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人物介绍及结局(里那些露脸的汉人们)
康熙王朝人物介绍及结局(里那些露脸的汉人们)...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病逝,康熙送上‘辅弼鼎臣’四个大字,并命皇子为其扶棺!文渊阁大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满庭汉人杰出代表人物。陈廷敬说:“如果皇上此刻要筑宫殿,臣还是说没钱,如若要整顿军备,臣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挖出银子来!”陈廷敬置身于党争之间,宦海沉浮的他,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康熙王朝】的汉人们伍次友,一介书生,身在市井心系朝堂的他,因其爆棚的正义感正对上了少年康熙的心思,所以备受康熙所器重,一心要招伍次友入宫!就在康熙亮明身份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伍次友却不愿为官,如此一来,伤了皇帝的脸面不说,更是害了苏麻喇姑的一生!
...
2吴六一‘铁丐’吴六一,刚正不阿的典型,深得康熙信任的汉人吴六一被破格提升为九门提督!后沦为鳌拜乱政时的牺牲品
...
3陈廷敬文渊阁大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满庭汉人杰出代表人物。
陈廷敬说:“如果皇上此刻要筑宫殿,臣还是说没钱,如若要整顿军备,臣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挖出银子来!”
陈廷敬置身于党争之间,宦海沉浮的他,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病逝,康熙送上‘辅弼鼎臣’四个大字,并命皇子为其扶棺!
...
4周培公周昌,字培公
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并策动甘陕提督王辅臣为其策应
慌乱中的清廷包括老祖宗在内,无人能够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就当康熙昏聩的准备退位之时,周培公清晰的分析了局势,并提出了先抚王辅臣后敌吴三桂的策略
至此,清廷举朝听从周培公的安排,康熙放权之时,亦对手握重兵的周培公采取了明升暗降的政治策略,以削其兵权!
三藩之乱平息,功高盖主的周培公深受明珠,索尔图等满人猜忌,康熙不得已,乃将其迁往‘盛京’也就是当时的苦寒之地‘东北’
七年后,葛尔丹的反叛之心愈加狂放,就在康熙准备重新启用周培公时,身为南方人的周培公已是油尽灯枯,做完‘皇舆全图’后,病死于床榻之上。
...
5李光地李光地,出场于容娘娘与蓝齐儿南下途中
后因容娘娘介绍,得以召见
李光地入朝,犹如一张白纸,被明珠,索尔图耍的团团转后,决意,一定要用二人的方法将明珠,索尔图二人送进大牢!
李光地,康熙收复台湾的重要人物之一,后随康熙三征葛尔丹立下汗马功劳
功成之后的李光地不忘前怨,在明珠寿宴上大肆宣读明珠罪证,后又弹劾索尔图!成功将二人送入大牢
在最终的夺储之战中,李光地身败名裂,被康熙赐死!
...
6. 姚启胜老叫花子姚启胜出场时时任九品司厩官,专门负责养马~
因周培公死前竭力推荐姚启胜,康熙不得已,才在几度折磨后破格任用姚启胜收复台湾!
姚启胜收台湾之艰难有三:
不明海战利害,不知用兵;
不尽风土人情,祖坟不保;
汉人为帅深受忌惮,不能统军。此三者,都足以要了他的老命
奈何姚启胜为人老奸巨猾
不明海战,计收施琅;
不尽风土人情,可以用情动之;
用情之苦上禀康熙,用康熙制衡满清水军。
姚启胜收复台湾后,一心以老迈为由退还老家,最终得以善终!
...
7. 施琅‘海霹雳’施琅原为延平王郑经手下大将,后因姚启胜用计,暴怒之下的郑经亲手杀了施琅全家,由此,施琅被迫投靠于清廷,以为家人报仇
前期,施琅因叛将之故多遭朝廷猜忌,就当康熙动摇之时,姚启胜的折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收复台湾,必施琅!’
不负圣望,就在康熙拜会明太祖朱元璋前时,台湾在施琅的一顿炮火之下,战力全无,郑经自缢于黑蛟崖,台湾收复!
姚启胜告老还乡,海霹雳施琅受封为‘武渊阁大学士’加封靖海侯
...
8. 张廷玉【康熙王朝】现身于影视后期的张廷玉为人谨慎从不多言,且恭谦有度,实有才学的他,在明珠,索尔图面前总是一副无知的样子,故深受朝堂上下的喜爱
即使明珠下狱,张廷玉也不曾怠慢或轻视,如此种种行为,为其前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谁才是你们心目中的第一汉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