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区两道山(被川东平行岭谷决定过去的)
重庆市区两道山(被川东平行岭谷决定过去的)重庆境内山多、岭多、谷多是其主要的地形特征,而且地质特点多以喀斯特构造为主,温泉和溶洞分布广泛。重庆境内的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也存在一处与横断山脉相似度很高的山脉-川东平行岭谷,重庆就诞生在此。重庆的总体地形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整体是从南北两端逐渐向长江河谷降低的态势。由于处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渡地带,重庆的总体地形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整体是从南北两端逐渐向长江河谷降低的态势,北部横亘着大巴山,东部及东南部分布着巫山、七山和武陵山,南部斜贯有大娄山等山脉,西部分布有红色的方山丘陵,中部主要是以低山和丘陵相互间隔排列的平行山谷。据统计,重庆境内的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横断山脉横亘在四川盆地的西侧,并诞生了“六江并流”的自然奇观,而在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也存在一处与横断山脉相似度很高的山脉-川东平行岭谷,中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就坐落在此。作为一座平地稀少,河川纵横的山地之城,重庆的城市“气质”深受其影响,在这里山表现了一种秩序,而水则传达了一种精神,山水汇合成了重庆的灵魂,那么川东平行岭谷对重庆的影响如何产生的呢?
横亘在四川盆地的西侧的横断山脉,诞生了“六江并流”的自然奇观
川东平行岭谷中的重庆
中国这么大,有山的城市也不在少数,但唯独重庆以“山城”之名众所皆知,8.24万平方公里全市总面积,东西长度约470公里、南北跨度450公里,先有在境内横穿680公里的长江,后有诸多支流的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蜿蜒分布,山城重庆整个就是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卷。
四川盆地的东南边缘,也存在一处与横断山脉相似度很高的山脉-川东平行岭谷,重庆就诞生在此。
重庆的总体地形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整体是从南北两端逐渐向长江河谷降低的态势。
由于处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渡地带,重庆的总体地形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整体是从南北两端逐渐向长江河谷降低的态势,北部横亘着大巴山,东部及东南部分布着巫山、七山和武陵山,南部斜贯有大娄山等山脉,西部分布有红色的方山丘陵,中部主要是以低山和丘陵相互间隔排列的平行山谷。据统计,重庆境内的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重庆境内的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
重庆境内山多、岭多、谷多是其主要的地形特征,而且地质特点多以喀斯特构造为主,温泉和溶洞分布广泛。
由此可见,重庆境内山多、岭多、谷多是其主要的地形特征,而且地质特点多以喀斯特构造为主,温泉和溶洞分布广泛。而主城区,正位于从四川境内华蓥山分出的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龙王洞山帚状平行岭以及铜锣山、南温泉山、明月山等其它平行山岭间的向斜谷地中。这些山体并不高大,海拔多数在1000米以下,长度上几十到上百公里不等,各山间的谷地宽度在10-30公里之间。
长江三峡的三段峡谷中,在川东平行岭谷之间的巫峡,山岭耸峙,正是拱卫在长江两侧的屏障。
嘉陵江在合川汇聚了渠江、涪江两大支流奔向重庆,以汹涌浩大之水势,如迅龙般奔入滚滚长江。
而这些山脉,正是川东平行岭谷的组成部分,作为四川盆地东部、重庆西部最主要的山脉体系,川东平行岭谷一共有30多条高度在1000米以内的低山,与丘陵谷地相间有序排列,是世界上地质特征最为明显的褶皱山地之一,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安第斯山-落基山脉并称为世界三大褶皱山系。当长江、嘉陵江下切穿过这些褶皱山脉时,便形成了“重庆嘉陵江小三峡”和“重庆市区长江小三峡”景观。
当印度板块由南向北俯冲亚欧板块而来之时,由于受到北面刚性的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阻截,整体抬升青藏高原
华南板块是东亚一块从秦岭-淮河延伸到冲绳海槽的巨大的稳定板块,已存在超过10亿年
源自洪荒之力的造化神奇-川东平行岭谷
川东平行岭谷是一种极具代表性与吸引力的地理现象,其形成原因,从地质构造的宏观角度而言,主要是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当印度板块由南向北俯冲亚欧板块而来之时,由于受到北面刚性的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阻截,难以继续向北推进,因而被迫向上生长,整体抬升青藏高原的同时,南北方向的挤压,使得大陆物质随之向东西两端流逸,但东部又遭到属于华南板块的四川盆地的顽强抵抗,于是原来接近东西向的大陆被强行扭曲,发生了顺时针约90度的旋转,转而向南寻找发展空间,于是强烈的褶皱变形催生了横断山脉诞生。
接近东西向的大陆被强行扭曲,发生90度旋转,转而向南寻找发展空间,于是强烈的褶皱变形催生了横断山脉诞生
华南板块的内部地质构造
华南板块的北面和西面是欧亚板块次级板块的华北板块和巴颜喀拉地块。
所说的华南板块,是东亚一块从秦岭-淮河延伸到冲绳海槽的巨大的稳定板块,已存在超过10亿年,其东北与阿穆尔板块在东海与黄海交接处相邻,南面是巽他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北面和西面有欧亚板块次级板块的华北板块和巴颜喀拉地块,08年汶川大地震就处于华南板块与后者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所以当华南板块持续受到挤压时,虽然四川盆地强势抵抗,但其内部相对较“柔软”的岩石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褶皱隆起。
当华南板块持续受到挤压,虽然四川盆地强势抵抗,但其内部相对较“柔软”的岩石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褶皱隆起。
身处川东平行岭谷中的重庆
这种褶皱隆起在地质条件比较均匀、受力方向相对一致等条件的影响下,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明显的褶皱条带,便形成了岩层弯曲的构造山地,而在两条褶皱条带的中间地带,地势起伏没有那么明显,便成了相对平坦的“山谷”面貌,川东平行岭谷因此形成。当然这种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公里以上的平行岭谷,其走向和排列与内应力的作用方式紧密相关。
在地质条件比较均匀、受力方向相对一致等条件的影响下,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明显的褶皱条带。
重庆会发生8级大地震吗?
因地壳洪荒之力而生的川东平行岭谷,自然影响着重庆的地质稳定,那么重庆会发生类似汶川那边的8级大地震吗?相信这是很多人都颇为关注的问题。其实从历史记录来看,重庆自1446年有地震记录以来4.0级以上地震57次,特别是1856年前后(清咸丰六年),接连发生南川5.5级、彭水4.7级和黔江6.2级等一系列中强地震,地震最大半径230公里,山崩地裂之下形成堰塞湖,便是如今的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湖底古村落、房屋、建筑依然保存完好,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
因黔江6.2级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便是如今的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
重庆的地震以中小地震为主,历史最大地震为6级左右,未来基本也不会有8级以上大地震发生。
之后1989年渝北统景发生5.2、5.4级地震、荣昌也在1997年发生5.2级、1999年发生5.0级、2001年发生4.9级、2016年发生4.9级等系列中强地震。此外,重庆辖区内近年来时常有5级左右地震(超过5级为破坏性地震)发生,如2010年潼南遂宁发生5.0级地震,2016年垫江的4.3级地震、2017年武隆的5.0级地震。总之重庆的地震以中小地震为主,历史最大地震为6级左右,未来基本也不会有8级以上大地震发生。
重庆整体位于较稳定的华南板块内部,但辖区内分布有多条活动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带。
重庆并无逆冲断裂型构造,亦无走滑型地震,所以并不具备发生8级及以上地震的条件。
这是因为重庆整体位于较稳定的华南板块内部,虽然辖区内分布有多条活动的区域性基底断裂带,比如华蓥山基底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带、长寿—遵义基底断裂带和方斗山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是重庆辖区内中小地震活动发生的根源。但并无逆冲断裂型构造,亦无走滑型地震,所以并不具备发生8级及以上地震的条件。也因此重庆域内绝大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等级为6度,重要建筑工程为7度,属于全国最低抗震设防水平。
川东平行岭谷中的重庆
生长在川东平行岭谷之间的重庆,其区域小气候、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受川东平行岭谷影响
“火炉”、“雾都”成就美女之城
生长在川东平行岭谷之间的重庆,除了中小地震外,其区域小气候、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受川东平行岭谷影响。比如重庆除了“山城”之外的“火炉”、“雾都”的称号。由于川东平行岭谷的存在,从太平洋吹来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受到盆地四周高大山体和华蓥山、明月山等平行山岭的重重阻挡,很难越过这些的天然屏障而给重庆送来清凉,所以以前重庆的气温总是比长江流域其他城市高出几摄氏度。
重庆常出现逆温层,空气直运动受到限制,外加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烟尘,于是辐射型浓雾常常笼罩。
重庆巴南区明月山余脉顶部的茶园 ,海拔600多米的开阔山顶冲破雾霭,阳光明媚。图源@VCG
至于“雾都”的多雾天气,也跟重庆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高山的阻隔让空气流淌不畅,多静风天气,从而使得地面难于散热,再加上重庆是长江及其多条支流汇集之地,水汽充足,在谷地保温保湿的作用下,城市上空常出现逆温层,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外加城市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的烟尘,于是辐射型浓雾常常笼罩重庆。
重庆起伏颇大的海拔
湿热、多雾的环境,作为天然补水霜和桑拿房,使人的皮肤长期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中,颇多美女帅哥。
这种湿热、多雾的环境,虽然会让人体感觉不适,给交通带来不便外,却意外作为天然补水霜和桑拿房,使人的皮肤长期保持在湿润的环境中,汗水也加快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意外之外、情理之中的造就了重庆美女的肤如凝脂。而且为应对高起伏地形的翻山越岭,也让运动隐藏在日常生活中,苗条身材随之自然练就。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想不出美女都没办法。
参考文献:《川东平行岭谷》-郑霖;
《你知道平行岭谷上的城市吗》-鱼籽 林聪文;
《江山大域 风情大都——最美重庆》-罗兹柏;
《山地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交通布局分析—以川东平行岭谷为例》-周学琴;
上期回顾:泸定遭6.8级地震 我们关心抗震救援 更疑惑为何四川地震如此频繁?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