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包拯铡过谁(包拯根本没有办过什么)
真实的包拯铡过谁(包拯根本没有办过什么)戏的内容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附马。而秦香莲也是戏剧中的人物,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氏。她是陈熟美的第二任妻子,前妻病故。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的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了秦香莲。原来,陈熟美求学期间,他的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曾经接济过他。陈熟美步入仕途之后,两人从均州到京都向他讨官,被陈熟美讲明道理后婉言谢绝。两人大为不满,怀恨在心,认为陈熟美不念旧情,忘恩负义。两人回乡途中经过河南南阳时,正好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行》。两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的事,于是计上心来,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行》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行》的新戏。那么,既然不是历史的真实,却又为什么能裹
#2020生机大会# 《铡美案》,可以说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广受欢迎,经久不衰。它以辛辣的手笔打造了一个叫陈世美的主人公“忘恩负义、见利思迁、杀妻灭口”的伪君子、负心汉典型,同时又以饱满的热情着力塑造了一代名臣包拯“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包青天”形象。
包拯(剧照)
《铡美案》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寒门青年陈世美与秦香莲喜结良缘,夫妻恩爱和谐。陈世美在秦香莲的支持下,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赴京赶考,结果中了状元。他隐瞒自己的婚史,被宋仁宗招为附马。秦香莲苦等无音讯,便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自尽成仁,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被判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途中差官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展昭到陈世美家乡找到人证祺家夫妇,谁想,半路上祺大娘又死于杀手刀下。后来,包拯排除阻力,终于找到人证物证,欲定附马之罪。消息传出,公主与太后赶来阻挡,但包拯不畏权贵,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故事曲折,精妙,解气。但是,如果说,包拯从来没有办过“铡美案”,你相信吗?陈世美与秦香莲的故事,都不是历史真实,你相信吗?历史告诉我们,《铡美案》所说的故事,子虚乌有。包拯哪里办过什么“铡美案”!宋仁宗也没有嫁过公主给一个叫陈世美的人!
那么,既然不是历史的真实,却又为什么能裹夹到真实的历史当中呢?而且要将故事牵强附会到“铁面无私”的包拯身上?历史上真有陈世美这个人吗?《铡美案》又是怎么来的呢?
包拯怒铡陈世美(剧照)
“铡美案”根本不存在,但是,陈世美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一位好官、好丈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原名陈熟美,是清初人,生于官宦人家,在顺治年间考取进士,后被康熙皇帝重用。而包拯是宋代人,相隔了三个朝代这么远,包拯怎么可能将陈世美给斩杀的呢?而且陈熟美是一位清廉的好官,并且对妻子非常好,怎么就变成了人人唾弃的负心汉呢?
原来,陈熟美求学期间,他的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曾经接济过他。陈熟美步入仕途之后,两人从均州到京都向他讨官,被陈熟美讲明道理后婉言谢绝。两人大为不满,怀恨在心,认为陈熟美不念旧情,忘恩负义。两人回乡途中经过河南南阳时,正好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行》。两人看到戏中所演正是忘恩负义的事,于是计上心来,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行》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行》的新戏。
戏的内容不多,只是把名字换了一下。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附马。而秦香莲也是戏剧中的人物,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莲,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楼人氏。她是陈熟美的第二任妻子,前妻病故。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根本没有戏剧中所编的那些情节。编戏的人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莲改成了秦香莲。
改编后的《琵琶行》在河南、陕西、湖北一带演出,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根据观众的强烈愿望,《琵琶行》后来又被改编成陈世美让包青天给铡了。于是,清代的事就张冠李戴到了宋代,戏名变成了《铡美案》。
《铡美案》演出现场
《铡美案》情节及人物都是虚构的,却虚构得巧妙,惟妙惟肖,天衣无逢,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拉进来,更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效果和影响力。两个小人仇梦麟和胡梦蝶阴谋得逞。包公一向铁面无私、执法如山,让他来办“铡美案”,是符合逻辑的,也符合人们的预期。即使他没有办过“铡美案”,也不影响他一生光明磊落、不畏强权、秉公执法的光辉形象。
《铡美案》与历史离得太远,却误传了几百年,但它不失为一部经典的传奇! 知道了真相,让它传下去又有什么不可呢?!@头条历史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读书会 @美文 #情感头条# #情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