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放假了都干什么(一帮90后学霸把假期过得这么酷)
学霸放假了都干什么(一帮90后学霸把假期过得这么酷)2013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AIM(Architects In Mission)组委会、北京绿十字发起了2013AIM “震后重建·彩虹乡村,熊猫老家——四川雅安雪山村村落复兴”国际设计竞赛,向全球征集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何去雪山村?要知道,三年以前的雪山村是这样的……2013年4月20日,宝兴县雪山村遭遇地震,全村100多户农房大部分受损。当时的雪山村,可谓百废待兴,家园和产业都需要重建!绝大部分人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2013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地震重灾区雅安宝兴县启动了“四川雅安雪山——加多宝彩虹乡村项目”建设,帮助遭受地震重创的雪山村灾后重建,建设美丽乡村。
双“旦”节开始倒计时了,你的假期打算怎么过?滑雪、购物、泡温泉,还是在备考冲刺或准备年终总结?节日年年过,如何过得精彩而又新鲜呢?有一帮90后的学霸们,不走寻常路线,把假期过得这么酷!不信?来看看吧。
酷在哪?
这是一帮来自清华、哈佛、耶鲁等高校的建筑专业高才生,他们用假期,以志愿者接力的形式,帮助一个震后重建的山村——熊猫老家宝兴县雪山村,建成了最美乡村。看图!
看完建筑外在美,再看看雪山人家的内在美——民宿客房。
要知道,三年以前的雪山村是这样的……
2013年4月20日,宝兴县雪山村遭遇地震,全村100多户农房大部分受损。当时的雪山村,可谓百废待兴,家园和产业都需要重建!绝大部分人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
2013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地震重灾区雅安宝兴县启动了“四川雅安雪山——加多宝彩虹乡村项目”建设,帮助遭受地震重创的雪山村灾后重建,建设美丽乡村。
为何去雪山村?
2013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AIM(Architects In Mission)组委会、北京绿十字发起了2013AIM “震后重建·彩虹乡村,熊猫老家——四川雅安雪山村村落复兴”国际设计竞赛,向全球征集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
而AIM组委会主席王旭先生,则亲自带着专业志愿者进村开始了重建房屋的设计。
2014年春,雪山村规划设计完成,现场建设如火如荼。
建房,是还居住在临时板房的村民们眼下最急切的事。但正式开工后,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波动;新的需求和想法不断涌现,或者看不懂图纸细节,之前精心设计、反复沟通酝酿的建筑方案在建设中面临“流产危机”。
如不能及时给予疏导、设计和指导,村民的房屋建设理念将回到地震前,发展民宿度假产业的规划根基也将瓦解,现场十万火急!
乡村建筑师培训项目启动
情急之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和AIM组委会联合邀请竞赛入围奖的团队,加入“震后重建•AIM设计师行动”,在“乡村建筑师培训”项目的支持下,以分批接力的形式前往雪山村驻场支援设计、沟通工作。于是一群90后,来自清华、哈佛、耶鲁等高校的建筑专业学霸,利用假期分批赶来。
做了什么?
虽是学校的学霸级研究生或本科生,走出校园来到乡村,面对震后重建中一系列的实际难题,在村里能否适应,发挥专长呢?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设计沟通、完善和培训的使命,还在雪山村完成了人生第一件落地作品!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他们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创造力和适应能力让我们忍不住点赞,如果我们也能有一次这么酷的假期,那该多好!
一栋是由清华雷楠和耶鲁王心怡合作设计完成的雪山村老年儿童活动中心。该方案通过小范围设计竞赛产生,竞赛发出后1个月,共有五个志愿者团队提交了设计方案,最终清华雷楠和耶鲁王心怡组成的学霸组合赢得了竞赛,而今这栋建筑已建成投入使用。
另一栋是由山东建筑大学周玉蝉设计完成的村民田姐家的私宅。周玉蝉是抵达雪山村的第一批志愿者,四川本地人,精通小提琴的她在设计方面很有天赋也很刻苦。田姐是村里的妇联主任,负责安排援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村里的生活,总是把家里最好的拿出来招待志愿者,被志愿者亲切的称为田妈妈。田姐家的宅基地特殊,不适宜套用标准户型,周玉婵放弃澳洲带薪实习机会,多次往返雪山村,设计建成雪山村最美民宿。
上图是田姐家震后受损房屋,下图是田姐家新建成房屋及室内。
为将雪山村建成最美乡村,实现“在家挣钱、一家人在一起的梦想”,志愿者们使出了洪荒之力,也对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段经历弥足珍贵。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感言!
学霸感言
“在这里我认识到,真正的建筑都是以自然环境和场地特征为基础的地域性存在,在做到对当地地形、地势的尊重及对当地材料和建造工艺认同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及对场地条件的应对,使雪山村重建之后形成具有独特场所精神的地域性空间才是最好的传承,也是我们在震后重建中需要去思考的。”——山东建筑大学 周玉蝉、牛长坤、尚志伟
从左至右,依次是村民田姐、牛长坤、周玉蝉、尚志伟
“来雪山村前,我们就只是在书本里看过盖房子,属于纸上谈兵的类型。这两周,真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华南理工大学 李超、曾雪娇、张琪
从左至右,依次是牛长坤、周玉蝉、曾雪娇、张琪、尚志伟、李超
“这一个小小的构造设计,体现了乡村建设与在学校甚至是在设计院、事务所做设计的不同。因素很多,需要掌控大局,也需要耐心沟通。”——清华大学,周真如、邓施莹,华南理工大学黎元杰
从左至右依次是北京绿十字驻场工匠胡工、周真如、邓施莹、黎元杰、CFPA工作人员徐晓丛、周玉蝉、CFPA工作人员张皓博
“我曾经以自己的理想主义为荣,可现在,在我看来“飞在天上的建筑师”并不比“走在地上的建筑师”高尚。用自己的手,从地基开始建造,才是真正的生活。”——天津大学 张天翔、李雨桐
“由于实际建设中总会出现难以预计的问题,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身体上”苦“,而是心理上的”苦“,是怕没尽到责任,怕因自己的疏忽给他们带来损失。——华南理工大学 李雨龙、刘畅
从左至右依次是华南理工大学李雨龙、胡工、刘畅、村民王姐、天津大学李雨桐、张天翔
“短暂的驻场设计工作,算是我们大学五年来最有意义的一次建筑实践经历。在设计过程中能够亲自与村中的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诉求,并结合复杂的地形以及建筑造价进行考虑,是我们在校内很难能收获到的经历。”——华南理工大学罗啸天、邱普钊、陈曦、王琳
“深入乡建,你会发现:在学校学习的那套西方理论基本没有用武之地; 中国传统建筑的做法不仅没几个学生能熟练运用,实际建设材料也早已从木材变为了砖和混凝土。在雪山的半年,在兴奋地看着设计生涯第一栋作品建起的同时,内心更多的是恐惧:我们已经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城市丧失了个性,而我们也正在失去中国的乡村。” ——山东建筑大学 周玉蝉
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方面是个人的实现,真正去实践,比纸上谈兵更加锻炼人。另一方面,认识了一群真挚的人,他们的热情和抱负感染着自己。作为理想主义者、也需要让自己的理想落地,参与社会公益会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机会。——清华大学雷楠
他们,不应只被雪山人铭记!
这批志愿者,以接力棒的形式,在雪山村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54天,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已抵达雪山村顺序排列):
周玉蝉,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深造。
牛长坤,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前往香港大学深造。
尚志伟,山东建筑大学,现在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工作。
李 超,华南理工大学。
张 琪,华南理工大学。
曾雪娇,华南理工大学。
周真如,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深造。
邓施莹,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后东京大学深造。
黎元杰,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前往哈佛大学深造。
刘 畅,华南理工大学。
李雨龙,华南理工大学。
雷 楠,清华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库伯联盟学院深造,现在位于纽约的板茂建筑设计美国事务所工作。
王心怡,耶鲁大学,毕业后前往韩国创建了个人设计工作室。
陈 熙,华南理工大学。
邱普钊,华南理工大学。
罗啸天,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前往日本东京深造。
王 琳,华南理工大学。
注:由于发文时间截止,未搜集齐志愿者的信息,未能一一列举志愿者的近况信息。
致敬!
最后,笔者想节选一段AIM国际设计竞赛发起人、雪山村新民居首席志愿设计师王旭先生的话,向参与雪山村建设的、本文提到或没提到的所有志愿者致敬!——“我见过人才济济最多的两个圈子,一个是创客圈,另一个就是志愿者的圈子!过去几年我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很多志愿者,发现这些孩子不管是在校生还是刚刚毕业不久的,他们的成熟度、责任心,包括行动力、使命感都远远超出他们的年龄,有理想,有大胸怀。”——AIM国际设计竞赛主席 王旭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更多中国扶贫基金会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