觉得那个家就不再是属于你家了。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4)

△两大本留言册写满了患者家属的心里话

小金的爱人和英子的妈妈在同一个病房,爱人想吃馄饨,小金从没做过,来求助英子。

小金:来找你帮忙啦。

英子:你要放一点盐,放一点鸡精,油要烧热放进去才会香一点。葱太少了。

小金:这里有,我嫌它太多了。

英子:让我来给你弄好吗?

小金:OK!

记者:你们是在一个病房是吗?

小金:对,一个病房。

记者:互相帮助一下。

英子:你榨一点油,这个香味才会出来。我天天在你老婆面前夸你,我说你还说你老公不好,你老公多好呀!

小金:她天天说我。

英子:你就是不会哄人,女人就是要哄的嘛。

小金:还要哄啊?

英子:我告诉你多好,又不花钱,说几句好话,对不对?而且我看你厨艺也很好。

小金:我就是不会做馄饨。好了,好了。

英子:还有最后一个,留给你了。

小金:可以。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5)

△两位老人每天午饭后都要把厨房打扫干净

熊庚香:拿几个水果给你妈妈吃吧。

英子:不要。

熊庚香:要几个拿几个。

英子:不要。

带妈妈下一次来化疗就是21天以后了,英子趴在熊庚香的肩头说好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

英子:我说你一定要身体好,昨天我还跟她说你一定要活到120岁,要不以后人家如果有需要去哪里煮饭呀?

米线煮好了,英子想支付3块钱,被熊庚香一把拦住,坚决不收钱。

英子:她每一次都不要我的钱。

熊庚香:她一家人都那么好,要她钱干嘛?感情好就不要钱了。她把我当亲人一样的,来了就跟我按摩,跟我玩,就跟家里人一样,她回家都舍不得她。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6)

△改造前的爱心厨房

忙到9点,两位老人家才抽空喝了一大碗粥。

万佐成:是这样的,累着了,就睡觉香;饿着了,就吃得香,好饿。

小黄:您帮我炖个汤,是在这里吧?

万佐成:是这里。

10点刚过,小黄姑娘就来找两位老人帮忙给爷爷奶奶做顿午饭。遇到像小黄这样不会做菜的人,夫妻俩就亲自上手帮着做。

记者:你是第一次来吗?

小黄:我小姑让我来的。她在医院上班,她经常在你这里炖汤,爷爷奶奶是在医院住着。

记者:你准备做什么?

小黄:一个排骨炖萝卜,然后炒个青菜。

记者:这算是午餐是吗?

小黄:对。

记者:现在还早啊。

小黄:是,还要给爷爷奶奶送过去,他们在人民医院住,然后我小姑在肿瘤医院上班,她指定这个地方让我来。

记者:坐公交车要一个小时。

万佐成:东西都拿了吗?

小黄:叫万叔帮我做,我不会做饭,我可以帮着万叔打个下手,洗菜可以。

熊庚香:我给你炒,你不会烧菜是吧?油少一点吧?

小黄:你看怎样好吃。

熊庚香:有的病人不喜欢吃油多的。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7)

△爱心厨房总有人在为亲人忙碌

2016年后,夫妻俩才把做饭的价格做了调整,炒一个素菜1块钱,一个肉菜2块钱,炖一个汤,3块钱。半个小时后,小黄的菜和汤都做好了。

小黄:才5元?

小黄:走了啊,再见。

熊庚香:好,再见。

每天,熊庚香要蒸5大锅米饭,一口锅蒸15斤米。已经67岁的熊庚香,摆弄这几口大锅动作又娴熟又麻利。她习惯大嗓门说话,给人盛米饭的时候使劲压实,饭盒被塞得都快合不上了,递过去的时候总要叮嘱一句:可不要浪费了啊。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8)

△熊庚香总是把米饭盛得很满

患者家属:买一点自己爱吃的菜就可以了?

熊庚香:想吃什么菜就做什么菜,我这里什么调料都提供。

患者家属:这个米饭要出点钱?

熊庚香:一块钱管饱,不能倒掉,倒掉不行。

患者家属:不能浪费,不能浪费。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9)

△万佐成、熊庚香两位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父亲:给女儿做个冬瓜,煮一个面条。病人刚刚恢复,不能吃米饭,吃点面条。

母亲:年纪太轻了,36岁,是最小的女儿,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得了这个病没办法。

丈夫:我老婆在这里,做菜头炒肉,她就是我老婆。

妻子:弄饭都是他教我弄的,我学会了他就不干了,30多年都不做了。这半年他老了好多,原来头发没有白一根,现在头发都白了很多。现在我病了,没办法,他给我做了,比较温暖一点,有味道啊,家乡的味道啊。

儿子:我给我妈妈炒两个青菜,芦笋。

原妈妈:准备做两个菜一个汤,儿子说炒辣椒跟萝卜干一起炒,肉饼汤,放茶树菇在里面。

49岁的原妈妈脸上没有一丝笑容,2021年新年第二天,刚上大学的二儿子就被查出患有骨髓母细胞瘤。在泪水中浸泡了3个月后,她才终于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万佐成、熊庚香两位老人成了她最愿意倾诉心事的人。

原妈妈:20岁还是大一新生,就到这里。

熊庚香:天都塌了。

原妈妈:是天塌了。别人都是这样问,说几个儿子啊。我说不管几个儿子,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他这个病不是说得了可以医的那种,他这种还是医不好的。

万佐成:做了手术吗?

原妈妈:眼睛瞎了,腿也瘫了。

万佐成:那麻烦了,可能是碰到了神经。

原妈妈:他看上去一双大大的眼睛,就是看不见,这个病来得快来得急,他发病到现在才三个月就这样子,就是做垂死挣扎。我们舍不得,大家都是劝我要放弃,说人财两空。

万佐成:那放弃不下去的,不行的,还是要治的。

原妈妈:看嘴唇都红红的,他才20岁,脸上很红润的那种,他是吃什么我就做什么给他吃。

万佐成:他能吃饭不?

原妈妈:可以,天天我打三顿饭了,他也吃一份饭,我炖点汤,做点他喜欢吃的菜。

万佐成:他都能吃?

原妈妈:嗯,吃什么就是现在睡在那里。人家护士就说,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长的好漂亮。我这时间长了我才接受得了,才跟人家倾诉这些。以前我门都不出,现在差不多三个月了。

万佐成:现在就是要面对了,现在没有办法了。

原妈妈:这样子看着他能吃,他想吃什么做什么,我还好过一点,不吃我就很难受。

万佐成:可怜天下父母心。

原妈妈:花了我一点钱,我好过一点。如果就这样放弃,我接受不了,很难受的。

万佐成:花这点钱,我自己能熬下去,还是感觉到心里好过,如果还没有熬到,就没有办法接受,心里就很难过。

原妈妈:是是是。

聊了十几分钟后,原妈妈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擦了擦眼泪,转身去看锅里的汤。厨房里喧嚣中的一番倾诉,让这位妈妈在漆黑的冷夜里找到一丝暖意。

等所有人都做完午饭,就已经下午2点多了。两位老人这才张罗着开始做自己的午饭。下午3点,饭刚吃到一半,几位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两位老人,送来了做饭要用的大米、油和各种调料。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0)

△家长周末带着孩子帮助两位老人打扫卫生

孩子们:爷爷好。

记者:你们是哪里来的?

家长:我们几个家庭自发来的。周末带孩子过来帮厨打扫卫生什么的,带过来一些油米,一些调味料。

孩子:爷爷,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帮忙的吗?帮你们打扫卫生吗?

万佐成:可以可以,打扫卫生。

万佐成:你几岁啊?

孩子:6岁。

万佐成:你读一年级啊?

孩子:没有,幼儿园。

万佐成:大班,你好乖。

孩子:我觉得爷爷很辛苦,想给爷爷按摩一下背。

万佐成:哈哈哈……

家长:快按摩按摩看看。

家长:你家里怎么给奶奶按摩的,给爷爷按下。

万佐成:好舒服。

家长:多按摩按摩一下。

万佐成:好了好了,可以了,好厉害。

2021年春节,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亿万人通过电视认识了两位老人。只是因为担心离开几天会影响老朋友们去做饭,两位老人放弃到北京去领奖。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1)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爱心厨房接过“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奖杯

万佐成:这个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是什么意思?

记者:就是你做的事儿太好了。

万佐成:这有什么好啊?这是好辛苦的事啦,就是方便人家一下,有什么好不好的?这种事儿多了。

记者:您帮助了那么多人了。

万佐成:我感觉没什么。

记者:这叫感动中国啊。

万佐成:我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哈哈哈哈……我一天在这儿打转转,我也不知道,我这个就跟一个钟表一样的,一天24小时就慢慢转,慢慢转,转了一圈又一圈。

记者:您从来不想到外面去看看吗,看看别的风景?

万佐成:看风景有什么看的,想不了,想不了。我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就是离不开走不了,我们跟其他人不一样,不要什么奖不奖,钱不钱,只要身体好,快快乐乐活一天就行了。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2)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被患者家属抄下来挂在厨房的墙上

因为下雨,来做晚饭的人比平时要少一些。熊庚香说不管什么天气,都不能早关门,偶尔会有患者夜里突然想吃点饭,得随时留着一炉火,亮着一盏灯。

熊庚香:记得还有这样的小孩儿,他妈妈在这儿治病,妈妈去打针就把孩子放到我这儿带。我买东西给他吃。现在小孩20多岁了,他在网上看到我,他叫我奶奶,提着水果来。他说你不认识我呀?我就是你带过的那个小孩儿,我妈妈36岁在这儿走的啊,我就想起来了。他说我现在大学毕业赚钱了,我来感谢一下你们。我说只要你好,你都这么多年没有妈妈了,这个小孩儿也很乖,天天跟着我,现在长大了。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3)

△很多患者家属都把万佐成、熊庚香当成倾诉的对象

晚上8点半,两位老人开始收拾。万佐成要把5个炉子里的火留好,打扫厨房里的卫生,看看调料需要补充什么;熊庚香要把29个锅、32把勺子、40个案板全部洗干净,把垃圾全部送到垃圾站。

万佐成:这几个炉火一天到晚上要烧10多块钱。

记者:10多块钱?

万佐成:一个晚上烧掉了,要保住这个火源。如果开得多,那开支就好大了。这个煤炭比较麻烦,你搞不好,它就灭掉;搞得不好,它又烧掉。

记者:就会灭了。

万佐成:对。

记者:你们一年有几天能够休息?

万佐成:一天都没有休息的。

记者:大年初一呢?

万佐成:大年初一也要生火,也有人在这里。

记者:大年初一也有人在这?

万佐成:对,特别是过年,过年那个时候,三十晚上、初一、初二这几天,你有钱都买不到吃的,因为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团团圆圆过个年是吧。

记者:您这厨房是开的?

万佐成:我这厨房是开的。我这20年都是这样的。不是一年两年,一直从开始到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

旧巷子的风声(听见小巷炉火)(14)

△万佐成每天晚上都要确认需要补充哪些调料

晚上9点半,万佐成才开始做晚饭。老伴熊庚香不吃晚饭,他也常常只吃点中午的剩饭。

记者:9点50了。

万佐成:还有一些事情还没有做,还要晚呢。你吃点饭吧,我分点给你吃。

熊庚香:我不吃。

万佐成:好多呀!她不吃饭的。

记者:还有事儿没做完呢?

万佐成:还要数钱,看一下一天收多少钱。我们一天100多块钱房租,100多块钱煤球,水电一天要50块钱,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要50块钱。盒子,筷子,袋子,袋子一天都几包,一包2块钱,5包就10块钱。筷子五包,两块钱一包,10块钱。盒子要30块钱。这么大开支。

记者:开支正好能平是吧,不赚不赔。

万佐成:不赚不赔就可以嘛。

记者:十点半了。

万佐成:我们每天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做这个事就跟时钟一样的,慢慢走的,不能急的,不能快的,心里发急了就做不长了。

晚上11点,万佐成、熊庚香两位老人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再有5个小时,同样的忙碌又会开始。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冯会玲

记者丨冯会玲 范存宝

制作丨张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