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读懂资治通鉴后明白30条人生哲学(普通人如何阅读资治通鉴)

读懂资治通鉴后明白30条人生哲学(普通人如何阅读资治通鉴)类型阅读:举一反三,此方法如何兼顾阅读其它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如《史记》、《汉书》、先秦诸子或其它传统经典。参考书籍:可以解决入门问题和进阶问题的参考书籍有哪些?备注:《资治通鉴》在正文中有时候会简称为《通鉴》,文中若无特殊说明,皆指《资治通鉴》。阅读方法:普通小白如何阅读《资治通鉴》的方法;版本选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治通鉴》版本,适合小白的版本是哪种?

某乎问题:《资治通鉴》怎么阅读比较有效?

具体问题:

最近看了一本,发现编年体看起来效率很低,一年里发生的事情非常繁杂,而且联系不紧密,串不起来。人物反复出现,但往往每次出现时间都不长,以至于第N次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他做了什么。 请问这种书要怎么看才会比较有效率一点?至少不至于看完了觉得混乱,而能有所收获。

谢谢!

写在前面

个人简介:有近20年的读书经验,特别喜欢中国传统典籍,尤其偏爱先秦诸子,史书方面曾经完整地读过四五遍《史记》,也粗读过《汉书》和《三国志》等传统史书,目前《资治通鉴》在读,分享下个人目前为止读《资治通鉴》的经验,供有兴趣的书友们参考,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拍砖。

备注:《资治通鉴》在正文中有时候会简称为《通鉴》,文中若无特殊说明,皆指《资治通鉴》。

文章收获:

阅读方法:普通小白如何阅读《资治通鉴》的方法;

版本选择: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治通鉴》版本,适合小白的版本是哪种?

参考书籍:可以解决入门问题和进阶问题的参考书籍有哪些?

类型阅读:举一反三,此方法如何兼顾阅读其它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如《史记》、《汉书》、先秦诸子或其它传统经典。

文章结构

为什么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读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

读什么:琳琅满目,到底要选择哪种版本的《资治通鉴》、参考书和工具书?

怎么读:古文基础薄弱的人如何读《通览》?

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怎么样可以通读古汉语书籍?

体会:个人初读阅读《资治通鉴》时的感受。

以下正文
一、为什么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你读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阅读之前要清楚,自己阅读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即自己要在这部书里学到什么或寻找什么启发?例如:
  1. 了解历史,提升自己的历史视野和格局;
  2. 获得人生启发,如生活的、职场的、事业的或人生的;
  3. 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例如文言文阅读水平;
  4. 纯粹消遣,纯粹是为了自我的愉悦。

就像旅行一样,带着目的去旅行,总比走马观花的去旅行要有收获得多,阅读也是一样。

当然读完之后你到底能收获什么,取决于你的阅读方式、人生阅历和思考程度,这个只有等到读完后才能知道,起码开卷有益吧

解决了阅读目的后,再说阅读方法,这里涉及一个阅读“效率”问题,即像《资治通鉴》这样的文言文大部头的书怎么阅读才合适?

下面就分享下个人读《资治通鉴》或类似书籍的经验,供书友们参考。

二、读什么:琳琅满目,到底要选择哪种版本的《资治通鉴》、参考书和工具书?1. 先定义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

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涉及选择《资治通鉴》阅读版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不过看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因此,在此水平的读者应该先解决阅读障碍问题,这个阅读障碍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往往有以下几种:

  1. 看不太懂文言文;
  2. 看不太懂繁体字;
  3. 对于书中涉及的宗法、礼俗、官制、地理和文化等不熟悉;
  4. 对于古代政治、军事或日常的人情世故了解较少。
  5. 其它:其它问题,可以留言继续交流。

了解自己的水平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你《资治通鉴》的版本和参考书籍的选择

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版本,这就是无形中给自己设置障碍,导致阅读无法顺利进行,例如:明明不识得繁体字,却要选择繁体的版本,这不是给自己自设牢笼么?

2. 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阅读目的,选择书籍版本和参考书籍2.1在阅读前,《资治通鉴》版本的选择和一般性参考书籍。2.1.1文言文基础一般的读者,根据上述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对照),建议如下:
  1. 看不太懂文言文: 版本选择:推荐选择带有注释或翻译的版本,甚至直接选择文白对照或白话文的《资治通鉴》,即可,例如:中华书局和岳麓书社出版的都不错,个人目前读的简体版为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资治通鉴(汇评精注)》版。当初选个版本主要是因为它可满足我基本要求,例如:横排,而且便宜,一套六本入手价才106块),当然经典的中华书局胡三省版的也有,虽这个版本最为经典,但竖排不是我的首选,放以后再读吧。 推荐备一本古汉语字典,以备阅读时查阅: 工具书参考: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基本够用了,或是直接网上搜索也可以; 进阶参考:《古代汉语词典》(个人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第二版)、《康熙字典》(个人用的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或《说文解字》,后两者书籍推荐一般读者选择横版加现代拼音的,更符合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前两者目前是个人常用的参考字典。
  2. 看不太懂繁体字或不习惯竖排的:直接选择简体横排的版本的就好,选择大社出版的即可,不用纠结,中华书局那个繁体版本固然经典,但你若读不懂,那就是浪费和鸡肋,况且那个版本价格也很不便宜。
  3. 对于古代文化常识了解较少的:可以选择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样的书,以弥补自己在这方面不足的问题;
  4. 对于人情世故、政治或军事了解较少的:可以多准备些他人解读的书籍,作为参考。例如:冯唐和华杉等“非学术”圈对于本书的解读,其中冯唐的解读偏向管理(视频课)和华杉的解读涉及人情世故、也有职场和历史等,各有千秋。在政治和军事等领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些相关书籍看,再结合《通鉴》读,个人在读《通鉴》时,就再读了一遍《孙子兵法》,并结合书中涉及军事的部分互相参鉴。

读懂资治通鉴后明白30条人生哲学(普通人如何阅读资治通鉴)(1)

2.1.2古汉语水平很高的读者:那请不用犹豫,直接选择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胡注版)》(繁体竖排,套装20册)

读懂资治通鉴后明白30条人生哲学(普通人如何阅读资治通鉴)(2)

这个版本是当年教员授意、总理安排,由顾颉刚带领、集当时中国各史学大佬之洪荒之力点校的版本(据《稽古自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书的作者姜鹏说,这个版本曾被台湾疯狂盗版,只是特殊历史情况下,他们没有公开承认),这个版本无疑是目前市面上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版本,黄色软皮,古色古香、厚厚一摞、非常经典,非常的厚重,个人也非常喜欢,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还是推荐这个版本。

当然,选择什么样的版本前,还是先掂量下自己的水平吧,适合自己阅读的版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否则这个版本再经典,也跟你没关系,而且占地、吃灰、还费钱!

2.2在阅读过程中,可提升对《通鉴》一书和历史认知水准的参考书,目前手头参考的书籍如下,简要概述,供大家参考:2.2.1适合一般性读者入门的参考书,可以深入了解《通鉴》成书背景、编纂方法、政治思想和历史情况等,并且有一定解读,具体如下:
  1. 《稽古自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作者:姜鹏 简述:在读《通鉴》前建议一般读者看看作者的这本书或其在网上的课(B站有),可以对《通鉴》一书的成书背景、思想观点和阅读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尤其是书中介绍了《通鉴》一书的读法,非常值得参考,也是个人刚开始读《通鉴》一书时受益最大的一本,同时推荐讲《通鉴》一书的公开课《资治通鉴导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b4y1m7tm?share_source=copy_pc ;
  2. 《资治通鉴启示录》,作者:张国刚 简述: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在学校和网课上讲的《通鉴》很受欢迎,个人在读《通鉴》时读了本书的导言《观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资治通鉴>的地位和价值》,很受启发,本书对《通鉴》中涉及的重要朝代史实和人物进行了分析和评点,喜欢历史的朋友们可以作为参考,建议先读先思考 ,然后再看作者讲的,而不是被作者的观点“先入为主”,当然对于不想读《通鉴》全书的人,也可以读这本书,了解《通鉴》中的历史智慧。
  3.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作者:张国刚 简述:本书与《资治通鉴启示录》同一作者,这本书更多偏重影响家国大政方针的关键节点,言简意赅地讲述由战国前期三家分晋至大唐盛世终结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可以作为参考,尤其是作者分析历史的思路,当然也可供不想读《通鉴》长篇的了解基本的家国历史。
  4. 《资治通鉴熊逸版》,作者:熊逸 这书非常的厚重,感觉作者只是“借题发挥”,即借“资治通鉴”这本书来讲自己眼中的历史,别人读书是“举一反三”,作者读书简直是“举一反十”,简直是“将书读厚”的典型,将《通鉴》一书中的历史如抽丝剥茧一般,层层分析,不止讲历史,还讲人类、讲社会、讲文艺……内容早已超出《通鉴》一书的本身,遗憾的是这套书还没写完,目前只是写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周显王四十八年”的历史,其余不知道什么时间能出,表示期待吧。

2.2.2适合更高要求读者的,进阶参考书:(偏向学术化了)

  1. 《通鉴论》,作者:王夫之 简述:《通鉴》是经典参考书,作者是明清之际的大学者,他写这部书时已经快七十岁了,他在研读《通鉴》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明亡清初),系统的评论了自秦至五代之间的千余年历史,分析了历代的成败得失、臧否人物,个性鲜明的表达了对历史的见解和主张 ,里面有些内容比较深,没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可读不懂,酌情参考吧。个人一般是读完《通鉴》的某个篇章后,再读本书相关的内容,即读完后再看“大佬”的讲解,对比思考。 (个人选择的版本为中华书局版,选择这个版本的原因除了版本权威外,关于是里面提供和文章题解、注释和翻译,无论是文言文功底如何,都能很好的阅读,尤其特别适合文言文能力比较薄弱的普通读者。)
  2. 《通鉴学》,作者:张煦侯 简述:作者一生专研文史,本书被誉为近期“通鉴学”集大成之作,成书于抗战时间,内容详细介绍了《资治通鉴》一书编纂经过,对于《资治通鉴》一书的史源、史学、鉴别、宗旨、枝属、书法、后继及其失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非常经典。备注:本书内容为文言文写成,对于能读懂《资治通鉴》原文的书友来讲没什么问题,但对于看《通鉴》需要看白话文的书友建议慎重,毕竟这书不像《通鉴》有翻译和注释。
  3. 《通鉴胡注表微》,作者:陈垣 简述:作者是近代知名历史学家,其曾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等,本书被誉为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对胡三省的“通鉴注”进行了分析,并对胡三省的生平抱负和学术成就进行了介绍,并且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有很多讲述,对于喜欢历史的人,值得参考。备注:个人购买的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20年纪念版”。

2.2.3其它参考:

  1. 古代历史地图参考:目前个人用的是《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主编:谭其骧),兼用数字地图https://www.ageeye.cn/ ,这个数字地图可查询各朝代的电子地图,相当于高德地图古代历史版,日常参考基本够了。
  2. 课程参考:网上有很多关于《资治通鉴》的公开课和历史纪录片,大家也可以参考,例如:B站,这个大家根据需要酌情选择即可,这里就不赘述了。
  3. 备注: 以上书籍,不用全都购买,大家择需选择即可;推荐书籍,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以上书籍均是个人实际购买和参考的,手上没有的书或没读过的暂不推荐,同时考虑推荐书的配图若要自己拍,又是要摆、又是要修,还要上传太麻烦了,为方便起见配图我直接在网上找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怎么读?古文基础薄弱的人如何读《通览》。1.首先,先读懂字面含义,即先能读懂书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讲了什么事,在过程中不要太纠结个别字不认识或释义不明白,结合个人的阅读体会,具体有以下几个经验供大家参考:
  1. 先读完一句话或一段话,尽可能尝试着理解,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含义的字可以先跳过去,具体而言: 在不影响你整体的阅读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跳过去个别你不认识的字词,例如:人名、地名,你知道有个人、有个地方就可以了,不用过于面面俱到、刨根问底,当然都搞清更好,否则动不动查字典,这对于一般小白很花时间,也很容易打消阅读积极性;如果你认这个字,但不懂其在这句话的释义,可以尝试着从整体上理解这句话, 如果你能从整体上理解,也不用太纠结这个字的释义,当然想搞清楚更好;对于“搞不清楚”暂且放过的字句,可以单纯标记,等到水平提升了再返回去看,或是专门搞这些“搞不清楚”的地方,以保持阅读的连贯性,除非这个字句严重影响了你的整体理解;说明:搞清楚自己阅读古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的具体含义固然很好,但是在不影响你整体阅读理解、且你“搞清楚”的成本极高的情况,可以酌情跳过去,可以“观其大略,不求甚解”。
  2. 遇到实在影响整体理解一个字、一段话的,再借助字典或翻译去尝试理解这句,并做好记录,例如:释义和翻译标记,以便于学习。 翻译参考:目前个人参考的翻译为微信读书上《华杉讲透『资治通鉴』》一书,原因一是免费;二是电子书,不占用空间,如果纸质的,厚厚一摞,很占用空间;三、用对照阅读起来也比较简单,读书原文时,直接将手机或平板立在那里参考即可,平常阅读时也可见缝插针的读这个翻译版本的,日常用基础够了,并且华杉对于《资治通鉴》也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着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对于不明白字做好记录,以于古文学习: 一是在书上标记这个字的读音或释义,以便于下次阅读时参考,个人习惯是:对于释义类的标记,一般用绿色标记,与日常笔记蓝、黑、红作为区分;二是字典上标记,下次翻阅时好有记忆,知道哪些字或哪些释义遇到过,以便于加深印象。
2. 其次,在读懂字面内容的基本上,再尝试理解这段历史,书中想表达什么?

即在理解一句话的基础上,能够理解一段话或整篇内容讲了什么。说白了,你即使将《资治通鉴》当成故事书看,也要明白这个故事讲了啥,而不是读完后一头雾水。如果实在读不懂,建议多读几遍,或是直接读白话文,必要的话白话文也可以多读几遍。

3. 第三,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有的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如果没有,可以参考下别人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似的阅读。
  1. 如何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个人分享三条可参考的经验: 读完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哪怕很简单的几个字。 例如:你如何评价书中皇帝和大臣的行为,你对这段历史的态度是什么,不需要长篇大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哪怕只有简单一段话。例如:“这个皇帝很搞笑”。打个比方,你可以将这里面一篇篇的内容当成头条新闻一样,然后“留言评论”,这个评论,就是你的“思考笔记”。换位思考,就是想象若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与历史中的人“角色互换”,设身处地,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从而进一步“触发”自己的思考。例如:王莽篡汉,如果是你,得到政权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转变时空,举一反三”,即将历史场景与现实场景结合起来,寻找其相似点,参考历史经验,处理自己的现实中如生活、工作、事业和人生等相关问题,以史为镜嘛。例如:个人习惯将历史中的帝王将相,当成老板、高管和基层员工,将官员治理,当成公司管理,将政治斗争,当成职场斗争等。
  2. 如何参考别人的理解,其实这个有两类: 一个就历史讲历史的,即纯讲历史经验的,个人一般读某一章节后,就会参考王夫之《读通鉴论》的见解,并理解和思考王夫之观点的原因,拿王夫之当老师,增益识见;“以古鉴今”类的,即参照历史来寻找当下问题的启示,例如:像冯唐从管理学解读《资治通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将里面的一个历史,当成管理学教材,读史学管理。
  3. 备注和提醒: 阅读时注意连贯、一气呵成:这个“连贯”一是指不要过于纠结个别不懂的地方,动不动就停下来。二就是一次要阅读完一个章节或某一段落,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只读一小部分,且前后时间间隔很大,很容易造成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事,很容易出现“串不起来。人物反复出现,但往往每次出现时间都不长,以至于第N次看到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记得上一次他做了什么”的这样的事。如果有些内容实在读不懂,要么先跳过去要么多读几遍,对于跳过去的内容,可以先记录下来,回头再读,也许随着你阅读能力的提升,原本部分不懂的内容也可以读懂了,或是多读几遍,耐着心将不懂的地方搞懂再读下一章节,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不要轻易放弃;读《通鉴》的时候也没有必要从头读到尾,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朝代或历史人物去读,或是没有精力读整部《通鉴》的也可以选择“精华版”,不用面面俱到,当然通读最好。
四、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怎么样可通读古汉语书籍?

这个方法除了阅读《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史书外,像一般性的文言文著作,例如:孔孟老庄等先秦诸子,均可参考此阅读方法 ,直接将方法迁移即可,大体步骤总结如下:

1.读书前书籍的选择:
  1. 选择经典版本,一般推荐像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等这样的大社,大社出版的版本一般都不会太差,同时也可以通过作者和口碑来选择,这方面网上信息很多,此处不做赘述了;
  2. 古文基础弱的人,建议直接选择带注释和翻译的版本,阅读起来比较直接,当然有能力还是读原文比较好;
  3. 其它参考书籍越经典越好,经典的书基本都能在网上查到,或是直接问读过的人或专家推荐的书单;
2.先解决读得懂的问题:即读的明白书里说什么 ,有能力的直接读原文,基础弱的直接参考翻译或注解,不用犹豫;3.勤思考:尤其建议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生活或关注的问题,从而获得启发,同时也可以多去参考下其他人的解读,以增加识见;4. 具体阅读方法可以参考上一部分提到的方式。5. 阅读:读书、思考、践行和输出,读书“四件套”,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能做到其中两者就已经很有收获了。6.附:底子薄的人如何学习古汉语?
  1. 选本好教材或课程,吃透:但若想提升个人文言文阅读水平、繁体字识别能力和古汉语的文化素养,个人推荐古汉语大家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本书全面系统了讲述了如何学习古代汉语,包含文章、诗词、语法和各种文化常识,里面选择的学习文章也都非常经典 ,如果能吃透本书,别说阅读《资治通鉴》了,就是阅读其它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基本没有问题了,哪怕学会其中的六七成,也基本可以应对日常古汉语作品的阅读了;
  2. 常备古汉语字典,遇到不懂的就查: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备用字典作为日常参考还是很有必要的,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等,选择一两本参考即可;
  3. 多读,读多了自然就提升了:多读,多读古汉语经典作品,反复学习,即便不去系统的学习像《古代汉语》这样的教材,也可以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古汉语水平,就像卖油翁说的“无它,惟手熟尔!”,当然理论结合经验最好。
五、体会:个人初读阅读《资治通鉴》时的感受

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大部头书籍,任何人读起来头大或想放弃都是正常的,个人刚开始阅读时,前前后后断断续续拖沓反复了近一年,N次放弃、N次拾回,最后在今年年初时一口气扎进去,渐入佳境,越读越有味儿,越读越着迷。

也许,《通鉴》并不像《史记》那样的神采飞扬、富有感染力,但你一旦读进去后就会发现——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穷尽19年的光阴和当时一众顶尖学者通力写就的这部贯穿1300余年的历史皇皇巨著,具有另一番的洞察、智慧和魅力。我们哪怕从中有一点收获,也能受益终生了。

中国先贤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徵传》)。

西方哲人说:“读史使用人明智”(《培根随笔·论读书》)。

推荐喜欢历史的、对人生有困惑的、对提升自己有要求的、想要提升自己管理水平的、想提升视野和格局的书友们,都可以去酌情读读这本书,相信多少都能从中获相应的智慧,而且获取还可能不止如此!

以上和书友们共勉,愿大家都能多读书、读些好书。

最后,对这部书有兴趣朋友们也可以留言,未来个人也会在陆续分享个人的读史心得,欢迎交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