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牢记嘱托筑梦北疆美篇(雪域新丝路高原展新颜)

牢记嘱托筑梦北疆美篇(雪域新丝路高原展新颜)西宁站枢纽改造及相关工程具有“一难、二短、三大、四多”的特点,即征地拆迁难,准备时间短、有效施工时间短,安全压力大、工期压力大、维稳压力大,工点多、冬季施工多、需产权单位配合多、既有线施工多,这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了很大挑战。2010年8月,西宁站改造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夏都西宁市规模及投资最大的单体综合性项目,是兰新高铁引入西宁市的配套工程,总投资82.8亿元。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古老高原揭开神秘面纱,展露出全新的美丽容颜,高原各族人民踏上雪域新丝路,奔向美好明天。青海省迈入高铁新时代,青藏铁路公司一改 “尽头、低速、内燃牵引”的局面,逐步形成 “东接成都、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西部铁路新格局,这对青海省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加快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兄弟省份的资源优势互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夏都地标华丽转

本报记者 张艳

牢记嘱托筑梦北疆美篇(雪域新丝路高原展新颜)(1)

图为高原 “动姐”展示新形象。 马雪梅 摄

驼铃马蹄,穿越岁月走来。亘古的繁华被载入史册。

从西部大开发到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于身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来说,意味着再次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高铁承载着河湟谷地的夙愿,为青海省打开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12月26日,兰新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古老高原揭开神秘面纱,展露出全新的美丽容颜,高原各族人民踏上雪域新丝路,奔向美好明天。

青海省迈入高铁新时代,青藏铁路公司一改 “尽头、低速、内燃牵引”的局面,逐步形成 “东接成都、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西部铁路新格局,这对青海省构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加快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与兄弟省份的资源优势互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夏都地标华丽转身

2010年8月,西宁站改造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夏都西宁市规模及投资最大的单体综合性项目,是兰新高铁引入西宁市的配套工程,总投资82.8亿元。

西宁站枢纽改造及相关工程具有“一难、二短、三大、四多”的特点,即征地拆迁难,准备时间短、有效施工时间短,安全压力大、工期压力大、维稳压力大,工点多、冬季施工多、需产权单位配合多、既有线施工多,这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了很大挑战。

“这是我们所有建设过的项目中遇到难度最大的工程,是全国首次5条线路过渡同时进行施工的火车站。为了支援西宁站建设,建设职工大部分是从北京、西安过来的。他们全身心投入建设,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中国中铁建工集团西宁站项目总工程师李健说。

今年12月25日,西宁新站正式投入运营。新建成的西宁站是一个普速列车和动车组列车并用的车站。该站共设9个站台21条到发线 (含正线4条),其中兰青车场设8条到发线 (含正线)、6个站台面,兰新车场设13条到发线(含正线)、11个站台面。该站近期计划开行普速和动车组列车134对,远期计划开行普速和动车组列车153对;近期货运总量为每年7300万吨,远期货运总量为每年9800万吨。

“新火车站的候车区域面积为6万平方米,相当于原火车站候车区域面积的3倍,日常可容纳1.2至1.5万人,十分宽敞。”西宁站副站长张强在车站运营首日向记者介绍道, “车站设有39个人工售票窗口,检票方式也由先进的闸机代替了既有的人工检票,节约了等待时间,方便了旅客出行。”

“网上订票,窗口取票乘车,10分钟票就到手了,现在的铁路真是方便快捷,今天又看到了西宁站的新貌,购票、乘车环境都很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服务人员个个态度特别好。”旅客张志成高兴地说。

合力攻坚 “新舟”载客

2014年7月6日,郑州机务段动车车间迎来了一批 “客人”,他们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 “40G的摄像机里装满了视频资料,两个16G的U盘则装满了文字及图片资料,1本笔记本也记得满满的。”“这些就是我们取回来的宝贝 ‘真经’,是我们动车联调联试的基础。”西宁机务段动车车间主任陈德元和4名技师相继说道。

为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在近1年的时间里,青藏公司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让高铁制度接地气、让高铁技术服水土。

为确保兰新高铁顺利通车运营,青藏公司车机工电辆各部门上下联动、全面开展测试,对质量不过关、性能参数不达标的设备重新进行精调细修,并按照公司总经理王忠玉提出的 “业务能力强、责任意识强、敬业精神强”的要求,对从事高铁相关工作的人员再次进行审查、审核。

2014年9月9日起,青藏公司分3个阶段启动兰新高铁青海段联调联试工作。10月17日起,兰新高铁青海段进入信号系统联调联试阶段,职工对设备进行精调精整和补充试验。11月23日,兰新高铁青海段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

设备设施运行良好、安全管理落实到位,更要有优质的服务相得益彰。随着兰新高铁通车运营,西宁站、西宁客运段打破多年服务工作的老条条、旧框框,通过建立 “硬标准”来提升 “软服务”。 “成为一名高铁乘务员很难,成为合格的高端服务人才更难。”高铁乘务员樊林丹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 “智”造成就之最

高铁进入青藏高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高海拔、高纬度、高寒地区的高铁制造、运维技术。

青藏公司西宁车辆段动车组随车机械师王伟涛介绍,高原动车组列车车厢内均加装了大功率空调系统和电加热设备,车体玻璃也进行了加厚处理,车窗玻璃加厚还要贴膜。同时,车体电气设备和油水管路等也要进行防结冰之类的特殊处理。

兰新高铁青海段沿线地区冬季严寒、温差大。为解决无砟轨道开裂问题,参建单位通过研究试验,在路基地段采用国内高铁路基首创的19.5米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隧道段采用6.5米单元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在保证道床板纵横向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连续式道床板温度裂缝的产生,有效增强了道床板混凝土的耐久性。

兰新高铁青海段虽然只有268公里,却拥有多个高铁建设运营之最。兰新高铁门源站海拔3016米,是国内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高铁车站,也是兰新高铁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车站。西宁动车运用所海拔2295米,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动车运用所,也是兰新高铁3个动车运用所中第一个建成并整体投用的动车运用所。小峡湟水河特大桥全长1135.05米,分别跨109国道、湟水河、兰新高速公路、兰青铁路上下行线,是兰新高铁中地理位置最特殊的桥梁。同时,兰新高铁青海段还包括全长15918米的世界最长高原高速铁路隧道达坂山隧道,海拔4345米的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建设标准最高和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祁连山2号隧道。

打造品牌塑造形象

在青海省,兰新高铁途经海东地区平安县和西宁市城东区、城北区、大通县,共设民和南、乐都南、平安西、西宁、大通西、门源和浩门7个车站。雪域新丝路仿佛重建起一座座丝路驿站,是经贸往来,是文化交织,更是高原铁路形象。

用文化精神凝聚新站力量。青藏公司结合地域特点以及既有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创新规范管内各高铁站的文化品牌。他们按照 “体现地域特色、高铁特点”的原则,以 “雪域新丝路”为公司高铁形象品牌,并为6个高铁有人站和动车组列车进行了品牌设计。 “古驿平安” “花海门源” “人文乐都”等品牌向来往高原的 “铁粉”们诉说着造物主如何慷慨地将天境秀色赋予江河源头的祥瑞之地。

“由于年龄和精力的关系,像我师父一辈的老司机无法实现成为动车司机的梦想,和他们相比,我是幸运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全、正点、平稳地为大家开好动车组列车。”西宁机务段动车司机仲维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今天,我特意选择乘坐首次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出行,西宁到兰州只需1个半小时,比普速列车快了近1倍,这让原来相距较远的两个省会城市完全没有了距离感。”12月26日,坐在首发西宁至兰州西D2732次列车2号车厢的西宁市民白真福高兴地说。

铁龙时而在山间穿行,时而钻入隧道,风景十分独特。车厢内的旅客都兴奋不已,纷纷用手机、摄像机、照相机聚焦迅速闪过的亮丽风景。

青海省迈入高铁新时代,彻底改变了通往东部地区一脉单线的历史。 “高铁让青藏高原的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视野越来越宽广,生活半径越来越大。”列车长郑媛媛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