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性的丑与恶淋漓尽致(文艺人类清除计划)

人性的丑与恶淋漓尽致(文艺人类清除计划)但当他们为了抓住黑人,一再刺伤他时,James的妻子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一心不想伤人的他们,却只能靠伤人来保护自己?为什么曾经友善的丈夫,竟会为了自保,选择在孩子面前行凶?而那帮看似恶魔般的人,为何非要置她们一家于死地?这一救人的善举,意外地引发了一系列的杀戮。带着面具的一帮学生,认为黑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他们杀戮的需要,如果James一家不交出,那就要一起杀。为了自保,James和妻子试图抓住黑人,交给他们以换取一家的安全。在这个计划中,每年的3月21日晚上7点到早上7点,这12个小时内,一切犯罪——包括谋杀都是合法的。而在这12个小时里,紧急的火警、救护和消防等等服务也都会被关闭。也就是说,在这12个小时里,一切人类活动,都只能靠自己。可讽刺的是,在这场清除计划中,政府高层官员拥有豁免权,上层社会拥有高级安防装置,而平民却连保险都买不起。更讽刺的是,这场计划的推行

2017-11-30 21:4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吕苏娟

人性的丑与恶淋漓尽致(文艺人类清除计划)(1)

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讨论,已延续了几千年。

近来,一系列见诸网络的案子,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江歌案、携程虐童案、红黄蓝虐童案、上海杀妻案……似乎每一件,都在狠狠揭露人性之丑陋,也在诉说着人性之恶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一部将人性之恶无限放大的影片——《人类清除计划》。在2029年的美国,人们安居乐业、经济增长强劲、失业率长期低于1%,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图景。但撕去繁荣面具之后,却发现它存在的根基竟是一个叫做“人类清除”的计划,一个美国政府批准的合法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每年的3月21日晚上7点到早上7点,这12个小时内,一切犯罪——包括谋杀都是合法的。而在这12个小时里,紧急的火警、救护和消防等等服务也都会被关闭。也就是说,在这12个小时里,一切人类活动,都只能靠自己。

可讽刺的是,在这场清除计划中,政府高层官员拥有豁免权,上层社会拥有高级安防装置,而平民却连保险都买不起。更讽刺的是,这场计划的推行及实施,竟是公民一致通过的结果,理由是为了净化灵魂,让自己更好,也让美国重生。

当计划开始,已进入富人阶层的James一家就启动了安保系统。这时,一声来自一个黑人的凄惨呼救,引起了一家人的注意。James和妻子早已习以为常,并不曾理会,但他们的小儿子却深感不忍,打开大门放了他进来。

这一救人的善举,意外地引发了一系列的杀戮。带着面具的一帮学生,认为黑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他们杀戮的需要,如果James一家不交出,那就要一起杀。为了自保,James和妻子试图抓住黑人,交给他们以换取一家的安全。

但当他们为了抓住黑人,一再刺伤他时,James的妻子崩溃了。她不明白,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一心不想伤人的他们,却只能靠伤人来保护自己?为什么曾经友善的丈夫,竟会为了自保,选择在孩子面前行凶?而那帮看似恶魔般的人,为何非要置她们一家于死地?

电影中最后想杀他们的邻居,给出了一个答案:因为杀人,很过瘾。这简直就是一个“人性本恶”的铁证。生命,在人性本恶面前,轻如鸿毛,那杀人又何需理由?可如果真是如此,为何James一家和黑人却并没有如此执行呢?

电影第二部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背负伤痛的警察leo,因孩子被车撞死而撞人者却没有受到惩罚,最终选择在这个“合法”时间,释放自己内心的恶。一路上,他看到一对母女正要被射杀,本想置之不理,但女儿一再反抗的身影却引起了他的恻隐之心,伸出了援手,救下了她们。之后,他又救下了一对情侣,并一直保护着他们的安全。

最终,他也找到了撞人者,但却并没有选择杀了他。而正是因为他的放弃,反而救了自己一命。一个本为恶所驱动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善良。而善良的人将善意传递给了他人,他人又回予以了善意,这分明就该是一个“人性本善”的世界。

善、恶,存在于一体,其实都是人性。人性,从狭义上指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从广义上也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也就是说,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并未完全摆脱了动物的本性,而我们之所以能为人,更大的可能是在于我们能平衡善恶,乃至引导善恶。

在人类几千年的进程中,在人性本善论和人性本恶论无数次的针锋相对中,人们也许会发现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环境是影响人性走向的重要因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造就人。

不过,更准确地说,其实是环境塑造人性,塑造一个人对善恶的判断。在James一家中,父母的善良,才让孩子打开了大门;在leo生活中,妻子一再告诫“杀人并不能获得解脱”,才让他最终放下了屠刀;而那些无数拿起屠刀的人,即便不细究其背后的家庭环境,仅政府给予的“合法杀人”一项,就够勾起他们杀人的欲望了。

就像影片中,因为可以“合法杀人”,原本天天相见的邻居,会因他人某一天的不回应打招呼,就怒火中烧,进而预谋杀人;本有偷窃前科的学生,会因为偷窃时被抓被教育,就愤愤不平,进而暴力杀人;本来相亲相爱的姐妹,会因为某一天听到对方的吐槽,就怒火中山,进而激情杀人……

人在特定环境中,心绪的起伏并非完全不可理解,但选择放大情绪还是疏导情绪,却会带来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电影中,美国政府推出“人类清除计划”,看似是“为了让大家释放内心压抑的所有愤恨、暴力和攻击冲动”,实则不过是为了根除社会所谓的“非贡献成员”,进而“卸下经济重担”,让经济蓬勃发展。

谁是“非贡献成员”?穷人、贫困者、病人及那些无法保护自己的人。诚然,他们确实是政府的救助对象,接受着来自上层阶级的救助,一定程度上被他们视为“非贡献成员”,对他们产生怒气,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现实社会中,对于这样的情绪,政府往往采取的态度是“疏导”。即通过合理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一个理念:他们和所有人是一样的,都有生存的权利,且他们中很多人做着那些最苦、最累、最脏的活,为整个社会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只是黑暗的角落,阳光很难关注到罢了。

但电影中的美国政府,对于这样的情绪,选择的却是“放大再放大”。鼓励所有人去杀人,鼓励富人阶层去买凶杀人,鼓励相关部门去定点清理人,一再放大人们对这类人乃至所有人的愤怒情绪,甚至人为制造愤怒情绪,将暴力的种子撒向每一个人的心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被牵引,直至变成政府手中的“木偶”。

所以,与其由此来判断人性善或恶,不如去拔除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美国政府。

电影第三部,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被一再引导情绪,尝试过暴力、杀戮的人们,终于从这一场情绪的狂欢中渐渐醒来,发现这一切不过是美国政府“甩锅”的手段。而释放完情绪后的人们,更是深刻明白暴力、杀戮并没有让一切更好,反而让一切变得更加无序了。

于是,一个来自底层,从杀戮中逃生的人,成为了国会议员,并致力于废除“人类清除计划”,建立一个新政府。最终,在各方的帮助下,也真的成功了。

很多人从中真的清醒了过来,但整个社会要清醒过来,仍将是一条漫漫长路。

而这,才是我们最该警醒和警惕的。情绪一旦被放大,恶可能就会泛滥,而一旦泛滥,再要收回,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