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大师写的郭德纲吧(郭德纲曾说相声都是编的)
相声大师写的郭德纲吧(郭德纲曾说相声都是编的)相声行里有句话,一遍磨洗一遍新,先不论郭德纲跟同行的那些是是非非,单说对《卖吊票》这一段儿活的拆洗和创新,德云社可说是填了相声的产业。 这两件事儿后来被相声大师马三立夸张了一下,创作作《卖挂票》,他和张庆森于50年代在天津市曲艺团搭档表演这个代表作品,后来马志明、黄族民也使过这段活儿。而到了郭德纲手里,他将原作品进行了大幅修改,保留了卖票人多的故事核,揉合了《大保镖》中的一些哏和当代人追星的夸张场面,如“著名演员“一锅年糕”的演唱有浓郁的枣香味。”“剧场里一个电扇是三个叶儿,一个叶儿上吊一个,通上电,慢慢转,仨人倒班看。”这类的包袱夸张嘲讽,妙趣横生。 郑剑西的一个朋友石君那天坐在小池子座位上(是舞台两侧的座位,很偏),这时,来了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头儿,一头扎进小池子里找座儿,伙计说:“实在没地儿了,桌上连个放茶杯的地方都没了。”那老头四下里看,又舍不得走,就跟石君商量:“您劳驾抬一抬腿吧!
德云社郭德纲、岳云鹏和郭麒麟都表演过传统相声作品《卖吊票》,其中尤其以郭德纲的表演较好,最能翻新出巧。《卖吊票》的主要故事讲的是一个自称名角儿演员自夸又自黑的故事,演员夸口自己很受观众欢迎,说观众能把整个戏楼子都填满了,桌子底下有人,就连房顶上吊着人,夸张搞笑的演绎听来让人扔腹不已。郭德纲经常说一句“相声都是编的,这段是真的”用来调侃于谦。其实,这段《卖吊票》是郭德纲改编自传统相声《卖挂票》。其中的一些情节确是真事儿,一个是卖蹲票的事儿,另一个是卖吊票的事儿。
郭德纲、于谦表演《卖吊票》
卖蹲票的事儿原载于1931年的《戏剧月刊》(第5期),作者是民国的“四绝才人”,也是文化名流郑剑西,文章的题目叫《好》,记录了一次卖蹲票的见闻,故事是这样的:
1931年第5期《戏剧月刊》刊载了郑剑西的一篇文章《笑》
郑剑西的一个朋友石君那天坐在小池子座位上(是舞台两侧的座位,很偏),这时,来了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头儿,一头扎进小池子里找座儿,伙计说:“实在没地儿了,桌上连个放茶杯的地方都没了。”那老头四下里看,又舍不得走,就跟石君商量:“您劳驾抬一抬腿吧!”石君问抬腿干什么?老头儿说我钻桌子底下,有得听就行。”石君瞧他央告的可怜,就让出一条腿来,让老头儿钻进桌底了。等谭鑫培出场后,全场叫好,老头儿从桌底探出头儿,用嘶哑的嗓音也喊了一声“好”,然后就缩回去了。此后但凡台上使一个好腔,老头儿都探头出来叫一声“好”。散戏的时候,老头腿都站不直了。石君问他累吗?老头儿说:“不累,听这出好戏,委屈蹲着也不算受罪,真过瘾哪! 刚才您要不让我把那声好喊出来,我憋得肚子疼!”
上面的事儿是买蹲票,买吊票也是有的,据《梨园外史》记录:春台班(四大徽班之一)唱《玉堂春》,看戏的人山人海,后来实在没地方了,就用绳子把板凳悬吊在栏杆上,打着秋千看戏,以致于很多人不看戏,只看这稀罕景。
马三立和张庆森在研究创作相声作品
这两件事儿后来被相声大师马三立夸张了一下,创作作《卖挂票》,他和张庆森于50年代在天津市曲艺团搭档表演这个代表作品,后来马志明、黄族民也使过这段活儿。而到了郭德纲手里,他将原作品进行了大幅修改,保留了卖票人多的故事核,揉合了《大保镖》中的一些哏和当代人追星的夸张场面,如“著名演员“一锅年糕”的演唱有浓郁的枣香味。”“剧场里一个电扇是三个叶儿,一个叶儿上吊一个,通上电,慢慢转,仨人倒班看。”这类的包袱夸张嘲讽,妙趣横生。
相声行里有句话,一遍磨洗一遍新,先不论郭德纲跟同行的那些是是非非,单说对《卖吊票》这一段儿活的拆洗和创新,德云社可说是填了相声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