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利斯爵士乐团丛林(温顿马萨利斯联结古典与爵士音乐的小号大使)
马萨利斯爵士乐团丛林(温顿马萨利斯联结古典与爵士音乐的小号大使)那么,是不是如我们所想,只要是会表演的音乐家就可以在各种音乐风格之间随意切换呢? 一般来说,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以作品为重,表演者通常要维持作品的原样性,按谱演奏的方式从客观上减低了个人发挥的自由度;但是爵士音乐则是通过一位位个性鲜明的音乐家去记录着爵士历史的演变,强调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
大家通常觉得古典音乐门槛较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逐渐领悟到其中的魅力;而爵士乐,似乎听起来就要轻松得多,跟着节拍摇摆就好了。
然而,当你渐渐入门的时候,你会发现爵士乐也是一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弄清楚其中门道的一种音乐类型,其复杂程度毫不输于其他。布鲁斯、拉格泰姆、布吉乌吉、摇摆乐、波普、冷爵士、自由爵士、先锋爵士、先锋爵士、拉丁爵士等等繁多的名称,更不用说出现于爵士历史上目不暇接的众多领军人物。
一般来说,西方艺术音乐的历史以作品为重,表演者通常要维持作品的原样性,按谱演奏的方式从客观上减低了个人发挥的自由度;但是爵士音乐则是通过一位位个性鲜明的音乐家去记录着爵士历史的演变,强调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
那么,是不是如我们所想,只要是会表演的音乐家就可以在各种音乐风格之间随意切换呢?
答案是:很 难!!!
在音乐上既能保有客观与激情,又能兼顾严谨与自由,屈指可数,所以这也正是马萨利斯(Wyton Marsalis)杰出之所在:唯一一位同年同时获得格莱美爵士和古典音乐奖项的音乐家!他的古典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刻而传统,吐音流畅轻松,高音清晰明亮;爵士乐作品及创作更是手到擒来,游刃有余。
马萨利斯家族被誉为爵士乐“第一家庭”,一大家子全是知名的爵士音乐家。而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也让马萨利斯从小就同时学习了西方古典音乐和爵士。所以,他的西方古典音乐功底自然也会影响他在爵士乐上的价值观:他认为应当把爵士乐当作美国的“古典音乐”来接受,而他心中的爵士音乐也是必须以纯正传统的方式表达,而不接受那些更商业化、实验性和融合性的爵士音乐风格。
从这一点来看,多少还是有些保守的。
如何欣赏爵士乐?
首先,我们要知道爵士乐队的表演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自由而个性的即兴表演段落;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每一件乐器或每一个声部与整个乐队之间的对话与平衡关系,体现了个性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其次,独特的节奏风格是爵士乐与其他音乐风格区隔开来的最明显要素。爵士作品中本来就会大量出现非均分的切分节奏(也就是重音不在通常强拍上的节奏类型),再加上乐手们并非完全按照节拍的强弱一板一眼地进行演奏,而是靠着音乐家个人的感觉,把本应当适时出现的强拍即兴提前或延迟的处理(也就是专业术语中所说的“切分”),也就更加强化了我们身体所感觉到的“摇摆感”。
那么,这一场由小号领衔主演的音乐会,我们需要怎样去听小号的诠释?
除了爵士作品常规旋律、个人即兴等关键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听到乐器对于人声一种惟妙惟肖的模仿,通过使用一些连音、“弯音”和颤音等特殊技法来达到这种效果。听着马萨利斯娴熟而愉悦的演奏,你可能根本不用去考虑出错的可能——当唱片一般的欣赏,却有着超出唱片的身临其境。这就是一流的意义所在了。
从公布的曲目上来看,马萨利斯此次并不会同时展现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的表演,因为他带来了合作默契的林肯中心爵士乐队,也是他从1987年筹建至今,长期付出了很多心血的一支世界级爵士乐队。
曲目中没有那些大家那些非常耳熟能详的爵士流行金曲,选曲更贴近专业爵士曲目。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场听到的音乐多半属于老派而正统的爵士乐风格了,如果你想领略印犹如置身美国本土般的一流爵士乐音乐会,那这一场一定会不负众望。
有意思的是,这次公布的演出曲目由二十首备选曲目,届时自由选择其中十首,这种随性与自由正像是爵士音乐的即兴演奏,也是充满着意料之外。以下附上这份可能的节目单,可以提前搜来听听。
也许,你就听到了《海上钢琴师》里演奏炸裂的那一段飚技旋律了。
(文:Evelynzhang)
本轮巡演安排
广州星海音乐厅 2019/3/12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2019/3/15
天津大剧院音乐厅 2019/3/19
北京中山音乐堂 2019/3/20
深圳保利剧院 2019/3/23
曲目
约翰·柯川:《非洲》 《戴先生》
John Coltrane:Africa; Mr.Day
贝西伯爵/杰瑞·李文斯通/戴维·麦克:《感伤蓝调》
Count Basie、Jerry Livingstone,David Michael:Blue and Sentimental
戴夫·布鲁贝克:《土耳其风格蓝色回旋曲》
Dave Brubeck:Blue Rondo A laTurk
娄·唐纳森:《蓝调漫步》
Lou Donaldson: BluesWalk
杰利·罗尔·莫顿:《渴望 》
Jelly Roll Morton:Crave
弗莱彻·亨德森、欧文·米尔斯:《校园南区会议》
Fletcher Henderson/Owen Miles:Down South Camp Meeting
桑尼·罗林斯:《自由组曲》
Sonny Rollins:The Freedom Suite
赛隆尼斯·蒙克: 《13日星期五》
Thelonious Monk: Friday the13th
詹姆斯·若星:前往芝加哥布鲁斯
Going to Chichago Blues
唐纳德·海伍德:《我来到弗吉尼亚》
Donald Haywood:I am Coming Virginia
赛隆尼斯·蒙克:《扮杰姬状》
Thelonious Monk: Jackie-ing
乔治·格什温/艾拉·格什温:《女士乖乖的》
George Gershwin/Ira Gershwin
艾灵顿公爵:《薰衣草香雾女子》
Duke Ellington:Lady of the Lavender Mist
迈尔斯·戴维斯:《里程碑》
Miles Davis: Milestones
艾灵顿公爵:《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肖像》(选自《新奥尔良组曲》)
Duke Ellington: Portrait ofLouis Armstrong (New Orleans Suite)
穆格瑞·米勒:督促此事
文顿·凯利:自律
Wynton Kelly
马迪兹·葛莱斯比:《上到来之事》
Dizzy Gillespie: Things to Come
赛隆尼斯·蒙克:《丑陋之美》 《嗯,你不用》
Thelonious Monk: Ugly Beauty;Well You Needn’t
娄·唐纳森/古斯·康:《对啊先生,这是我的宝贝 》
Lou Donaldson/Gus Kang: YesSir That’s My Baby
(演出其中10首,演出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