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荒废了多少(2006年日本企业投资15亿)
18亿亩耕地荒废了多少(2006年日本企业投资15亿)山东莱阳,中国“预制菜之乡”,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质清澈,气温适宜,每年大量出口各类农产品、预制菜往日本。(荒芜的农田)尤其让农民感到百思不解的是,正常打井水只要20米就可以获得足够纯净的地下水,结果日本人却足足打了200米之深的井水,部分农民怀疑其中是否为日本人借打井为名故意勘测矿。为此他们向日本人要求退掉租金拿回手中自己来种,未料对方直接干脆果断地拒绝。那么,这些日本人究竟在中国土地上打得是什么算盘?他们为什么要白白耗费五年时间闲置土地?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2006年,山东莱阳迎来了一群神秘的日本人。
他们以每亩800元的低价从租下了1500亩肥沃的农田,将四周筑起了铁丝网围墙,安装摄像头,谢绝外来人员来访。
让周围农民感到摸不着头脑的是,圈完土地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这些人日本既不种庄稼也不除草施肥,几乎是不管不顾,随意弃置。
本以为日本人拿到土地后可以好好利用中国良田种出优良品种的农作物,没想到竟然是这般“糟蹋”土地。
尤其让农民感到百思不解的是,正常打井水只要20米就可以获得足够纯净的地下水,结果日本人却足足打了200米之深的井水,部分农民怀疑其中是否为日本人借打井为名故意勘测矿。
为此他们向日本人要求退掉租金拿回手中自己来种,未料对方直接干脆果断地拒绝。
那么,这些日本人究竟在中国土地上打得是什么算盘?他们为什么要白白耗费五年时间闲置土地?这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荒芜的农田)
日本人“糟蹋”山东农田五年之久 每天怪事连连山东莱阳,中国“预制菜之乡”,全国有名的商品粮基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质清澈,气温适宜,每年大量出口各类农产品、预制菜往日本。
不过和不少同类农业基地一样,莱阳也因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而造成土地退化。
同期日本又加强了对不符合绿色农产品进口的限制,这使得莱阳农业出口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次山东有关部门正在日本进行考察,萌生了与日本先进农业企业在莱阳进行合作的想法。
日本人也有意向在土地价格低廉的中国拓宽空间,双方一拍即合。
于是从2006年开始,莱阳当地农民发现,这片土地多了一些神秘的日本来客,他们是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朝日会社、日本住友化学、伊藤忠商事。
(日本朝日会社总部)
当年这三家企业共同在莱阳成立了朝源农业集团。
朝源来到莱阳的第一件事,便是根据之前的合作框架,与当地政府签订一份20年的租赁协议,从其手中租下1500亩之多的农田。
而这1500亩土地,则是事先政府从农民手中流转过来的。
按照协议,朝源为每亩地提供800元的租金(头五年800,随后第二个五年增加200,依次递增)。
(日资租用中国土地)
在06年来说,这份价格对当时收入低下的农民来说有着不错的吸引力,将土地出租后再外出打工多赚一分钱,是当地农民的主流想法。
于是朝源集团不费吹飞之力就拿到了1500亩土地的开发权。
(朝源集团农场)
作为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集约化农业模式备受外界赞誉。
所以此次中日合作起初被舆论所看好,当地农民也十分好奇日本人会如何妥善开发自己的土地。
但是让农民们感到震惊与不解的是,这1500亩土地不但没有长出金黄饱满的稻穗、飘香四溢的水果,反而整整被日本人荒置了五年之久。
一不浇水、二不施肥、三不打药、四不除草,朝源以一种近乎100%违背农业常识的方法去对待这片土地,任由杂草丛生、害虫肆虐、牛粪熏天。
附近不少农民被此折磨得苦不堪言。
(荒芜的农田)
由于对动物粪便不管不顾,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牛粪味道,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呼吸道健康。
最让他们不可忍受的是,朝源对待农田上的害虫听之任之,由其肆意繁殖,由此祸及了邻近的良田,被啃食毁坏的农作物不计其数,让附近农民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朝源的草莓基地)
五年之期过后,日本人终于正式上手,种上了一排排的玉米、草莓、蔬菜,饲养了上千头奶牛,看起来总算有了一派农场的气象。
可接下来令农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日本人的养殖像是一场尴尬不已的行为艺术。
如果说给奶牛配备空调、搭配昂贵饲料、每头奶牛安装芯片用电脑统一管理还属于正常的现代化农业手段,那么为死亡的奶牛默哀就是纯粹难以理喻了。
每当一头奶牛下崽,日本人总是要大声鼓掌庆祝一番。
每当一头奶牛死去,日本人命令所有员工必须向奶牛哀悼三分钟。
在这番精细化管理之下,农场上的种作物反而愈发“柔弱不堪”。
与周边农民常规方法下的农作物相比,日本的蔬菜水果普遍性地“面黄肌瘦”,小麦亩产量还不到正常的一半,这让农民们直摇头,“这是在种地吗?”
(朝源玉米)
(二)日企掘地200米 农民怀疑勘测矿产自从租下土地后,日本人就在农场周围筑起了铁丝网在内的防护设施,安装上摄像头,谢绝附近一切闲杂人员前来观看,特别是对记者严加防范,最多只能被带到办公区域进行采访。
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这种做法倒也合理。
可奇怪的是,日企在挖井水时直接挖到了200多米深,远远超出了正常10几米到20几米的深度。难道其中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要知道,日本的间谍活动举世闻名。
美国中情局一份1987年的情报指出,日本情报机构就以外国石油和高科技作为两大优先目标,通过掌握这些资料,日企得以在海外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山东石油资源丰富)
而巧合的是,莱阳所在的胶东半岛区域被专家认为是一处很可能盛产石油的地方。
这里上百万年前是一块盆地地形,早在上世纪90年代被我国相关地质分析师盯上作为石油勘测的重点区域。
日企是不是假借农业开发的名义来此进行矿产勘测收集我国石油情报?
(三)日企圈地“糟蹋”真相:以地为本 先养地再赚钱“种植之前先做土,做好10年亏损的准备!”
日企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实际上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逻辑。
早在2003年,朝日集团就有在中国投资农场的计划,通过主打绿色、环保、高科技的招牌,引进日本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以占据庞大的大陆市场。
(朝源草莓基地)
但和日本国内不同,山东莱阳土壤因为长期使用化肥农药而土质退化,无法达到有机农业土壤的要求。
于是在拿到土地以后,日本人决定即使冒着巨额亏损的代价也要先用五年时间“养地”。
所以这片土地也就出现了前面种种荒诞不经的做法,包括所谓“勘测矿产”的说法只是农民的误解,实际上是日本人觉得200米的井水污染物质更少,仅此而已。
(朝源农业循环模式)
在自由放任五年之后,日本人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作物、饲养奶牛。
他们一方面种植有机果蔬,将这些当做奶牛的饲料。另一方面再把奶牛的粪便堆肥为农田增加肥力,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有机循环”。
(生态农场)
为确保全过程无抗生素农药成分,日本人不惜血本。
例如奶牛生病后必须要用抗生素治疗,为避免抗生素成分进入牛奶当中,日本人单独为病牛设了一个治疗房间隔离,一旦发现其中有抗生素成分就继续将奶牛“关禁闭”。
客观来看,这种重视绿色、排斥添加剂的方法确实颇具意义,尤其是20世纪头十年那个化学添加剂满天飞的年代。
当时新闻常常被各类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霸榜,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膨大剂到罂粟壳、从亮藏花精到荧光增白剂。
滥用的添加剂大大增加了健康人群患癌得重病的概率,非法添加剂屡禁不止。
即使到了2017年,山东蔬菜基地寿光还发生过一起食用毒大葱(施撒致命毒农药)导致上百只羊意外死亡的案件。
(上百只羊食用毒大葱后死亡)
日本人认为,随着中国人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超高经济增长下中国消费者钱包越来越鼓。
将来绿色有机的食品必然占据未来中国市场的大片江山,所以即使现在不惜血本进行投资也是值得的。
2008年三聚氰胺爆发时,中国奶业陷入信任危机,朝源集团在媒体前乐观地估计:“五年内收回成本、十年内完成收支平衡!”
他们希望朝源的产品能够像日本动漫产业那样风靡全中国。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水土不服的日企在华遭遇滑铁卢让朝源集团始料未及的是,在十年的时间内,自己的经营状况丝毫没有得到一点点改善,每年都维持着巨额的亏损状态。
到了2016年,实在看不到经营成功希望的朝源做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
当年12月,朝源以近9000万人民币的价格将包括农场在内的所有农业业务打包出售给了一家国内企业,失望地离开了山东,15亿日元的总投资算是打了水漂。
对于朝源的失败,外界给出了各种分析,其中最主流的一条看法是,朝源把价格做得太高了。
一分钱一分货。朝源这套极端追求品质、摈弃农药添加剂的做法将产品成本抬高到了天上去,售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举例来说,朝源两颗玉米:15元;1升牛奶:20多元;一公斤草莓,朝源卖120元。
这一价格不但远超国内同类产品,也让其他欧美高端农产品品牌相形见绌。
(价格高昂的日本水果)
固然在三聚氰胺后,国内奶业的萎靡状态一度让一些国人开始关注绿色有机概念,越发注重食物添加剂的使用是否过量。
但是归根到底,价格才是王道。
朝源高高在上的价格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大众市场击败那些势力深厚的本土平民化的企业。
从深层次来说,朝源的失败根源在于盲目移植日本经验,不顾中国国情。
(日本农田)
朝源想当然地以为,中国将会简单复制日本市场的经验,将所有的砝码压倒了绿色概念上面,忽视了规模成本、物流、服务等基本因素。
举例来说在奶业市场上,规模越大收益率越高,一个小规模奶企的平均收益率仅仅约为大规模奶企的六分之一。
而朝源高昂的成本又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本土奶企一样扩张、提高规模,日本农业模式在莱阳1500亩土地的复制已经让朝源筋疲力竭,更不用说推广到其他地方了。
所以停留在低规模的朝源落败也是情理之中。
无独有偶,朝源母公司朝日集团在啤酒领域也损失惨重。
2009年,朝日斥巨资购买了接近五分之一的青岛啤酒股份,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大有一番作为。
仅仅7年的时间,朝日就因为口感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原因而黯然退出,将手中所有股份全盘转让。
结语从朝源农场失败一事可以看出,任何来华投资的外企,最忌讳的是抱着在本国成功经验不放,想当然地将那一套移植到中国土地上,到最后水土不服、狼狈回国的结局完全是一点也不出乎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