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100句经典台词(直面现实值得点赞)
小别离100句经典台词(直面现实值得点赞)可不可以不那么夸张,不那么较劲,不那么大动干戈?当然可以。但戏剧浓缩百家故事、集中典型矛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有没有不重视分数的?有。有没有不逼迫孩子的?有。但关心和加压的是大多数,染缸就是要改变所有人的颜色,漩涡就是要带动所有人的旋转。《小别离》抓住了这个症状,极致化了这种倾向,扩大化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教育问题带来的繁难和纠结,都转化成现实中家长的白发和孩子的愁眉苦脸了,影视创作则因为种种无言的禁令和对负能量的本能躲避,而很难将这类题材列入生产日程。过去三年,只有《虎妈猫爸》和《小别离》对此展开了正面强攻。中国式教育是个染缸,也是个漩涡,孩子们总是跌进文山题海,家长们总是陷入囚徒困境:怕孩子吃苦,本也有一颗素质教育的心。可是更怕孩子吃亏,被升学成功学洗脑后,基本上都得变成唯分数论者。有些志向远大的家长,是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加压计划的。有些本来大松心的家长,在升学(小升初、中考)之年被
何晴任总编剧,汪俊导演,黄磊、海清、张子枫等主演的《小别离》播了一大半。花了两个晚上把最后10集突突完,在这儿先评为快。
说是先评为快,其实已经很落后了。最近舆论场的一个流行现象是,有了什么热门作品,都是网红先行。他/她们喊着“谁呀谁呀”的号子,用独有的势利眼和脏口儿,进行猪拱白菜的咀嚼践踏,然后在一地狼藉中呼啸而去。
我总觉得,电视剧评论不能这么做。烂剧也罢了,一条馊了的鱼的确不需要吃完整条才开始吐槽。但对于下了功夫、含了智慧的作品则不能这样。不说无所不至,也总得看个七七八八才好说话,才能说准话。
所谓社会话题剧,就是拒绝悬浮,远离YY,跟火热的生活打成一片,对残酷的现实不躲不闪,立志引发海量的社会反响。《小别离》微观上谈论了两个教育问题:中考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低龄留学是一部分家庭的选择。剧中选取了富豪、中产、平民家庭各一枚,通过三家对两件大事的不同态度和行动,折射出宏观上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生存状况。
教育问题带来的繁难和纠结,都转化成现实中家长的白发和孩子的愁眉苦脸了,影视创作则因为种种无言的禁令和对负能量的本能躲避,而很难将这类题材列入生产日程。过去三年,只有《虎妈猫爸》和《小别离》对此展开了正面强攻。
中国式教育是个染缸,也是个漩涡,孩子们总是跌进文山题海,家长们总是陷入囚徒困境:怕孩子吃苦,本也有一颗素质教育的心。可是更怕孩子吃亏,被升学成功学洗脑后,基本上都得变成唯分数论者。
有些志向远大的家长,是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加压计划的。有些本来大松心的家长,在升学(小升初、中考)之年被现实打醒:报纸上人人喊打的奥数,仍然是最有效的敲门砖,不会奥数的人等于起跑时慢了10步;各种补习班里喂出来的学霸,一人拿到三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而快乐教育出来的王子和公主,一考试就被秒成渣...
有没有不重视分数的?有。有没有不逼迫孩子的?有。但关心和加压的是大多数,染缸就是要改变所有人的颜色,漩涡就是要带动所有人的旋转。《小别离》抓住了这个症状,极致化了这种倾向,扩大化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可不可以不那么夸张,不那么较劲,不那么大动干戈?当然可以。但戏剧浓缩百家故事、集中典型矛盾,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到最后,我们总希望善恶分个胜负,疑案真相大白。但这部剧提出了问题,没给出答案。《虎妈猫爸》也是这样。一方面是因为现实焦灼,染缸和漩涡里的人哪有什么答案。另一方面是教育讲究因材施教,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素质教育出过精英,应试教育也出过大拿,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难空口定个高下。
层楼结构:楼下是教育问题,楼上是阶层分析
《小别离》更大的社会价值体现在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描绘出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存和精神困境。
老金(韩青)、佳妮(朱媛媛)和琴琴(赵今麦)是平民家庭。佳妮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老金是表面得过且过,内心大有不平。琴琴是学霸一名,就怕爸爸妈妈生分。穷人家最大的问题是为钱所困,有志难伸。为了琴琴出国的事,先是内耗,再是外侮,这个家时时处在崩溃的边缘。“过继女儿给大姨”,是最好看的段落(父母变成“小姨”和“小姨夫”的设计真是佳妙),也是最残酷的书写。这真的让我想起了旧社会卖儿卖女的事了,这么大胆的笔触,我是惊着了,对主创人员的敬意由此增加了三分。
老张(汪俊)、蒂娜(陈小纭)和小宇(胡先煦)是富豪家庭。富人家的问题是精神空虚,老张一开始冲着儿子使劲(越补偿事越多),儿子走了后竟然对邻居佳妮生出莫名的情愫。蒂娜是产前狂躁,产后忧郁,出坑后弄了一批神经男女在家里疏导心理。小宇是前程无忧,在等待皇储变成皇上的过程中,变着法儿调皮捣蛋,打发时间。
方圆(黄磊)、童文洁(海清)和朵朵(张子枫)是中产家庭。中产阶级知书达理,心气平和,按说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错!逼迫孩子最狠的就是这家。女魔头童文洁唱红脸,智多星方圆唱白脸,孩子就是有七十二变也逃不过他们的天罗地网。为什么这般穷凶极恶?因为中产阶级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安全感。
经济上不至于捉襟见肘,但也没彻底摆脱压力。稳态社会中,一篙松劲退千寻,0.5分之差也能引起一场风波。动荡社会中,穷人赤贫无所畏惧,富人可以换国籍走人,中产只能眼瞅着辛苦挣来的那点儿财产归零...所以,大人在职场上不敢行差踏错一步,小孩儿在考场上不允许有任何闪失。
没有安全感的人生,是苦逼的人生,慌张的人生,战战兢兢的人生,快乐极其稀少的人生。
那么,佳妮家可不可以不再琢磨留学的事?可以呀,老金说了:有钱任性,没钱认命。他们最后是认命了。老张家可不可以不要狗血大战,精神出轨?可以呀,儿子远行,乡下亲戚轰走,提前进入古井无波的节奏。童文洁能不能不要闹妖不要作,让朵朵自己选择人生?可以呀,最后朵朵发表爱国宣言,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回归祖国。
那是因为电视剧要收尾了,收尾都是大团圆和正能量。假使时光倒流,佳妮依然会张罗,童文洁依然会铁腕,老张依然要补偿,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凡是有利于孩子的事,有一分希望就会百倍努力;因为在这个一直在加速的大漩涡中,谁也不敢停下扑腾的双臂,哪怕扑腾的结果是溺水。
电视剧中如此,现实中也是如此。说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评论,说这部剧和《欢乐颂》一样,“优点是现实,缺点是太现实”,结论是没有独立的三观。然后,被网友引申为没有正确的三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谈论电视剧的人爱上了谈论三观。而且,这个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视剧,适用于任何文化层次的观众,适用于拿来统领一切,抹杀一切。我看了看,所谓“三观不正”,大抵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没恶报”,“现实一片漆黑,毫无希望”,“演示了所有的错误行为,不给正确答案”,等等。
这都幼稚到什么地步了。好人好报,坏人恶报,这是朴素的道德律,适合记在心里,而不是用以要求文艺作品的故事走向。现实没有希望,这本就是某些人的人生,或者某个阶段的现实,你硬要给出希望,那是粉饰、捏造、强作解人。不给正确答案,是因为生活不是算术题,并不总有正确答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上述三条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典型表现。这门小说在十九世纪就已经登峰造极了,难不成你们二十一世纪的强人还想给取缔了不成?
不要把“三观正”等同于“三观正合我意”。不要把“三观正”等同于“正能量”。不要把“三观正”等同于“给出路”。您是文艺鉴赏者,不是舆论管控者。写钱有可能是为了批判拜金主义,写分有可能是为了批判唯分数论,作为智商、情商正常的成年人,这一点不难分辨。
把现实写好了就是好作品,根本没有“太现实”一说。我倒觉得,《小别离》的优点是直面了某些现实,缺点是回避了某些现实。艺术家和媒体人一样,都是戴着镣铐跳舞,出于复杂的考虑,他们绕开了某些激流和暗礁。
没能抓住的话题和不够熨贴的逻辑
《小别离》至少把这几个好命题放了过去,未做深入开掘:
孩子们之间的微妙情愫。朵朵对李想,是有些芳心暗许的。小宇对朵朵,也是牵挂在心的。电视剧处理得非常谨慎,非常干净,这两点都在若有若无之间。心明眼亮的,能看出蛛丝马迹。但即使用放大镜看,也不会有坐实的表述。
十四五岁,情窦初开,正是恋情的高发季节,既然写的是青春期的孩子,自然应该重点表现。分数这么揪心的事和初恋这么美好的事两翼齐飞,好看程度一定会翻倍。可是,你懂的,“早恋”是禁区。李想转学,和朵朵还没开始就已结束;小宇倒一直都在左右,能够承认的关系只是“闺蜜”。不带劲。
方圆的心猿意马。方圆命犯桃花,偏偏做柳下惠。前有周佳成崇拜的目光,软得像糯米的一口一个“师父”。后有陈洁的朝夕相处,信任倚重,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酒后失控。但一切都发乎情,止乎礼,换句话说:“什么都没有发生”。我不是说方圆必须出轨,而是他至少可以有一颗驿动的心,让戏剧张力更加充沛,让童文洁的审讯更有意义。可是,你懂的,小三会让问题复杂化,就老是误会一场,老是神经过敏。
张亮忠的嫩草后遗症。老张是亿万富翁,彩旗飘飘是常态。但既然把蒂娜娶了回家,又开枝散叶,那就有一个夫妻相处的问题。既不是家长制,也不是娇宠式,那就得平等相待。但不要忘了两人的年龄差、阅历差、能力差、趣味差,这些“差”都可以转化为戏剧冲突,即使不大做文章,也应该有余音袅袅的呈现。可惜的是,剧中这方面着墨不多,反倒弄来两任丈母娘洒狗血,套路化了。
方欢的留美尴尬。方欢是朵朵的姑姑,上一代留学美国并居留美国的新移民。方圆一家曾经为她做出奉献牺牲,童文洁曾帮她带过孩子,但是等到朵朵赴美留学,想住在姑姑家走读时,方欢惊慌失措、进退失据、眼泪婆娑、教养全无地拒绝了请求。我以为她作为留美的先驱,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文化隔阂,种族歧视之类),谁料她仅仅是害怕美国丈夫不同意。不是说不可以,是这样处理太简单。
虽然文艺评论通常都是臧否作品呈现的内容,而不会为它没有写什么而提出批评。但总觉得,这部剧长达45集,中间有不少常规戏份,却没有接续很好的话茬,可惜了。
此外,还有些逻辑上的断裂点:朵朵因为母亲紧逼、同学议论,患上了考试焦虑症,几乎已无法读书。可是方圆想到的解决办法,是鼓励她考托福赴美留学。同时,童文洁也绝不同意她放弃国内的中考。于是,一重压力变成了双重压力,居然真的治好了朵朵的焦虑症,还同时考上了美国女校、国内名校。这怎么话说的...
还有,方圆是大医院的眼科一把刀,因为一个小事故被逐出医院。按常理来说,以他的专业技术,分分钟换一家同等级别的公立医院,或者薪水翻倍的私立医院。可剧中安排他山穷水尽,先做医疗代表,又做地产经理。那他是转了性不想当医生了吧?可是原医院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就感激涕零地回去复职了。这又是怎么话儿说的...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童文洁身上。那是化妆品销售行业的大拿,因为家里的事分了些神,做手术耽误了几天,就要被贬为打杂的副主管,在公司里任人欺凌。她就不会跳槽吗?以她的能力资历,竞争对手分分钟抢了去...
有些细节颇具匠心,充满灵气
台词很聪明。张小宇一上来就石破天惊地说:“我爸昨天死了”,用以解释自己的缺席。再顽劣的孩子,你也不会想到他用上这招“自杀式洗白”。朵朵回家满脸愁容,方圆张嘴就是一句“少女情怀总别扭”。真是活学活用,幽默自生。
计谋出其不意。琴琴摆脱“过继计划”,用的是朵朵和小宇的绝户计:和大姨假戏真做,冷落母亲佳妮,直接让她泪崩,收回成命。后来轮到朵朵父母闹离婚,又是小宇献计,朵朵无原则地站在妈妈一边,挤兑爸爸,引得童文洁心中不忍,随后也涛声依旧了。关于人小鬼大这件事,没有比这更好的描写了。
用二次元的方式解决问题。谁也拿张小宇没办法,走出产后抑郁症的蒂娜有招儿。她和小宇在游戏厅赛车,大胜之,取得了影响对方的话语权。所谓用你的方式打败你,你还有什么话说?
被圆滑世故蒙了心的大人。朵朵参加美国高中的面试,有一个问题是:你是只报了我们学校,还是也报了别家?朵朵如实以告:报了多家。方圆和童文洁一个比一个跳得高,纷纷指责她不够成熟。朵朵等他们发泄够了,说:面试通过了!这两人登时石化。这说明什么?成年人习惯了尔虞我诈,已经不能正常交流。而孩子的天真直率,反倒有效。
童文洁宣示主权。朵朵去了美国,留下方圆夫妇。童文洁整天以泪洗面,思念朵朵,防范方圆。得知方圆的老板是他的老情人后,她把一家三口的照片贴满了方圆的办公室,理由是随时可以看见朵朵。问她为什么把结婚照挂了上去?她说当时肚子里已经有了朵朵。这一段游戏文章,是后几集悲悲切切的气氛中少见的欢快段落,看一遍就记住了。
......
总的来说,《小别离》是现阶段少见的现实主义佳作,有诚意,有担当,有才华,有人缘。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大人小孩演技在线。美中不足是有些地方收了力,开掘不深;有些地方放了水,拖沓、跑题。我想,这里头有环境逼仄之因,也有创作力不逮之故,还有商业考量作用其中。瑕不掩瑜,这样的作品多一些,中国电视剧会带劲得多、光荣得多。
【文/李星文】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