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短暂“寒冬” 清末民初,抚州宜黄“三角班”传入吉安永丰,由于这一时期宜黄戏、吉安戏等一些剧种的衰败,属吉安永丰一带的“三角班”吸取宜黄戏衰败的教训,吸收和采纳了吉安中部和北部流行的“花鼓班”的一些剧目和曲调,由此吉安采茶戏有了发展契机。永丰县“三角班”艺人自筹组建的“天中班”更是借鉴京剧等大剧种的音乐元素(包括唱腔和曲牌)来丰富戏曲的发展和表现力,产生了一批具有丰富艺术形式的戏曲剧目,内容多以表演一些完整故事情节的大戏见长,这标志着吉安的“三角班”正式进入“半班”阶段,标志着吉安采茶戏正式向着专职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运行。特别是太平天国以后,吉安经过一场战火劫难,大剧种走向衰落,不少原吉安戏艺人加入三角班,或者联合组班演出,更加促进了采茶戏的繁荣发展。不仅大剧目多了,增加了袍带戏,而且在演出技巧、行当曲牌各方面,更为丰富多彩。所以那时又称三角班为“半班”,演唱曲目除了绝大部分仍系花鼓采茶调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1)

传统采茶剧《张驼子讨亲》剧照

剧种简介

吉安采茶戏主要源自抚州地区宜黄县“三角班”,并受清江、新余等地“花鼓班”的影响形成了早期的一旦、一丑、一坐堂的“三角班”戏剧表演形式,即以小生、小旦、小丑三个角色组成的一种三人戏,亦称“三小戏”。这种以小生、小旦、小丑三个固定角色组成的“三角班”,是吉安采茶戏的早期形态。早期形态的“三角班”的演出大都在农村,用吉安方言表演,内容朴实风趣,以表演一些剧情简洁的单台戏为主。这一时期的代表曲牌有《麦调》《拜年调》《补背褡》等,都具有浓郁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在当地普遍受到老百姓的欣赏与欢迎,并广泛在当地传唱开来。花鼓戏、三角班、半班既是同一剧种,又有一些差别,后来统称吉安采茶戏。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2)

传统采茶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剧照

发展进程

吉安花鼓班初名“花鼓灯”。传统剧目中有不少灯戏,就是这一剧种的早期剧目,其演唱形式是:载歌载舞,演唱民间小曲。说唱内容是:恭贺新春、合村保太平。吉水县金滩灯彩艺人舞灯的同时,还穿插着一旦一丑演唱花鼓小戏《送宝》、《七块柴》(又名《打大花鼓》或《扇子花鼓》)。这一旦一丑就是“蚌壳灯”中的渔翁和蚌壳精,“采莲船”中的艄公和船女脱颖而成。吉安县的万福乡麻塘村每年新春都要大闹花灯,前面是大红灯笼引路,灯笼四边分别书写:“麻塘”、“郭”、“花鼓戏”、“恭贺”字样。由于人们对花鼓灯的喜爱,有时便留住“打租台”。进而在婚嫁喜庆或造屋上梁、店铺开张也请去“坐唱”,这样便自然而然地称之为“花灯戏”了。基于花灯戏也演唱简单故事,为人们青睐,艺人们便脱离灯彩单独组班。七至九人为伍,窜乡走村,圈地为台。最早演唱的剧目几乎都是单台戏和对子戏。如《送宝》、《七块柴》、《看花灯》、《十盏明灯》、《拜年》、《十绣》、《耍金扇》、《表天下图》等。

永丰县层山郭鸾龙花鼓班的形成约在清乾隆年间。“宜黄三角班”流入吉安后,原来的花鼓小曲起了很大变化和发展。从此,花鼓班不再是一把胡琴和一个梆子伴奏,曲调开始有了简单板式,特别是“川调”等锣鼓腔的传入,加上引进不少正本大戏,如《蔡鸣凤辞店》、《毛朋记》、《洛马桥收租》、《青龙山》等。自此花鼓班又称“三角班”。

清末民初,抚州宜黄“三角班”传入吉安永丰,由于这一时期宜黄戏、吉安戏等一些剧种的衰败,属吉安永丰一带的“三角班”吸取宜黄戏衰败的教训,吸收和采纳了吉安中部和北部流行的“花鼓班”的一些剧目和曲调,由此吉安采茶戏有了发展契机。永丰县“三角班”艺人自筹组建的“天中班”更是借鉴京剧等大剧种的音乐元素(包括唱腔和曲牌)来丰富戏曲的发展和表现力,产生了一批具有丰富艺术形式的戏曲剧目,内容多以表演一些完整故事情节的大戏见长,这标志着吉安的“三角班”正式进入“半班”阶段,标志着吉安采茶戏正式向着专职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运行。特别是太平天国以后,吉安经过一场战火劫难,大剧种走向衰落,不少原吉安戏艺人加入三角班,或者联合组班演出,更加促进了采茶戏的繁荣发展。不仅大剧目多了,增加了袍带戏,而且在演出技巧、行当曲牌各方面,更为丰富多彩。所以那时又称三角班为“半班”,演唱曲目除了绝大部分仍系花鼓采茶调外,同时也渗入了少量“川调”、高腔和皮黄(又称“南北路”或“汉调”)。

短暂“寒冬”

国民党统治时期,吉安采茶戏艺人被缉捕、迫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使得吉安采茶戏遭到严重摧残。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文艺工作者结合时情编排了一些如《毛泽东空山计》《志愿当军》等小戏,都曾用采茶调演唱。红军北上抗日后,戏班偃旗息鼓,艺人匿迹,采茶戏几乎面临绝境。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3)

现代采茶戏《春风万里》剧照

建国后的吉安采茶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曾销声匿迹的三角班又活跃起来。特别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及时派来了“戏改”干部帮助恢复、重建剧团,各地农民剧团如雨后春笋兴起。各剧团招收了一批女演员,一改过去男扮女旦的习俗;大量创作、演出了新时代的“文明戏”,宣传土改反霸、抗美援朝、互相合作等运动。1952年举办了首届吉安专区戏剧会演,汇演后,省文化局把流传于永丰、吉水、吉安等地的“三角班”剧种命名为吉安采茶戏。

1958年前后,各县相继都成立了专业剧团,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此期间还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如遂川县采茶剧团1964年丘克创作的《春风万里》参加全区会演,创作奖、节目演出奖。

“文化大革命”初期,剧团大批艺术骨干被下放。期间,样板戏、语录歌和京剧的表演程式几乎统领了吉安采茶戏的各个领域,从此板腔体渗透到整个吉安采茶戏中。改革开放后,吉安采茶戏不断完善,逐渐走向成熟。这一时期,吉安采茶戏的创造者挖掘、传承吉安采茶戏中优秀的传统剧目,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地创作一些与时代接轨、反映时代创新精神的新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01年,现代采茶戏《远山》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八届“入选作品奖”,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白玉兰”奖以及第十四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十五届田汉戏剧剧本奖和第七届文化新剧目奖。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4)

庐陵采茶戏全集(古韵庐陵之吉安采茶戏)(5)

2003年,现代采茶戏《乡里法官》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奖”。

优秀从业者

曹忠义(1946——),江西丰城人。1958年6月进入吉安地区采茶剧团,至今从事专业艺术工作近50年。现任吉安市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吉安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吉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个人词条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戏剧家大辞典》。曾主演《补背褡》《打鸟》《梁祝》《江姐》等30多个大小剧目。演出足迹遍及全区、邻区和邻省各大乡镇,受到同行和广大观众以及媒体的普遍赞誉。曾导演160多个大小剧(节)目。执导作品以戏剧为主,兼有歌剧、舞剧、话剧和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30多部作品选参全省各届(次)会演并获得不同等次奖励,部分作品在全国重大艺术赛事中获奖。其导演的现代采茶戏《远山》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文华新剧目奖”,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导演一等奖”;《井台》获全国“群星奖▪金奖”,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导演一等奖”。他1996年开始任编剧,创作和与人合作60多大小剧本。大部分作品由市直两团投排上演,部分作品由省、市电视台、电台摄录播放,部分作品发表于省、市刊报。20多部作品选参省、市各类会演,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现代采茶剧《二龙戏珠》获省、市戏剧节“演出二等奖”“剧本二等级”,发表于《戏剧世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