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语雍也篇27(论语第六篇雍也)

论语雍也篇27(论语第六篇雍也)先看闵子骞的轶事典故,《二十四孝》记载了“单衣顺母”“鞭打芦花”。闵早年丧母。父又娶继母,生下二子。继母表面一视同仁,背地里却偏袒亲子、嫌恶于他。冬天做棉衣,亲子的是棉花,给他的衣服里塞的是芦花,还显得很厚。父母带三子出行,让闵驾车,结果他太冷了,手没握住缰绳致车滑。父亲生气,用鞭子抽他,发现衣服里竟然是芦花,愤怒之下打算休妻。闵子骞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来,继母得知,真心悔改。对于这事,后世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学习《论语》,仅孔门弟子们的传奇故事,也会令人受益匪浅。【钱 穆】季孙氏使人请闵子骞为其家费邑的宰。闵子说:“好好替我推辞吧!倘如再来召我的话,我必然已在汶水之上了。”【夜辰心得】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鲁国人(河南范县),比孔子小15岁,孔门十哲之一,以孝名闻天下,二十四孝之一,与颜回齐名,被称为“笃圣”。

论语雍也篇27(论语第六篇雍也)(1)

【原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翻译】

【杨伯峻】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李泽厚】季氏要闵子骞作费地的官长。闵子骞说:“好生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找我,我就逃到国外去。”

【钱 穆】季孙氏使人请闵子骞为其家费邑的宰。闵子说:“好好替我推辞吧!倘如再来召我的话,我必然已在汶水之上了。”

【夜辰心得】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鲁国人(河南范县),比孔子小15岁,孔门十哲之一,以孝名闻天下,二十四孝之一,与颜回齐名,被称为“笃圣”。

学习《论语》,仅孔门弟子们的传奇故事,也会令人受益匪浅。

先看闵子骞的轶事典故,《二十四孝》记载了“单衣顺母”“鞭打芦花”。闵早年丧母。父又娶继母,生下二子。继母表面一视同仁,背地里却偏袒亲子、嫌恶于他。冬天做棉衣,亲子的是棉花,给他的衣服里塞的是芦花,还显得很厚。父母带三子出行,让闵驾车,结果他太冷了,手没握住缰绳致车滑。父亲生气,用鞭子抽他,发现衣服里竟然是芦花,愤怒之下打算休妻。闵子骞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来,继母得知,真心悔改。对于这事,后世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古人选贤,一是孝,二是廉,这也是“孝廉”的由来。

言归正传,再说闵子骞拒官这事。季氏所属的费城难以治理,总是出现叛乱。听闻闵子骞贤德,想请他当这个地方的主管,结果被拒绝了,而且说得很坚决,“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如果再过来扰我,那我就离开鲁国。汶,指汶水,流经齐、鲁两国,意指跑到齐国去。

为什么闵子骞不愿为官呢?其实,孔夫子当政的时候,他做过费城的官,后来夫子周游列国,他就辞官了。这里隐含了一个逻辑,就是孔夫子说的“天下有道则入 无道则隐”。前面夫子评价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季氏专权,违礼僭越,如果去辅佐他,那岂不是陷于不义、为虎作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闵子骞坚决拒官,也体现了他的气节。对此,朱熹曾说 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难啊!刚柔并济,何时刚,何时柔,这正是智慧所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