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徐勇(天上有没有北大荒2)
风景徐勇(天上有没有北大荒2)分埸的28型胶轮拖拉机早已停在队部门口,最后一位爬上车箱的是属于另案处理的北方知青李寿之,虽然和其他几位知青做的是同一性质的事,但他是自已单独行动,从这方面来讲就应该批评他,没有丁点的集体观念,当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大车队的一间茅草房里,头发花白的老母亲看到儿子被带走,死命的拽住儿子的衣角不放,后来被民兵们强行拖开,看着儿子被拉上了车箱,老母亲哭喊着往车上爬,等民兵再次把她拖开后,老人躺在雪地上,两腿乱蹬,杂乱的白发沾满了积雪,撕心裂肺的衰嚎回荡在阴沉的天空。很快分埸保卫组的干部宣读完有关的罪证,并让他们每个人做了检讨,随即将他们送往总埸。第二次见到徐勇,却是在分埸小会议室里招开的批斗会上,时近年关,听说因为生活拮据的关系,有几个知青在附近农村守望屯拿了私人家一些猪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准备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当然这个行动事先没有征得守望屯全体村民的同意。会议室的讲台(兼舞台)上挂着知青
前些年很关注浙江知青网,因知青网里面有个鹤立河专栏,其中有很多描写知青们下乡在农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文章,知青中的文豪周光华教授也建了个专栏:(诗词小菜园),那段时间(小菜园)里诗辞歌赋应有尽有,知青和垦二代们上句和下句,你来我往,热闹非凡。妙趣横生、唇枪舌剑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虽然有些话说的比较尖刻,但尖刻中透出的是一种浓浓的友情。
话说的尖刻且毫无顾忌的人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徐勇,他曾是杭州下乡到鹤农二分埸的知青,我本想在知青网上写一篇(徐勇印象),可又怕触及到历史的伤痛,所以一直没写。
对徐勇的最初印象始于四十多年前分埸举行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之前就很熟知他的名字,所以心中对他早就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崇拜是盲目的,可能与他在知青当中比较话跃有关,那次比赛的时间应该是在春未夏初,比赛项目里有一项是竞走,从劳改(后叫知青)大院一直到大食堂的门前,沙土路上用石灰画出了一条跑道,跑道的两侧插满了红红绿绿的三角小旗,我挤在围观的人中间趐首以盼,不一会就听见前面的人喊:来了,来了,随着人群的噪动,只见穿着白色背心的徐勇一马当先,黑红色长方型的脸上流着汗珠,一拐一拐的(竞走靠外脚掌着地)向终点奔了过来,运动员们争先恐后,围观的人也簇拥着跟着他们跑,我被挤出了人群外。
哨声响了,比赛的结果让我有些小小的失落,徐勇只是屈居第二,没能拿到冠军。
第二次见到徐勇,却是在分埸小会议室里招开的批斗会上,时近年关,听说因为生活拮据的关系,有几个知青在附近农村守望屯拿了私人家一些猪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准备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当然这个行动事先没有征得守望屯全体村民的同意。
会议室的讲台(兼舞台)上挂着知青们的战利品,一片破烂的鱼网和几块猪肉。
小会议室的台下坐满了分埸的干部家属和部分知青,稍待片刻,几位知青被押到台上,当看到这几个人当中就有徐勇的时候,的确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和难以接受。
很快分埸保卫组的干部宣读完有关的罪证,并让他们每个人做了检讨,随即将他们送往总埸。
分埸的28型胶轮拖拉机早已停在队部门口,最后一位爬上车箱的是属于另案处理的北方知青李寿之,虽然和其他几位知青做的是同一性质的事,但他是自已单独行动,从这方面来讲就应该批评他,没有丁点的集体观念,当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大车队的一间茅草房里,头发花白的老母亲看到儿子被带走,死命的拽住儿子的衣角不放,后来被民兵们强行拖开,看着儿子被拉上了车箱,老母亲哭喊着往车上爬,等民兵再次把她拖开后,老人躺在雪地上,两腿乱蹬,杂乱的白发沾满了积雪,撕心裂肺的衰嚎回荡在阴沉的天空。
拖拉机在老人的哭喊声中突突的冒着青烟走远了,拖拉机的车箱里站着几位知青,其中就有徐勇,在我的印象中,这是我所经历的北方的冬天中最阴冷的一天,那是一种浸入心头的压抑和阴冷。
第三次见到徐勇,好像是在他被送往总埸后的一个多月,那天下午的天气也是阴阴的,一辆汽车载着七八个犯了错误的青年逐个分埸游斗,这是那个年代惯有的教育形式,汽车的前排站着几个手握56式冲锋枪的民兵,这些民兵多半是临时抽调上来的农埸子弟,年轻张狂,一脸得意,汽车停在了二分埸商店的门口,七八个年青人并排站在车箱的两边,胸前挂个纸壳糊的牌子,徐勇穿着单薄的外衣也站在其中。
同是杭州知青的周凤良,看到冻的嗦嗦发抖的徐勇,赶紧跑回家拿了一件棉大衣,在车下用力甩了两次才甩到了徐勇的身上,还没待徐勇将大衣披好,就被站在他旁边的民兵一把将大衣扯掉了。
再次听到徐勇的消息却是两年以后了,那时同去接受再教育的李寿之已先他一步回到了分埸,每天埋着头跟着电工杨师傅挖电线杆坑,我们再没有见到李寿之那可怜的母亲,也不好过问他老母亲的去向,但无论如何他也算功成圆满,与附近乡村一位妇女恋爱并在瓦厂低矮的平房内躲躲闪闪的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他也像其他知青那样,轰轰烈烈的来,悄无声息的走了,有如沿途飞过的大雁一般,不知所踪。
直至当年的五月,听说徐勇要回分埸办理相关的返城手续,我真希望能再次见到他,但这最后一次却未能如愿。
徐勇返城回家了,据说回城后自已办了个企业,企业做的很成功,再后来的见面,是在这知青网上。
再后来,徐勇走了,走的很远!走的那几天,知青网的页面上画了一个高入云端的天梯,众多的网友和知青都献上一朵洁白的花为他送行~
徐勇生前并不认识我,也不知有我这样一个人会惦念和关注他,其实关于他的故事我知道的很少,但那份莫名其妙的好感却一直贯穿始终,尽管他曾有过小小的失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正面形象。
一个人的好恶与生俱来,不会因时光的推移有太多的改变,我相信直觉,以及直觉中产生的好感,就像徐勇,印象中的徐勇。
作者: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