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身份及地位(谈马未都一京城高级)
马未都的身份及地位(谈马未都一京城高级)2010年,马未都公开对外宣称,观复新馆正式建成后,他会把自己所有东西一件不留的对外捐出,消息一出,不仅举国震惊,就连马未都的朋友都不能够理解他如此做法究竟为何,纷纷前来劝阻。而马未都对此却不甚在意,甚至还反过来安慰朋友,称自己钱已经足够,再多也用不上,文物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已经足够,独自放在家里欣赏还不如捐出去分享给更多的人,单单是这份不贪财敛财、但求不让古物蒙尘的胸襟和气度就非常人能够相提并论,马未都文化界“万人迷”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1996年,为了激励人们保护文物遗产,马未都四处奔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后创办了我国唯一一家不花国家一分钱的观复古典艺术馆,馆内任意一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且不久后便对外开放,瞬间就吸引了许多国人的目光。2002年,为了进一步打开国人的眼界,让更多人了解文物遗产的重要性,也为了博物馆未来更好的经营,马未都又在杭州创办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2003年,
提起马未都,想必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站在《百家讲坛》舞台上侃侃而谈的身姿,作为我国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马未都被赞誉为是“大国非遗工匠”,他不仅对古艺术品鉴赏和收藏有别具一格的眼光,在文化方面更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我国如今文化界当之无愧的“万人迷”。无论走到哪里,马未都都会被人尊尊敬敬的称呼为一声“马爷”以示尊敬,而这声“爷”,和马未都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未都是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小时候父亲外出工作,母亲在家操持家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他,他便经常和大院里的孩子们混在一起,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茬架抽烟喝酒,时不时和隔壁院的人打场群架,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浓郁的“江湖气息”。年轻人的打闹,没有成年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没有名利场的无形硝烟,只有“义气”二字在支撑着彼此的一举一动,这也是少年最恣意潇洒也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那时北京城里的流氓并不叫流氓,而叫做“老炮儿”,可马未都的为人绝不能只用简简单单的“老炮儿”来形容,他是更高级的“老炮儿”,他虽喜欢茬架吹牛却重情重义,能够吊儿郎当插科打诨也能够西装革履登大雅之堂,用马未都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决不是挂在口头上虚情假意,而是生活中自觉践行,可以市侩,但是关键时候还真是靠得住”。
可以说在近几十年的老北京文化圈中,马未都都是极具代表性的高级老炮儿,在那个年代,老北京胡同堪称一个独立的小社会,这里三教九流的人卧虎藏龙,所酝酿出的“大胡同文化”就是我们所谓的旧江湖的产物。马未都在这里生长、在这里发家,在这里学会了何为江湖义气,市井狡狯又不乏君子坦荡,新旧时代文化的碰撞一手造就了京城高级老炮儿马未都,也让他学会了立身存世最重要的宽厚真诚。
马未都所有的成就都来自于自身的努力,从一篇文章火遍全国,到慧眼识英雄发掘出王朔、海岩、苏童等一大批国人耳熟能详的青年作家,马未都对文、对人的敏感逐步显现出来,以至于他后来转行当影视编剧,参与的每一部电视剧都使他名利双收:影视界的人敬重他,文化界的人拿他当“万人迷”一般的存在,可肆意不羁的马未都,也总能给旁人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总能够被马未都和王朔兄弟两个身上自然流露出那种江湖气所吸引:王朔拿出大半的身家来帮助落难的兄弟,马未都毫不避嫌猜出身陷囹圄的女歌星身份。他们做事从不计较利益,也从不贪图受恩者的回报,永远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求凡事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而这其中,身为“老炮儿”讲义气的江湖法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这一法则和社会主流人物生存的法则大相径庭,但也正是马未都和王朔身上这种讲义气的拼劲,成为了二者人生得以走向成功的关键。
人到中年,马未都磨平了身上年少气盛的棱角,他开始把眼光转向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上,作为北京老炮儿中为数不多的文化精英,马未都眼光之犀利少有人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为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国土幅员辽阔,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更是孕育出了无数璀璨的玉器古玩,它们正等待着真正慧眼识金的人的赏识,马未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启了自己的文物收藏之旅,到九十年代初,他的收藏就已经初具规模。
1996年,为了激励人们保护文物遗产,马未都四处奔走,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后创办了我国唯一一家不花国家一分钱的观复古典艺术馆,馆内任意一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且不久后便对外开放,瞬间就吸引了许多国人的目光。2002年,为了进一步打开国人的眼界,让更多人了解文物遗产的重要性,也为了博物馆未来更好的经营,马未都又在杭州创办了观复博物馆杭州馆,2003年,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马未都千里迢迢远赴巴黎只为展出一件中国古代门窗,得到了中外友人的一致好评,在世界上为中国树立了一面文化交流的旗帜,马未都文化界“万人迷”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2010年,马未都公开对外宣称,观复新馆正式建成后,他会把自己所有东西一件不留的对外捐出,消息一出,不仅举国震惊,就连马未都的朋友都不能够理解他如此做法究竟为何,纷纷前来劝阻。而马未都对此却不甚在意,甚至还反过来安慰朋友,称自己钱已经足够,再多也用不上,文物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已经足够,独自放在家里欣赏还不如捐出去分享给更多的人,单单是这份不贪财敛财、但求不让古物蒙尘的胸襟和气度就非常人能够相提并论,马未都文化界“万人迷”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从侠肝义胆的京圈高级老炮儿到人人敬仰的文化界万人迷,马未都的一生统共经历了年少追名、中年逐利和晚年安放灵魂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亦是他走过冗长岁月所沉淀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言出必行,在名利双收时功成身退,他真正做到了何为“安放灵魂”。在老北京胡同的“江湖”里,马未都是一股清流;在易被浮华迷眼的文化界里,马未都是一位异类,是为数不多的精神信民,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自己所信仰的文化,而人们,也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信仰着马未都。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