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山水画 图文(范松森山水画赏析)
范松山水画 图文(范松森山水画赏析)从范松森先生近期所画的山水画中,读者可以看到提出的中国梦的思想,既展现了山水画的技法,又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以独特的绘画风格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山水画发扬光大。2015年春天,一场名为《中国梦,广东行——范松森中国画展》在广东文联艺术馆举行开幕式。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王鲁湘,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韩国栋,天津美院教授何延喆,清华美院高研班书画创作基地主任马子骞,副主任罗鸿等等专业人士纷纷到场祝贺。《清华附小人文景观》。《太行雄风》。编者按
《富平新貌》。
《龙门锋境》。
《江干晓景》。
《张家界神韵》。
《清华附小人文景观》。
《太行雄风》。
编者按
2015年春天,一场名为《中国梦,广东行——范松森中国画展》在广东文联艺术馆举行开幕式。香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王鲁湘,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韩国栋,天津美院教授何延喆,清华美院高研班书画创作基地主任马子骞,副主任罗鸿等等专业人士纷纷到场祝贺。
从范松森先生近期所画的山水画中,读者可以看到提出的中国梦的思想,既展现了山水画的技法,又赋予作品新的内涵,以独特的绘画风格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山水画发扬光大。
范松森学棣是从岭南山区走出来的山水画家,在荆棘丛生的艺术道路上跋涉了二十多个春秋。生活的现实浇熄了他往日的许多热情,但对艺术的热情始终未泯,并在默默的耕耘和执着的追求中开拓出属于他自己的一片绿野蓝天。
他自幼潜心绘画,从自学起步,凭毅力打拼。画画是他人生最快乐的记忆。曾广泛临摹古今画谱图册,以丹青笔墨缓解精神饥渴。沉浸在家乡的山水怀抱中,不时唤起他对艺术的无限遐想。虽在青年时未圆“美院”之梦,但却使他接受了意志的磨练,并长时间回避了都市生活的喧闹,也使他日后的艺术绕开了学院派的骄矜枯朽而自然焕发一种出淳厚浑朴之气。
艺术贵在有感而发,乡土气息永远是温馨感人的。松森生活在梅州五华这片南垂沃土之上,家乡那散发着芬芳的山野、充溢着纯朴气息的客家山寨,都激发着他表现的冲动。追求作品的地域特色是他强烈文化自觉意识的体现。
松森牢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数年前,他负橐北上,游学京城,先入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复入当代山水大家龙瑞先生之门,综业研鑿,孜孜矻矻,对传统绘画的精神、意象、神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期间他在外师造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多次囊笔负笈翻山越岭,黄山、庐山、燕山、太行及闽、桂、蜀、滇的许多名胜,都留有他的足迹。游踪所至,一一摄入画本,收到尽天下之大观以壮其气的功效。
不难看出,松森的山水画有着南北兼融的特色,讲求气脉和风骨,苍莽中蕴高古,善于营造笔墨肌理,在显示心手运作过程和时间流变过程的同时,表现出律动的意韵,不虚浮、不霸气、不骄饰,更不斤斤以求于钻奇营巧,风格质朴而充满生气。崇山逶迤,林壑幽深,将“北宗”的奇峭与“南宗”的苍浑融为一体,从造化的神奇与生命的感觉中提取富于形式意韵的内容,让人感到自然的回声和天籁的幽鸣。这些年家乡的变化让他欣喜、让他振奋,他要用画笔反映心中的感受,从传统中找到可资借鉴的东西。那就是用界画山水的方法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居新景,寄托着他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不仅让乡土情韵不露意脉地自然流溢,也使界画这一古老的画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如今,范松森已是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的助教,不但学有诣进,而且创作成果斐然。正在生命的盛期和创作的旺年的他,也深知艺途的艰难、前路之漫漫。人世间的冷暖得失何足挂怀,唯那一片山水树石是最切实的寄托。他正向新的目标走着……
(作者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画家简介
范松森,广东省客家人,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花鸟画创作研究生班。其后,继续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何延喆北宗山水画工作室、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龙瑞山水画课题班、中国国家画院梅墨生山水画工作室深造。师承高冠华、张世简、丛岩夫、欧阳中石、桑介吾、何延喆、龙瑞、梅墨生、王鲁湘、张培武、韩国栋等导师,传承、弘扬名家技艺,创新、发展自我特长,形成一套独特的绘画风格。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何延喆北宗山水画工作室助教兼班主任,北宗山水画研究会会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五华县政协委员。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大奖赛、画展并获奖,出版有《范松森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