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道教(为道塾说后李小龙时代)
李小龙道教(为道塾说后李小龙时代)请回归初心!不妨,让截拳道回归截拳道本身,让截拳道概念回归截拳道概念本身,让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实践、创新,完全回归你自己本身。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站在概念的山头,声嘶力竭的鼓噪着他们心目中自以为是的,随心所欲的乱法概念的时候,在截拳道概念的发起人伊鲁山度师傅那里,截拳道概念其实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在国际武坛公认的完整的理论、综合实践和教练认证体系,而不是随便一个人,没有标准,没有前提,没有原则,没有师承的随意混合的产物,更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混合而混合的所谓“概念截拳道”或“自我截拳道”......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产生的最大误解,仅仅只是因为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而已。那些在网络上,在国内不断被强化的所谓原本与概念的冲突,更多的时候,其实与真正的原本和概念的学术争论无关,不过只是更多的映射出了复杂社会之中,复杂人性之间复杂的利益冲突罢了。
文 / 朱建华(为道塾创始人)
关于截拳道,目前存在的最大分歧,出在对于原始截拳道 (ORIGINAL JKD)和截拳道概念 (JKD CONCEPTS)的认识上。认识不清,流弊丛生。
一些人力挺原本,一些人力挺概念,嘴仗不休。但同为力挺,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挺什么。如果一个人对于自己力挺的事物,还从未深入其中有所学习,有所体验,对于其历史成因,矛盾焦点,权威定义等等,还一知半解、茫然无知的话,所有的力挺都只不过是力挺的浮云,落不到实处。
很多人并不知道,当他们打着原本旗号摇旗呐喊的时候,他们所力挺的原本的导师们,如李恺师傅、黄锦铭师傅等,其实都很反对在“截拳道”这个特定的名词之前加上任何前缀。因为,太多的分别,不仅分裂了李小龙“截拳道”的唯一性,还制造了更多的认识上的混乱;
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站在概念的山头,声嘶力竭的鼓噪着他们心目中自以为是的,随心所欲的乱法概念的时候,在截拳道概念的发起人伊鲁山度师傅那里,截拳道概念其实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在国际武坛公认的完整的理论、综合实践和教练认证体系,而不是随便一个人,没有标准,没有前提,没有原则,没有师承的随意混合的产物,更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混合而混合的所谓“概念截拳道”或“自我截拳道”......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所产生的最大误解,仅仅只是因为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而已。
那些在网络上,在国内不断被强化的所谓原本与概念的冲突,更多的时候,其实与真正的原本和概念的学术争论无关,不过只是更多的映射出了复杂社会之中,复杂人性之间复杂的利益冲突罢了。
不妨,让截拳道回归截拳道本身,让截拳道概念回归截拳道概念本身,让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实践、创新,完全回归你自己本身。
请回归初心!
“截拳道概念”的历史成因
1970年初,早就做好充分自我准备的李小龙宗师,在机会来临之际,敏锐的一把抓住,雄心勃勃的要回到香港去拍摄功夫电影,准备向全世界弘扬中国功夫,传播令他骄傲的中国文化。
由于李小龙担心振藩国术馆不是在他亲自督导的情况下运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并非一些人所曲解的因为李小龙觉得截拳道不完善,或其他什么原因——所以,他直接关闭了分别位于西雅图、奥克兰和洛杉矶的三间振藩国术馆,并且召集他的三位助教弟子(木村、严镜海、伊鲁山度),对他们说,你们以后可以在自家后院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学,但不能公开以截拳道名义对外教学。这三位弟子当时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李小龙的闭馆初衷,但他们都郑重其事地对他们的师父进行了承诺,并予以执行。
当宗师不幸逝世多年以后,由他刮起来的全球性功夫旋风反而越加猛烈。很多人为了学习李小龙的截拳道,纷纷来找伊鲁山度。因为一来他参演过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二来他是李小龙曾经的助教,知名度高,三来则是因为此时伊鲁山度是李小龙众多弟子中唯一公开开馆(非截拳道馆)教学的人。
不过,当时——1976年左右——伊鲁山度师傅遵从师嘱,并未开设截拳道馆,而是在加利福利亚的托雷斯与理查德·巴斯蒂罗合作,开设了一家菲律宾卡力学院,专门教授菲律宾武术。
但是,让伊鲁山度师傅倍感困扰的是,当时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学生来找伊鲁山度,都是想学习截拳道,而不是菲律宾武术。
怎么办?加上当时社会上有一些人不受约束地开始冒名打着截拳道的旗号公开教学,扰乱视听,拒不教授截拳道已经不合时宜。
但如何做到既不违背自己对于师傅的承诺,同时又能传扬截拳道,让师傅创建的截拳道能继续在世界上传播下去呢?伊鲁山度师傅思来想去,最终,“截拳道概念”出台了——用振藩功夫(也就是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公开教授的早期截拳道)加上菲律宾武术、马来拳法、泰拳、柔术等多种武术的技法,来阐释、教授、实践李小龙的武学“概念”。这样,既满足了来求学的人,也貌似在表面上解决了他对师傅的承诺问题。
伊鲁山度:“截拳道是快速、强劲且具有欺骗性的”
由于伊鲁山度师傅的影响力,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近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截拳道概念一直被有意无意的当做李小龙截拳道在传播,且在国际武术界渐渐先入为主,深入人心。
二十多年传播截拳道概念,伊鲁山度师傅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在九十年代《黑带》杂志的一篇采访中,他很清晰的说明了两个问题:
1、截拳道概念不是李小龙截拳道。只是用其他武术技法在阐释、践行李小龙的截拳道“概念”。
2、在进入正式的“吸收有用的,以形成自我独特的”截拳道概念修行之前,必须首先学习、掌握原始(原本)截拳道,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只是在伊鲁山度师傅这里,他认为原始(原本)截拳道就是振藩功夫。也就是说,伊鲁山度师傅认为,任何一位截拳道概念的实践者,在进行自我截拳道概念实践之前,首先必须掌握李小龙宗师当年传授的振藩功夫体系,拥有扎实的基础。
伊鲁山度师傅1980年代专著《截拳道:李小龙的哲学和艺术》封面
那么,几十年来,伊鲁山度师傅为什么要坚持自己“原始截拳道=振藩功夫”的提法,坚持走概念之路呢?除了他对师父的承诺限制,历史机缘之外,可能原因有三:
1、伊鲁山度师傅在拜师李小龙之前,就有40岁创立自己的体系的想法;
2、作为美菲混血儿,伊鲁山度师傅有心弘扬菲律宾武术,正好借助李小龙功夫电影的推广效应,以及借助截拳道概念助推他自己的菲律宾武术。事实证明,他的确做得很成功;
3、此时,伊鲁山度师傅早已在推行截拳道概念的道路上走出很远,骑虎难下,而不得不如此坚持。
不管最终原因如何,原始截拳道=振藩功夫的提法,毫无疑问难以自圆其说。
首先,如果振藩功夫直接就等于截拳道,二者是同一个体系的话,那么,李小龙宗师当年创立截拳道,不断改进截拳道的所有举动,纯属多此一举,亦因此变得毫无意义。1964年与黄泽民的那一架也就白打了;
其次,在伊鲁山度师傅撰写于1980年代的《截拳道:李小龙的哲与艺》一书第四章《振藩功夫——解放》中,他其实早就已经写明,还是李小龙在世时,截拳道就已经牢固的形成自己的体系。
在书中,伊鲁山度师傅这样写到:
“当初,‘振藩’是用来指的道馆,而不是指李小龙武艺。众所周知,振藩国术馆是李小龙给西雅图、奥克兰和洛杉矶的非商业性道馆的命名,但是后来它的意思有些变化,变成‘修炼截拳道的场所’。
当截拳道牢固地形成自己的体系后,振藩功夫就被当做是李小龙在西雅图和奥克兰传授的武艺......截拳道是真正的对于振藩功夫的解放。”)
总之,无论如何,不管截拳道是伊鲁山度师傅认为的振藩功夫也好,还是其他更多的李小龙第一代截拳道亲传弟子们认为的截拳道就是截拳道,是相对独立的体系也好。从李恺师傅、黄锦铭师傅到伊鲁山度师傅们都共同承认一个事实:
学习截拳道的人,一定要掌握李小龙原传的振藩/截拳道。
简言之: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简单、直接、非传统,是截拳道第一性原理和本质性武学概念,是截拳道一切实践和自我进化的唯一衡量标准
通过了解截拳道概念的历史成因,又会引出两个问题:
一、原本截拳道(原传截拳道)又是怎么来的?
二、截拳道概念是不是属于截拳道范畴?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它?
一、原本截拳道(原传截拳道)是怎么来的?
所谓原本截拳道(原传截拳道),最初又称为“原始截拳道”,特指由李小龙宗师1967年创立,1973年完形的原创、原传的截拳道。
这个名词的产生和应用,仅仅只是针对伊鲁山度师傅截拳道概念一词,为了区别和说明而产生。
“原始截拳道”一词是最早的提法,后来,支持还截拳道本来面目的人以为“原始”一词有误导嫌疑——容易被误解为未完善的,初级的——因此,有李小龙的弟子提出来应该改原始为原本,即“原本截拳道”,或“原传截拳道”。有李小龙弟子,如李恺师傅甚至直接提出来,不要再用这些添加了前缀的截拳道名词,截拳道,就只是截拳道。
2014年,在回答弟子郝钢和本文作者的有关提问时,李恺师傅认为“有些人将李小龙的截拳道称呼为‘原始截拳道’(ORIGINAL JKD),这个英文名称和中文翻译上都是有问题的。
截拳道就是‘截拳道’,哪里有什么原始不原始的?另外,我不喜欢‘原始’这个词,‘原始’的意思,就是最古老的,最初级的,这个词不要用了。”(具体参见:2015年元月号《中华武术》杂志《越洋电话专访龙的传人李恺师傅三》)。
在黄锦铭师傅香港弟子陆地撰写的文章《我与振藩截拳道》一文中,陆地写到:“黄师父告诉我,他教的振藩截拳道,以前曾有人用‘原始截拳道’的名称。他对英文和中文翻译的‘原始截拳道’名称都有意见,他认为‘原始’的称呼未齐全,应称为‘原本’。
他认为真正的武术在于人‘原本’就有,因此可称呼他教的是‘原本截拳道’,而不是‘原始截拳道’......所有人的构造都是两手两脚,因为构造一样,一定有某些方法是天生的,例如跑步等,这是发明不到的。
因此应放低来看,人最原本搏击的方法就是几种拳脚方法,它建基于前脚直踢、前手直拳,其他踢打由此变化而出。李小龙形容最后只得一拳一脚。
‘原本截拳道’认为,无论有多少种方法,希望追求的只是一种完美的方法,因此追求的越来越简单,走向的是一个简单之路”。
1970年代~1990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由于李小龙众多弟子中,只有伊鲁山度师傅公开出来开设武馆,所以,伊鲁山度师傅无疑就成为当时世界武坛公认的截拳道权威标杆式人物。他对于“截拳道只是一种概念和思想”的阐释,很大程度上,就被视为李小龙本人的阐释。他为了规避对于师傅的承诺,而以截拳道概念的名义、方式教授的综合兼修模式的“截拳道”,也被人视为就是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的传承方式。在1996年美国振藩截拳道核心成立之前,这似乎已经变成了是全世界的一个共识。
伊鲁山度师傅似乎也有意无意之间推动截拳道概念模式,变成截拳道在武术界唯一可见的发展主流,这样发展到最后,不仅强调简化的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科学体系在实质上被截拳道概念体系所替代,同时,伊鲁山度师傅自己也越来越无法控制他人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的此种只是一种思想,因此可以随意混合任何武技来形成“自我截拳道”的野狐禅式的阐释和演绎了。
由此不难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不少截拳道爱好者,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包括一些武术界专业人士,因为无法真实了解和区分截拳道概念和李小龙原传截拳道,而直接将截拳道概念当做是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将那种混合式的兼修训练方式,当做是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训练方式。
首次在文章中提出“原始截拳道”一词的,是美国瑞德福大学的截拳道/武术讲师杰瑞·毕斯利博士。1993年,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促成了首次黄锦铭、霍华德·威廉姆斯的原始截拳道训练营(RUJKD-1993),其后,又促成了黄锦铭和乔·刘易斯的系列原始截拳道训练营。这可以说是以奥克兰和洛杉矶为代表的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传人正式站出来面对世人,传承真正的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体系。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短期的训练营,相比伊鲁山度师傅经营多年的遍布全美各地的截拳道概念武馆的影响力来说,在当时,显然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RUJKD-1995原始截拳道训练营主办者合影。 从左至右:刘禄传、乔·刘易斯、黄锦铭、杰瑞·毕斯利、麦克·鲁特尔
黄锦铭师傅和霍华德·威廉姆斯师傅为什么要站出来举办原始截拳道训练营?
原因很简单,就是针对当年日益明显的截拳道概念直接替代李小龙的截拳道,截拳道概念的理论阐释,直接替代李小龙的整体武学阐释这个让其他李小龙第一代弟子们普遍感到不安的发展趋势而来。
他们感觉再不站出来,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一花,李小龙真正原传的截拳道将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当时,原本和概念的分歧,还未被公开化。截拳道概念仍然是世界上知名度、曝光度最高的“李小龙截拳道”。时间到了1995~1996年,原始和概念的纷争和矛盾,积累日久,终于爆发,开始在美国如《黑带》,如《功夫精深》等主流武术媒体上,毫无掩饰的完全公开化了。
多位截拳道第二代门人,分别站在原本截拳道和截拳道概念的立场上,开始以各种文章对吵、指责、辩论。此种争论到激烈处,有伊鲁山度师傅门人甚至直接在言论上攻击第一代维护原本截拳道的李小龙亲传弟子,使得学术性的争论有些变味,走形。
这无疑对于国际上截拳道人的集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当然,真理不辨不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场原本VS概念的截拳道内部“发展路线”之争,恰恰为世人重新认识李小龙原传截拳道,推动李小龙截拳道再次登上世界武坛,恢复其本来面目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于是,为了保存和推广李小龙称之为截拳道的武术科学和哲学,结束无谓的纷争,1996年1月10日,美国西雅图,李小龙遗孀莲达、龙女李香凝广邀李小龙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弟子开会,共同探讨截拳道的后李小龙时代的传承问题。
最后,13名与会李小龙亲传第一代弟子、第二代弟子以及莲达和龙女,决定共同发起成立“振藩截拳道核心”组织。其宗旨和目标如下:
1、作为推广及保存振藩截拳道武术及促进对于创始者李小龙的尊重。
2、根据李小龙的笔记及其亲传弟子的经验将振藩截拳道武术及科学理论传播到各武术团体及社会大众。
3、作为振藩截拳道包括物理及技术上的训练、历史上的基础、科学理论、哲学及灵性思想上的学问等多方面材料之宝库。
4、对于传播有关振藩截拳道武术及其始创者的资料,必须维持高度清晰的水准。
5、设立会员操守准则以达致各教者之间互相尊重包括与其他武术教者的相互关系。
6、对于符合资格的振藩截拳道教练及修习者作出承认。
“总而言之,振藩截拳道核心组织视自身为知识的传播机构,借用李小龙的一句话:核心既不谋求任何人的赞赏,也不力图影响任何人朝向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一位热爱并潜心研究李小龙武道艺术的人‘开始察觉一切,而不是不加鉴别的盲目接受’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的了。”
1996年西雅图参会人员集体签名
1996年美国西雅图振藩截拳道核心会议现场即景
伊鲁山度师傅是西雅图核心会议的重要出席者,也是最重磅的核心成员之一,但由于理念不同,加上截拳道概念现实发展的积重难返,伊鲁山度师傅最终还是选择辞离核心,继续坚持走自己的截拳道概念道路。
尽管如此,李小龙西雅图时期、奥克兰时期、洛杉矶时期的传人们,如杰西·格洛弗、霍华德·威廉姆斯、黄锦铭、李恺、杰瑞·泡提特、史蒂夫·金等更多的李小龙传人,开始改变过去低调的、纯私人性质的非公开教学状态,通过振藩截拳道核心牵头,联合起来,公开面向全世界武术教练和爱好者们,通过讲习会、学校、书籍、报刊杂志等媒体,致力于传播李小龙当年所教授给他们的振藩功夫或截拳道,还振藩/截拳道以原本真实。
李小龙第一代亲传弟子们(从左至右:李恺师傅、鲍勃·布尔默师傅、黄锦铭师傅)联合举办原传截拳道讲习会
1999年6月24日,西雅图。李小龙第一代弟子们联合举办振藩截拳道讲习会,普及李小龙原传截拳道,600多人参会
经琳达·李授权,由美国李小龙专业研究者、健身健美专家约翰·里特为主,通过编辑、整理李小龙武学手稿、笔记、训练日记、采访、信函等第一手资料,从1997年开始陆续推出的“李小龙图书馆”系列李小龙研究专著,更是在国际武术界和截拳道界带动了一波李小龙截拳道学习新热潮,对于人们重返李小龙截拳道源头,深入探究、了解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历史事实,武学奥义,提供了现实条件,对于永存李小龙原始武学资料和武学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小龙图书馆系列签名售书。站立者为约翰·里特。其他从左至右为巴斯蒂罗师傅、克里斯·肯特师傅、黄锦铭师傅
2011年,郝钢、朱建华组织翻译、出版的“李小龙图书馆”系列其中四本的中文版封面书影
一些过去追随截拳道概念的练习者们,包括一些教练们,通过各种机缘之下的实际训练和体验,认识到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和截拳道概念的区别之后,早在振藩截拳道核心成立之前,特别是之后,也纷纷开始回归初心,转而学习李小龙原传截拳道,致力于传承“简单、直接、非传统”的李小龙原传截拳道。
比如来自美国,由黄锦铭师傅认证的全职截拳道教练麦克·鲁特尔师傅,其最初的截拳道求学经历,是截拳道概念混合式训练,为什么?因为他当时在美国国内只能找到公开教学的截拳道概念师傅,直到1993年他首次参加黄锦铭师傅的“原始截拳道训练营”,才知道他一直想要学习的《李小龙技击法》中李小龙展示的截拳道所在何处。
同样,来自西班牙的黄锦铭截拳道高级教练马华金师傅,曾是忠实的截拳道概念追随者,在伊鲁山度武术学院苦修三、四年,并曾与龙子李国豪同学。日本的渡边一泓师傅,曾苦练19年截拳道概念,但他们最终都回归初心,追随在原传截拳道代表人物之一黄锦铭师傅门下。
截拳道概念学员马华金和龙子李国豪
国外截拳道师傅们的经历尚且如此,国内最早的截拳道专业人士,如笔者和师兄郝钢,对于截拳道的最初认识和求学经历,由于信息来源的更加不对等,更是深受伊鲁山度师傅截拳道概念的先入为主的影响。
1996年,鉴于国内“影视化截拳道”、“自我截拳道”混乱传播现状,当我们策动发起“美国万里行截拳道正本清源”活动,郝钢、陈琦平专程赴美求学时,稍费周折,最后能够找到并能有幸追随学习的,是开办有公开武馆和俱乐部的伊鲁山度师傅和木村武之师傅。两位师傅对于不远万里来自宗师祖国的学生也是格外照顾,精心指导,令人获益颇多,至今感怀。
这次求学活动,是中国大陆截拳道人首次走出国门,为了将宗师独创截拳道引回中国所做的第一次努力,也由此拉开了截拳道中国此后二十余年的走出去,引进来的截拳道系统化学习和传承的序幕。
期间,虽经木村武之师傅介绍,曾有意拜访黄锦铭师傅和李恺师傅求学,但当时却因种种原因而缘悭一面。最后,甚至因为经济原因,虽然有幸接到参会邀请函,但仍然非常遗憾的与盛况空前的首届振藩截拳道核心年度讲习会擦肩而过。
回顾过往,颇感遗憾的是,当年在截拳道方面,从随师学习到资料收集,更多接触到的是伊鲁山度师傅的截拳道概念理论和教学训练方式,却一再错失机会学习和了解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以至于回国后,近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仍先入为主的相信伊鲁山度师傅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就是李小龙原传的截拳道体系,并根据所学在国内广为宣传、普及,一时间,截拳道概念一词成为国内截拳道界的时尚热词,影响至今(当然,伊鲁山度师傅提出来的“截拳道概念”,被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传来传去,竟然变成了“概念截拳道”,其中词义变化,令人无语)。
时光匆匆,再续前缘,当我们真正得以正式通过黄锦铭师傅和李恺师傅深入地亲近李小龙原传截拳道时,时间分别已是1999年和2009年。
1996年,洛杉矶伊鲁山度武术学院,郝钢与截拳道概念顶尖教练们的合影。右二、右一为伊鲁山度女儿和女婿
1996年,在李小龙题赠木村的签名照复印本上,木村武之师傅为朱建华签名题词
以上国内、国外类似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当年截拳道概念在国际武术界的影响之深,之广。
公正的说,虽然截拳道概念确实对于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正确传播,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误导,但是,如果没有伊鲁山度师傅权宜变通,以“截拳道概念”名义公开教学,让振藩功夫和截拳道在国际武坛保持持续的公开存在,以及保持持续的传播热度,那么,振藩/截拳道很可能会随着李小龙的逝去而渐渐湮灭于历史记忆之中,或者完全沦为武术边缘化的存在。
因为其他李小龙第一代截拳道传人或不以武术作为职业进行发展,或遵循宗师要求没有公开开馆教学,过分低调之下,他们在武术界的影响相对于截拳道概念的影响而言,几可忽略不计,因此长期以来,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的传播也仅限于小众范围。此种被动情形,直到振藩截拳道核心成立才真正得以改观。
在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和曲折前进之后,当下的截拳道中国也已完全跟上了世界截拳道发展的脉动,并已成为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国际传承中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之一。
或许,这就是历史,各种因缘,无法改变。
无论如何,一花开一叶,又何尝不是截拳道发展历史上值得庆幸的历史必然以及最佳结果呢?!
李恺师父和黄锦铭师傅联合举办截拳道讲习会
李小龙第一/二代弟子们经常合作举办截拳道讲习会等活动,传播李小龙原传截拳道
如今,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已逐步成为世界武坛截拳道传播的主流,而截拳道概念也仍然作为截拳道的一个独立分支在世界上保持着强劲发展。
除了那些不明真相者,人们不再将二者混为一谈,更不自以为是的以为截拳道概念比原传截拳道更先进,更代表李小龙的武道发展的方向(很奇怪的逻辑,李小龙原传的截拳道不符合,甚至违反了他自己的武道哲学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事实上,在经过一番原本和概念的争论及随后多年的纷扰、沉淀之后,无论是黄锦铭师傅,还是李恺师傅等李小龙截拳道第一代传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开始不再刻意强调“原本”一词,在他们那里,截拳道,只有1967年由李小龙宗师亲自定名的“截拳道”,没有任何前缀和后缀。
换言之,“原本截拳道”一词的来由,不过是大家为了区别“概念”而起的名称,或者说,为了“吵架”方便起的对应名称。
实际上,作为真正的截拳道修行者,截拳道就只是1967年由李小龙宗师亲自定名,亲自创立的截拳道,没有所谓原始或原本之说,更没有所谓概念一说。
为此,李恺师傅指出:“截拳道就是截拳道,截拳道就是李小龙生前所教、所讲、所写的东西。所以,真正的截拳道,就是当年小龙教给我们的方法,指出的方向,那才是截拳道。
我们真正90%以上的截拳道的学生,或李小龙的学生,都是以小龙那个时候教授给我们的拳术为主,因为那都是我们直接从创始人李小龙那里学到的武学理念、格斗方法和训练方法......截拳道的精华,就在于它的精简、直接、非传统的武学原则,简单、科学、整体的技战术结构,还有以实战为导向的高效的训练方法。
截拳道的训练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舍弃,不断精炼,让自己变得简单化的一个过程......所以呢,那些混合各式各样武技的做法,我觉得不对,与小龙师傅过去反复讲的截拳道最高境界的追求,首先在方向上不对。截拳道,不是什么东西,加在里面就是截拳道。”(参见2015年元月号《中华武术》杂志李恺师傅专访 blog.sina/s/blog_449a5e740102vdgz.html)。
截拳道仅仅只是截拳道。
李小龙武学经典专著《截拳道之道》2019典藏版
二、截拳道概念是不是属于截拳道范畴?我们如何正确看待它?
1、截拳道就只是截拳道,李小龙所创立的截拳道。因此,截拳道概念不是截拳道,或者更准确的说,不是李小龙宗师原创、原传的截拳道。二者之间不可划等号,更不能直接用它来替代李小龙的截拳道进行传承,这是明确无误的。
但无论是从历史渊源,还是从其理论和实践基础而言,截拳道概念都属于广义截拳道范畴,属于迄今唯一得到国际武坛公认的截拳道支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鲁山度截拳道概念的十二个基本综合兼修体系构成。振藩功夫是其核心基础
作为李小龙宗师曾经的助教级别亲传弟子,伊鲁山度师傅的截拳道概念实践的最重要基础有二:
一是秉承了部分李小龙截拳道的概念和原则(如自我发展四步骤说,格斗四个范围说等);
二是以李小龙教授给他的振藩功夫作为必修、必练、必掌握的核心内容。
在此基础上,综合兼修由伊鲁山度师傅选定的菲律宾武术、马来武术、法国腿击术、CSW、修斗、马查多柔术、泰拳等十一个中西武技体系精华内容。
就像伊鲁山度师傅自己所说,没有这两个李小龙武学理论和技艺基础,没有学习过李小龙原传的截拳道——也就是伊鲁山度师傅认为的振藩功夫——就称不上是截拳道者。简言之,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截拳道概念就不成立。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截拳道概念呢?
其一、伊鲁山度师傅作为李小龙的截拳道助教级传人,世界武坛大师级人物,他是有资格、有能力、有基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选择自己个人截拳道发展方向的。
因此,截拳道概念就是伊鲁山度师傅个人在修行李小龙截拳道到一定水平之后,在一定的历史机缘,社会现实需求推动之下,逐渐形成的个人化的截拳道发展路向及其成果,或可称之为伊鲁山度氏截拳道。
其二、李小龙的截拳道和伊鲁山度氏截拳道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像长江与它的支流的关系一样,是一种源和流的关系。
截拳道是源,是长江,截拳道概念是流,是属于长江,从长江中生发出来的某一个较大的支流。
如果要总结截拳道从1967年创立,到2020年发展至今的现状,套用禅宗历史“一花开五叶”的典故,我们也可以用“一花开一叶”来概括。
一花是截拳道,是根,是源,一叶是截拳道概念,是叶,是流。
如果有谁试图用流去否定源,就无异于同时在否定他们自己。如果有谁试图用流替代源,相信任何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简单的道理,截拳道是李小龙宗师终其一生孜孜以求探索人类武道真理的集大成的武学成果,代表了李小龙宗师本人为世界武坛所承认了的特定的武学成就、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他任何个人的武学成果或武学实践,无论他冠以怎样的包含“截拳道”三个字的名称,都永远不可能变成真正的李小龙的截拳道。
如一些人所言,截拳道只是一个名称,只是一个符号。是的,没错。
李小龙也只是一个名称。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取名“李小龙”,但我们都知道,此“李小龙”们,一定不是举世公认的那位截拳道宗师李小龙。
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们所谓的“自我截拳道”,又岂能取李小龙宗师所独创的截拳道而代之呢?
鱼目,终究无法混珠!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荀子有云:“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意思是“源头的水清,下流就清;源头的水浊,下流就浊”。
只有永存截拳道之源--------由李小龙亲自所教、所写、所阐释的截拳道,保持其简单清澈,我们才可能确保:当截拳道支流遭到污染时,我们还可以回溯源头的清纯,找到真正由他的创始人定义的截拳道的纯粹真相。
禅修冥想中的李小龙
注:“一花开五叶”的出处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第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一花: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宗以达摩为祖师,称为“一花”;五叶:后达摩时代禅宗发展演变出五个支流:伪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一花五叶的持续发展,最终令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宗派。
不过,截拳道不是传统武术一般门规森严的武术门派,没有不可更改的特定门规或套路化“真理”,因此,一花也好,一叶也好,均以自我发现和自我解放为其修行宗旨,现实中从李小龙到当下截拳道传人们一脉传承的振藩/截拳道科学践行“有法”体系,都不过是截拳道后来者开启自我武道修行之旅的方便法门和科学指南。
简言之,截拳道存在的意义,只是提供修行者一个科学起点,一个自我发现、发展的发射平台,学习截拳道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帮助修行者忘掉截拳道,超越截拳道,乃至于超越对于任何人为的外在形式,甚至是对于“截拳道”三个字的执着。
一如宗师所言:首先黐紧核心,再从核心中解放,最终回归原本之自由。从自然无法,到科学有法,最终达到无法之法(本能化的科学格斗境界),是为截拳道武道修行三阶段。
截拳道概念作为核心理论的李小龙“自我发展四步骤说”,在截拳道中并非第一性原理和概念
其三、伊鲁山度师傅坚持的以振藩功夫为基础,以截拳道概念“自我发展四步骤说” “四个范围说”(拳击距、踢击距、封手距、擒摔距)为指导原则的兼修融合训练(由伊鲁山度师傅明确选定和提炼了11种武技兼修精华,并非随意拿来就混合)的理念,如今已经被一些人曲解为不管三七二十一,无需基础,自己喜欢就拿来,不断枝节花叶的添加、混合各种武技,像杂货铺老板式的天天增加的所谓“概念”。
在这些人那里,概念是一个筐,什么私货都可以往里面装,讽刺的是,在这个筐里,神马都有,唯独没有的就是截拳道宗师李小龙一脉相传的截拳道。
事实上,这些崇尚不断混合的“概念派”,“自我截拳道派”们所走的路,早已经与李小龙宗师不断精简的武道哲学理念和境界追求日益背道而驰,他们的所学、所练、所教,与李小龙宗师当年所创、所教、所实践的高度科学精简的截拳道技战术体系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这也是伊鲁山度师傅自己也承认的一个因为截拳道概念的传播而逐渐形成的错误导向。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为学可以日益,为道必须日损的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截拳道武道哲学的要义所在。
因此,当下很多人自以为是的所谓概念截拳道,或者所谓的自我截拳道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仅与李小龙截拳道哲学思想和科学实践背道而驰,同样,也与伊鲁山度师傅的截拳道概念毫无思想和实践上的联系,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概念”罢了。
李小龙宗师设计的截拳道修行三阶段武道哲学图标
李小龙截拳道追求的是科学的格斗之道,而科学强调的是效率,从训练时间成本付出上,从格斗成本付出上要求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效率——尽量以最少的训练时间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尽量以最小动作达到最大动作的效果;尽量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
在李小龙宗师那里,截拳道科学的效率简化和哲学上的为道日损,在本质上达到了一致,在知与行上达成了一致,这些都决定了李小龙原传截拳道纯粹精炼,追求简单的以武入道的修行方法,与截拳道概念多样武技,综合熔炼的修行方法有很大差异,而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概念们的乱法之法,更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了。
曾经与伊鲁山度师傅合作开办菲律宾武功学院的理查德·巴斯蒂罗师傅,是伊鲁山度师傅截拳道概念的最早支持者,也最清楚截拳道概念诞生、发展的前因后果,因此也真正了解截拳道概念和李小龙原传截拳道之间不能划等号,而那些完全没有李小龙原传振藩/截拳道基础的所谓“自我截拳道”、“概念截拳道”,更不可能与李小龙截拳道划等号。事实上,它们也不能与伊鲁山度师傅的“截拳道概念”划等号。
在他的官网上,巴斯蒂罗师傅曾在专文中谈到后李小龙时代的截拳道发展。他指出:
“李小龙逝世几十年后,截拳道被作为一种交叉训练和形成自我体系的概念来发展。
这种截拳道的概念,促使全世界陆续产生了很多自由格斗体系和混合格斗体系,这不是坏事情,但是它们不是截拳道。”
截拳道概念是由伊鲁山度师傅推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伊鲁山度师傅来阐释、定义的。事实上,能够教授截拳道概念的教练也都是由伊鲁山度师傅来亲自培训、认证,换言之,并不是任何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随意混合任何武术,就可以将它当做李小龙截拳道,当做伊鲁山度的截拳道概念去自称,去教授的。
毫无疑问,截拳道概念和原传截拳道一样,都有相对明确的入门修行方法和科学体系。只是后者由李小龙亲自创立,更加简单、直接,走的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武道修行之路。而前者走的为学日益的综合兼修之路。
登录伊鲁山度师傅的英文官网,我们可以查询到截拳道概念一系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经伊鲁山度师傅亲自认证、授权的教练名单:inosanto/?page_id=97;inosanto/?page_id=76
1996年伊鲁山度武术学院训练服上截拳道概念兼修体系结构图(朱建华拍摄)。请和下图对比看看,有何变化
现伊鲁山度武术学院截拳道概念专用训练服。截拳道概念综合修行体系结构一目了然
上图为伊鲁山度师傅武功学院的训练服,图标为目前该学院截拳道概念所兼修的12种武技。下方包含太极图的图标,即伊鲁山度师傅自己设计的振藩功夫/截拳道图标。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截拳道概念的兼修,绝不是无水准、无标准、无限制,随我喜欢即可,比如说即使是菜鸟也可以做的随意选择,而是伊鲁山度师傅以武术大师的能力、资历和修为所做的专业化、体系化选择,且以李小龙原传振藩/截拳道作为必修基础。
老当益壮的伊鲁山度师傅
问题:后李小龙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
身处后李小龙时代,面对诸多指向天空的“手指”,作为菜鸟一枚的我,想要学习截拳道,我应该如何选择呢?我们的建议是精彩三选一:
1、李小龙宗师的截拳道(jeet kune do)
2、伊鲁山度师傅的截拳道概念(jeet kune do concept)
3、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自我截拳道”或“概念截拳道”
请听从你自己内心的指引,自我选择,随心欢喜。
让截拳道回归截拳道本身,让截拳道概念回归截拳道概念本身,让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实践、创新,完全回归你自我本身。
从此,请不要再将三者混为一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09年,国际截拳道第一代导师李恺师父收郝钢、朱建华为徒
李恺师父私教指导弟子朱建华
1999年,中国香港,郝钢、朱建华(左一)、陈琦平(右一)参加黄锦铭师傅首届香港截拳道讲习会
1999年,郝钢、朱建华、陈琦平代表CJIF向黄锦铭师傅和香港振藩截拳道会陆地师傅赠送锦旗
2009年,湖南娄底,第一代国际截拳道导师李恺师傅中国讲习会合影
2009年,湖南娄底,首届原传截拳道中国教练特训营。执教者黄锦铭认证TWJKD全职教练、美国麦克·鲁特尔师傅
2011年,郝钢和朱建华组织举办的国际导师麦克·鲁特尔师傅系列截拳道教练特训营、讲习会之一
2011年,湖南长沙,郝钢师傅、朱建华师傅组织举办的国际截拳道导师汤米师傅系列讲习会之一
2013年,湖南长沙,为道塾·龙的传人举办系列陈国强师傅讲习会之一
2018年,江苏南京,为道塾·致道体育举办的国际导师马华金截拳道系列讲习会之一
2010年,湖南长沙,朱建华老师系列截拳道讲习会之一
2019年,山东茌平,为道塾战龙3截拳道冠军十强选手和主办者合影。战龙大赛是中国首个截拳道专项赛事
本文作者,为道塾创始人朱建华截拳道教学示范
参考阅读
附录1:后李小龙时代,“截拳道”为什么会被加上诸多前缀或后缀?
所谓原本截拳道就是截拳道,加上“原本”的前缀,是为了区别伊鲁山度师傅以振藩功夫为基础,结合菲律宾武术、印尼武术、泰拳、法国腿击术、日本修斗、巴西柔术等多种武技,进行个人化综合探索而形成“截拳道概念”。
所谓“振藩截拳道”仅仅只是“振藩功夫”和“截拳道”的合称。既是用一个名字以完整体现李小龙的武术发展阶段及其成果,同时也是为了团结各个不同时期的李小龙弟子,为了区别那些非李小龙嫡系传承者们弄出来的种种所谓“自我截拳道”。这个名称的正式公开使用,是由“龙女”李香凝提出,在1996年美国振藩截拳道核心会议上,经由原始创会者共同赞成,而正式确认并使用。
我们会发现,以上种种在“截拳道”前面,或者后面加上前缀或者后缀的名称,它们的产生,都是为了区别需要,为了辨论、辨别的需要而产生。
我们需要记住那么多的名字吗?我们需要为这些名字去问过不休,争论不休吗?
当我们去掉种种分别之心,事实上,我们仅仅只需记得,只有“截拳道”才是真正由李小龙本人命名并正式使用的。无论今后如何变化,发展,李小龙当年所创立的“截拳道”,将永远只是,也仅仅只是“截拳道”而已。
对于所有只是想学习、研修李小龙的截拳道的人来说,我们只需要全心全意去了解、研修李小龙的“截拳道”就好——就像李小龙亲传弟子李恺师傅所讲的那样,截拳道,就是李小龙生前所学习、研究和讲授过的全面格斗系统和哲学理念。包括李小龙毕生所涉及的武学理论、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内在精神。我们专心于此,在取法乎上、一门深入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在实践中,能够最终有所自我发现和自我表达。如果能够达到自我发展的阶段,那我们就更加无需为那些加在“截拳道”前面或者后面的东东所烦恼。
事实上,除非专业研究必要,除非是真正需要进行区别和说明,否则,纠缠于这个或者那个名字,或者谁是谁非的纷扰,根本都是浪费时间,自寻烦恼。
千年岳麓书院:为道塾截拳道中国教练会部分成员蒋析君、丰明合、温俊山、张先臣、张铭宇、龚文春、黄先荣
附录2:后李小龙时代,截拳道者拥有怎样的自我发展的途径?
截拳道从李小龙创立它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高扬着自我解放的旗帜,引领着他的修行者们在不断自我发现中前行。
学习截拳道,遵守截拳道,但不为截拳道所束缚、所拘泥,这是截拳道最基本的修行原则。从所学的李小龙截拳道中解放出来,忠诚地发挥自我,表达自我,是截拳道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果说从截拳道中解放出来,忠诚地表达自我,即意味着自我发展的话,那么,此种截拳道者的自我发展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李小龙的原创、原传的截拳道科学体系基础之上。没有此种原本的基础,截拳道的一切所谓发展和自我解放,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首先确立了截拳道原本“基础”的应有地位,那么,所有具备了此等基础的截拳道者的自我发展,将会因此生生不息。
在李小龙原传截拳道基础上谈自我的发展,每一个人都可能存在着如下两种自我发展,自我表达的可能性和发展途径:
1、在截拳道原本基础之上一门深入的精炼、精进,进而内化为自然本能,最终实现截拳道的自我风格的表达。犹如阿里和泰森等拳王,终其一生以拳击为本,但亦能各具风格,开创出属于自我的拳击成就。
2、有了截拳道原本基础,并在此等基础上,按照“宏伟蓝图”,秉持截拳道“精简、直接、非传统性”三要素,兼容并蓄,取精用弘,别开生面,最终扩展出自我的武道新天地,甚至成就一代宗师。
第一种可能性,对于绝大部分截拳道者成就自我来说,是符合现实条件的;而第二种可能性,则将只属于凤毛麟角的佼佼者。至于那些仅仅专注于招式、技术的增加或减少的所谓自我扩展,因其是背离截拳道三原则的行为,不在此讨论范畴之内。
现实的情况就是,不是所有的截拳道者,只要有了李小龙思想,就能成就为一代宗师;不是所有的截拳道者,只要有了截拳道“概念”,都能够开创自我武术。就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入校读书的学生都成为科学家;也不能要求所有学习书法、绘画的学生,都能够自创一派。
在截拳道中,李小龙只有一个要求:表达自我。是用李小龙的原本截拳道来表达自我,还是用在原本截拳道基础上扩展而出的自我武术来表达自我,都不打紧,因为它们都只是工具,都只是你自我表达的工具。李小龙从来不要求所有的截拳道者都要去做一代宗师,他仅仅要求的是:超越任何工具束缚,忠诚的表达自我。而达到这一目标的悟道证道之法,不是不断增加,而仅仅是,仅仅只是:不断精简。凡是背离此前提和原则的行为,我们当可知其非。就像李小龙所说的,或许无法说截拳道是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不是截拳道。
所以,想对所有截拳道初学者说,当您刚刚知道“截拳道”三个字,仅仅知道“截拳道只是一种思想,只是一种概念,他的习练者相当于杂货铺老板”等等之类“最符合李小龙原意”的所谓截拳道“概念”的时候,并且就此开始嚷嚷着不要“模仿”,要抛开原本截拳道基础,要开创自我截拳道,或者自我武术的时候,请扪心自问,您,现在具备这个能力吗?简单地说,您,会握拳了吗.......
爱晚亭下,为道塾截拳道精英教练们
附录3:后李小龙时代,理查德·巴斯蒂罗师傅如是说
截拳道主要强调通过步法和躲闪来打击(之前无接触),其次是通过变位、设陷和扭斗来打击(之前有接触)。
李小龙逝世几十年后,截拳道被作为一种交叉训练和形成自己体系的概念来发展的。这种截拳道的概念,促使全世界产生了很多自由格斗体系和混合格斗体系,这不是坏事情。
但,它们不是截拳道。
(译者:杨智;英文原文引自巴巴斯蒂罗师傅官网)
JKD primarily emphasizes stepping and evading to strike (without prior touch) and secondarily deflecting trapping and grappling to strike (with prior touch). For decades following Bruce Lees death JKD was promoted as the concept of cross training and doing your own thing. This view of JKD gave birth to the creation ofmany freestyles and hybrids throughout the world. Not a bad thing but not JKD.
1967年,洛杉矶振藩国术馆师徒合影:杰瑞·泡梯特、李恺、史蒂夫·金、皮特·雅各布、鲍勃·布尔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