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就能抬高自己吗)
为什么不能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就能抬高自己吗)所以,如果不进行教学,人真可能会变成豺狼。教学之道,贵在专一、持之以恒。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儒学二当家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不忍人之心”这点小小的区别。三弟荀子说二哥骗人,提出“性恶论”,“人之生也固小人。”认为人本来就是个禽兽。大哥孔子彷佛事先就有预感,在《论语·阳货篇》里早就说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本善还是恶,我辈无法去下一个定论。但是上述几位大佬都同意一个事实:对人后天的教育才是关键。所以,《论语》编纂者把“学而时习之”、荀子把《劝学》放在首章,都是大有深意的;关于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孟子“孟母三迁”等故事也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国学已经“热”了好几年了,但依然处于艰难的复兴过程中。不少人认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封建糟粕,学它干啥?难道我们被洋人欺负得还不够吗?很多网友的观点也针锋相对:在外国爹面前跪久了,站不起来了?
笔者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统文化应尽一份力。至于是精华还是糟粕,学过不就知道了吗?如果没有用心学过,打嘴仗有意义吗?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学,受抨击的时候往往首当其中的《三字经》,看看它是否真的“过时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儒学二当家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不忍人之心”这点小小的区别。三弟荀子说二哥骗人,提出“性恶论”,“人之生也固小人。”认为人本来就是个禽兽。大哥孔子彷佛事先就有预感,在《论语·阳货篇》里早就说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性本善还是恶,我辈无法去下一个定论。但是上述几位大佬都同意一个事实:对人后天的教育才是关键。所以,《论语》编纂者把“学而时习之”、荀子把《劝学》放在首章,都是大有深意的;关于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孟子“孟母三迁”等故事也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所以,如果不进行教学,人真可能会变成豺狼。教学之道,贵在专一、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学别人哭丧;住在集市旁边他就学会了吆喝;住在学校旁边他就学会了读书。所以,孟母三迁。现在的奶奶和外婆带娃,孩子的广场舞就跳的贼溜。而且,学习如果一暴十寒,就跟织布织到一半就剪短一样,没有用处。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周时人,家住燕山一带,故人称窦燕山。官做得大,人活得长,关键是还教育出了五个比自己还出色的儿子,可谓人生大赢家!
窦燕山在后周官至右谏议大夫退休,享年82岁,养育五个儿子都中进士。长子在后周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次子历任后晋、后汉、后周史官,北宋时任礼部侍郎;三子在后周时官至起居郎;四子在北宋时官至参知政事;五子在北宋时任左补阕。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每个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在他未懂事之前,这张纸上画成什么,难道不是家长和老师所为?如果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家长和教师能推脱责任?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能干什么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终身学习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要开始胎教,长大了不仅仅时在学校里,踏入社会工作了,还要“活到老学到老”,是不是感觉好累?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既然生而为人,就与学习结下了这一生的不解之缘。那么,该如何进行学习呢?一上来就学养家的本事,还是糊口的技能?都不是!
孔老夫子说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简而言之,“想做事,先做人”。儒家思想中的“仁”,就从“孝悌”开始,谁有反对意见?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瞧瞧人家黄香时如何孝顺父母的,九岁就懂得夏天把父母的枕席扇凉,冬天暖和父母的被窝。孝顺父母,可以说不吗?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国人皆知,只是很多独生子女难以体会了。孩子小的时候在家争梨,长大就争利。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孝悌之道做好了,才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没文化可能会是个次品,没道德那将是个危险品。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那就从最简单的数数开始吧!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学会了数数,就可以数星星了!这是学习天文吗,会不会太深奥了?
天地人,是把人和天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提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是要法自然,向天地万物学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意义深远。
我们每天抬头就能看到的日月星,感觉再平常不过了。可曾想过:万物的生长、四季和昼夜的更替、历法和农业生产、甚至古人的航海技术,都是依靠它们赐予。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经过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现在已经没有君臣关系了。然而,国家对人民的爱,人民对国家的忠,是没有变化的。父子间的亲,夫妇间的顺,可以不提倡了?
“三纲”依然是社会人伦关系的基础,真的过时了?是封建的糟粕和遗毒?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让孩子了解四季的变化,我们现在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了。以前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靠的就是通过对“三光”(日月星)的长期观测,制定历法、二十四节气来把握劳作的时间,祖祖辈辈就靠着它们吃饭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大到我们是中国人,小到麻将桌上的“红中”,“中”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思想的核心之一。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由于时代的限制,古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五个元素,现在我们早已不这么认为。但是其中所体现的“万物相生相克”的思想,依然闪耀着光芒。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仁义礼智信,在人人逐利的时代,会嘲笑它们都是老掉牙了。反问,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你所追逐的利,从何而来?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人每天所食,不外乎五谷杂粮。如果沉湎于山珍海味,那你将看着满桌的山珍海味反胃。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过分地贪图身体感官的刺激和享乐,让人心发狂。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就是这样。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马牛羊鸡狗猪,浑身都是宝。现在我们还可以把它们当作宠物“宝宝”来养。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世间的多少爱恨情仇,就在这情欲之中。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音乐无国界。它不仅可以表达情感、成为艺术、而且从古至今,依然是礼乐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上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下到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加上自己,这就是“九族”。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父慈子孝、夫妇和顺、尊敬姊兄、友爱弟妹、长幼有序、诚信朋友、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人伦的基础。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记载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骨头、石头上;用毛笔写在竹简;即使后来有了纸和印刷术,文章当中还是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必须先断句才能明义。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那幼儿启蒙教学,学什么呢?小孩一般八岁入小学,先学习洒扫应对进退,还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礼节。然后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论语》写了什么呢?总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经典。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孟子》写了什么呢?是孟子及其弟子宣扬个人道德修养、阐述仁义思想的一部经典。
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孔子的亲孙子孔伋,他写了《中庸》这部经典。中庸可不是平庸!其中蕴含了孔子所言“过犹不及”的思想,对我们影响深远。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作《大学》,里面阐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曾参还以孝著称,《孝经》传闻就是他编纂的。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熟读“四书”、《孝经》之后,才开始学习更深奥的学问:《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乐经》(已失传),它们就是“六经”。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易经》包含“三易”,分别是:相传为伏羲氏所作的《连山易》、相传为黄帝所作的《归藏易》和周文王所作的《周易》。前两者已经失传,现在我们学的多为《周易》。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接下来说《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包括从尧舜以来,到秦国的历史)里面讲什么呢?有典章制度、有大臣对君主的建言献策、有大臣劝训君主的言辞、有君主的政令通告、还有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我们熟知的称呼“周公”,姓姬,名旦,想象成“鸡蛋”就记住他了。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七年之后还证。《周礼》规定周朝的典章制度,分为: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个部分阐述。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大小戴是指西汉儒学家戴德和戴圣,两人是叔侄关系。记录战国到秦汉时期儒家言论,特别是礼制方面言论的经典。现在通行的本子是戴圣收集编录的《小戴礼记》。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接下来讲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包含“风”、“雅”、“颂”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等十五个诸侯国与地区的一百六十首诗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小雅》是贵族聚会宴乐时的乐歌;“颂”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们祭祀宗庙时的乐歌。“四诗”就是指:《风》、《小雅》、《大雅》、《颂》。
孔子这么教导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他如果对某个弟子说:“你现在可以和我一起谈论《诗经》了!”就是对这个弟子很高的赞赏和评价。
《诗经》在经学上的地位比肩《易经》、《尚书》,在文学上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可值得学习?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诗经》中礼乐教化已被世人忽视和遗忘,孔子愤而作《春秋》,微言大义褒贬政治、讽喻善恶,我国三千年浩瀚史料记载,就此开端!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春秋》的诞生,为之作注解的《公羊传》、《左传》、《榖梁传》等三部经典也随之产生。也对后来以《史记》为首的历代正史产生深远影响。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以上所说的“经学”典籍明义之后,就读诸子百家了。怎么个读法呢?归纳选择要点,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其中的代表有:荀况,著作《荀子》;杨雄,著作《太玄》、《法言》;“文中子”王通,著作《中说》;老子,著作《道德经》;庄周,著作《庄子》。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经学和诸子百家精熟之后,就可以读史书了。考究朝代世系,了解兴衰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这个时代被称为:上古。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唐尧虞舜,号称“二帝”。任人唯贤,采取“禅让”制度,史称:太平盛世。
其实我们一直有“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这里写出一种比较流行的,“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大禹治水,九州攸同!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建立了夏朝。商汤建立商朝,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建立周朝。这样虽然有四个人,但是我们往往把周文王和周武王并举,所以和大禹、商汤一起合称“三王”,夏商周也往往被称为“三代”。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大禹之后,就不再禅让传帝位,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启。从前任人唯贤的“共天下”就变成了世袭的“家天下”。夏朝国祚四百七十一年。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国祚约六百年,传位到商纣王的时候灭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武王伐纣灭商。整个周王朝包括西周和东周时代,享国近八百年,是中国历代王朝国祚之最。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今陕西西安)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后称“东周”。周王室衰落,礼崩乐坏,列国纷争。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一段历史被称为“春秋”。是因为《春秋》所写的历史而得名。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秦国王族是嬴姓,秦始皇名政,所以可以称他为:嬴政。秦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只传到二世就灭亡,随后是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争霸。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楚汉争霸的结果是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后来被称为“西汉”。传位至汉平帝的时候,被王莽篡位,建立“新”朝。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刘邦的后世子孙刘秀,覆灭新朝,中兴汉室,史称“东汉”。两汉的统治持续时间约四百年,最后传位到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给曹操的儿子曹丕,史称:魏文帝。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后来由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于公元265年建立晋朝。公元316年西晋灭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接下来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北朝包括:魏、周、齐三个朝代。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经历了接近一百七十年南北朝的混乱,中原大地终于迎来了大一统。公元581年,由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隋朝在隋炀帝杨广执政期间灭亡,和秦朝一样只传二世。唐高祖李渊平隋末之乱,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唐朝共传位二十个皇帝,统治时间接近三百年。期间,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兴衰。公元907年朱文篡唐,建立梁朝,史称“后梁”。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朱温建立后梁、李存勖建立后唐、石敬瑭建立后晋、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建立后周,再加上同时期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割据政权,被称为“五代十国”。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建立宋朝,后称“北宋”。公元1126年,金灭北宋。
辽与金,帝号纷。迨辽灭,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宋高宗赵构重建宋朝,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同时与北方的辽、金、西夏、蒙古等几个政权对峙混战。后来,金灭辽,南宋联元灭金,元灭宋,由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元朝的版图空前广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到公元1368年灭亡,总共统治九十八年时间。
明太祖,久兴师。传建文,方四祀。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史称“洪武帝”,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死后,由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史称“明惠帝”,年号:建文。建文帝的统治只持续了四年时间。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政权,迁都北京,史称“永乐皇帝”。明朝前后共传位十六个皇帝,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思宗“崇祯皇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清世祖顺治帝统一中国,建立清朝,总共传位十二位皇帝。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中国历史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了!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独立式,要考证史料。了解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好像亲眼目睹一样。一边诵读,一边用心思考,早晚勤学不荒废。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古时候,孔子向七岁的神童项橐请教乐曲。圣贤如此好学,更何况我们这些晚生后辈呢?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当了宰相之后依然手不释卷,勤学苦练。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西汉人路温舒家里贫困,在河边放羊的时候用蒲草变成草席,在上面写字学习。西汉人公孙弘家贫,在竹林放猪的时候将竹子削成竹片,向别人借书抄写在上面苦读。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战国纵横家苏秦读书疲倦的时候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还用锥子刺大腿,以免打瞌睡。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晋朝人车胤买不起油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放在袋子里面夜读。晋朝人孙康贫苦,在冬天夜里借助雪的反光来读书。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汉朝人朱买臣砍柴为生,担柴的时候把书放在担子上,一边走路一边读书。隋朝人李密给人家放牛,把书放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苏洵二十七岁才发奋读书,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号“老泉”。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合成“三苏”。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五代人梁灏,活到北宋年间已经八十二岁了,考中状元。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策问,在众多名士中夺取第一。他们虽然能大器晚成,但是依然后悔自己年少时没好好学习。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北魏人祖莹八岁便能吟诗作对,唐朝人李泌七岁就能为棋作赋。这些神童尚且好学,我们应该向他们看齐。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精通诗赋、音律,作《胡茄十八拍》流传千古。晋代著名女诗人谢道韫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堂堂七尺男儿,更要警醒自己。
现代社会, 不管时男孩女孩,都要努力学习了。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唐朝神童刘宴,七岁就能写文作诗,当朝皇帝唐玄宗就提拔他作校勘典籍的官员。这么小的年纪就做官,为国家做贡献,我们也一定可以!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狗可以看家守夜、鸡能打鸣报晓、蚕能吐丝织布,蜂能酿蜜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学习,恐怕将会一无是处。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以后躬行实践,奉献社会。可以得到好的名声,光宗耀祖,也能惠及子孙。光宗耀祖的思想是否已经过时了呢?我们姑且不论,但是,上到国家,下到人民的“奉献社会”的精神是不容反驳的。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别人留给后代的是黄金屋,我教育儿孙满箱书。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们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