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逼婚的无奈是人生必修课(面对逼婚我们先要拥有)

逼婚的无奈是人生必修课(面对逼婚我们先要拥有)这绝对是我见过的三观最不正的广告了,这位外婆完全是用生命在逼婚啊。但你说这广告很失败吗?相反它非常成功,首先它引发了话题讨论,其次它所迎合的也不是年轻人的三观,而是我们这个社会里更主流的氛围。这氛围暗示每一个年轻人,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很多时候,父母逼婚不仅仅出于自己的意愿,还有来自氛围的压力。就像新闻里,父亲被同事骂,这就是来自氛围的压力。每逢佳节被逼婚,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烦恼。被逼婚的不仅仅是女性,只不过,人们对女性的目光更加苛刻。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这种逼婚传统让女性丧失了独立自主。还记得演员张天爱给婚恋网站做的那个婚恋广告吗?一个年轻姑娘每次面对年迈的外婆时,外婆总在重复着一句话:“结婚了吧?”几次问询后,姑娘开始痛下决心“我不能再慢慢挑了”,选择求助婚恋网站。最后一幕中,外婆躺在病床上,姑娘则身披白纱,和一位男士走到外婆的病床前说:“外婆,我结婚啦!”这倒让我想起另一首歌,

逼婚的无奈是人生必修课(面对逼婚我们先要拥有)(1)

资料图

这是一个遍布焦虑的时代。中产焦虑、教育焦虑、职场焦虑……焦虑千千万万,女性焦虑从不缺席。贩卖女性年龄焦虑、婚恋焦虑的内容,充斥在舆论场的角角落落。这种对大龄单身女性的臆断并不是个例。近日,一则更有魔幻色彩的新闻进入了大众视野:杭州一位姑娘因为30岁还没结婚,父亲被同事骂,自己去理论又被气到住院。

老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在文艺作品中能察觉到流行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比如说歌手赵雷创作过一首歌叫《三十岁的女人》,里面唱道:“她是个三十岁,至今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她笑脸中眼旁已有几道波纹;三十岁了光芒和激情已被岁月打磨。”

这首歌,让赵雷收获了一顶“直男癌”的帽子。但你敢说这是赵雷一个人的看法吗?这甚至是我们这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赵雷所代表的群体眼中,一个30岁还没结婚的女人,仿佛已经苍老,不可救药,只有被怜悯的份儿。

这倒让我想起另一首歌,李宗盛的《晚婚》,里面有一句歌词这样写道:“我从来不想独身,却有预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李宗盛不愧是妇女之友,写到女性心坎里去了。

我对婚姻的看法和李宗盛差不多,虽然不至于“等世上唯一契合灵魂”那么浪漫,但我认为,每个人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走就好了,什么时候结婚,结不结婚,都顺其自然。

然而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它不允许你顺其自然,社会自有其节奏,如果个人的节奏和社会的节奏不合拍,那对不起,需要调整的是个人,而不是社会。传统观念不允许你没完没了地去等什么契合的灵魂,你会被怜悯、被质疑,甚至被强迫。

还记得演员张天爱给婚恋网站做的那个婚恋广告吗?一个年轻姑娘每次面对年迈的外婆时,外婆总在重复着一句话:“结婚了吧?”几次问询后,姑娘开始痛下决心“我不能再慢慢挑了”,选择求助婚恋网站。最后一幕中,外婆躺在病床上,姑娘则身披白纱,和一位男士走到外婆的病床前说:“外婆,我结婚啦!”

这绝对是我见过的三观最不正的广告了,这位外婆完全是用生命在逼婚啊。但你说这广告很失败吗?相反它非常成功,首先它引发了话题讨论,其次它所迎合的也不是年轻人的三观,而是我们这个社会里更主流的氛围。这氛围暗示每一个年轻人,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很多时候,父母逼婚不仅仅出于自己的意愿,还有来自氛围的压力。就像新闻里,父亲被同事骂,这就是来自氛围的压力。每逢佳节被逼婚,这是很多年轻人都会遇到的烦恼。被逼婚的不仅仅是女性,只不过,人们对女性的目光更加苛刻。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这种逼婚传统让女性丧失了独立自主。

然而我们也没办法一下子就移风易俗,把这个逼婚的传统扫除,起码我们这代人是不要想了。所以更好的办法是个体从氛围里逃离。不要管别人的看法,去过自己的生活。或许有人会问,别人的看法可以不管,那来自父母的看法呢?有句话可能不太好听,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能逃离父母的干涉,而是我们不愿离开父母的关怀,我们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不想长大,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把自主权拱手相让了。所以很多时候,很多年轻人,不仅仅是女性,是主动放弃了独立自主。这就让逃离传统氛围变得非常艰难。

不妨说得更具体一些,中国子女对父母过度依赖,不仅子女成长过程中的一切费用都被父母包办,在子女成年以后,上学买房找工作,父母都倾囊相助。而这种付出,也让父母自感获得了某种权力,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意愿去影响子女的生活。这时候子女敢理直气壮地拒绝父母吗?不孝啊。

所以我觉得,反对逼婚,主张婚姻自主的权利固然没错,但主张权利的条件是,子女不要依赖父母,学会独立生存。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条件,但反过来,经济独立也是人格独立应付的代价。换句话说,你想不要父母的过度干涉,那你就别靠父母生活。所以如果子女想要理直气壮地对父母说不,那首先需要获得拒绝的资格。

(来源:新文化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