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大姐全文(村里那点事儿重男轻女篇)
我是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大姐全文(村里那点事儿重男轻女篇)时间来到了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张姐家当家的眼路活,做了带人建房子的活儿,几年功夫,家里就成了村里的富裕人家。村里另一户张姐家。第三胎也生了姑娘,那时穷啊,一狠心就把三儿送人了。接着又拼了第四胎,到第五胎才生到一个儿子。三胎姑娘上学前,一直就叫三儿,二胎姑娘就喊二儿,除了第一个姑娘和最后一个小子,爸爸从来没有抱过中间的两个姑娘。又过了几年,第四胎终于拼到了儿子。这一家人仿佛在整个村子里都能扬眉吐气了。当家的开始张罗给儿子建房子,想着以后儿子能娶媳妇然后儿媳妇能生孙子就开心得合不上嘴。干活儿比以前更肯下力气了。家里孩子多,但是也都挺过去了。生活在逐渐好转。
一九八几年,村里一户人家迎来了第三胎出生,正是农忙时节,当家的进屋看一眼孩子,脸色一片阴云,黑着脸出门上地里干活去了。
那时生孩子还不流行去医院,都在家里请接生婆来帮助产妇生孩子。一般快到产期,就会让娘家妈来伺候,陪着产妇说说话,帮忙做做饭,洗洗尿布什么的。这个孩子来的不巧,刚好和姨娘家的产期撞到了一块儿,这胎已经是第三胎了,产妇的娘家妈去伺候她妹子去了。
产妇我们就叫她王姐吧。王姐望望怀里的孩子,无奈得叹息一声,怎么又是个姑娘。晚上两口子商量要不把这个孩子送给亲戚家养吧。附近庄上的表姐两个儿子,王姐刚刚怀上时,对方就和她商量,如果是姑娘就送给她。
可这孩子似乎知道要被送走,表现得特别乖。喝饱了就睡,眼睛大大的,像个美人胚子。在送与不送上,王姐犹豫了,眼泪流了一整晚枕头套都湿透了。当家的看她这样伤心,松口不送了,再苦再累自己养。可是要求必须再拼个四胎,怎么也要生个男丁,好传宗接代,不然在村里抬不起头。
三胎姑娘上学前,一直就叫三儿,二胎姑娘就喊二儿,除了第一个姑娘和最后一个小子,爸爸从来没有抱过中间的两个姑娘。
又过了几年,第四胎终于拼到了儿子。这一家人仿佛在整个村子里都能扬眉吐气了。
当家的开始张罗给儿子建房子,想着以后儿子能娶媳妇然后儿媳妇能生孙子就开心得合不上嘴。干活儿比以前更肯下力气了。家里孩子多,但是也都挺过去了。生活在逐渐好转。
村里另一户张姐家。第三胎也生了姑娘,那时穷啊,一狠心就把三儿送人了。接着又拼了第四胎,到第五胎才生到一个儿子。
时间来到了九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张姐家当家的眼路活,做了带人建房子的活儿,几年功夫,家里就成了村里的富裕人家。
张姐悔恨当初把三儿送人,偷偷跑到孩子校门口看孩子,越看越想,越想就越觉得应该把孩子认回来。张姐鼓足勇气,在某天三儿放学的路上拦住了孩子,问她:“你爸妈对你好吗?”张姐心里想,如果孩子受罪,就更有理由要回来了,大不了赔点抚养费。可孩子说“我爸妈对我都很好,我两个哥哥也特别疼我。你是谁?”一句话把张姐问愣住了。如果说我是你妈,孩子能接受得了吗?她只好含着泪说“我是你家远房亲戚,小时候见过你。”说完狼狈转身离去。她想还是不要打扰孩子平静的生活了
就这样,村子里一茬茬的孩子们出生、长大、结婚、生子。姑娘们嫁人前打工,给哥哥或者弟弟挣结婚的彩礼钱,嫁人时向婆家要一笔彩礼,给娘家父母兄弟侄子嫂子买东买西。陪嫁就看娘家情况了。家境好的,父母开明的,要的彩礼基本留下1/3-1/2,甚至一分不留让全部陪嫁过去的,或者家里还另外再添一点的。家境不好或者父母吝啬的,一分都不给带走,只好寒寒酸酸嫁过去,受婆家的脸色。
王姐家儿子也到了讨老婆的年龄,王姐已是一个年近六十的老太太。生活比以前好过了很多,但也仍旧没有什么积蓄,儿子相了很多次亲,都没有成。有嫌家里父母年纪大的,有嫌家里穷的,还有嫌小伙子没有正式工作的。一蹉跎,小伙子已经二十四五了。村里同龄的已大部分在二十到二十三岁的年龄娶了媳妇。
王姐急得头发都要白了,她当家的也天天唉声叹气。“这次相的姑娘大高个儿,皮肤又白,还不错,对你也有意思,你们就处处看,差不多就把事办了好了。”王姐对儿子说。儿子心里不太中意,但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愿意的,也就没敢说自己不愿意。村里打光棍的可不少,他可不想加入他们。
相亲后大概两个月,王姐家总算把媳妇娶进门了。彩礼除了王姐老两口攒的,不够的三个女儿一人出一份(好在三个女儿都能当家,女婿都不敢多言,而且三个女儿宁肯自己没得花,也甘愿做扶弟魔,弟弟就是她们娘家的香火)。王姐总算松了一口气,村里的彩礼一年一涨,老两口实在是被压得喘不过气。
张姐家经济条件已经小康,除了送人的三儿,四个孩子都供上了学,成绩不好花钱买学上。毕业后又家里托关系,给安排了工作,有在政府部门的,有在国家企业的,最差的一个留在身边接手了家里的生意。张姐家已经不再是带人建房子的小打小闹,而是成了当地的房地产公司老板。
张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唯一的心病就是被送走的三儿。在孩子初三那年,她打听到孩子学习不太好,打算初中毕业就不再读书了。她托中间人找孩子聊了一下,想让孩子偷偷和她相认,她想办法给孩子安排学校上高中上大学。可是孩子的话让她哭了一个礼拜。孩子说“我知道我不是亲生的,可是他们为什么就把我送走,我爸妈对我很好,我只有一个爸妈,我是不会和他们相认的。”
到张姐五十岁这年,或许是多年的心病郁结,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张姐得了癌症。虽然治愈,却不再是完整的女人。
王姐和张姐都步入老年,平时有事都是打电话找女儿解决。儿子都跑到外面工作去了。守着王姐们和张姐们的还是她们的女儿。
这时候,王姐和张姐发现世道变了,大家都羡慕家里有女儿的。
村里有儿子的老人大部分都活得艰难,娶不到儿媳妇的愁彩礼,愁怕儿子会打光棍儿,拼了命攒钱;娶了儿媳妇的,儿子基本都听儿媳妇的,儿媳妇娶进门像是请了一尊神回来,要供着捧着哄着让着,活儿干着,还要受着儿媳妇的数落。
村里有女儿的,隔三差五女儿就给买来好吃的好穿的,偶尔还带着出去旅游旅游。
风气似乎变过来了,家家都在盼着,要是生个女儿就好了,怎么又是个带把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