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风雨无阻向前进(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风雨无阻向前进(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为应对新一轮防台防汛工作,举一反三、筑牢安全防线。相关部门已邀请省、市专家到东吴镇就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水毁设施修复、灾后防疫等工作多次进行调研,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同时加快基础设施修缮加固,加大防台防汛保障力度,确保平稳度过汛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重建家园,干群同心、井然有序。面对台风带来的重创,东吴上下齐心,连续奋战144小时,4天共清除道路淤泥6万余立方米,清理进水杂物、倒伏树木、垃圾6800余吨;扶正倒伏树木3800余株,协同鄞州疾控、消杀公司共同做好受灾区域的“地毯式”消杀。同时及时启动受灾理赔工作,目前巨灾保险已理赔1646户,共计275.75万元。全面抢修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48小时内,全镇全部恢复供电供水及通讯。截至8月16日,所有受淹农田及进水点位已全部退水,95%企业恢复生产,镇区经济社会井然有序。图为东吴镇党委书记汪辉发言。东吴镇:坚决打赢抗台救灾攻坚战面对灾情,
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全区各地各部门从最坏处着想、做最充分准备,把防大风、防大雨、防大灾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为有效降低台风影响和损失打好了基础。
台风过境后,各地各部门也积极投入灾后重建工作,全力以赴恢复秩序,齐心合力重建美丽家园。受灾较重的东吴、五乡、邱隘、云龙、姜山等乡镇,也结合各方力量,以最实的举措、最快的行动,最大程度减小了台风造成的影响,最短时间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一起了解下
他们的重建故事
图为东吴镇党委书记汪辉发言。
东吴镇:坚决打赢抗台救灾攻坚战
面对灾情,众志成城、全民抗灾。灾情发生后,东吴镇迅速行动,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抢险救灾,截至10日下午17时,全镇共安全转移人员4200多人。台风影响前后,全体镇村干部始终坚守在各村(居)的抗台一线,组织党员群众、志愿者1500余人次,全力做好人员转移、道路疏通、安置点保障等工作。驻地部队、武警宁波支队、区巡特警、区人武部应急民兵连等火速支援天童、生姜等重点受灾区域,累计出动部队官兵1000余人次。在天童寺救援中,部队官兵会同一线救援人员,搭建“生命通道”,成功转移300余人;甬安、蓝海等5支应急救援团队100余人,第一时间赶赴积水齐腰深的生姜和西村军江点等地势低洼区域,共同参与人员转移。
重建家园,干群同心、井然有序。面对台风带来的重创,东吴上下齐心,连续奋战144小时,4天共清除道路淤泥6万余立方米,清理进水杂物、倒伏树木、垃圾6800余吨;扶正倒伏树木3800余株,协同鄞州疾控、消杀公司共同做好受灾区域的“地毯式”消杀。同时及时启动受灾理赔工作,目前巨灾保险已理赔1646户,共计275.75万元。全面抢修供电、供水、通讯等设施,48小时内,全镇全部恢复供电供水及通讯。截至8月16日,所有受淹农田及进水点位已全部退水,95%企业恢复生产,镇区经济社会井然有序。
为应对新一轮防台防汛工作,举一反三、筑牢安全防线。相关部门已邀请省、市专家到东吴镇就地质灾害风险排查、水毁设施修复、灾后防疫等工作多次进行调研,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同时加快基础设施修缮加固,加大防台防汛保障力度,确保平稳度过汛期,有效应对各类突发情况。
图为五乡镇党委书记郑杰发言。
五乡镇:不分昼夜、众志成城保卫家园
考验,第一时间急救援。五乡镇为打好台风防抗攻坚战,镇、村两级干部按照责任分工,深入一线抗台救灾。台风引发的小流域山洪暴发让太白山脉下的明堂岙村、沙堰村首当其冲,明堂岙溪水漫堤超50厘米、3座桥梁倒塌、8座桥梁部分损毁;沙堰村30分钟不到水位瞬间上涨超2米、短时间内冲毁房屋31间、倒塌11间。镇村干部彻夜巡查与时间赛跑,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村民。对于部分不愿转移的村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任务包干、责任到人,进行强制转移。驻地部队在自己营房进水的情况下,还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第一时间全力参与抢险救灾。
守护,舍小为大强担当。风雨洗礼后的五乡,面临着灾后重建的重重考验。台风过后,全镇党员干部持续部署工作,党员、村民代表和志愿者在连续60多个小时完成本村抗台救灾的情况下,主动奔赴重灾区决战灾后恢复第一线,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重建家园;五乡镇23家本土企业、7家金融机构,在自身饱受水患的情况下仍然组建了6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主动奔赴受灾最严重的明堂岙、沙堰等村参与灾后恢复;市内15家企业自发组队到五乡参与灾后救助,帮助五乡在132小时后恢复秩序。当前,五乡镇各项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图为邱隘镇党委书记卢明娟发言。
邱隘镇:凝心聚力显担当 连续作战出成效
以“一失万无”的意识,全面做好迎战准备。邱隘镇针对本次防汛抗台工作,全镇第一时间成立镇级抗台行动指挥部,于8月8日、9日作防台工作专题部署,全面启动镇村三防预案和24小时巡逻制,相关职能科室深入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工业厂房,做好加固防固措施和重要物资转移工作。
以“一级响应”的标准,坚决完成抗台任务。省市区全面启动防台一级响应后,该镇22个避灾点全部开放,排水泵、编织袋等抗台物资全部到位,4组应急救灾小分队随时待命。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排摸,对低洼地、危旧房屋和农棚田舍、建筑工地等重点人员进行劝离,在台风影响前完成1805名涉险人员的安全转移。此外,还同步利用镇综合管理微信平台,镇农办动态播报降雨量和全镇水位,城管中队在线发布积水路段,驻村干部整点上报灾情现状。
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扎实推进灾后恢复。台风过后,邱隘镇全力妥善转移受灾群众,积极恢复受损设施。组织市政养护单位做好道路清障、路灯维修、围墙修复等重建工作;主动对接区级部门调配设备,对镇区内低洼积水现场实施强排,截至11日晚10时,该镇主干道路的积水基本排干;大力发动“甬动爱心”“红平果”等社会志愿组织,分批清理垃圾杂物,协助做好镇区保洁;联合邱隘卫生院,有序开展灾后健康检查和消毒药品发放,防止灾后疫情发生;主动联系保险公司,做好巨灾理赔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户登记3000户,完成理赔额150万元。
图为云龙镇党委书记洪峰发言。
云龙镇:动员一切力量参与抢险救灾
“大灾面前见精神”,云龙上下众志成城。云龙镇上下团结一心,镇村龙舟队变成应急小分队,参与人员接送和物资运输;电力部门争当护电卫士,“一户一案”全程保障全镇有序供电,对积水超过40厘米的住宅单独限电;村里干部扎营抗灾一线,第一时间转移群众、拉起警戒,台风中全镇倒塌房屋5处,却无一人受伤;镇派出所民警主动为全镇老人送上热饭热汤,确保了210位老人的按时就餐。
“不畏艰险斗灾害”,云龙上下沉着应战。全镇机关干部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防台阵地,并加强值班值守,时刻关注台风走势,7个救灾小组奔赴各村,靠前指导抗台工作;以最严的要求做好各项准备,紧盯农棚田舍、危房、低洼地段、山体周边等重点区域,不间断排查排险,紧急转移1210人、集中安置552人;保障17个集中避灾安置点提前准备到位,强化与东钱湖的协同防台,统筹考虑开闸放水时机,有效减少了对云龙镇的影响。
“灾难无情人有情”,云龙上下自救有方。充分发挥全镇企业、群众、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积极展开抗台自救。邻里第一时间相互帮忙,以党员、庭院长、志愿者为引领相互帮助,台风过后及时开展灾后清理、消毒消杀,确保无疫情发生;企业第一时间恢复生产,有关部门深化“三服务”,主动走访受灾企业和农户,精准指导恢复生产,联系保险公司开展定损理赔;社会各界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在云龙商会的号召下,全区机关部门、企业群众和志愿团队纷纷伸出援手,认购云龙“爱心”葡萄近30000斤。
图为区委常委、姜山镇党委书记徐卫成发言。
姜山镇:有序有力有效地打赢台风防御战
面对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姜山镇防在前、冲在前、抢在前,全力以赴做好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台风应急响应前,姜山镇就提前开展全域隐患排查工作,启动应急响应后,再次系统梳理、紧急部署,把物资人员责任、防风防雨防灾标准、群众财产转移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168个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动4402名党员和志愿者力量,镇村两级党员干部不遗余力地抢时间、抢设施、抢应急。在“利奇马”台风抗击过程中,该镇实现了“人员零伤亡”和“损失最小化”。
通过这次“利奇马”的考验,姜山镇总结并开展防台防汛重点工作。以更大的投入强化水利工作,该镇加快布局一批水利设施,完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体系,并加快建设楝树港强排泵站、姜山西河扩宽等水利工程,统筹推进疏浚清淤、水利围堰、海绵城市、旧镇管道改造等工作,补齐“中疏”“下排”短板。以更科学的标准完善应急体系,坚持把智慧城市建设与防汛防台工作相结合,发挥镇级综合指挥室的平台优势,科学整合水利、电力、交通、城管、公安、网格等信息,真正建起一个既能用于日常管理又能适用应急处置的“最强大脑”。以更专业的要求壮大应急力量,加强日常培训演练和考核督查,进一步提升镇村(社)干部的应急能力,升级消防、民兵应急队伍,壮大志愿者、慈善等社会力量,形成一股专业化、立体式、全方位的强大应急力量。
第9号台风“利奇马”
挟风裹雨而至,
是近70年来登陆浙江的第三强台风,
给鄞州带来了巨大考验。
雨情就是号角,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风雨中,他们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无论是党员干部、普通战士、志愿力量,甚至普通群众,都在风雨中全力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护墙”,留下一个个坚守的“最美身影”。
20日下午举行的抗台救灾总结表彰会上,
6位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上台发言,
讲述了他们各自不平凡的抗台救灾故事。
图为代替翁阳明发言的姜山镇代表。
翁阳明:“老黄牛”书记的“搏命”坚守
8月9日深夜,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大多数人都在家中躲风避雨时,姜山镇墙弄村党支部书记翁阳明却奋战在防汛抢险最前线,连轴转了近20个小时,在准备起身去查看一处倒塌的危房时,翁阳明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台风将至,他紧绷心中的“一根弦”。墙弄村人口密集、老房子多,加上地势较低,年年是内涝“重灾区”,每到台风季,翁阳明都没睡过一个踏实觉。“利奇马”来临前,他早早关注预警信息、提前一天排查可能受灾的点位、逐一通知低洼处村民、一一查看清点应急物资……翁阳明知道这是场“硬仗”,丝毫不敢怠慢,生怕遗漏每项准备工作和细节。
危机关头,他冲锋抢险在“最前线”。台风登陆前8小时,翁阳明组织村干部兵分两路对低洼区域的70余户住户上门走访,转眼就到了深夜;台风登陆前3小时,他紧盯监控画面,观察水位涨势,此时他已连轴转了近20小时,素来身体硬朗的他也感到有些疲惫。但抗灾要紧,他咬咬牙仍在坚持。没多久,他接到村民求助电话,想立即冲到现场时却突然感到一阵晕眩,他强撑着嘱咐村干部“你们赶紧先过去,我马上就来。”倒下前的最后一刻,他记挂的还是村民的安危。
在村民自发前去探望时,翁阳明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大家”。翁阳明说,对于各位领导、乡亲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他感到受之有愧,村里的事就是他的分内事,和其他党员干部一样,坚守在抗台一线是自己作为村书记的职责;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和其他党员干部、村民们并肩作战,他感到非常遗憾;但他也请关心他的人放心,他会尽快恢复,争取早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大家一起把墙弄村建设得更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村民们的期望。
图为方华在台上发言。
方华:奋战9个半小时抢通积水通道
“利奇马”台风来势汹汹,造成城区道路、下穿通道多处积水。面对近几十年来罕见的灾情、险情,此时已经退居二线的区水利局原副局长方华从防台部署,到正面迎击,再到灾后重建,始终坚守在指挥一线。
城区排水行业从成立至今不过7年时间,在经历了区划调整、机构改革后,今年3月才在刚刚区水利局“安家落户”。面对台风正面来袭,方华立即展开行业部署、划定战区值守人员、安排应急抢险力量,2小时内,100余人的抢险队伍分组集结完毕,200余台专业设备、5辆强排车、20辆应急车全部到位,城区排水队伍做好了充分应战准备。
台风登陆后城区多条道路积水严重,7处下穿通道紧急封闭,其中鄞县大道下穿通道积水已达1.5米之深。面对形势严峻的积水状况,方华争分夺秒、现场指挥、科学制定强排方案,想尽一切办法啃下这块“硬骨头”。8小时过去,一侧通道积水消除,又过去1小时,两侧积水基本排空。
积水退下去了,但连续9个多小时的指挥让方华感觉身体不支、胸闷胸痛,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当晚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方华选择赶往百宁街下穿通道等严重积水处继续抢险。积水逐步消退,但台风导致的管道堵塞、设备损坏、垃圾围堵等问题开始显现,他又鼓励大家即刻出动、立行立改,奋战96小时基本完成灾后恢复工作,累计组织救灾队伍250余人次,清理灾后垃圾500多吨、淤泥600多方,检修窨井1万余座,疏通雨水管网5万余米,同时还调配5台强力疏通车赴东吴镇协助救灾。
“在岗一分钟、尽责60秒”,在“实干、担当、奋进”的新时代鄞州精神感召下,方华将继续坚定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水利铁军鞠躬尽瘁,为“两高四好”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图为代替孙祖佑发言的社区代表。
孙祖佑:初心不改,风雨中的“党员红”
8月9日,防台防汛Ⅰ级响应发布。但在白鹤街道贺丞路上,有位73岁的老党员依然顶风逆雨,有条不紊地引导着过往车辆安全通行。他就是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孙祖佑。
傍晚5点,孙祖佑像往常一样穿上雨披、戴上安全帽、拿上指挥棒,来到贺丞路口。当时风正猛,路边的树枝不停地被刮断吹落;雨正大,下得行人睁不开眼睛,他却不管不顾,坚守交通引导志愿岗位。晚上7点,风雨交加,贺丞路上的行人与车辆更少了,他又不放心地来到丹顶鹤社区大门口,看着路面积水越来越深,他拿着手电筒顺着连接井一个个查找原因,把堵在下水道的树枝和杂物清理干净,并与社工一起挨家挨户查看安全隐患。许多“老熟人”都劝他回家休息,他连声说:“我身体吃得消,还是先排查险情要紧”。10日早晨5点,风大雨急,可居民们又准时在贺丞路口见到了孙祖佑。不善言语的他,还是那句话,“我说过就要做到”。
十年一诺,初心不改,无惧风雨。从2006年到2019年,近5000多个日子里, 上下班高峰期,他是疏导交通的“银发交警”;居民密集投放垃圾的时段,他是垃圾分类的“代言人”。直至今日,除了身体不允许外,只有正月里的三天是他的假期,其他时间从不休息。当被问及这样的生活是否辛苦时,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做出的承诺就要践行,今后只要走得动就会坚持下去!”
在丹顶鹤社区党委推行“赋能型”全域治理的过程中,像孙祖佑这样的党员站了出来,21个社区社会组织,500多名志愿者,哪里有需要,党员志愿者的身影就出现在那里。他们是风雨中的那抹党员红,在肆虐的台风中树立起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让风雨中的守望有了温度。
图为先进单位武警宁波支队代表卞高明发言。
武警宁波支队:危难时刻彰显军人本色
此次任务过程中,武警宁波支队严格按照“三种情况第一时间到现场”的要求,加强现地勘察、密切协同配合,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此次救援行动,出动人员600余人次,转战6个任务区域,连续奋战45小时,转移被困群众600余人,搜救人员34人,搬运物资140余吨,清理垃圾、土方2000余立方,排除险情24处,消毒防疫场所14000平米。
全体指战员靠前指挥、带头作业。“人民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无论如何,必须要转移出去!”在得知天童寺300余名群众受困的险情后,武警宁波支队支队长姚兴敏当即率领救援部队分三路徒步进入天童寺内,指挥部队第一时间搜寻被困人员,铺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将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到安置点,并转移寺内文物222件。在抢险救援期间,全支队在作战勤务值班室组织指挥、统筹协调下,整个救援任务高效有序。
一线救援部队连续作战、斗志不减。台风灾害发生后,支队官兵多点行动、全力救援,在五乡镇沙堰村多处道路、桥梁受阻,多名群众被困的情况下,迅速对受阻道路、桥梁进行清理,奋力开展救援工作,帮助受灾村民抢救物资。台风过后,200余名支队官兵面对高强度、高负荷的任务,迅速投入灾后重建,任务完成后又接到上级命令,连夜增援临海古城。
救援官兵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毕承启家中受灾,但却主动放弃休假,奔赴天童寺,深入搜救一线传递一手信息;机动中队中队长许旭在身体患病、膝盖受伤的情况下,始终一线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执勤四中队士官长吴朝显在病痛下,和战友背扶受灾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在参与抢险救援的战士中,40多位临近退伍人员还有10多天就要脱下军装,但灾情发生后都纷纷请战到任务一线,充分诠释“一日穿着军装,就永不掉队”。
图为先进单位宁波市鄞州甬安应急救援中心代表徐辉发言。
社会组织:火速集结赶赴东吴重灾区增援
8月8日,超强台风“利奇马”逐渐逼近,作为社会组织,宁波市鄞州甬安应急救援中心动员20名队员、调用10台救援车辆组成应急救援队,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出动抢险救援。
“东吴镇,情况紧急,速来!”10日上午6时,救援人员在接到救援指令后,火速集结登上救援车辆,赶赴受灾严重的东吴镇支援,同时组织后援力量增援。早上7时,救援人员赶到东吴镇后,联合当地政府干部,进入受灾严重的西村村军江点开展抢险救援工作。西村村军江点整体受淹,最深的地方水位超过1.2米。先期到达的10台越野救险车立即深入村庄内部,分头搜救转移受困村民。第一组被救援出来的群众是刚出生15天的婴儿和还在坐月子的母亲。“村里停电、停水,积水还在上涨,再不走就危险了!”经过救援队员的反复劝说,母子终于同意转移,同行的东吴镇农技站站长朱勇伟用抱被裹着孩子捧在怀里,小心翼翼抱上车,这一画面成为了感动无数人的“风雨之抱”。
随着另外5台救援车辆陆续赶到,冲锋舟和橡皮艇后续抵达,救援效率不断提高,经过反复来回十几趟的运送,成功将100多位受困群众转移到安置点,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5天大的婴儿,年龄最大的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下午3时许,军江村的受灾群众全部完成转移。
当得知五乡镇受灾同样严重的消息时,队员们来不及片刻休息,又火速转战五乡镇沙堰村协助救援,分三组随镇干部进入受灾村庄转移群众。当完成全部救援工作后,所有队员已连续奋战12个小时,共转移群众200多人。部分队员还不顾连续作战的疲惫,又自发投身到其他地区救援活动中。
图为先进单位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代表余硕琦发言。
园林人:“逆风而行”的最美逆行人
“利奇马”来袭,风雨围城。鄞州区公共绿化养护范围内,倒伏大树1661株,受淹绿地约13万平方米 其它“沦陷”绿地更是数不胜数……鄞州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逆风而行”,在风雨中消除一处处隐患确保安全。
灾前准备园林人从容不迫。8月8日,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置抢险救灾组4组、信息联络后勤组1组,下属各园林养护、物业单位全部成立应急抢险班组,形成分片包干、片区联动的应急工作模式,预先安排部署各组、各养护、物业单位600余人严阵以待,封闭公园、防护绿地,检查树木支撑及修剪、人员、设备、物资等方面到位情况,准备水泵80台,抢险班组43组,机械车辆50台。
灾情严重园林人奋力抵抗。“风雨再大,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园林绿化养护中心35人彻夜轮岗值守,其中有3名工作人员于9日凌晨风力最大时刻,冒雨查看行道树的倒伏情况,实时关注鄞州公园、院士公园、沿江公园等绿地内水域水位上涨情况。“风雨再大,也不能遗留一处隐患”,10日清晨,全区道路行道树倒伏情况较为严重,工作人员们全面排查树木倒伏点位,在早高峰前解决隐患200余处,保障道路安全。
灾后恢复园林人义不容辞。10日下午台风渐离,全体园林人又紧急投入灾后恢复工作,短短24小时完成了626株倒伏行道树的扶正工作。抗台期间,中心及下属养护、物业单位科学调度,共清理收储各方园林废弃物约1800吨,清理保洁绿地约65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设施150余处,公园绿地内无人员伤亡,除绿化及设施外无其它损失。此外,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还组织抢险突击队支援东吴镇,开展树木扶正和园林废弃物清理等工作,有效畅通道路,帮助东吴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来源 | 鄞响客户端
记者 | 胡鸽 庄锦涛
摄影 | 史久阳
编辑 | 超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