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虽然这些“大奖”看起来着实是吸引人的,但营销君去询问了身边玩过该机器的朋友,他们抽到的几乎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大部分的奖品都是大家平时不用花30元就能买到的,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会如此乐此不彼地去抽呢?通过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线上营销,“心愿先生”成为了商场里新一代的“网红机器”。“心愿先生”的玩法很简单,像其他自动贩卖机一样,扫描二维码,给30块钱,即可参与一次幸运抽奖。奖品包括拍立得、口红、香水、PS4、手机、单反等,然而,这些奖品都是属于中大奖的级别。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大家抽中的多数是笔记本、零钱包这类30元左右或者甚至比30元还要低廉的商品。除了这些礼品以外,盒子里还会有一张刮刮卡,这些兑换出来的有可能是淘宝红包、5元红包或最新苹果手机。

最近,营销君去逛商场,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新机器喧闹不已,当时营销君还以为只是个普通的抓娃娃机,结果走进一看,这是一个名为“心愿先生”的福袋贩卖机。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1)

这个以黄黑为主色调的、具有复古设计感的幸运测试机,最近开始大肆进军各大商场,在年轻人之间掀起了一阵不算小的风波。为什么这个“心愿先生”会突然火了呢?

◆◆◆◆◆

突然爆红的福袋贩卖机

通过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线上营销,“心愿先生”成为了商场里新一代的“网红机器”。

“心愿先生”的玩法很简单,像其他自动贩卖机一样,扫描二维码,给30块钱,即可参与一次幸运抽奖。奖品包括拍立得、口红、香水、PS4、手机、单反等,然而,这些奖品都是属于中大奖的级别。根据消费者的反应来看,大家抽中的多数是笔记本、零钱包这类30元左右或者甚至比30元还要低廉的商品。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2)

除了这些礼品以外,盒子里还会有一张刮刮卡,这些兑换出来的有可能是淘宝红包、5元红包或最新苹果手机。

虽然这些“大奖”看起来着实是吸引人的,但营销君去询问了身边玩过该机器的朋友,他们抽到的几乎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大部分的奖品都是大家平时不用花30元就能买到的,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会如此乐此不彼地去抽呢?

◆◆◆◆◆

福袋贩卖的营销套路

“心愿先生”的营销概念,和“福袋”很像,最早起源于日本,就是只规定价格,不告诉你具体是些什么商品,消费者买的就是一个稀奇。

早期,电商平台的一些商家会以“福袋”的形式清货存,几乎都是100元任意三件商品、200元任意五件商品等等。“福袋营销”本身就很吸引人了,就连营销君以前也购买过类似的这种商品。如今,“心愿先生”沿用了“福袋营销”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良,变成自动贩卖机的形式售卖商品,更适合投放在商场等消费场景中。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3)

而且,“心愿先生”主要大奖是3C、化妆品等单价较高的商品,市面价值大于购买盒子所支付的金额,给予消费者“超值”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导消费者的分享和复购行为。

在“幸运测试”的包装下,年轻消费者很快成为了它的“俘虏”。除了“心愿先生”以外,以盲盒为主要贩卖形式的泡泡玛特也颇受年轻人欢迎。这种类似于“赌博”一样的形式,和手游抽卡机制也有几分相似。

以前的手机游戏,没有抽卡这一环节,充钱氪金的玩家都属少数,后来从日本手游开发出抽卡机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游戏,应该就是《阴阳师》了,凭借“抽卡看幸运值”的卖点,吸引玩家疯狂“氪金”。

普通的购买场景已经过时,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充实,正因如此,像“心愿先生”这种主要贩卖娱乐体验的商品才有了发展的空间。

◆◆◆◆◆

“心愿”还能维持多久

每一个市场爆红的“独角兽”,如果后续发展不力,都会有过气的那一天,“心愿先生”也是如此。在营销君看来,“心愿先生”的成功之路非常容易复制,而且,它现在也正在被复制当中。

除了“心愿先生”以外,现在商场上已经有好几种不同品牌的“福袋贩卖机”了。一旦当这种类似抽奖的设备以“幸运”“心愿”等噱头被大量复制以后,会因价值不对等的问题而遭受消费者诟病。也就是说,即使“心愿先生”的奖品价值不算太低,但如果其他“复制品”奖品口碑太低,也会同意影响“心愿先生”的销量。

心愿先生和everbab哪个好用(心愿先生到底用了什么套路)(4)

再加上,猎奇心理真的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口红机刚面试的时候,它的身前都是人头攒动,现在却几乎无人问津。

不可否认的是,“心愿先生”创意的想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营销君认为,如果想要在“复制品”中鹤立鸡群,不妨提高自身的中奖率,或是提高奖品的整体水平。奖品品质和中奖率上去了,消费者也许会因为得到安慰,而分享社交网络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如此一来,消费者对品牌的依存度也自然就上去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