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父母该怎么改变(失败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盲区)
失败的父母该怎么改变(失败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盲区)是的,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自娱自乐,对孩子们来说易如反掌,也许他们比父母懂的还要多。父母讲话孩子不爱听也听不进去,不说还好,一说就吵,不如不说。父母会反驳: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想看动画片,看电影,看综艺,看书,想听故事,想打游戏,想买东西,想吃饭,一部手机就能搞定。甚至想聊天都可以,不是有siri、小爱、小E、小V和小欧吗?
暑假就快结束了。
甭管你家娃是幼儿园的小盆友,还是大学里的高材生,这个假期,把孩子扔给手机、电视、电脑,自己乐得清闲的家长,请举手。
很遗憾,又错过了一个拉近或修复亲子关系的绝佳时期——这可能是孩子度过的第N 1个与父母“零沟通”的假期。
回头一下在整个暑期里,除了令孩子不耐烦的唠叨,真正有效的沟通有几句?
父母会反驳: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想看动画片,看电影,看综艺,看书,想听故事,想打游戏,想买东西,想吃饭,一部手机就能搞定。
甚至想聊天都可以,不是有siri、小爱、小E、小V和小欧吗?
父母讲话孩子不爱听也听不进去,不说还好,一说就吵,不如不说。
是的,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自娱自乐,对孩子们来说易如反掌,也许他们比父母懂的还要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子产品可以替代父母的语言,完成与孩子的交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他爬到你身边亲你一下,你露出笑容,孩子还不会说话,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会让爸爸妈妈高兴,下次我还可以做。
当他尝试打你一巴掌,你拉下脸轻轻呵斥一声,孩子就知道,这么做会惹爸爸妈妈不高兴,会被批评,不讨人喜欢,以后不能再这么做。
反观电子产品,它们能带给孩子什么样的互动与反馈?
看到光头强和蜘蛛侠怎么摔打都不会死,噢,从那么高的地方掉下来也没有什么危险啊。
看到偶像剧里广告里都是画着眼线涂着口红妖娆妩媚的小哥哥,噢,原来这样打扮才好看啊。
更别提还有大量的三观不正的信息,他们根本无从辨别,只有接收,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洗脑了。
在孩子最需要你用语言陪伴他,指导他,理解他,关爱他的时候,你把他推给了电子产品,美其名曰:这是时代特色。
也许你不知道,孩子潜能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语言。
简单来说,孩子未来的能力,取决于你对孩子说了多少话,以及你如何对孩子说话。
两位美国学者曾对55个家庭做过长达三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来自脑力劳动者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多出3200万!
这并不是说,有钱人的父母比穷人的父母口才更好,词汇更多,而是他们比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的父母,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和精力,也更有意识与孩子进行丰富而深入的交流。
另外,中产阶级的孩子听到的多数是父母积极、肯定的词汇,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则多是听到父母禁令和负面的词汇。
词汇的数量和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商、词汇量、语言处理速度、学习能力、成功的能力和潜力。
大部分父母发现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差距时,基本都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
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别人家孩子是怎么培养的?我家孩子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
实际上,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幼儿9个月,开始理解父母的语言时,就已经拉开了。
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词汇中,95%与父母一模一样,看到孩子是怎样说话的,你就能知道你自己是怎么说话的。
如果父母每天和孩子说话态度都很冲,经常爆粗口,就别指望孩子会温文尔雅,孩子真的就是父母的复印件。
正是这些词汇的数量和用法,影响着孩子们的整个人生。
演员陈乔恩和母亲就有着沟通壁垒,彼此相处起来,隔着屏幕都透着尴尬。
这种疏离,源于陈乔恩幼年时,妈妈与她的沟通方式。
陈乔恩说:“小时候对妈妈有不好的回忆,她经常压力很大,我不知道怎么跟她讲话,我怕她随时会打我。”
有网友总结中国式亲子关系:缺乏沟通,不善表达,羞于说爱。不少中国父母在亲子沟通这门课上都是不及格的。
非常多的父母都会抱怨:
“这代孩子真是有个性又难管,他们动辄与父母水火不容,实在令人头疼。”
“辛辛苦苦把孩子养大,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宁愿和素不相识的网友吐露真言,也不肯对父母说只言片语。
“这孩子也不知怎么了,以前挺听话的,让他怎样就怎样。现在上了中学,什么事都要跟你唱反调,说他几句就嫌烦。”——忽略孩子越发强烈的自我意识,依然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用老办法处理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这是他们的感受:
父母只喜欢讲冷冰冰的大道理,并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
和我说话时,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
.......
也许父母忘了,在孩子生命之初,是如何无条件地信任和爱着父母,他们急切地渴望与父母沟通。然而,随着一天天地长大,对父母也一天天地失望。
孩子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关注与理解,但父母似乎不喜欢正视孩子内心的感受,也不懂得接纳孩子的真实需求。
有的父母,他们不是不想说,不爱说,而是根本不懂如何去表达。
每当孩子开口,就会轻易被评价、被比较、被指责、被嘲讽、被威胁、被批评、被否定、被拒绝、被贴标签...
更有甚者,他们不愿说。因为工作忙、心情不好、和伴侣关系差等各种原因,拒绝和孩子沟通,既不想听孩子说,也不想对孩子说,始终暴躁而冷漠。
这些,扎在孩子心口,慢慢长成了拔不出的刺,失望多了,就再也不愿开口了。
孩子不再相信,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和帮助,不再认为自己是被父母关注和尊重的,他们关闭自己的情感,回避和父母交流。
从小跟父母无法沟通,长大了也很难亲密起来,即使成年,也很难恢复。
教育孩子,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
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源于父母的语言。
比如,比起每天唠叨孩子:你都多大的人了,怎么成天就知道看电视,玩手机,眼睛不要了吗?别老像个废物一样躺在沙发上,出去走走啊!
沟通并不简单,它需要父母足够的智慧、耐心和无条件的爱。你用怎样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就将得到怎样的孩子。
我们重视许多资源:森林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电能、水能、核能,却忽略了人类最珍贵且免费的资源,它就是,父母的语言。
就因为它不可见,不可度量,不可买卖,我们就觉得它似乎没有这么重要。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父母的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它能够改变我们整个社会下一代的基本素质,让孩子大脑的神经元链接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健康,将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
对孩子反复说教或粗暴干涉,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想处理好亲子关系,办法只有一个:用智慧的语言,实现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自我得到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要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在教养孩子的路上,父母的思想不能停滞,不要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才反思自己是不是需要做一些改变。
鲜少有孩子不爱自己的父母,一如鲜少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的关系,需要父母用一生的心血去经营。
父母是打磨宝石的工匠,只是有人用小刀凿,有人用巨斧劈。有人帮助孩子进步,有人阻碍孩子进步。差别就在于,父母在沟通时如何使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