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精髓一般是什么(高僧只说家常话)
围棋精髓一般是什么(高僧只说家常话)做评论,要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围棋毕竟专业性强,讲解人其实首先要当好“翻译”,将专业性的术语、知识通过通俗化的表达介绍。就像对公众讲解与推广国学,如果你一上来,满口四书五经、之乎者也,普通人就很难接受。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如果再讲得生动、形象,并且有趣味,那肯定会大受欢迎。做评论,要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华以刚这方面也是占尽天时地利,几十年来,他一直处于棋界的核心与中央,接触的都是一流高手、一级大赛,对各种大赛的台前幕后、趣闻逸事和棋手的棋风特长、个性特点也是如数家珍,这为他讲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棋盘上指点江山、妙语连珠这很有点像做新闻评论,新闻事件的表象大家都知道,潜藏于表象背后的真相,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果没有过人的眼光、准确的表达,是很难点评到位、令人信服的。做评论,专业是基础,但只是一个前提。论棋艺,华以刚同时的聂马当属一流。论讲棋,两人确定是看得清楚,却未必讲得那么到位。
方寸之间,变化万千
经常写评论,深感许多时候才思枯涸。前两天,看到了一则新闻,眼前立刻一亮。
前不久,《围棋与国家》系列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北京围棋基金会理事长华以刚在评论这套丛书时,言简意赅,称此书出版是三个“厉害了”了的产物,中国厉害了,围棋厉害了,作者厉害了。
围棋爱好者对华以刚应该不陌生,他是与聂卫平同时代的国手,有过不俗的个人成绩,但他最让人称道的是讲解围棋、点评围棋的口才,在当今中国棋界无出其右。讲解围棋、评论棋手是一家并不轻松的事。一局之内,黑白相生相克,变幻无穷;棋手一念之间,胜负难料。一名棋手,或许能够看清其中的奥妙,但却未必能把这其中的道理、趣味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棋盘上指点江山、妙语连珠
这很有点像做新闻评论,新闻事件的表象大家都知道,潜藏于表象背后的真相,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如果没有过人的眼光、准确的表达,是很难点评到位、令人信服的。
做评论,专业是基础,但只是一个前提。论棋艺,华以刚同时的聂马当属一流。论讲棋,两人确定是看得清楚,却未必讲得那么到位。马晓春平时言语很少,公众面前如果还是惜字如金,听众自然很难有收获。聂卫平口若悬河,可是全盛时期,很难有时间专门讲棋,这方面的才能也自然难有充分发展的机会。
做评论,要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华以刚这方面也是占尽天时地利,几十年来,他一直处于棋界的核心与中央,接触的都是一流高手、一级大赛,对各种大赛的台前幕后、趣闻逸事和棋手的棋风特长、个性特点也是如数家珍,这为他讲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素材。
做评论,要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围棋毕竟专业性强,讲解人其实首先要当好“翻译”,将专业性的术语、知识通过通俗化的表达介绍。就像对公众讲解与推广国学,如果你一上来,满口四书五经、之乎者也,普通人就很难接受。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如果再讲得生动、形象,并且有趣味,那肯定会大受欢迎。
上个世纪末有一段时间,韩国围棋高手犀利的棋风让许多中国棋手不适应,棋迷不明白为何中国棋手一遇韩国棋手就吃败仗。对此,华以刚在一次讲解中说:“我们的棋手,野战起来都有三拳两腿。而曹薰铉掌握了‘文明的力量’,他要跟你进行野战当然也可以,但他不用野力,他知道什么地方要让你下得舒服一点儿,什么地方一定要发力,并且等到他要发力时,就要做到一剑封喉!所以,年轻棋手不但要有力量,关键的是一定要懂棋理,要理解围棋,不能只会闷杀。” 用大家能听懂的话,说出了曹薰铉棋风的鲜明特征,这也可以说是华以刚的独门功夫。
华以刚讲棋,往往通过陈述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客观理性而又不强加于人。他曾称赞吴清源和李昌镐是杰出棋手。华以刚介绍,吴清源即便到了晚年,也没有放弃对围棋的探索;有时半夜里想到一个新的棋型,他会马上披衣起身,在纸上记录下来。李昌镐自16岁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从不被外界的浮华所困扰,把点滴的时间都用在对棋艺的探索上。有时参加重大比赛去早了,为避开媒体的采访,他甚至躲进卫生间。这些不为人知的小事,反映出两位棋手的精神境界,这也是顶尖大师与普通棋手的差距所在。他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正值一些国内棋手战线下滑、负面新闻不绝于耳,国人对于中国围棋跻身一流强国充满期待之时,其用心良苦,只有当局者可以体会。
讲棋如此收纵自如、言近旨远、妙语连珠,真不愧为讲棋大师、点评高手。正因为如此,前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说:“听华以刚讲棋是一种享受。”这说出了不少棋迷与观众的心声。
深入浅出方能口吐莲花
俗语云:高僧只说家常话。讲围棋、做评论,甚至扩大到其他的领域,要想让更多的人听懂、听明白,甚至喜欢说,学会说家常话,说好家常话,不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