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岛大炼油还搬走吗(天南海北过大年)
老黄岛大炼油还搬走吗(天南海北过大年)炼油厂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胶东话、东北话、上海话、四川话等各地方言应有尽有。都说美食是一种“地域语言”,厂区职工的年夜饭菜单上,也体现了家庭祖籍和淄博当地特色的融合。有淄博特色美食酥锅、豆腐箱、炸肉,来自东北的酸菜炖粉条、粘豆包、猪皮冻,还有胶东最常见的海鲜……每家的年夜饭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说到美食,还不得不提这两年在网上“破圈”的淄博烧烤。春节期间,生活区里的饭店大多关门谢客。每天傍晚,仍在营业的两家烧烤店里,坐满了刚下白班、还没换下蓝色工作服的倒班工人们。大家支起烤炉,将小葱和烤好的带皮五花肉卷进小饼大快朵颐。觥筹交错间,烤炉上升起的油烟,与一公里外生产车间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排出的水蒸气交融在一起。远处熊熊燃烧的高台火炬,如同烟台山的灯塔,照亮着每位石化工人和石化子弟前进的道路。责任编辑:王蕾
大小新闻客户端2月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盖鹏摄影报道)油品、重油加氢、聚丙烯、联合装置、加氢精制……这些生僻的专业术语,似乎只能在化学课本上看到,可对于每一名石化工人,这些名词书写了他们“为祖国献石油”的一生。对于每一位石化子弟,这些名词早已沉淀于内心深处,化为那难以磨灭的乡愁。
中石化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南部丘陵之间,自1966年破土动工至今,已经走过了56个春秋,做为齐鲁石化公司的“龙头”,目前拥有60余套生产及辅助生产装置,炼油综合加工能力达130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炼制企业之一。
团聚,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然而,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生产不暂停,他们就不能歇。除夕夜,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的生产现场灯火通明、现场设备轰鸣,一线职工一如既往的在操作调整着各项参数,装置一切平稳。在这里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春节的除夕夜,厂区外万家灯火、全家团圆,在大家享受着团圆喜庆的春节氛围时,还有一群“守护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静静的为炼油装置的安全平稳生产所奉献和付出。
胜利炼油厂生活区被厂区各生产车间所包围,生活与工作交织在一起。曾经,这里有自己的幼儿园、职工医院、子弟学校、车队、职工俱乐部、图书馆…可谓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随着商品房政策开放、国有企业改制,2000年后,大部分职工搬到十公里之外的临淄区城区,生活区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与繁忙。2016年6月,国资委、财政部要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企业的经济负担减轻,才好轻装上阵、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移交至地方政府后,许多老旧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整修,各家入户管网也被统一改造,生活区又逐渐恢复活力。家家户户的阳台窗户上,又重现了火红的新春贴纸和灯笼。
炼油厂职工来自五湖四海,胶东话、东北话、上海话、四川话等各地方言应有尽有。都说美食是一种“地域语言”,厂区职工的年夜饭菜单上,也体现了家庭祖籍和淄博当地特色的融合。有淄博特色美食酥锅、豆腐箱、炸肉,来自东北的酸菜炖粉条、粘豆包、猪皮冻,还有胶东最常见的海鲜……每家的年夜饭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对新年的祝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说到美食,还不得不提这两年在网上“破圈”的淄博烧烤。春节期间,生活区里的饭店大多关门谢客。每天傍晚,仍在营业的两家烧烤店里,坐满了刚下白班、还没换下蓝色工作服的倒班工人们。大家支起烤炉,将小葱和烤好的带皮五花肉卷进小饼大快朵颐。觥筹交错间,烤炉上升起的油烟,与一公里外生产车间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排出的水蒸气交融在一起。远处熊熊燃烧的高台火炬,如同烟台山的灯塔,照亮着每位石化工人和石化子弟前进的道路。
责任编辑: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