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西汉王朝做了什么贡献(张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
张良为西汉王朝做了什么贡献(张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刘邦带兵袭击秦军,一时秦军被打的溃不成军,有的落荒而逃,刘邦乘胜追击,大败秦军,进入咸阳,最后秦二世向刘邦投降。张良认为秦朝的兵力还是很强,不能轻敌,但是镇守峣关的秦朝将领是个屠夫的儿子,像这样的人很容易受到利诱,现在暂且留守军营,派几个人先走,说是要为五万人准备粮食,同时在山头插上旗帜,故布疑兵,然后在派人带贵重物品去贿赂秦朝将领。刘邦照着张良说的做,秦朝将领果然答应反叛,答应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刘邦当然很乐意。张良又劝阻刘邦趁秦军松懈的时候给与痛击,原因是秦军将领虽然答应反叛,但他的手下们不一定全都同意反叛,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就不太乐观了。
前言张良和萧何与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传奇,他拥有极富的聪明才智,分析事理深入而精髓,能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让人更加可怕的是,张良十分的清楚人性的弱点,并且善加利用名与利,他的思想是,只要你能为我做成事,我可以给你名利,但是如果不能,我依然可以全部拿回来。
决胜于千里之外刘邦在还没有称王之前,连年带兵征战,向西进入武关来到峣关前,正要准备攻打峣关的秦军,但是被张良劝阻了。
张良认为秦朝的兵力还是很强,不能轻敌,但是镇守峣关的秦朝将领是个屠夫的儿子,像这样的人很容易受到利诱,现在暂且留守军营,派几个人先走,说是要为五万人准备粮食,同时在山头插上旗帜,故布疑兵,然后在派人带贵重物品去贿赂秦朝将领。
刘邦照着张良说的做,秦朝将领果然答应反叛,答应和刘邦一起进攻咸阳,刘邦当然很乐意。
张良又劝阻刘邦趁秦军松懈的时候给与痛击,原因是秦军将领虽然答应反叛,但他的手下们不一定全都同意反叛,如果情况真的如此,那就不太乐观了。
于是刘邦带兵袭击秦军,一时秦军被打的溃不成军,有的落荒而逃,刘邦乘胜追击,大败秦军,进入咸阳,最后秦二世向刘邦投降。
刘邦进入秦宫之后,被不计其数的后宫佳丽冲昏了头脑,当然还有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樊哙劝过刘邦,但刘邦不当一回事,张良说刘邦刚去秦宫就要开始享乐,这不就是所谓的助纣为虐,也就是帮助坏人干坏事,张良一话才让刘邦清醒过来,之后带着军队回到了霸上。
后来项羽知道刘邦进入秦宫当了王,这下惹怒了项羽,决定要出兵攻打刘邦,当然这时候的刘邦也知道自己打不过项羽,在项羽一手准备的险象环生的鸿门宴上,要不是张良以计谋缓和了项羽的怒气,刘邦可能就死在鸿门了。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在偏远的巴蜀一带做汉王,在前往巴蜀的过程中,张良劝刘邦把所有经过的栈道都拆掉,,向项羽表示自己没有回头的意思,刘邦当然是照做了。
项羽看到刘邦的这些举动,安下心来以为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带兵攻打齐国反叛的田荣,但项羽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攻打齐国之际,出兵抢夺关中的正是刘邦,直接演变成了楚汉之争。
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寻觅讨伐楚国的大将,张良认为英布是项羽的猛将,但和项羽之间有点不合,彭越和田荣正在合作攻打楚国,因此彭越和田荣可以一用,至于在汉王的将领中,韩信可以独当一面,用好这几个人可以大破楚国。
果然不出张良所料,刘邦重用韩信、田荣和彭越,真的击败了楚国的中坚力量,从这一战之后,张良所处的每一计,刘邦都会答应。
既然说到了张良的决胜与千里之外,证据就是张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更别说带兵打战,但每一次的战役都像是张良提前知道胜负似的,他说了败,那肯定败,他说了赢,那肯定赢。
他只需要坐在营帐里面出谋划策。
张良如何成为帝王之师张良出生在战国时期的韩国,在没有遇到一位老人之前,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学子,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当过丞相,后来秦国灭韩,他也就没有在韩国做官。
后来对秦始皇怨恨已久的张良开始寻找刺客报复,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在刺杀秦始皇的过程中出了点失误,误击了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下令追杀刺客,张良却躲过一死,从此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
有一天张良出走散步,走到一座桥上时遇到一个老人坐在桥上,老人故意把鞋脱落到桥下,让张良去捡。
一般遇到这样的行为,别人是不会去捡的,但是万万没想到,张良居然帮老人捡回了鞋,还顺手给穿上了,老人一语不发就开始离去,走了一段路之后又折返了回来,他告诉张良,五天后的黎明就在桥上碰头。
五天后的黎明张良来到桥上赴约,他到桥上时才发现老人已经等了他很久,老人让他五天后再约。
这一次的张良天还没亮就出发赴约,这一次老人又比他先到,老人还很不高兴,又一次让张良五天后再约。
第三个第五天的黎明,张良鸡叫就出发了,这一次他终于先到了一次,不一会儿老人就来了,这一次老人很高兴,顺着夸了张良。
老人拿出一编简书,告诉张良只要熟读这编简书,将来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在过十年就会有王者兴起,说完老人就离开了,等天亮之后,张良迫不及待的打开简书,才发现是姜子牙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当然张良也是日夜苦读。
学以致用当年和老人相遇,老人没说兴起的王者是谁,但十年之后张良应该知道了,有一次和刘邦在路上巧遇,从此就跟了刘邦。
不过他决定跟着刘邦是有原因的,他用《太公兵法》上的话来教导别人,别人是不会重视他的,而刘邦就不一样了,同样的话刘邦定会采纳,因此张良肯定的认为老人说的帝王就是刘邦,而自己就是帝王之师。
总的来说老人教会了张良三样东西,一是老人给的兵书,二是忍耐,三是早做预谋。老人当年让张良去捡他故意脱落的鞋子,这是忍耐,三番五次的为难张良不按时间约定,这是在教让张良早做预谋,教导刘邦用的也是这些招数。
公元前204年,郦食其效仿古人给刘邦献上计策,让刘邦把刻印信发给其他六国的后代,承认他们的地位,拉拢这些人一起削弱项羽的威势。
要知道刘邦会轻信别人的计策吗!他当然得问问张良。
张良认为发了印信给六国后代,也就等于替他们复国,都复国了,谁还会跟着你打天下。
刘邦一听便大怒,把郦食其骂了个狗血淋头,之后派人销毁了已经要刻好了的印信,要不是张良早就想好发印信的后果,不然后果便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韩信攻打齐国,大败齐国,向自立为齐国假王,谁都知道韩信的野心,包括刘邦,刘邦想对韩信动手,但张良认为先稳住韩信为重,不然韩信要是造反可就麻烦了,因此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刘邦统一天下后,大臣也开始争功,除了一些大功臣已经受封,其他的过了一年之久还没有封赏,有的功臣甚至闹着要造反。
刘邦问张良应该如何行事,才让群臣平息心中怒火,张良给刘邦指点了一招,雍齿当年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因此刘邦对雍齿怨恨已久。
但这一次张良让刘邦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看到雍齿都被封赏了,觉得自己就更加没问题了,因此也就没有再抱怨了。
从这些事情之后,刘邦学到了面对厌恶的事情,就要冷静的对待,当然这些都是张良的功劳。
隐退江湖前面说到论功行赏,那怎么能少了张良,刘邦让张良在齐国选三万户当封邑。
但是被张良婉拒了,张良说自己在下邳起义,也是在这个地方遇到刘邦,刘邦采纳了自己的计谋,自己才有今天的功成名就,所以只要就下邳就心满意足了。
之后刘邦封张良为留侯,只要有重要的事情,依然要请教张良,但此时的张良已经有了隐退的想法,便把心里话告诉了刘邦。
张良说自己的先祖都辅助韩国,秦灭韩国之后,自己为了报亡国之仇而去刺杀秦始皇,震动了天下,后来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当了帝王之师,受帝王封万户,这是一个平民一辈子做不到的,但从今以后不想再问世事,只求去学做仙人。
从那以后,张良为了让身体变轻,便学着道家不吃谷物,八年后,张良过世。
翼德结语说张良的一生是为传奇,一点儿也不为过,他身体弱似女子,却极富聪明才智,分析事理,深入而精确,因此能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
桥上老人教于他的东西,全都学以致用,这些都成为了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根基,有些事情出在他身上,有一种迷信色彩的味道,但其实是让他拥有更多的价值。
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这又可以看出张良处事的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