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文云孙小朋友在嬉闹玩耍之时,曾看到附近学宫中祭祀的先贤人物,如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人的谥号之中都有一个“忠”字,便羡慕不已,并感慨说道:“倘若不能成为其中一员,便不可称为大丈夫也!”也就是在那一刻,一颗名为“忠”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少年文云孙的心里,并开始不断深根发芽,直至成长为为飘摇南宋遮风挡雨的擎天巨木。出生于忧患之际的文天祥自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美少年,《宋史·文天祥传》中用“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这十七个字眼给八百年后的我们重塑了一位偶像派的容颜。但俊美只是文天祥身上最不值一提的长处,那时还叫文云孙的他在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寻常孩童所没有的壮志。宋恭帝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日(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南宋十万军民投海自尽,宋朝灭亡;元世祖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宋丞相文天祥慷慨赴死,两宋三百年余年的故事至此画上了句号。南宋学者王炎午在《望祭文丞相文》一文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元大都万人空巷,所有人都热泪盈眶地目送一位前宋旧臣赴死,他的名字叫文天祥。此时距离南宋灭亡已经过去四年,那个终结五代十国乱世,孕育鼎盛文治与诗画风流的天水一朝早已湮灭在崖山海战的滚滚浪涛中。

对于文天祥这位声振寰宇的南宋宰相,嗜杀成性的元帝国展现出了少有的耐心。上至元世祖忽必烈,下至亲朋故友,所有人都来劝文天祥放下对前宋的忠诚,王朝更迭本是常事,事已至此,不如将一身才华报效新朝。但此时已被囚困元大都三年之久的文天祥依然拒绝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官厚禄,他无话可说,国破如此,只求一死。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

文天祥等待就义这一天已经等了三年,望着山河如故但早已改换模样的人间,他的内心无比平静,慨然自若,宋朝士大夫气节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临刑前的文天祥问出了人生最后一个问题,他想知道南方在哪里,那里是他回不去的故国,那里也是他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所在,即便此时故国已远,文天祥还是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南宋最后的尊严。

宋恭帝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日(1279年3月19日),崖山海战,南宋十万军民投海自尽,宋朝灭亡;元世祖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宋丞相文天祥慷慨赴死,两宋三百年余年的故事至此画上了句号。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2)

南宋学者王炎午在《望祭文丞相文》一文中这样写道: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只要细细翻阅文天祥的相关传记,我们就会发现王炎午称赞文天祥是三千年间少有的人物并不夸张,这位状元出身的宰辅大相公不但容貌出众,而且才华横溢,纵然没有那些感天动地的爱国义举,也足可在昭昭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出生于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的文天祥算是诞生在帝国风雨欲来的前夕,因为两年前的端平元年发生了一件让南宋军民都为之振奋的大事——端平元年正月初十(1034年),宋蒙联军攻入蔡州城,曾让宋人饱受靖康之耻的金国宣告灭亡。但当横亘在宋蒙之间的金国消失时,就意味着偏安一隅的南宋不得不直面那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铁蹄了。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3)

出生于忧患之际的文天祥自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美少年,《宋史·文天祥传》中用“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这十七个字眼给八百年后的我们重塑了一位偶像派的容颜。但俊美只是文天祥身上最不值一提的长处,那时还叫文云孙的他在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寻常孩童所没有的壮志。

文云孙小朋友在嬉闹玩耍之时,曾看到附近学宫中祭祀的先贤人物,如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人的谥号之中都有一个“忠”字,便羡慕不已,并感慨说道:“倘若不能成为其中一员,便不可称为大丈夫也!”也就是在那一刻,一颗名为“忠”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少年文云孙的心里,并开始不断深根发芽,直至成长为为飘摇南宋遮风挡雨的擎天巨木。

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宋史·文天祥传》

少年文云孙无比羡慕学宫中的先贤志士,但他一定没有想到的是,后来的自己可以青出于蓝,成为让整个华夏民族都为之动容的民族英雄。

文云孙不是只会空谈的读书人,他不仅有颜有志,还是位博闻强识、天资聪颖的“别人家孩子”。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文云孙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站在了宋理宗赵昀的面前。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4)

南宋诸帝之中只有宋孝宗赵昚还有收复旧土的雄心,其余皇帝基本都选择“躺平苟且”的偏安生活,而宝佑四年(1256年)的宋理宗赵昀更是因为承平日久而彻底丧失了斗志,整天沉浸在后宫的声色犬马之中,朝政大事尽数托付给丁大全、马天骥、董宋臣、贾似道等人。

宋理宗的眼光很“好”,江山所系的尽是奸臣,于是本就在宋蒙对战中不占上风的南宋在群奸乱舞中迅速江河日下。而此时站在殿上的新科士子文云孙看着眼前慵懒的皇帝陛下,一时之间内心悲愤交加,便以“法天不息”为题进行殿试策论,洋洋洒洒一万余字,行文不打草稿,不做停顿。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宋史·文天祥传》

文云孙的“法天不息”策论文章就像是平地一声惊雷,读完文章的宋理宗就像是暂时打了鸡血般感受到了少有的振奋,他亲自拔擢文天祥为新科状元,转而又继续自己的纸醉金迷去了。

宋理宗不知道的是,自己提拔的这位新科状元会在几十年后,用生命来回馈他的知遇之恩。其实王朝更迭的宿命任谁也无法阻止,但如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倘若生在王朝伊始,定能做出一番丰功伟业;生于王朝末年,他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则显得更加壮烈、让人动容。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5)

纵观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状元出身,同时又能青史留名的人物寥寥无几。唐朝有贺知章、王维等诗家翘楚,而宋朝状元出身同时名声响亮的人物,最著名的莫过于文天祥。

科举考试后的文云孙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文天祥,并在宋帝国已到黄昏之时踏上了仕途之路。都说“国之将亡,必生妖孽”,身处江湖时的文天祥对于朝局黑暗也只是有着模糊的意识,等他真的置身庙堂之上的时候,那些龌龊与污秽尽数赤裸裸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宋理宗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老赵家动辄议和、投降、南逃的“软骨病”也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联合四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兵分三路,直取南宋疆土,蒙古大军的浩大声势让睡在温柔乡里不愿醒来的宋理宗不情不愿地睁开了眼,蒙古铁蹄行军速度之快让这位只知道声色犬马的昏聩君王措手不及,大宦官董宋臣连忙贴心地为主子献上了解决办法——迁都。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6)

“打不过,我们就跑。”不得不说,董宋臣很懂宋理宗的心思,此时的朝堂早已乌烟瘴气,忠志之士基本零落,群奸乱舞的污糟乱象之下,竟然无一人敢开口提出反对意见。

除了文天祥。

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时入为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宋史·文天祥传》

无人敢对迁都提反对意见的原因有两个,一来大家都知道迁都是宋理宗的心里话,只不过懂事的董宋臣替主子说出来了;二来董宋臣不是普通的宦官,这是位深得皇帝宠爱的大奸,当众唱反调的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但文天祥站出来了,他不仅要反对迁都,还要让宋理宗杀了董宋臣以正人心,

“乞斩宋臣,以一人心”,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文天祥还是个初入仕途的政治小白,他的理想和热血支持着他做出了寻常官员不敢做的事情,但很快文天祥就尝到了苦头。虽然碍于他状元的头衔,董宋臣并没有当即下死手,但在政坛已经很难立足的文天祥还是自请免职,黯然离开了庙堂。

从自请离去,到重回官场成为刑部郎官,这之间的曲折复杂,史书并未详说。但按照常理度之,吃到苦头的文天祥再面对董宋臣的问题时,一定会三缄其口,毕竟这位上得天恩的大宦官翻手之间就能要了他的性命。

但文天祥还是上了,他再次对步步高升的董宋臣发起了进攻,历数其多条大罪,但依然得到任何回应。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7)

奸佞实在是太多了,董宋臣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奸相贾似道又跳出来作妖,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文天祥如何能心平气和地在这样的龌龊小人手下为官?而贾似道也忍受不了文天祥这颗定时炸弹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蹦跶,于是文天祥很快就以白衣之身被放归故里,他用自己一次次的被贬斥证明了: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昏聩到忠臣无立锥之地的地步了。

一步步入朝为官,再一次次因为直言进谏而被黜落,从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到如今三十七岁白衣回乡,此时的文天祥就算是心灰意冷转投敌营似乎也情有可原,但文天祥就是文天祥,三千年来也只有这样一个文天祥。即便受尽委屈,他内心对于国家的忠诚也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动摇。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得不感慨一句:有识之士身处无能为力的帝国末年时,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悲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非愚忠,而是即便刀斧加身,无人能懂,甚至众叛亲离,也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仰。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8)

宋度宗淳熙九年(1273年),苦守襄阳城六年之久的吕文焕没有等来救兵,终于在樊城被破绝望之际,开城投降蒙古,而随着吕文焕的投降、襄阳的城破,南宋至此再次翻盘的余地。

真实的历史不是《射雕英雄传》,襄阳城没有郭靖黄蓉镇守,吕文焕也不是贪生怕死的酒囊饭袋,他扼守襄阳六年之久,与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军打得有来有回,打到最后“撤屋为薪,缉麻为衣”,但直到弹尽粮绝之时他也没能等来援兵。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9)

“每一巡城,南望恸哭”是吕文焕投降前的最后心理写照,当他对昏君奸臣彻底失望的时候,常筑在他心里六年之久的襄樊防线也彻底崩坏了。

吕文焕的变节对于南宋军民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而忽必烈重用吕文焕的行为也让越来越多南宋官员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

宋恭宗赵显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大军以降将吕文焕为先锋大将,沿长江水道一路东进,所到之处几乎望风而降,因为长江防线上的宋军将领们基本多为吕氏旧部,所以吕文焕遇到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元军进展之快远远超出了宋廷的意料。

黄州、蕲州、江州、不到半月的时间三城望风而降,被马可波罗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的临安已经危如累卵。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0)

而值此危难存亡之际,宋廷居然派出了贾似道来统领最后的主力于丁家洲阻截元军。比这更让人无奈的是,宋军将帅都各怀鬼胎,刚一交战便弃阵投降者不计其数,一百一十五年前的采石矶大战奇迹并没有重演,丁家洲大战以宋军主力全军覆没而告终,南宋也由此进入了灭亡的倒计时,无兵可用的宋廷发出了全国紧急动员令。

而在接到“诏天下兵马勤王救驾”的诏令后,身处赣州的文天祥泪如雨下,他一边召集兵士,一边变卖所有私产充当军费,然后率领刚刚组建的义军马不停蹄地赶往临安前线。曾有朋友劝阻文天祥不要做无谓斗争,这样临时拼凑的部队如何能抵得过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呢?但文天祥却再一次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当然知道自己是白送性命,但如果有忠志之士因为看到我以身殉国的行为后,能纷纷响应勤王的话,那江山社稷也许还有回转的余地。”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1)

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踏入仕途的那一刻起,文天祥便将这七个字刻在了骨血里,随时准备赴死的他也成了宋末义军心里最后的信仰。

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宋史·文天祥传》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2)

从文天祥踏上前往临安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会一败涂地的结局。此时的南宋朝廷比之先前贾似道把持的朝局更加混乱,因为灭国已成既定事实,堂下诸公都已心怀鬼胎,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身居相位的留梦炎,同样是状元出身的他在亡国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实在可耻。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担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总督天下兵马的留梦炎被元人的攻势吓得魂不附体,先是装病不出,又在元人兵锁临安时临阵脱逃,逃回衢州。而比这更恶劣的是,当年九月,留梦炎居然以南宋丞相的身份投降元人,这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本就举步维艰的抗元事业更是雪上加霜。

而对于此时的文天祥来说,坏消息也接二连三地传来,不是全军覆没,便是举城投降。宋廷节节败退,一路退往福建,而在广东前线的文天祥则像是救火队长般一边收编残兵败将,一边继续对抗着兵锋所向无往不胜的元军。

宋端宗赵昰景炎三年(1278年),宋军之中瘟疫横行,山穷水尽的文天祥在这场瘟疫中失去了母亲和唯一的儿子,而在几个月前他的妻妾子女也早已落入元军手中,只剩下孤身一人的他被驻军所在地的盗贼出卖落入元人手中,属于文天祥的战场也从此转到了囚牢之中。

文天祥被俘的消息很快传遍天下,元人知道文天祥之于宋人的意义,所以对他礼遇有加,希望他能像之前苦守襄阳六年的吕文焕一样投降,但文天祥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面对妻儿故旧的劝告,仍然心如磐石,只求速死。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3)

万般无奈之下,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在途经零丁洋时,他写下了那首为古今忠志之士道尽心声的《过零丁洋》,最后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成了此后忠臣慷慨赴国难的诀别诗。

宋少帝祥兴二年(1279年),身陷囹圄的文天祥听到了崖山海战的结局,已经无主可以效忠的他面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诚恳请求,仍然坚定地摇了摇自己的头。只要接受忽必烈的归降提议,相位唾手可得,但文天祥没有,他那用忠义二字块垒起来的身躯无法让他低下头颅,既为宋臣,当为宋死,这是他能为那个已经故去的王朝最后做的事。

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于元大都慨然赴死,在南宋的故事已经讲完的三年以后,文天祥用自己的碧血为南宋写上了一篇壮烈的后记。

南宋灭亡后各方反应(南宋灭亡四年后)(14)

有人说文天祥很傻,如果他活着,用大元丞相的身份可以做更多造福百姓的事情;但其实这样的说法才是真的可笑,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传承不息的原因,正是因为在无数个亡国灭种之际,有如文天祥这样不识时务的傻人在用他们的鲜血和头颅,捍卫着国家民族的尊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的回答,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镌刻在骨血里的信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