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采茶戏前世今生(江西吉安采茶戏)
江西吉安采茶戏前世今生(江西吉安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是江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清中叶,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流行一种由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一个戏仅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或“三小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植根于民间沃土,吸吮着庐陵文化丰富养分而娇艳无比的吉安采茶戏,是吉安地区当之无愧的、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地方剧种。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吉安采茶戏问世以来,深受民众喜爱和欢迎。鼎盛时,活跃于乡村民间的采茶戏班社达二百五十余个。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色剧社创作演出的新编采茶戏《父与子》《大放马》等,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振奋了革命精神。建国后成立的吉安地区及各县专业采茶剧团,除积极上演优秀传统剧目外,创作了《乡里法官》《远山》《杜鹃花开的地
吉安采茶戏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经历了“三角班”、“半班”等不同发展阶段,于清末基本定型,并出现了以永丰县著名艺人本发师为代表的主要流派。代表性的优秀传统......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剧目:吉安现代采茶戏《远山》剧照
■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 廖建芳
吉安采茶戏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经历了“三角班”、“半班”等不同发展阶段,于清末基本定型,并出现了以永丰县著名艺人本发师为代表的主要流派。代表性的优秀传统剧目达一百五十余个。
吉安采茶戏问世以来,深受民众喜爱和欢迎。鼎盛时,活跃于乡村民间的采茶戏班社达二百五十余个。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色剧社创作演出的新编采茶戏《父与子》《大放马》等,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振奋了革命精神。建国后成立的吉安地区及各县专业采茶剧团,除积极上演优秀传统剧目外,创作了《乡里法官》《远山》《杜鹃花开的地方》等艺术精品,荣获过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吉安采茶戏的表演独具特色。除一般戏曲常用的古典身段舞蹈、翻滚扑跌毯子功以外,还以独特的矮子步、拐子步、裙子功、扇子功见长。老艺人还将自己的表演经验总结为精辟简要的艺诀,如不同人物扇子的运用,就归纳为“文扇胸,武扇肚,媒扇肩,旦扇袖,僧扇顶,盲扇目,轿裤裆……”这些艺诀,在一代代师徒之间口口相传。
吉安采茶戏以吉安方言表演。唱腔独具地方特色。常用曲调一百一十余首,曲牌发展到五十余个。早期的唱腔为一戏一曲,曲名即戏名。演员多擅长真假嗓结合,优雅婉转、韵味独具。
植根于民间沃土,吸吮着庐陵文化丰富养分而娇艳无比的吉安采茶戏,是吉安地区当之无愧的、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优秀地方剧种。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安采茶戏是江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清中叶,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流行一种由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一个戏仅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或“三小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