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往后余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愿陪你跑完十万公里)
愿你往后余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愿陪你跑完十万公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附于物质。物质消亡,意识只会荡然无存。这就是所谓的——人死如灯灭,灯灭之后,四下寂静,一片黑暗。按照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人死之后,还会有灵魂吗?这是一个人类从灵智初开之日起,便已开始的追问。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今天上午,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遇袭牺牲战士李磊、杨树朋遗体告别仪式在许昌市殡仪馆举行。
58名礼兵鸣枪,全体人员脱帽肃立为烈士默哀,为英雄送行。
魂兮归来
1
人死之后,还会有灵魂吗?
这是一个人类从灵智初开之日起,便已开始的追问。
按照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附于物质。物质消亡,意识只会荡然无存。这就是所谓的——人死如灯灭,灯灭之后,四下寂静,一片黑暗。
这个答案太残忍了,残忍到我们无法接受。
人死之后,就真的什么都没了吗?
他再也无法感受到这世间的喜乐悲欢,每一个他所爱的人无论成长、衰老、死亡,还是得意、失败、堕落,都再与他无关。我们也再无法得到他的任何讯息,他冷吗?疼吗?寂寞吗?害怕吗?想念吗?……没有人给我们答案。
李磊、杨树朋、申亮亮、张楠……当这一个个曾经朝气蓬勃、年轻热血的共和国军人,突然变成了一具沉默的尸体,一捧凄冷的骨灰,一段伤感的故事,到最后,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曾经熟悉的名字。
我们是多么盼望着这灵魂的存在,哪怕只是短暂的存在,哪怕短暂到只够一次好好的告别。
2
告别。
人生最遗憾的,往往是没有认真的、好好的告别。
恰好,年少轻狂的我们,最不喜欢告别。酷酷的甩一甩手,头也不回、大步流星地走,直到消失在地平线尽头,岂不是最帅最酷的姿势?
幼稚。
我忍不住会去想,在生命逝去的最后一刻,我们的英雄会在想些什么?在想挚爱的亲人,在想亲爱的战友,在想未完成的任务,抑或,在想一直亏欠、却从未说出口的话?
很可惜,他们走得太匆忙,甚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
这对我们的英雄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爱与恨,情与仇,惦念与牵挂,都被瞬间埋葬在冰冷的死亡里,再看不到半点涟漪。
怎么能没有灵魂呢?
怎么能不给我们一次真正的告别?
3
灵魂。
到底该是什么样子呢?
我曾沉迷于一款史诗级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
在那个高度仿真的虚拟世界里,生命的死亡不是绝对的,复活是可能的。
每次“死亡”后,你的角色会变为半透明的灵魂状态。你需要跑回尸体倒下的地方,才能确认“复活”。在灵魂状态,你不能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只能迈开双腿奋力的奔跑。
我们把这复活的过程,形象地称之为——“跑尸体”。
最近的这些日子,我的脑海里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
在一个只剩黑白色、冷漠孤寂的世界里,一个孤独的身影,孤独的奔跑着。他需要游过大洋、翻过大山,日夜兼程、马不停蹄。
8200公里,是索马里到中国的距离,是张楠回家的距离。马里、南苏丹,可能更远。
8200公里,好远好远!要跑那么那么远的路,他们一定会很累吧,会不会迷路?会不会走多了冤枉路?会不会……
我控制不住自己,就这么瞎想着。想着想着,总有点心疼。
我有点讨厌《魔兽世界》了,讨厌这个讨厌的设定。
话说回来,如果灵魂会存在、复活有可能,那么就算是跑完8000公里、1万公里、10万公里,也是值得的。
请相信这每一个渴望归家的灵魂.
他们一定可以做到。
4
盼望归来的,又何止是这几个年轻的共和国军人。
盼归的,有那十万大山深处被毒瘴吞噬的远征军将士,有那长津湖畔佝偻着身躯、被冻成冰雕的志愿军英烈,还有那东北雪原沃野上,为着不同目标而战斗,却同样牺牲在青春年华的,共军或国军的士兵们……
在一本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里,曾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画面:
荒原上,倒伏着成片成片的军人。鲜血汇流成河,流出潺潺水声。一场大雪,四野白茫茫一片。雪被血浸透了,沁出一大块一大块的红色。血最浓稠的地方,是几点阴郁的黑。大地上,白一片,红一片,黑一片,是人用生命做的画。
待来年开春时,那些红色的、黑色的地方,总是开满最浓烈、最娇艳的花。他们说,那是灵魂浇灌的花朵。
不敢想这个画面,一想到,就让人流泪。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梦里的,不正是那不舍的、不屈的、不散的灵魂?
5
人死之后,还会有灵魂吗?
我相信有的。
魂兮归来。
尚飨。
(作者:张锦霖)
推荐关注:与子同袍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
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李增瑞
编辑:魏国荣、王化炜、李阳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