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经济为何腾飞(从人间地狱到非洲天堂)
卢旺达经济为何腾飞(从人间地狱到非洲天堂)加之年代动荡,长期处于弱势卢旺达还是逃不过被殖民者束缚的命运,从德国的统治再到沦为比利时管制,卢旺达一直是被动的被支配对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卢旺达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也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于是毫无疑问就会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大趋势下,被迫沦为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对象。如此种种,让卢旺达一时间沦为人间地狱,烧杀抢掠,惨烈至极。但屠杀总会结束,战争总会终结,卢旺达在一片灰烬当中涅磐重生,在中国的雪中送炭里,一步一步慢慢发展壮大起来。人间地狱,命运多舛无人搭理卢旺达的悲剧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开始的卢旺达也不过是秉承着主仆和部落的纯粹关系,发展虽然滞后了些,但也没有泼天而来的民族灾难。
《荀子·劝学》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卢旺达种族大战的长期争斗,战况惨烈,成为了大家眼中的人间地狱,没有希望,没有救赎。
卢旺达就此被世界遗忘,也被上帝抛弃。而后卢旺达能够在政治家保罗·卡加梅的正确引导下,痛定思痛决意以经济发展自己,最终搭上了中国这辆发展的快车快速腾飞,给卢旺达带来了新的转机与希望。
卢旺达顶着人间地狱的头衔,再到得到非洲天堂的光环,他这一路走得艰辛又缓慢,踩着玻璃渣子前进,血肉模糊后才能涅磐重生,这便是卢旺达迎接崭新的模样最好的姿态。
《卢旺达饭店》里有一句台词:我们只能靠自己,不会有人来救我们的。这是卢旺达在种族大战中最真实的写照。不知是社会阶级的固化让种族矛盾衍生为发起战争的仇恨之源,还是殖民者强分种族导致卢旺达的种族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才让战争一触即发。
如此种种,让卢旺达一时间沦为人间地狱,烧杀抢掠,惨烈至极。但屠杀总会结束,战争总会终结,卢旺达在一片灰烬当中涅磐重生,在中国的雪中送炭里,一步一步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人间地狱,命运多舛无人搭理
卢旺达的悲剧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开始的卢旺达也不过是秉承着主仆和部落的纯粹关系,发展虽然滞后了些,但也没有泼天而来的民族灾难。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卢旺达的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也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于是毫无疑问就会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大趋势下,被迫沦为被西方列强任意宰割的对象。
加之年代动荡,长期处于弱势卢旺达还是逃不过被殖民者束缚的命运,从德国的统治再到沦为比利时管制,卢旺达一直是被动的被支配对象。
可是真正让这个国家一落千丈跌入深渊的,是比利时作为卢旺达的殖民统治者,对卢旺达实行了种族划分的管制,即他们把所有卢旺达人划分成了胡图族和图西族两个民族。
说来滑稽,卢旺达人的区别不过在于财产的多寡罢了,牛主是胡图人,牛仆是图西人,很明了的社会阶级意识,没有根深蒂固的矛盾。可是比利时人此举,无疑将卢旺达人划分成两个阶级,从根本上加剧了他们种族内部的矛盾。
说来滑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可是比利时所采取的管制措施却让卢旺达人分崩离析,两个种族各自为营,种族主义大行其道。
本以为只是比利时一时的管制措施罢了,殊不知这样反而给胡图人提供了充分的理由,让他们充满自信心与高贵感,自然而然地胡图人以优越感自居,歧视并排挤着图西人,如果这只是单纯的种族观念的排他性,也许卢旺达的悲剧命运色彩会淡许。
可是甚至包括国家媒体对外报道的矛头都是指向对图西人的歧视,这样的不平等对待让两个种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让卢旺达种族歧视观念深入人心。
矛盾一旦积累足够,卢旺达内部的自相残杀也就拉开了序幕,图西人和胡图人两两争斗,其惨烈程度瞬间变成了触目惊心的人间地狱。
卢旺达的胡图人对图西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平均一天就有一万人死于胡图人的刀下,这个笼统的数字也许乍一看并不觉得难以接受,可是它却意味着在十秒钟内,就会有一个图西人被杀害。血雨腥风的卢旺达的悲剧就此一桢桢不断上演着,毫无他人插手与过问。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胡图人和图西人都不过是外貌上的差异与个人财产的多寡罢了,原本以原始的主仆与部落关系延续发展,哪怕略微落后,但没有悲剧也是极好的。
可是卢旺达却在殖民者的管制下打响了种族大战,其中图西人伤亡惨重,他们却不曾义无反顾只想着逃生与离开,不知这算是他们的愚昧无知,还是算他们坚信会被救赎的希望微乎其微,也就索性不再费劲折腾,愿意长守于故土,与它同在。
谁知卢旺达的种族战争愈演愈烈,波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世界就此冷眼旁观,因为没有利益可图,有实力有能力的强国不愿意插手卢旺达战事,自然也就更不乐意蹚这趟浑水。立足于利,无利不出兵,似乎世界也没有错。
痛定思痛,发展经济废种族划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许正因为卢旺达长期处于被殖民统治的命运枷锁中,所以这般一直被强大的国家奴役着的现状与命运才会激发出卢旺达人的奋力崛起的决心和动力。
而“冤冤相报何时了”,不论是所谓的高贵的胡图人,还是低人一等的图西人,两个种族说到底都是卢旺达人,所以他们才会痛定思痛,决意改变现状,在种族大战时卢旺达不受上帝的眷顾,好在让他们遇到了有深谋远虑的保罗·卡加梅。
保罗·卡加梅虽然是一直被欺压的图西人,但他深谙种族这个深入人心的观念是时候被打破与改变,它既不能一朝解决卢旺达的燃眉之急,又不能让卢旺达涅磐重生。
所以保罗·卡加梅选择另辟蹊径,立足卢旺达的现状,选择从大局出发,优先发展卢旺达的社会经济,以经济的增长去谋得政权的巩固,这是保罗·卡加梅的大智所在。
说到底保罗·卡加梅在解决卢旺达的种族问题时还是回归到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卢旺达的主仆阶级关系的形成,无非就是国民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富人能够一直富有,而穷人仍旧甘为仆人。所以保罗·卡加梅才直接优先发展经济,经济的提升,可以解决卢旺达大部分问题。
而剩下的问题就在于历史遗留的种族主义观念,所以保罗·卡加梅紧接着的举措是废除比利时人对卢旺达的种族划分,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需要国民齐心协力才作数的。
所以保罗·卡加梅此举才让卢旺达因被殖民统治所留下的人间地狱般的苦难,也就此能够平静安心地慢慢结痂。
涅磐重生,得到中国支援
比起别国的冷眼旁观与静看笑话,卢旺达所欠缺的不过是雪中送炭的合作对象和支援国家,所以友善之邦中国毫不犹豫对其伸出了援手,在世界形形色色的质疑声中,中国对这个涅磐重生的国家致以最真挚的帮助,实力演绎真正的帮助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到实处的资助。
卢旺达卷土重来前路未卜,于是中国首先是为卢旺达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其次中国也深谙“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于是中国根据卢旺达的实际情况而定,除了给予他们资金上的支持外,还派人力去帮卢旺达修建大型建筑和公路。
由中国政府援建的卢旺达卡布加-马萨卡公路的交付使用,象征的不仅是中国与卢旺达深厚的友谊,更是中国与卢旺达能够保持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共同利益所在。
公路作为基础设施,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比如就医、外出以及学校教育,极大地缩短路上需要的时间,还联系了起周边地区的友好交流,这便是卢旺达借力于中国,发展得日趋好转的最大佐证。
在中国的助力之下,加之卢旺达的顽强拼搏与奋斗不止,一路开挂式高歌猛进,才让卢旺达成为非洲天堂,得到世界前所未有的尊重。
都说只有走过一样的路才能有相同的感同身受,所以中国对卢旺达的援建,与其说是出于人道主义,倒不如说是中国想要拉他一把,多一个朋友也是极好的。况且中国和卢旺达也有许多共同的利益相关,中国与卢旺达的合作是长期的也是真诚的。
非洲天堂,受人挑衅发问
“对我们来说,中国是朋友,在别国眼里我就不知道了。”卡加梅在遇到“中国是否掌握了卢旺达的外交权”的挑衅发问时从容不迫地回答,这是卡加梅的自信,更是卡加梅所代表的卢旺达的底气。
卢旺达从惊心动魄的人间地狱,一步一步走到非洲天堂的位置,靠的不仅是他们的奋斗不止,更多的还是中国的雪中送炭,如今的卢旺达国富民强,与中国的关系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合作关系与真挚的友谊。
虽说中国对卢旺达给予了极大的财力支持,但是从经济层面来说,卢旺达人均收入提高和国家GDP的不断增长,更多的还是卢旺达自身的奋斗。
正因为有着一段惨烈的战争时期,卢旺达才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定,所以卢旺达的治安环境能够位于全非第一,是实至名归的。
所以中国与卢旺达的关系,是别人无法挑衅与质疑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两个国家的合作哪是全然凭借一个“利”字,总有那么一种大家都从黑暗走来,便更加向往光明的深厚感情。
在《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的回忆》一书中对非洲的解读是这样的:一幅以北半球高度紧凑的“世界岛”作为中心的地图,恰好符合我们对16世纪以来全球历史的一般印象。在这幅图景里,非洲是边缘,是受支配者。
这也许也是大家对非洲的共同认知,它是贫穷落后的边缘地带,还总是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
可是这样的固化认知,并不妨碍卢旺达最终的自我成长,并且它还借中国之力开挂式腾飞,成为屹立于非洲的典范国家,这便是卢旺达铭记历史但从不止步不前,反而不断往前阔步走并成为非洲天堂的最终极意义,总有国家处于低谷,但不会有国家一直掩于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