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常胜星象会返场吗(TOP100CFO)
cf常胜星象会返场吗(TOP100CFO)离开南非前的一年里,我还做了一件我喜欢的事儿。这件事和我的专业有关,那就是我在《华侨新闻报》当了十个月的的编辑和记者。记得我们是用北大方正的编辑软件。从新闻到娱乐,各个版面都有涉猎,还做过对时任总理-朱镕基的专题报道。短短的日子,却让人难忘。南非近七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提我做过的一个项目,那就是我文章开始提到的哈尔滨冰灯冰雕展。这是一个跨国合作的项目,三方合作。作为财务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资金运作及风险控制。项目分两期,历时两年,两个城市。陌生的领域,文化的差异,团队的复杂,让我们对项目运作的困难程度估计不足,不得不面对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在约翰尼斯堡和德本两个城市和当地最繁华的购物中心合作,在停车场搭建一千平方米的冷库,并从德国引进制冷设备,从哈尔滨请冰雕师傅,六十吨透明冰是从加拿大蒙特利尔进口的。广告铺天盖地,从路边poster,到高架桥广告牌,从广播电台到电影院放映前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热情有干劲,并能坚持到底,你的人生必将绚烂多彩。成功没有捷径,贵在胆识和行动力,回顾往昔,历历在目,每一程都有风雨的痕迹,而我们一路前行,终于写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CFO李新宇正是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勇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期许,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进CFO李新宇的财务故事,欢迎大家继续投稿CFO TOP 100.
李新宇,现任上海苏尔寿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亚太区财务总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当我踏入这个用于冰灯冰雕展览的千尺冷库,走在红地毯上,一个五彩斑斓的冰雪世界展现眼前,音箱里传出三毛的这首《橄榄树》,那一刻,我的心收紧,瞬间泪流满面,为展览终于可以如期举行,为战胜困难与挫折中的委屈与挣扎,更为了背井离乡遭遇的种种,“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这是我在南非约翰尼斯堡举办《哈尔滨冰灯冰雕展》开展前一天现场检查准备情况时的一个情形。当时的那种情绪是我一个人的,又一定不是我一个人独有的,是孤寂,有点悲壮。所有远离家乡的游子们都会有的一种心境。只是我这一路走的有点远,从中国北部边陲小镇,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走出国门到太平洋岛国汤加,又辗转至南非创业打拼,后移民到加拿大生活,再回流到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在超大的空间转换里,种族,语言,文化,身份的障碍和局限,有太多无法把控的因素影响我的职业选择,磕磕绊绊中,所幸没有迷失自己,适应变化,调整脚步和节奏,找到自己想要和能做的事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的乐观向上让我没有在风吹雨打中憔悴,而是在岁月的洗礼后,更有活力。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长相,家世,生活环境,教育资源,没有一样可以炫耀的。基本上是属于输在起跑线上了,好在不自知。小小的我竟然很敢想,还那么清晰。记得听广播小说“第二次握手”,被里面的女主人公丁洁琼的爱情故事和人生经历深深地吸引,她赴美深造,成为一名颇有名气的原子物理学家,回国报效祖国。十岁的我就想要成为她那样优秀的人。我总能被那些优秀的人吸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成为我奋斗的榜样。从小就不服输的个性让我很努力,认定女人一定要独立,不能依附任何人,当时升学是唯一出路。教育资源匮乏的家乡,没几个人能考上大学。求学之路并不顺畅。我并不气馁,不安于现状,几经周折,我终于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攻读文艺理论,三年后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我收获的不只是一纸文凭,更收获了爱情。开启了两个人的生活模式。也开始了漂泊的人生。
在各国辗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等待与无奈。在汤加,公司发展不顺,前路茫茫,特别是在那样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国家,靠天吃饭,草裙与木薯就可以过一生,汤家人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到处是教堂,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听到从教会里飘出来的歌声,茫然的我也常被那份快乐传染。原来总以为教会里很沉重,在汤加的教会里真的很轻松,是可以让你释放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工业化的行为对这里就是一种污染,我们就像一群入侵者。我们的计划无法进行,我就在当地的中华会馆教中文,只有六个华人小朋友,年纪参差不齐,我乐在其中。同时,我学习裁剪,加工衬衫,学做美食,练习打字(老式英文打字机)。只为不浪费时间,努力地充实自己。这一年多,没有正统意义上的职业,顶多算打打零工。在我后来的经历中,也有很多等待的时光,我竭尽所能地做些着调或不着调的事儿。这些时日,成为我职业生涯的空白,让我在履历表中不知如何填满。现在想来无需填满,更像一幅写意画中的留白,更有想象的空间。与我,使人生更丰盈,职业发展可塑性更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话有点糙,但话糙理不糙。一路走来周围很多人比我优秀,但终因缺少点胆量和闯劲儿而没有抓住机会。勇气和胆识是成功的重要因子。特别是对创业人士而言。我自认为是敢闯敢干的人,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勇闯世界的经历,更是在一次次面临选择的时候,我有勇气承担风险,不畏惧后果,愿意在挑战与压力中体验人生。我毕业的那个年代讲究专业对口,来到深圳这样一个新兴商业气息浓郁的城市,我并没有执着于所学,而是抱着开放的学习心态,进了一家贸易公司,负责组建信息部,这个部门更像今天的市场部和行政部中的文秘部分的结合。初入职场的我开始面试招人,搭建三人小团队。没经验,没人带,还要带人。对我而言,压力很大,摸索中前行,挑战十足。因为出国,这段经历并不长,但却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职场起点,它让我接触了我不熟悉的商业环境,和我不熟悉的南方生活方式。这样的经历让我日后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更有信心,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按部就班,压力中快速成长是可行的。
我的职业发展,不像白杨树那样直直的,沿着一条主线,蓬勃向上发展。而像是毫无章法,不可控制地发展着。初到南非的日子,我不能奢谈职业选择,只为生存而战。九十年代初的南非,是冒险家的乐园。最后一届白人政府是温和的,黑人相对自由了,特别是九四年曼德拉上台,黑人翻身了,可是当时的经济环境还是以白人为导向的,黑人所需的物美价廉的生活物资匮乏,这就给来这里寻求发展的人们很好的机会,有资源的直接从国内发货到南非批发,没资金资源的要么开店,不然就摆摊,也可以赚钱。可是我们身上还是一身学院气息,不太能放下身段,去做这些。我和老公凭一台四通打印机开起了一家翻译服务社,开始生意还不错,后来南非移民政策收紧,很多人被遣返,我们的生意也受影响。生活所迫,也不得不做起了小买卖。我那时候就开始学会记账,每个月要收支平衡。一年的积累,我终于有能力开了自己的店。卖服装鞋帽,首饰手表,黑人兄弟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后来,我们自己直接进口,做批发。公司业务开始走向正轨。我请了会计师事务所给我们做账和报税等等。会计师事务所都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看到那一份份报告书和会计师潇洒的签字,敬佩又有点羡慕。我于是就去了一家商学院读起了会计,那时没想成为会计师,只想着为了生意的发展还是自己懂一些比较好。班级里只有我一个华人,老师讲的英文听得一知半解,全凭回去自己读书。我连续学了初,中,高级三门课程,考了六个证书,三个是商学院认可的,三个是国际认可的(其实没用的,后来考会计师都不被认可),成绩很好。这段学习经历让我很有信心成为一名财务专业人士。
南非近七年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提我做过的一个项目,那就是我文章开始提到的哈尔滨冰灯冰雕展。这是一个跨国合作的项目,三方合作。作为财务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的资金运作及风险控制。项目分两期,历时两年,两个城市。陌生的领域,文化的差异,团队的复杂,让我们对项目运作的困难程度估计不足,不得不面对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在约翰尼斯堡和德本两个城市和当地最繁华的购物中心合作,在停车场搭建一千平方米的冷库,并从德国引进制冷设备,从哈尔滨请冰雕师傅,六十吨透明冰是从加拿大蒙特利尔进口的。广告铺天盖地,从路边poster,到高架桥广告牌,从广播电台到电影院放映前三十秒的视频广告,南非最大的公司赞助我们在电视台播放了五分钟的短片介绍并在现场举办百万抽奖,南非华裔小姐选美也在我们现场举行活动。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热带的国度,从未见过冰雪的南非人被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看过的人都非常满意,很多人会来现场办公室谢谢我们。然而项目从盈利的角度并不成功,定价策略,成本控制,风险把控都出了问题。通过这个项目,我学到了太多太多,后来我在读MBA的项目管理课程时,有机会对整个项目《ICELAND》做了一个反思和总结。
离开南非前的一年里,我还做了一件我喜欢的事儿。这件事和我的专业有关,那就是我在《华侨新闻报》当了十个月的的编辑和记者。记得我们是用北大方正的编辑软件。从新闻到娱乐,各个版面都有涉猎,还做过对时任总理-朱镕基的专题报道。短短的日子,却让人难忘。
南非的经历,看似杂乱,可就是在大起大落,重重危机中,培养了我更无所畏惧和危机面前果敢面对的品质,而我的乐观坚强,苦中作乐,使一切变得越来越好,至少我是这样感知的,并且感恩一切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和事,不论好坏。因为是他们伴我成长。
以前也认同有走弯路这种说法,现在我却有了新的认知。所有的路,所有的经历,都有意义。就像盆景,正是那些弯弯绕绕,让它变得与众不同、更有韵味和丰满。
我真正面临职业选择是在我移民加拿大以后。能够选择真是一种幸福。我可以选择自己做生意,毕竟我在南非有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的积累;或是回归职场,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如果回归职场,是成为一名和我专业相关的编辑记者,还是一名我心仪已久的会计师,又或是时下热门高薪的程序员(很多人用很短的时间去学计算机语言之后就找到收入不菲的工作)?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资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我也不会那么短视,或盲目跟风。我评估自己的优势,和长期的职业发展,决定成为一名财务专业人士。这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我到今天都要为自己点赞。
No pain No gain.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活越觉得那些老话是那么的有道理。不管多么有智慧的选择,如果不能实施,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找一个会计的工作,不难,学几门基础课就差不多了。但我考会计师资格证书就是一个漫长的路,有几十门课程要学。很多人在过程中放弃,因为工作家庭种种原因。我自己,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只知道我要完成这件事。我一个人带孩子,要上班要上课,非常感谢那些和我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们的帮忙,感谢那些一起上过课,一起复习,一起开车去美国考试的同学们,正是你们的陪伴,让我更有力量和信心。
拿到一纸证书不难,我一口气拿下两个,美国和加拿大的。但我学到的知识和我的工作经历不匹配,还要当地经验。我们在外总能碰到鸡和蛋的问题并被之折磨。终于我有机会进入一家像样的制造型企业开始我真正的会计工作(之前的几份工作公司规模小,业务类型简单)。我像得到了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全情投入其中,想把我学到的验证一下。理论是静态的,实践是动态的。我需要时间来了解完整的工作流程。开始的时候,很多操作性的问题我解答不了。特别是公司刚刚上线了新的ERP,是我没接触过的,新的流程还在规范当中,负责ERP实施和总账会计离职了,而我有幸接了这份工作。工作交接,只有短短的两个星期。我把文件带回家研究,为了能陪儿子时间多一点,周末就带着儿子加班,没用多久我就上手了。我花大量的时间整理帐目,清理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两年的外部审计的考验,我已经全面掌握了总账和其他财务模块的相关流程。同时开始进一步梳理和改进业务流程。我不仅了解原来是如何操作的和背后的逻辑,还要思考可以优化和提升的空间,并提出方案,和团队及相关部门讨论是否可行,通过的就会成为改进流程的一部分。业务流程的梳理,让我对业务部门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理解。对业务的敏感和企业家精神,使我开始插手成本优化,和加强费用的控制。费用控制和优化,很快见效,但也受到业务部门的抵制尽管也做了事前充分沟通。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变化,管理会议上展示费用分析报表和成本节约对利润的提升,让业务部门更了解变化带来的影响并使之接受。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进一步细化成本,和行业横向比较,找出差距,对内推动制造流程优化,对外和供应商协商,优化材料价格和控制库存水平。正是这几年的努力和付出,奠定了我日后成为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
作为财务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已经足够,但企业管理知识有待提升。一个偶然的机会打开我另一扇心门,很快就申请了MBA课程。我的经历告诉我,要懂得分享和与人为善。正因为我这样做了,我就很幸运地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和提醒,在关键的时刻,推动我做了正确的选择,节约了时间。读MBA是这样,后来选择回国和回国的时间点,也都是这样的幸运。
回国加入我现在的公司,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是我职业生涯的爆发期和高峰期。我有机会站在更大的平台上一展所长。我真正地站在管理的角度思考和参与管理。四十岁的我处在最好的状态,足够的积累和一腔热血。全情投入是我一如既往的风格。梳理财务流程,了解业务需求,提高财务分析水平,支持业务发展是我的基本套路。我的第一个五年正值业务的高速发展期,第二个五年适逢业务的整合期。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财务管理思路和风险控制点都会有所不同和侧重。困难和挑战一样不少,只是不一样。我的使命就是解决问题,预见问题,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更有能力和自觉意识承担责任和推动业务发展,这让我很兴奋。大部分时间上班对我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很享受。我也会被误解,我还是会感到委屈和不甘,但我很快就能调节和释放自己,重新上路。我很感谢我的工作伙伴的配合和我的老板们的纵容,让我可以做很多我想做的事。
如果要感谢造物主,我一定会感谢她给我了一颗永不蒙尘的真心。这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并没有扭曲和打垮我,我还是我,依然乐观坚强,依然单纯天真,依然选择信任,依然真心真意,不论对待事业还是生活,惟更多了一份感恩之心。
我幸运,为出现在我生活中的人和事,我更幸运,为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了中国的蜕变与发展,让我们的人生如此的有层次,并有幸参与其中,实现了职业发展。
欢迎继续投稿TOP 100 CFO,你可以任选以下方式参与:
1.直接投稿至邮箱top100cfo@365cfo(简历、照片与文章)
2.官网<cfo-mentor/activity/newDetail/act201710251615492919>
3.联系项目小组☞陈莲 jianzi0624 电话:15000210624
详情请参阅CFO良师益友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