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是真实的历史吗(少帅中的秦皇岛劫械到底是怎么回事)
少帅是真实的历史吗(少帅中的秦皇岛劫械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徐树铮则没顾忌那么多,直接通电声称“至军械一节,窃谓督办处甫经著手,待用之期尚远,与其运京闲置,或更拨王、范等类无耻军队,溃弃资寇,诚不如留奉编练,视机调用之为愈”。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直接表达了对直系的不满,火药味十足。事后,北京政府对此提出抗议,但于事无补,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徐树铮都不会停止脚步,利用这批军械大肆扩军,然后以南下“讨伐”为借口,大举挥师入关,陈兵于廊坊与丰台一带,威胁北京政府的后方。冯国璋面对这样的威胁,无法武力应对,不得已,再次请段祺瑞出山,收拾危局。3月23日,冯国璋同意了王士珍的辞职,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事后,张作霖在给北京政府的通电中说:“奉省南下之师,已开往滦州,惟枪械缺乏,事机紧迫,不得不变通办理。现已将中央所购军械运奉,除将军械开单呈请备案外,谨将奉电请领。张作霖虽然与皖系结成联盟,但不想彻底与直系决裂,在电文中丝毫没有提及皖系在此事中的作
看过少帅的肯定都对老帅张作霖得知成功得到秦皇岛军械的高兴深有印象,老帅不仅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还很开心的与五姨太开玩笑。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
军械来源
这批购自日本的军械,是在1917年7月下旬由北京政府提出的,在12月30日由陆军部与日本平泰公司正式签订军械借款合同,共计一千八百万元。这批军械是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订购,一共有步枪27000支,除了一部分是划分给陕西、山西外,其余的将分批运京,由陆办公处同陆军部调配。此时直系掌握了中央大权,冯国璋“有以该批武器装备其直属军队的企图,徐树铮得知这事以后,就想办法截留这批军械。
徐树铮仅靠个人的实力是不可能截留住军械的,其便把目光投向了奉系。在天津会议期间,杨宇霆代表张作霖参加了会议。徐、杨二人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徐树铮便利用这一层的关系,通过杨宇霆与张作霖联络。恰逢此时,奉系也想染指关中,但苦于军队实力有限,想要扩军但又缺少军械,徐树铮的这个建议正中张作霖下怀。
杨宇霆
劫械过程
张景惠、杨宇霆率领军队于2月25日抵达秦皇岛后,冯国璋派来的接收军械人员,也到了秦皇岛,与张景惠、杨宇霆同住在一个客栈里。张、杨二人与之极力拉拢,每天都在一起吃喝玩乐。等到运送军械的日本轮船靠岸以后,张、杨二人早已安排妥当,在军械装上火车以后,暗将机车倒挂过来,车头朝东,汽笛一鸣,火车满载军械出关而去。待冯国璋派去的接收人员大吃一惊,如梦方醒。而张景惠、杨宇霆却声称这批军械是奉中央的命令,划拨给奉天使用,写了一张收据给他拿回北京销差。不费吹灰之力,劫械成功。
事后,张作霖在给北京政府的通电中说:“奉省南下之师,已开往滦州,惟枪械缺乏,事机紧迫,不得不变通办理。现已将中央所购军械运奉,除将军械开单呈请备案外,谨将奉电请领。张作霖虽然与皖系结成联盟,但不想彻底与直系决裂,在电文中丝毫没有提及皖系在此事中的作用,张作霖态度相当谨慎。
但徐树铮则没顾忌那么多,直接通电声称“至军械一节,窃谓督办处甫经著手,待用之期尚远,与其运京闲置,或更拨王、范等类无耻军队,溃弃资寇,诚不如留奉编练,视机调用之为愈”。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直接表达了对直系的不满,火药味十足。事后,北京政府对此提出抗议,但于事无补,无论是张作霖还是徐树铮都不会停止脚步,利用这批军械大肆扩军,然后以南下“讨伐”为借口,大举挥师入关,陈兵于廊坊与丰台一带,威胁北京政府的后方。冯国璋面对这样的威胁,无法武力应对,不得已,再次请段祺瑞出山,收拾危局。3月23日,冯国璋同意了王士珍的辞职,复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事件的影响
从事情的结局看,最大的获益者是段祺瑞与张作霖,皖奉两派实现了各自的目的。段祺瑞重新回到了总理的宝座,之后段祺瑞组织了安福国会,真正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大权,又编练了参战军,皖系实力达到了顶峰。奉系军阀依靠这批军械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原先奉军只有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个师,劫械之后,获得了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实力大增,增编了七个混成旅,在9月张作霖被授予了东三省巡阅使一职,依靠武力逐渐统一了东三省,成为了当时举足轻重的大军阀之一,而且奉系实现了入关的野心,正式参与进了对北京政权的争夺之中。“自民国七年至十五、六年间奉军在关内掀动战争,操纵政局中原板荡而莫可告言,论世者不能不以截械一役为厉之阶也”。
从更深一层来看,秦皇岛劫械之后中国政局进入了一个更加混乱的局面,北洋军阀正式分裂,走向了衰亡。直皖两派的斗争更加激烈,奉系军阀也参与进来,形成三方争雄的局面,互相拆台。首先,皖奉联合作并未长久,随着皖系实力的增强,与奉系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段祺瑞将参战军改编为边防军,势力伸入蒙古一带,威胁了奉系的后方,导致二者的合作破裂,奉系转而与直系合作,一起对抗皖系,并通过直皖战争打垮了皖系。其次,皖系失败后,直、奉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权力,接连爆发了两次直奉战争,直系先胜后败,奉系最后夺去了北京政府的统治权。最后,奉系政权也没维系多久,北伐军的节节胜利,张作霖仓皇逃出关外,最后死于皇姑屯。
此次劫械事件的三位主角皖系的徐树铮与奉系的杨宇霆、张景惠三人的命运也因此事发生巨大改变。作为段祺瑞的头号心腹的徐树铮,在之前大部分时间从事着行政工作,没有机会真正掌握军权,在劫械事后,徐树铮摇身一变成了奉军的副总司令,开始掌握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但是徐树铮为人过于跋扈,在奉系地盘内扩张自己的实力,与杨宇霆就利用截留的军械私自组建了五个旅,引起了张作霖的猜忌,最后因擅自挪用奉军军饷之事辞去副司令的职务。经协商其所建的五个旅中四个经协商划归参战处,后改组成为边防军,依靠这支军队收复了外蒙古,达到了个人声誉的顶峰。但是随着皖系的溃败,徐树铮也不得不随之下野,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最终因为陆建章一案,被冯玉祥枪杀。杨宇霆、张景惠二人虽然是此次劫械事件的直接执行人,并且合作得亲密无间,但二人在事后却走向决裂。杨宇霆之前一直是张作霖的智囊,为张作霖统一东北立下汗马功劳,凭借劫械有功担任了援湘军的参谋长,但是杨宇霆之后与徐树铮来往又过于密切,二人合谋利用奉军的名义招募新兵,私自扩展自己的势力,引起张作霖的不满,被免去职务,不敢回东北,只能继续依附徐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