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三次在一起会怎么样(三次相遇兴趣智识与创想的碰撞)
相遇三次在一起会怎么样(三次相遇兴趣智识与创想的碰撞)01 与多元开放的艺术课堂相遇:京领独家专访德胜学校(国际)优秀毕业生高远与陈姝琳,通过她们独特的讲述,看她们与高质量的国际教育“相遇”的成长故事。在德胜,她们与专业、多彩的艺术教育相遇;在德胜,她们与关怀社会、奉献自我的领袖精神相遇;在德胜,她们更是将自己的力量辐射全球乃至全世界,最终与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相遇……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园里到校园外;三次相遇,从德胜走向世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支持与故事?
2023届录取已陆续放榜,作为大湾区IB名校,截至2023年4月9日,德胜学校(国际)2023届40余名优秀准毕业生共计获得大学录取200多份。
其中70%来自QS2023全球排名前100的院校,涵盖了全球10个国家与地区。100%本届毕业生获得1-4份QS全球排名前100的院校录取。
与一流的国际教育相遇,学子们的人生会触发出怎样的火花,创造出怎样的精彩?
德胜国际有两位优秀的2023届学子,她们入学多年,在德胜的多元化、国际化的教育之下,全方面发展的她们,一个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帕森斯设计学院等诸多学校offer;一个钻研音乐与技术,收获了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纽约大学等学校的青睐……
在德胜,她们与专业、多彩的艺术教育相遇;在德胜,她们与关怀社会、奉献自我的领袖精神相遇;在德胜,她们更是将自己的力量辐射全球乃至全世界,最终与更广阔的世界舞台相遇……
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园里到校园外;
三次相遇,从德胜走向世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支持与故事?
京领独家专访德胜学校(国际)优秀毕业生高远与陈姝琳,通过她们独特的讲述,看她们与高质量的国际教育“相遇”的成长故事。
01 与多元开放的艺术课堂相遇:
课堂内外,让艺术思维发生
与德胜的相遇,是与高端、专业、多元、跨学科的艺术教育培养的相遇。
对于两位学子来说,她们对艺术都有着无限的热爱,而基于学校培养体系提供的支持,她们更是拓展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发掘了自己的领袖素养,更以自身的服务回馈了社会,实现了关怀与创造。
高远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想要追求对学业课程之外的个人兴趣能够有更多培养机会的学校。七年级时的高远不满足于国内升学对于成绩与分数的一味看重,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兼顾个人兴趣”……
对于陈姝琳而言,自小学习钢琴的她一直在音乐方面有深刻的钻研。到了初中时,陈姝琳更是发现自己希望能够寻求一所支持自己发展音乐特长,而同时又在学术上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的学校……
因此,她们最终都选择了德胜国际。
基于自身从小对艺术的热爱、外加德胜系统化、跨学科的艺术培养,她们获得了更多的探索机会,发掘出了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谈及CCA 创意艺术课程,两位学子都感触良多。Creative Art CCA(创意美术社)是德胜学校(国际)的CCA课程之一,它是由师生共同领导,并涵盖了各个年级的艺术社团。作为学校社团,Creative Art CCA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每周二、周四来自各个年级的CCA成员们因爱好相聚在美术室,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感染着每个人。
高远在CCA课堂上
在德胜,除了校本课程中的艺术基本功培养以外,CCA作为课外拓展课程以跨学科、多领域、多维度的艺术培养为特点,既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艺术技法,又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艺术积淀上发掘出自己新的创造力,找到自己的风格、找对自己的风格。
在采访中,高远提到,德胜国际的CCA课程非常广泛:在艺术类目中,有合唱团、弦乐团、创意美术等等。
“CCA课程实际上是对艺术课的一种补充。在参与过程中,你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做一些艺术的项目或作品……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慢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些艺术创作方式。”
——高远
高远创作的作品
同样,CCA也是陈姝琳在德胜国际最喜欢的课程。德胜的校本音乐课提升了她专业的钢琴演奏素养,而CCA的经历更让她收获了一门新的乐器技能。
“在Orchestra的两年多以来,我不仅完成了入学前想要学习大提琴的愿望,排练曲目的经历还让我对弦乐团的乐器编排更加熟悉,给到了我很多在为弦乐器作曲时的课外知识。我喜欢和大家一起排练的过程,在进入IB紧张的学习以后,Orchestra更是一个让我可以暂时放下顾虑,尽情享受音乐的存在。”
——陈姝琳
相遇于德胜国际,相遇于专业和开放的艺术课堂,高远和陈姝琳的艺术与成长之旅就此展开。
02 与全方面素质培养的领先教育理念相遇:
从领导力锤炼到社会,让奉献精神延续
艺术课堂给予了高远和陈姝琳创造与想象力发生的舞台,而德胜对于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便是她们与高质量国际教育的第二次“相遇”。
2.1 粉色的温暖:助人与互助,
凝结女性力量
近年来,月经贫困与经期产品相关的运动越来越多受到社会关注,而为女性提供经期用品等帮助,也逐渐演化成了一股社会行动力。
2022年,当时就读于斯坦福班的高远和就读于哈佛班的陈姝琳连同几位同学,在关注到校内的这一需求后,一同发起了校内的“卫生巾互助盒”活动。
“拒绝月经羞耻,所有女生都可以互相支持”——这是她们行动的话语与口号,为了破除女性对于“月经羞耻”这件事的窠臼,也为了给学校内的同学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彼时,身为学生领袖的她们因为注意到了学校内缺乏的卫生巾互助装置,而开始筹集资源,沟通学校领导,寻求各方面的支持。
在最终安装互助盒的阶段,为了避免发生滥用免费卫生巾的情况,学校也发文建议同学们按照自己真实需求借用卫生巾,并通过在盒子上留言的方式鼓励大家做到有借有还。
在高远看来,“我认为这些帮助是可以回馈的,我在每个卫生巾盒上贴了一个贴纸,写着‘你作为取用的人,使用了我们的服务,你可以用你的爱心去放回卫生巾’,就是在你得到了帮助后,下一次想要帮助他人的时候,可以放一个你自己的卫生巾回来,形成互助,其实有点像 girls help girls。”
也正如陈姝琳所言:” 我认为这个项目还能够启示我们正确看待月经,这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卫生巾互助盒为解决女性师生紧急需求提供了便利,“互助”这一概念则引导大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行事方式。”
最终,这一抹“粉色的力量”出现在了学校之中。
而经由学校学生会统计,大部分学校同学都对卫生盒有了极高的评价:
在这场粉红色的支持行动背后,蕴含着德胜国际对于学生爱心、奉献力、服务意识以及领导力精神的重视。
“这是女性最基本的生命需求,我发现这个需求,想要去解决这个需求,于是我就和我的团队一起去寻求解决办法。学校其实一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可以站在团队领导位置的活动,像比如我们的学生会,还有我们的家族系统,都能够让学生锻炼领袖的才能。”
——高远
2.2 领导力与关怀素养的积累:
于厚积薄发中实现飞跃
而在这次粉色的行动之前,高远和陈姝琳就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利用自己的领袖才能,服务了无数的同学与社会弱势群体。
2016年,德胜学校成立了“星愿学生义工团”, 由国际部第一届毕业生牛津剑桥班开始,义工团持续地组织参与及协助了容桂星愿自闭症康复中心,开展各项有利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而作为第六届“星愿学生义工团” 的学生领袖之一,高远带领同学们开展了诸多服务项目:例如幼小衔接项目、家长喘息日活动、兴趣班教学、墙绘活动等,在六个月的时间里里,长久以来的探索和努力,让传承六载的新一代星愿学生义工团的同学们共筹集了12552.43元。这些善款以直接捐助星愿中心、间接购买物资等形式,用于帮扶孤独症的慈善事业。
高远志愿者活动中 为星愿中心设计墙体彩绘
而陈姝琳同学也将自己的领袖素养和艺术技能呈现在了学校的舞台中。
“艺术之夜”活动是德胜自2017年开始给学生提供的—个培养领导能力、展现自我的平台。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的项目,同时也是德胜传统活动之一,常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示学生在IB的CAS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在2022 GALA,陈姝琳作为组织团队中的一员负责了节目策划的工作,从前期筹集晚会资金,到节目试镜、筛选、装台、联排,陈姝琳作为节目监督,参与了这一场全校艺术盛事的每一个环节。
陈姝琳在2022 德胜国际 GALA
陈姝琳在德胜国际学习到的音乐技能以及她自身对于音乐技术和音乐制作上的拓展,更给了她更多的发挥空间。
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参与了麦克风和音响设备的安装,初步学到了一些音乐技术相关的知识——这也成为了后来让她拿到音乐技术专业offer的履历的重要一部分。
而更为宝贵的是,“整个Gala的筹备过程完全离不开我们整个团队的配合,非常考验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我们要确保分工明确,每个细节都安排妥当。另外,我还为Orchestra CCA演出的曲目Libertango制作了背景音乐,加入拉丁音乐中打击乐的音色和在反复的乐段中写了一段电吉他solo,为这首融合古典和拉美风格的曲子又增加了一些电子音乐的元素。在正式演出前几天,我还被临时授任了主持的工作,最后带领两位学弟一起主持了整场Gala。”
节目《Libertango》——巧妙融合古典音乐、爵士乐与探戈音乐,背景音乐由陈姝琳同学制作
从自我积淀到回馈学校乃至社会,第二次“相遇”,谱写了她们作为新时代富有领导力与同理心的未来人才的华丽篇章。
03 与世界舞台相遇:
以热爱和创造,让影响力发生
始于校园,不止于校园;始于艺术,而不只是艺术。
2023年,18岁的她们从德胜校园走向更广阔的资源与平台,与第二届京领全球院士论坛相遇,并双双斩获佳绩,获得了由以诺奖得主、哈佛牛剑终身正教授、海外世界级院士组成的论坛组委会的认可。
高远凭借对时尚行业的“高度敏感”以及行业中铺张浪费现象的关注,以她对可持续时尚的理解和探索,完成了《20年代的时尚浪潮:可持续革命》研究,并获得一等奖殊荣;而陈姝琳则在她的音乐素养积累之下,以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戏剧的体悟,创作了迪士尼电影《魔法满屋》的配乐,并获得了二等奖。
高远论文选段
陈姝琳论文选段
而在此之前,高远与陈姝琳都已经尝试过带着自身的影响力与才华“走出”校园,并且获得了诸多的认可与关注。
2022年,陈姝琳以“打破信息壁垒”为出发点创办了MATS CLUB社团,这个社团面向青少年戏剧爱好者群体:
“为了打破青少年戏剧爱好者和这个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创办了MATS(Me And The Stage) CLUB。在过去的一年中,每个月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戏剧活动,邀请戏剧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行业内不同职位的工作者们做讲座,分享他们与戏剧的经历;开展不同主题戏剧相关内容的分享会;组织线上观剧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可以分享对戏剧热爱的 community,让更多心怀热爱和梦想的人与戏剧“不再有什么阻碍”。
MATS CLUB组织的分享活动
2022年三月份,积累了多年星愿义工活动经验的高远创立了一个线上艺术画廊“Asteria Gallery”(星谕艺荟)。来自星愿中心的孩子们,可以在她的线上画廊展示和售卖个人画作,筹集的善款用于支持这群“天使”的家庭,或捐助慈善事业。而同样也是在2022年,她受邀请参加2022年度国际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大会。
在这场全球性的会议上,高远录制的一段线上英文演讲,名为《赋能,每次多画一笔就好》面向全球观众分享。在多年义工服务经验与个人艺术公益创业的积累之下,45分钟的“超时发言”,让组委会对于她分享内容的不断称赞,以及对她的社会行动表达了高度认可。
这次大会的正式注册听众高达一万五千多人,来自五十多个国家,这个数字还未计算正式播出时线上观看的人数。
基于两位学子在校内无数的学术积累、艺术锻炼以及项目素养,她们将自己的影响力蔓延到了校园之外,至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大的舞台之上。
高远携关怀孤独症儿童慈善项目登世界学术论坛
04 让更多的相遇发生
让更多影响实现
当谈及自己在德胜国际多年的成长时,高远提到自己变成了一个会“抓住机会”的人:
“把真正的自己展示出来,并学会与失败共存。”
——高远
不论是作为校内的学生领袖领导同学组织活动,还是作为艺术公益项目的创业者,为弱势儿童的艺术教育筹集资源,更是作为世界论坛中年龄最小的发言者,高远都抓住机会,面对了每一次挑战;
而陈姝琳同样认为,德胜国际给她提供了施展自己兴趣与热爱的舞台:
“先是热爱,后是影响”。
——陈姝琳
无论是用Musical Workshop把音乐剧带给德胜国际,通过德胜国际 Gala把艺术带到社区,还是MATS CLUB将戏剧带给全国的戏剧爱好者们,她都从热爱出发,再尝试将这种热爱传递给身边的人、所处的社区,再到社会。
——这也正是德胜国际所培养的、也是海外顶尖大学所重视的未来人才素养的体现。
毫无疑问,在两位同学成长的故事背后,是德胜学校(国际)二十余年的国际化教育耕耘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的支持。
诚如德胜教育集团董事长郭泽君先生所言:
郭泽君先生
广东德胜教育集团董事长、总裁
“德胜一直在追求面向需求和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需求的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面向国家发展的需求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而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掌握未来、能够创造未来、也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
面向需求的教育,让如高远和陈姝琳一般的德胜学子在学校充满高选择性的课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中找到了发掘自身特长、拓展成长边界的一席之地;
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如高远和陈姝琳一般的德胜学子声音传递到世界各地,跨越国家与民族,以艺术创造和学术积累,回馈社会期待。
相信在未来,仍旧会有无数“相遇”发生,这些充满无限可能的德胜优秀学子,最终会相遇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以世界领袖的姿态发出更有影响力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