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为什么颠覆三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为什么颠覆三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上帝说: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佛说:是六道之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一千个人,难免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总是多样的。道说:是人间;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夏萌朗读音频
◆ ◆ ◆
大家好呀,我是梅也。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的序言里,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一千个人,难免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答案总是多样的。
道说:是人间;
佛说:是六道之一;
上帝说: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
哲学说:是无穷的辩证迷雾;
物理说: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
人文说:是存在;
历史说:是时间的累积;
那,在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病患者”们的眼中,这个世界到底又该是如何呢?
或许,我们可以在这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探访录——《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略微窥探一二。
假如每个人都是一种动物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案例,至今,作者都认为不能称之为病例。
女孩有一种特异的功能,也许是一种返祖现象,也许是一种进化现象。
不能确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却实属罕见。
在她眼中,人都是双重的。
当她模糊地去看,看到的人就是动物,只有当她正式地去看一个人,那个人才是真正的人。
比如说,当她第一次见到作者时,她就笑出了声,她说,她头一次看到蜘蛛说话。
作者一再确认,是说自己像蜘蛛,还是在她眼中,他就是蜘蛛。
女孩坚定地告诉作者:他,就是蜘蛛。
她能在作者思考或者记录的时候,看见他像蜘蛛一样,整齐地织网。
也能详细描述出,作者究竟是一只拥有什么样特征的蜘蛛。
在她眼中,她的妈妈是一只猫,和爸爸闹脾气的时候,背后的毛都奓起来,背着耳朵,非常凶。
她的爸爸,则是一只很大的海鱼,叫不上名字,却是在《动物世界》和水族馆都见过的那种。
而她自己,是一只通体黄色皮毛,眼睛很小的鼹鼠。
经过一番了解,作者发现:
她的“猫”妈妈,确实是个外表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小心谨慎、为人精细的人。
她的“鱼”爸爸,平时慢条斯理,心理年龄相对年轻,是个拥有好奇心的人。
而她自己,确实也像鼹鼠一样,看着开朗,小打小闹的可以,但遇见大事,一定是害怕极了的那个人。
出于好奇,作者又让她见了几个同事,她所说的每一种动物,竟然都符合同事们的性格特点。
这不禁让人开始相信:与其说她患病,不如说她确实像鼹鼠那样,拥有更灵敏的嗅觉。
她所看到的每一个人身后,都对应着现实存在的某一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特征,就是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难以想象,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是不是在人际交往的时候,能够轻松许多。
换句话说,每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有了直观的确定性,也许就能减少猜忌和矛盾,连带着,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
五彩斑斓的世界,在她的眼中活灵活现,满大街老虎、喜鹊、狗熊、兔子、章鱼,多少让人有点羡慕。
就像作者感慨的那样:“有时候我们眼睛看到的,还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而在这个小姑娘的眼中,或许,才是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附体”是一种什么感受?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82年生的金智英》。
看过的人,一定会对“附体”这个词有点熟悉,这里我们不讨论该作品中所折射出的韩国社会问题。
想说的是,可能真的有这么一类人,别人觉得她(他)疯了,但她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在用自认为可信的角度,去面对或者解读这个世界。
比如说,作者就曾与一个同样被形容为经常“附体”的患者接触。
很多年前,她就开始模仿别人,除了生理特征无法做到之外,“眼神、动作、语气、习惯、行为,举止,没有一点不像的”。
可以试着想象,突然有一天,你身边一个熟悉的姑娘,仿佛换了一个人。
她说话像个老头,走路也颤颤巍巍,生活习惯也完全变了样,你是不是也会被吓到呢?
所以,这个女孩的男朋友弃她而去,家人觉得她不可救药,朋友也开始远离她。
但她丝毫不受影响,继续实践着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
她告诉作者,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认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的,所以,在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其实是加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这样一来,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就会有偏差。
因为好奇别人眼中的世界,所以她开始模仿别人。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所谓的“附体”,不过是她想要站在别人的眼光处,不带任何主观意识地去看这个世界。
她说,这样一来,你会看得更本质,你也就会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所在。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哲学界与疯子的区别在于,一个只是在想,一个真的去做了。”
大可不必去判断这样一种行为,是有意义,还是无意义,或许,我们可以由此去深思另外一个问题: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时,是否可以尽可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重新去认识问题,再来解决问题呢?
就像作品里,女孩说的那样: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当你感同身受了,也许世界就通透了。
你真的知道苹果的味道吗?
读了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共性:所有的精神病患,无一不固执地活在自己的围墙里。
他们所认知的世界,在我们看来是荒谬,又或是病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更勇于追求感受。
比如,我问你:“你真的知道苹果的味道吗?”
书中就有这么一个病人,他热衷于释放精神,以便找回真实的存在感。
他喜欢一声不响地消失,连家人朋友都找不到他,然后断电、断网,什么都不干,就在家待着。
渴了喝水,饿了吃没有任何调味的馒头,困了睡,醒了起,如果可能的话,不穿衣服,反正尽可能跟现代文明断绝了一切联系。
而这一切的开始,是源自于达摩面壁参禅的故事。
因为,他很想知道,一口气山洞口坐那么多年的达摩,到底领悟了什么?
在多次的实践之下,他终于有了自己的体会,并乐此不疲。
他描述道:
“快到48小时的时候,蒙眬间觉得有些事情似乎很有意思......我体会到感觉的存在了。”
“闭关四五天之后,感觉也被淡化了。”
“再后来,看不透的事情有点透了,想不清的事情想通了,钻牛角尖的状态和谐了。”
从正常人的角度去看,他好比经历了一场孤独与自闭的洗礼,在彻底沉淀之后,再重回平静。
果然,他告诉作者,每一场闭关的最后,他都找回了自己。
不会因为那些天的精神神游,而打算放弃肉体,反而更坚定地统驭肉体。
他说:“那是真实到让自己做什么都很踏实的感觉……被放逐的精神找回来了。”
比较值得让人玩味的是,每次闭关前,他都会刻意准备一个苹果,作为“重新”回来的开始。
大概是因为每天只吃馒头,所以,苹果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味觉的冲击,连带着所有的感官重新被打开。
可以想象,这种感觉是奇妙的。
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苹果本身的味道。
作为正常人,我们的感觉已经被平时的色香味压制得太久了。
苹果真实的美味,又有多少人真的感受得到呢?
同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停下脚步,感受过自己的感受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与疯子之间,仿佛一墙之隔,很多人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一再提醒自己,不要去相信。
但不要忘了:存在即合理。
这个世界本来就有无数面的不规则。
我们可以试着透过这本书中所讲述的不一样,看看“疯子”眼中世界的本质与人生的真相。
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对与错、好与坏、清晰或者混乱,逻辑与无序,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种近乎宗教意识般的共鸣。”
是的,人因思想而高贵,有人读到了,或是领悟到了,或许就有了存在的意义。
搜索“妈妈及生命的意义”离线免费听
背景音乐 |《Revisiting The Heartland》
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储杨,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图书情报硕士,工作于图书馆,以书为伴、走心生活。chuyangcycy;公众号:储杨(chuyangsiyu)。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夏萌,十点读书签约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梦的姑娘。微信公众账号:夏萌说晚安,微博@夏萌萌不萌,个人listentome134。欢迎下载十点读书App,搜索“夏萌”关注主播十点号,收听夏萌为你朗读的专属美文。
梅也每天与你共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