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画做法(首创砂器剔画制作技艺)
古代山水画做法(首创砂器剔画制作技艺) 如何让砂器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外观、工艺不断升级?这成为史成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砂器的观赏性,创新砂器装饰工艺。近年来,史成仲一直致力于平定砂器装饰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了学习砂器装饰的技艺,他走遍了阳泉市内的图书馆,在旧书店淘换了相关的书籍,还拜访了一些有影响的砂器老艺人寻求指点,终于对砂器装饰有了新的认识。他大胆将之前所学的陶瓷刻花技艺运用到砂器上,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2019年,史成仲终于首创了砂器剔画制作技艺,使平定砂器的面目焕然一新,不但提升了平定砂器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国内砂器装饰的又一空白。 史成仲告诉记者,平定砂器历史悠久,具有造型优美、壁薄体轻、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耐热、价格低廉的特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笨拙、粗糙、装饰单一、观赏性不高等。守正创新把非遗技术用在砂器制作上 1983年,从小酷爱美术的史成仲中学毕业后在
史成仲:首创砂器剔画制作技艺
史成仲在剔画车间指导徒弟精雕图案
近日,记者在平定亮晶晶砂锅有限公司研发室看到,砂器装饰工艺总设计师史成仲正在绘制“古州八景之双林古寺”,研发室的陈列柜里摆放着制作好的各类纯手工工艺品,作品有花瓶、壁画、艺术人物像、动物模型等,每拿起一件砂器作品向记者介绍时,史成仲都要小心地摩挲一下:“这件‘西柏坡送碳’将军罐是为了庆祝七一创作的,这件‘七亘大捷’花瓶有70厘米高呢。这些作品都是这段时间创作的。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我每个月都会研发几款纯手工工艺品,采取订制方式进行销售……”
今年58岁的史成仲,从事砂器设计已有20余年,是工艺美术师、山西工美协会会员、山西陶艺协会会员、阳泉市工美协会理事、山西平定亮晶晶砂锅责任有限公司砂器装饰工艺总设计师、阳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砂器技艺(砂器剔画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去年,史成仲荣获县第二届“古州工匠”荣誉称号。作为一名砂器制作匠人,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的背后,是他40余年对砂陶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守正创新
把非遗技术用在砂器制作上
1983年,从小酷爱美术的史成仲中学毕业后在县文化馆工作,师从郭九麟先生,在郭先生言传身教下,其在美术工艺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1992年,史成仲在里社瓷厂彩绘车间担任技术员,从事陶瓷美术工艺。2010年,史成仲接触到平定砂器的一些简单装饰。2017年,史成仲在太原理工大学学习了砂器烧造技艺。2018年,史成仲应聘来到平定亮晶晶砂器有限公司,从事砂器装饰工艺总设计,从此便和砂器剔画工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成仲告诉记者,平定砂器历史悠久,具有造型优美、壁薄体轻、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耐热、价格低廉的特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笨拙、粗糙、装饰单一、观赏性不高等。
如何让砂器在保留原有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外观、工艺不断升级?这成为史成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砂器的观赏性,创新砂器装饰工艺。近年来,史成仲一直致力于平定砂器装饰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了学习砂器装饰的技艺,他走遍了阳泉市内的图书馆,在旧书店淘换了相关的书籍,还拜访了一些有影响的砂器老艺人寻求指点,终于对砂器装饰有了新的认识。他大胆将之前所学的陶瓷刻花技艺运用到砂器上,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实践,2019年,史成仲终于首创了砂器剔画制作技艺,使平定砂器的面目焕然一新,不但提升了平定砂器的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国内砂器装饰的又一空白。
“2018年的时候,为了研究砂器剔画工艺,我基本吃住都在厂里。”史成仲告诉记者,因为砂器剔画工艺是在干坯干釉时进行绘制,所以得十分严谨小心,首先要对器皿保护好,轻拿轻放。因为在干坯、干釉上施工,不小心会损伤釉面,只要有微小痕迹,便会影响整体效果。喷釉时,釉的薄厚决定图案的深浅,喷得薄了不上色,喷得厚了容易起泡、出现裂痕。经过无数次反复尝试,他终于找到了喷釉合适的湿度以及厚度,首创了平定砂器剔画制作技艺。
“砂器本身的坯体较粗糙,用刀不慎会造成更多、更深的疤痕等洞眼痕迹,还会重复出现修补坯体的情况,所以要细之更细,研发的那段时间,由于长时间用眼过度,我眼角膜还出了血。不过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史成仲说。
兴趣盎然、热情满满,史成仲废寝忘食地钻研新产品,有时为了做好一件新产品的设计,史成仲没日没夜坐在工作台前。如果做好的产品稍微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他就毫不犹豫地砸掉重做。在他与同事的手中,一件件精美的砂陶用品以订单的方式被销往全国各地。
20多年,弹指一挥间。有人说,手艺人的生活,往往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单调而平凡。而史成仲久久为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经过20多年的磨砺,他从砂器制作的门外汉变成了杰出的砂器剔画匠人。他创作的砂器剔画的应用范围已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涉及锅、盆、酒具、茶具、托盘等砂器工艺品和砂器日用品。得益于对砂器剔画工艺的专注与热爱,史成仲屡获奖项,并拥有多项外观设计专利。2019年8月,他创作的“中国梦”剔画瓶,在2019年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20年10月,他创作的砂器剔画“力量”获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工美产业联盟晋艺“太行杯”文创银奖;2021年8月,他创作的砂器剔画100厘米大瓶“永远跟党走”在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并被中国陶瓷协会收藏;2022年2月,他的作品在“漾泉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银奖。
匠人匠心
将毕生所学传授于喜爱砂器的人
“将自己毕生所学技能全部传授于喜爱这项艺术的人。”这是史成仲的愿望。
“在这个时代,手工技艺真的拼不过流水线生产,从成本上来说没有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我们手工制作出来的每一件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和灵魂,这是它们的独特价值,也正是需要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史成仲告诉记者。
史成仲作为砂器手艺人,始终将把手里的技艺传承好、发扬光大当作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平定砂器、喜爱平定砂器,为平定砂器留下“火种”。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培养“接班人”,先后在亮晶晶砂器有限公司、平定职业高级中学、平定民俗馆等地受邀教学,在制作技艺上更是倾力相授,没有一丝保留。截至目前,他已培训爱好砂器剔画工艺的人员累计达98人,受培训达三年以上的学员有8名,他们均能够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剔画工艺。
在平定亮晶晶砂锅有限公司剔画车间里,记者看到,史成仲正在手把手教授学员。砂器的绘图、设计、剔画等每一道工序,他都会细心地指导学员完成。史成仲告诉记者,传承砂器剔画的技艺,离不开师父面对面、手把手地教授。只有“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才能使手艺代代传承,源远流长。
“我的徒弟贾海波创作的‘娘子关’还在县里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说起学员们的成绩,史成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看到大家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他很欣慰。现在他信心更足了,他相信,只要有传承的土壤,就会有传承的人才,继续传承和发扬平定砂器文化。( 段艳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