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茫茫大漠中默默前行(坚守大漠戈壁仰望星辰大海)
于茫茫大漠中默默前行(坚守大漠戈壁仰望星辰大海)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戈壁深处,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着的航天人们,为了探索浩瀚的太空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信念,用傲人的成绩兑现了"走进大漠就是走向荣光,再进戈壁就要再创辉煌"的铮铮誓言。1998年出生的秦星,现在已经成为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了。2018年,秦星来到喀什深空站致力于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突出的学习能力使他成长迅速,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具备了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准备工作中,秦星既是信道岗位测控员又是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作为信道岗位人员,测试前,秦星独立根据要求搭建系统链路,完成了基带误码率、捕获流程、动态捕获和动态预置文件等部分基帯性能验证工作;作为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他虚心请教身边的老同志或者翻阅以前的
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喀什测控站,是我国航天测控网"大三角"布局的西部支点,是我国航天的"西大门",该站具有多种测控设备,在航天测控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里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与风沙、大漠为伴,默默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戈壁、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
彭鑫:扎根戈壁,深空探测领路人2011年2月彭鑫来到了喀什深空站,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寻找充实,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享受工作,享受生活——这是彭鑫朴素的理念。在建站初期的艰苦条件下,彭鑫和同事们在很短时间里就成长为技术骨干,担任了岗位负责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总是不知疲倦的忘我工作,和同事一起攻克一个个困难,完成了多项国字号任务。
2018年6月,彭鑫参加了"鹊桥号"任务。"鹊桥"任务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首次,是我国空间探测工作新的突破。由于任务状态复杂,要求地面设备在任务期间保持绝对的稳定和可靠。"鹊桥"任务昼夜颠倒,每天工作都要16个小时以上,彭鑫一直坚持在设备监视维护的第一线,对设备每个参数每个状态都了如指掌。今年,经验丰富的他再次参加到我国首个火星探测任务中来,并担任重要岗位"我会以我最大的努力来保障火星任务!"
雷盘龙:学无止境,永远做谦虚的"小学生"2016年大学毕业后的雷盘龙来到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喀什深空站,成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一份子。刚进入测控岗位的他面对复杂的设备和大量的参数常常感到头疼,为了能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他常常向老一辈技术人员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到机房去练习操作,在任务时期与参试人员一同守在设备前,不断观摩学习。2018年,表现优异的他被选中参加嫦娥四号任务,两年来的扎实学习让他有了参加重大任务的底气,任务期间他高质量的完成了自己岗位上的工作。时隔两年,技术过硬的雷盘龙又即将参加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任务准备期间,颇有经验的雷盘龙依然时刻保持谦虚,不断向厂所人员请教"宝剑锋从磨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既然选择了戈壁,选择了航天测控事业,我就会坚持学习、提升技术水平,在我忠爱的测控事业中担起重任站排头!"
秦星:成长迅速的测控小能手1998年出生的秦星,现在已经成为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了。2018年,秦星来到喀什深空站致力于为我国深空探测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突出的学习能力使他成长迅速,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已经具备了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准备工作中,秦星既是信道岗位测控员又是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作为信道岗位人员,测试前,秦星独立根据要求搭建系统链路,完成了基带误码率、捕获流程、动态捕获和动态预置文件等部分基帯性能验证工作;作为大气测量设备岗位的负责人,他虚心请教身边的老同志或者翻阅以前的资料,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反复检查自己的工作,查漏补缺。"小岗位大作为!自己必须得全力以赴,尽职尽责的去完成好组织交付于我的职责!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圆满完成好任务。"
田雪帅:在任务中成长历练的岗位骨干2017年,田雪帅怀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毅然决然地来到了戈壁深处的喀什深空站,幸运的他到岗不到半年,就遇到了嫦娥四号中继星任务。但是作为测控新手,他心里还有点犯嘀咕,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在老一辈技术人员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以执行任务为契机,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经过加班加点的学习、操作,到了年底田雪帅已经具备了独立开展自己岗位工作的能力。转眼间田雪帅已经在测控岗位上工作三年了,参加此次火星任务的他也更加成熟,在任务准备过程对于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保障设备运行稳定提供了重要帮助。
刘俊:严谨细致,"高材生"有"高标准"201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的刘俊来到了喀什深空站,刚到戈壁滩的他,就参与到了嫦娥四号的任务当中去,从学校走向航天测控第一线,刘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我看到了老一辈测控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从此一颗热爱航天的种子就种在了他的心里。工作中,刘俊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设备改造测试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细节,"天线是整个测控的基础,由于测控距离远、带来的信号衰减大,这对天线指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微弱的指向偏差就会带来很大的信号损失。"在任务准备中刘俊排除了诸多问题,为任务执行做了有力保障。
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戈壁深处,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默默奉献着的航天人们,为了探索浩瀚的太空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的信念,用傲人的成绩兑现了"走进大漠就是走向荣光,再进戈壁就要再创辉煌"的铮铮誓言。
来源: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杨龙 赵梦凡 余天媛
摄影:吕龙
编辑:麻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