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1920发明了什么字(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
刘半农1920发明了什么字(1920年刘半农发明了一个汉字)尽管大家为了“她”字吵得一塌糊涂,但是鲁迅从1924年就开始用“她”取代“伊”字。另外,胡适使用“她”字次数从1924年开始也远远多于“伊”字。如今人们可能难以想象,代表数以亿计的女性的“她”,背后竟然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在正式发表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前夕,刘半农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她”字问题》。刘半农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推广“她”字的必要性,形式上和‘他’字极像,容易辨认,而又有显然的分别,不至于误认,所以尽可以用得。”当年,上海《新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寒冰《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对刘半农所创造的“她”字完全是一个画蛇添足的行为,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我”、“汝”等字,没有男女之分。无独有偶,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署名孙祖基的《她字的研究》,他对刘半农的创造的“她”字表示支持,结果后寒冰再次发文《驳她字的研究》。两人一来二去,“她”字
大家都知道,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个字,这个字在1920年才诞生,但是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到了无数女性的指责。
1920年9月,刘半农写了一首情诗,名为《教我如何不想她》,“她”字第一次在我国汉字中大肆传播。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翻译英国戏剧《琴魂》时,将“she”翻译为“她”。说这个“她”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刘半农。
刘半农,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写道,“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但是,相比于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人,刘半农最终的结局显得寂静一些。
1934年7月14日,刘半农在北平病逝,年仅44岁。回到之前的话题,按照刘半农的想法,他希望“她”字能代表女性的任务。然而,这个“她”字一经推出就立即遭到女性的痛骂,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字对女性有严重的歧视意味。
当年,上海《新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署名寒冰《这是刘半农的错》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对刘半农所创造的“她”字完全是一个画蛇添足的行为,因为第一、第二人称的“我”、“汝”等字,没有男女之分。
无独有偶,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署名孙祖基的《她字的研究》,他对刘半农的创造的“她”字表示支持,结果后寒冰再次发文《驳她字的研究》。两人一来二去,“她”字便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双方论战时,刘半农远在英国伦敦留学,但是他时刻关注国内对这个“她”字的讨论。事实上,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已经提出用“她”来对应英语中的“she”, 因为最初翻译“she”这一单词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由于“she”是常用词,往往造成成篇累赘的“他女”、“那女的”,读起来非常别扭。
在正式发表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前夕,刘半农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发表了《“她”字问题》。刘半农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推广“她”字的必要性,形式上和‘他’字极像,容易辨认,而又有显然的分别,不至于误认,所以尽可以用得。”
尽管大家为了“她”字吵得一塌糊涂,但是鲁迅从1924年就开始用“她”取代“伊”字。另外,胡适使用“她”字次数从1924年开始也远远多于“伊”字。如今人们可能难以想象,代表数以亿计的女性的“她”,背后竟然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参考资料:《“她”字问题》、《她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