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由于是超薄键盘的关系,i9的键盘的键程较短,初次上手可能不习惯,不过习惯了就好了,经过几天的使用,打字溜溜的:再看看与微软surface键盘的按键对比,很明显,由于尺寸的优势酷比魔方i9的键盘更有利于手指在键盘上跳跃:正面下方有酷比魔方的logo,做工还是蛮不错的:由图可知,这款磁吸键盘在室外和室内的色差还是蛮大的,不过表面的处理摸起来很舒服,从细节上也能看出来这款键盘的品质是不错的:与微软surface3的标配键盘做个颜色对比: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对于一款轻薄便携的PC平板产品有比较强的需求,在2015年使用了一年的酷比魔方i7和i7手写板之后,笔者对于国产厂商酷比魔方有了非常大的改观,国产厂商不再是低劣产品的代名词,这不,今天又给大家带来了酷比魔方的新品i9的使用体验,本次测试历时一月余完成,力求为大家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受。

2016年年初,酷比魔方携手Intel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PC平板酷睿时代”的发布会,i9就在此次发布会上亮相了,酷比魔方i9采用了最新的英特尔第六代酷睿芯Skylake处理器:6Y30,这款处理器采用了14纳米制程,能耗和发热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Skylake的封装基板变得更薄,只有0.8毫米。

背面显示了一些基本技术参数,我的这一个是蓝色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

这个蓝色有种藏青色的蓝,还是比较耐脏的(请原谅我的懒惰):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

正面下方有酷比魔方的logo,做工还是蛮不错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

由图可知,这款磁吸键盘在室外和室内的色差还是蛮大的,不过表面的处理摸起来很舒服,从细节上也能看出来这款键盘的品质是不错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

与微软surface3的标配键盘做个颜色对比: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6)

再看看与微软surface键盘的按键对比,很明显,由于尺寸的优势酷比魔方i9的键盘更有利于手指在键盘上跳跃: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7)

由于是超薄键盘的关系,i9的键盘的键程较短,初次上手可能不习惯,不过习惯了就好了,经过几天的使用,打字溜溜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8)

其实,按键是黑色的,C面是灰色的,下图是室外拍的效果: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9)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0)

I9磁吸键盘的触摸板相较于i7提升了不少,磨砂镜面的处理效果,无论是手感还是操作体验,都不错,收放自如,一般场景下,可以抛弃鼠标了: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1)

C面的纹理处理,使得整体触感提升了不少,右下角还有指示灯,比如大写锁定、数字锁定等: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2)

磁力很强,能牢牢地把键盘固定在主机上: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3)

不过,从细节上来看,i9的磁吸键盘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4)

下面该看肉戏了,主角登场:

I9的包装依旧延续了去年i7的风格,白色的主色调,机器特性写在了正面: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5)

依然是黑色的面板,浓浓的商务风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6)

酷比魔方i9标配的是一个12V2.5A的电源适配器,质量做工都是还可以,但是这样子啊,实在是太丑了: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7)

电源适配器插头: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8)

I9出厂带了贴膜,左上角贴的是一些技术特性,比如12.2寸的全高清屏幕,第六代的酷睿,type-c接口等: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19)

I9取消了在i7身上备受好评的高光倒角切割工艺,使得整机颜值黯淡了不少,下面来看一张去年发布的i7的高光倒角: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0)

I9的所有接口都集中在了机身左侧,集成度更高的同时,也使得布局太乱: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1)

从上到下依次是耳机孔、type-c接口、电源接口、TF卡接口、全尺寸USB3.0接口,这里重点要批斗的就是TF卡槽,这个大凸出实在是太影响观瞻了,type-C接口在i9上也略显鸡肋,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因没有配HDMI(mini)接口而是的视频输出扩展很不便,至于USB3.0接口的测试,后面有详细的性能测试: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2)

顶部左上角则沿袭了i7系列的风格,是电源键和音量键: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3)

机身左右两侧下部位置则是i9的扬声器,本次扬声器的升级不尽如人意,音质提升很有限: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4)

机身正下方边框则是docking接口,以及左右两侧的磁吸固定孔,连接起来还是很牢固的,接触也没有发生接触不良: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5)

I9是酷比魔方所有产品线里最像微软surface的产品,最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支架后盖,只不过酷比魔方i9的边角比surface显得圆润一些,surface的棱角十足: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6)

还有一处区别就是,酷比魔方i9的支架角度调解只有两档,大概开合角度为60°和90°: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7)

背壳是由螺丝固定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8)

细节之处,还需打磨,i9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29)

主机的厚度是很喜人的,与小米4C比起来,也就稍微厚了一点: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0)

废话不多说,正式上机来试,一连键盘,立马变身笔记本电脑:

键盘与主机是通过docking接口连接到一起的,接口做工尚属不错: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1)

轻触即吸连: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2)

连接键盘,打开背盖支架之后的酷比魔方i9: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3)

键盘的另外一种方式,适合喜欢让键盘“平躺”着打字的同学: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4)

支架的角度是可调解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5)

下面进入实战环节,酷比魔方最大的特性就是SSD固态硬盘和skylake 6Y30的处理器,下面的性能测试就主要围绕:硬盘、电池、显卡、温度控制等方面进行: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6)

6Y30是14nn制程的第六代酷睿芯的一员,能耗和发热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Skylake的封装基板变得更薄,只有0.8毫米: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7)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8)

那我们来实战一下温度鸭梨测试,实际结果却是让我们很忧伤,在温度压力测试之下,温度保持在62℃左右,温度控制确实很不理想,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39)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温度控制还算可以,最高温度也就50℃: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0)

不服跑个分,用娱乐大师跑了一下,发现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处理器、硬盘得分较高,显卡处于中游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1)

内存的性能相较而言也是比较平庸的,不过4G的双通道内存,对于一般的办公都够了: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2)

酷比魔方i9搭配了一块12.2英寸的IPS屏幕,分辨率为1920*1200,显示效果还是足以应付绝大多数办公场景的: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3)

酷比魔方i9采用了集成显卡解决方案,性能属于中游,对于英雄联盟之类的邮箱那是流畅运行: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4)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5)

Windows10想必大家都很熟了,用了这么多年的Windows系统,在这里就没必要多说了,这款PC平板二合一的产品定位在办公人群,既然是办公,那就对于显卡性能没有过高的要求了,但是对于程序的切换速度等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对硬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于是,一款SSD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进行SSD的一些测试:

酷比魔方i9搭载的是一颗foresee的128G的SSD,从配置上来讲,并不属于高端配置,不过好在是,官方预留了扩展槽,可以进行扩容: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6)

先来看一下ATTO的测试结果,从结果上来看,酷比魔方i9搭载的这一颗SSD的性能在同类型的SSD里属于中上水平: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7)

再来看看Crystal Disk Mark的测试结果,发现这颗SSD的得分依旧是中等偏上: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8)

在用HD TUNE读取测试中,表现不是很稳定,数据波动比较大,平均在300MB/s左右,结果还是比较理想: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49)

总得来说,这颗SSD在性能上已经能满足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了,在我一个月左右的高强度使用过程中,可靠性也是让人放心的。

酷比魔方i9配了一个全尺寸的标准USB3.0的接口,让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升,下面来看实际测试:

我用同样是USB3.0接口的移动硬盘测试,HD tune的读取数据一般: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0)

不过,在实际拷贝文件的过程中,无论是读取还是写入,表现还都不错:

从移动硬盘拷到桌面: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1)

从桌面拷到移动硬盘: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2)

下面来看看很重要的一项:电池,电池的续航对我们办公的体验影响非常大,酷比魔方i9采用了一颗50000mWh的电池(换算下来约等于10000mah左右):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3)

Wifi上网,亮度50%的情况下,从99%到1%,总共用了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续航来说,属于一般水平,不过把大部分笔记本电脑秒掉了: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4)

在续航换算给力的情况下,充电速度怎么样呢?龟速,是的,是龟速,酷比魔方i9的充电速度比起前辈i7的充电速度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是到了最后的几个百分点,增长太慢:

晚上19点左右开始充电,到23点半左右的时候充到97%,最后的3%竟然花了半个小时,终于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的时候,才充满电:

酷比魔方对比小米平板(剑指微软Surface酷比魔方i9)(55)

缺点:

1.发热,使用过程中,发热情况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机身左上角位置,希望以后在功耗控制这一块多优化一下。

2.充电速度,充电速度实在是难以恭维

3.暴丑的充电器,在i9的颜值配上这么个大疙瘩的充电器,实在是有碍观瞻。

4.高光倒角切割被舍弃,这一点要重点吐槽,i7身上大受好评的切割设计没有得以延续。

优点:

1.性价比,性价比是国产PC平板二合一产品的主旋律,这也是在与surface等产品竞争的最大砝码之一。I9是其中的佼佼者。

2.性能,英特尔第六代酷睿芯Skylake处理器:6Y30和SSD固态硬盘搭配起来,办公无忧,运行速度如丝般顺滑。

3.正版Windows10 office2016,优秀办公全套解决方案。

4.多种收纳模式,移动办公首选,携带方便

总结:

总体来看,i9在整个酷比魔方的产品线里算是提升比较大的一款产品,用料等各方面都提升很大,不过在受到原料等各方面成本的影响之下,在某些细节方面处理不是很理想,希望能改进一下。

不过在整体的体验上,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购买建议:如有需要,可以考虑入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